一种提升机料斗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机料斗。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提升机料斗通常为金属材质,其在低温环境(≤0℃)下属于热的良导体,在针对低温且水分含量较高的大颗粒成型料进行输送时,容易造成提升机料斗粘料、堵料,从而进一步会导致如下问题:
3.1、提升机料斗的负荷加重,能耗增加、故障率上升;
4.2、需要人工清理的频率上升,工作量大幅增加,导致人工成本较高;
5.3、提升机的工作效率降低,无法保证工艺的连续性,影响工艺稳定、质量稳定,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机料斗,解决低温环境或含水量较高成型料在输送过程容易粘附在料斗上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机料斗,包括料斗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料斗本体内壁上的内衬结构,所述内衬结构为非金属柔性材质,所述料斗本体设有安装位,所述内衬结构仅局部通过所述安装位与所述料斗本体固定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安装位位于料斗本体的底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安装位位于所述料斗本体的侧壁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料斗本体上的底部和侧壁上局均设有安装位。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内衬结构粘接在所述安装位上。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料斗本体受物料冲击的位置的所述安装位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内衬结构上对应设有安装孔,所述内衬结构与所述料斗本体在所述安装位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3.所述料斗本体在物料非冲击的位置的所述安装位,采用粘合的方式与所述内衬结构相连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内衬结构为非金属耐磨材质、非金属弹性材质中的一种。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内衬结构采用耐磨橡胶板或耐磨硅胶板制成。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内衬结构贴近所述料斗本体内壁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防滑突起。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内衬结构为具有中空部的封闭夹层结构;
18.在所述内衬结构的中空部充填有液体。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所述内衬结构的中空部充填的液体为防冻液。
20.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料斗,料斗本体内壁使用非金属材质的内衬结构属于柔性材
质,且固定方式属于料斗本体内壁局部固定,在运转过程中始终处于振动状态。料斗本体内物料倾倒完毕后,即使表面仍有少量物料粘结,也会因为振动逐渐脱落。尤其是当内衬结构为弹性材质的耐磨橡胶板或耐磨硅胶板、内衬结构贴近料斗本体内壁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防滑突起时,由于内衬结构弹性特点以及与料斗本体内壁接触的一面设置多个防滑突起,能够进一步增强内衬结构的振动效果,基本可消除物料在料斗本体内的粘结现象。防滑突起还能起到防止内衬结构的柔性特点导致不能很好地在料斗内展开起到隔离物料与料斗内壁的内衬作用,突起达到内衬防滑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料斗,当内衬结构局部或全部为封闭的夹层,夹层充填液体时,由于料斗在运转过程中,液体的晃动能起到振动作用,可极大消除物料在料斗本体内的粘结现象。
22.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料斗,料斗本体内壁使用非金属材质制成的内衬结构,避免在低温环境下含水量较大的物料因金属材质本身热的良导体的特性产生粘料现象。
23.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料斗,料斗本体内壁使用非金属材质的内衬结构选用弹性耐磨材料,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粘料、堵料后清理人力和时间消耗及安全隐患,降低了停车事故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升机料斗的结构图;
25.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升机料斗的剖视图;
26.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升机料斗的剖视图。
27.附图中编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0028]1‑
料斗本体;2

内衬结构;11

安装位;1a

前侧板;1b

后侧板;1c

左侧板;1d

右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0032]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机料斗,包括料斗本体1和设置在料斗本体1内壁上的内衬结构2。在本实施方式中,料斗本体1由多个侧板相互连接构成,其中包括位于前后两侧的前侧板1a,后侧板1b和位于左右两侧的左侧板1c,右侧板1d。在本
实施方式中,各侧板的上端齐平,下端相互连接。具体的,前侧板1a的下端向后侧板1b下端的方向倾斜、弯折或弯曲实现连接,左侧板1c,右侧板1d相互平行的分别与前侧板1a和后侧板1b相连接。通过上述连接的料斗本体1构成了一个中空的腔体,内衬结构2可以仅安装在中空的腔体的前侧板1a和后侧板1b的内表面(例如图2),也可以安装在整个中空的腔体的内表面,即前侧板1a、后侧板1b、左侧板1c和右侧板1d的内表面(例如图1),这样就能实现隔离待运输物料与料斗本体1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料斗的粘料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衬结构2选用非金属柔性耐磨材质、非金属柔性弹性材质中的一种,例如,可采用耐磨橡胶板或耐磨硅胶板制成。
[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料斗本体1上设有安装位11,内衬结构2仅局部通过安装位11与料斗本体1固定连接。
[0034]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料斗本体1设置为u型结构,安装位11位于料斗本体1的底部。
[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柔性材质的内衬结构2可以粘结在安装位11处,或者在安装位11上设有螺栓安装孔,内衬结构2上对应设有安装孔,内衬结构2与料斗本体1在安装位11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内衬结构2与料斗本体1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时,料斗本体1受物料冲击的位置的安装位11上设有螺栓安装孔,内衬结构2上对应设置安装孔,内衬结构2与料斗本体1在安装位11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料斗本体1在物料非冲击的位置的安装位11,采用粘合的方式与内衬结构2相连接。
[0036]
如此设置,使得内衬结构附着于料斗u型内壁,原本平面状态的内衬材料也由于固定螺栓牵引变成u型曲面贴附于料斗本体1的内壁上。内衬结构2只在料斗本体1局部(例如底部)使用螺栓固定在一个点上,便于日后的更换维护。同时也由于使用螺栓在安装位11处进行单点局部固定,使得料斗本体1提升运转过程中内衬材料整体随设备运转能够不断产生振动,能够有效避免成型料粘结在料斗本体1内壁上。最终料斗本体1内的物料倾倒完毕后,即使料斗本体1内可能产生少量物料粘结,也只能是内衬结构2表面上出现少量物料粘结,但粘结物料会由于振动而逐渐脱落。
[0037]
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料斗本体1的结构形式不具有局限性,还可设置为如图3所示形式或其他形式。
[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安装位11还可以设置在料斗本体1的侧壁上,如此设置同样可以通过局部固定方式实现内衬结构2在提升运转过程始终处于振动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安装位11还可以在料斗本体1的底部和侧壁上各设置一个,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效果。
[003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实用新型的内衬结构2为非金属柔性材质制成,并且为耐磨材质。
[0040]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料斗,料斗本体内壁使用非金属材质的内衬结构2属于柔性材质,且固定方式属于料斗本体内壁局部固定,在运转过程中始终处于振动状态。料斗本体内物料倾倒完毕后,即使表面仍有少量物料粘结,也会因为振动逐渐脱落。
[0041]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料斗,料斗本体内壁使用非金属材质制成的内衬结构,避免在低温环境下含水量较大的物料因金属材质本身热的良导体的特性产生粘料现象。
[0042]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料斗,料斗本体内壁使用非金属材质的内衬结构选用耐磨材
料,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粘料、堵料后清理人力和时间消耗及安全隐患,降低了停车事故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内衬结构2贴近料斗本体内壁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防滑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滑突起在内衬结构的表面上阵列设置,或者随机设置。而且,防滑突起在内衬结构的表面上可部分设置或者全部设置,其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布置。
[0044]
通过上述设置,在防滑突起的作用下,一是可以提高内衬结构的弹性,增强振动效果,二是可以有效防止内衬结构柔性导致不能很好地在料斗内展开起到隔离物料与料斗内壁的内衬作用,三是可以有效保证内衬结构的防滑效果。
[0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内衬结构2的全部位置或部分位置为具有中空部的封闭夹层结构;同时,在内衬结构2的中空部充填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衬结构2的中空部充填的液体为防冻液。
[0046]
通过上述设置,在内衬结构充填液体,液体在夹层的中部分中晃动,发挥振动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好。此外,通过采用防冻液作为填充液体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9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