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调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


背景技术:

2.分布式供能系统一般采用控制面板对用户侧进行控制,即通过面板感应室内温度控制用户侧风机盘管或地暖的运行状态,通过启停用户侧阀门控制水流量以保证换热量符合室内人员需求。
3.然而,该控制方式仅能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符合人员需求,对空调本身的节能和调控并没有太多的作用,其本身并不具备最优调控的功能,即只能通过简单的关停管路保证换热,而不能优化换热流量、温差等功能,前端管道和用户侧管道中的水温由于压力流速等问题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用户侧供能不足、前端供能偏大的情况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安装简便,适应范围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供冷、供热环境,起到均衡能效的技术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包括用户侧增压控制箱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所述用户侧增压控制箱包括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安装于进水水管和出水水管上的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和安装于所述进水水管上的水泵和手自动阀门,所述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与所述水泵及所述手自动阀门通讯连接;所述支路流量控制模块包括安装于回水水管上的温度控制器,以及安装于供水水管旁路、用以与所述温度控制器通讯连接的电动阀门。
6.优选地,所述用户侧增压控制箱内部通过防水隔板密封分隔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设有压力变送器及温度变送器的进水水管和出水水管、水泵以及手自动阀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中。
7.优选地,所述进水水管和所述出水水管还安装有用以平稳用户侧水流的封闭式缓流水箱。
8.优选地,供水水管主路上安装有高阻力阀门。
9.优选地,中央集控系统控制箱通讯连接所述电动阀门和所述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
10.优选地,所述高阻力阀门内置滤网。
11.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通过在各个单元的回路总阀处设置用户侧增压控制箱以及在各个用户的进出口阀门处设置支路流量控制模块,用户侧增压控制箱内部的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接收进水水管和出水水管上的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检测压力及温度参数,控制水泵的启停及手自动阀的开度,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保证用户侧供水温度;支路流量控制模块通过回水水管上的温
度控制器实时检测回水温度来调节供水水管旁路上电动阀门的开度,从而调节供水量,确保满足支路供能需求的同时避免产生能源浪费。另外,本技术中调控设备中的用户侧增压控制箱和支路水力控制模块均采用模块化结构,两者均可以对外通信并被控制,也可以作为独立系统运行,在保证方便快捷的安装调试的同时具备不同系统的高度兼容性,其占用空间小,安装快捷。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中用户侧增压控制箱的内部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中支路流量控制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15.其中,
[0016]1‑
用户侧增压控制箱、2

支路流量控制模块、3

进水水管、4

出水水管、5

回水水管、6

供水水管主路、7

供水水管旁路、8

防水隔板、9

封闭式缓流水箱、10

高阻力阀门;
[0017]
101

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2

压力变送器、103

温度变送器、104

水泵、105

手自动阀门;
[0018]
201

温度控制器、202

电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中用户侧增压控制箱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中支路流量控制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002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包括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包括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压力变送器102、温度变送器103、水泵104和手自动阀门105,压力变送器102和温度变送器103的数量各为两个,进水水管3上安装有一压力变送器102和一温度变送器103,出水水管4上安装有另一压力变送器102和温度变送器103,水泵104安装于管道中间进水水管3,进水水管3的管道上安装有手自动阀门105,压力变送器102、温度变送器103、手自动阀门105及水泵104与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通讯连接,通过压力变送器102和温度变送器103测量进水
水管3及出水水管4内部水压及水温,并将测得的水压及水温参数传输至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根据其预置程序控制水泵104启停及手自动阀门105的开度,进而实现对流量及用户侧供水温度的控制。
[0023]
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包括温度控制器201和电动阀门202,温度控制器201安装在回水水管5上,电动阀门202安装在供水水管旁路7上,并且电动阀门202与温度控制器201通讯连接。通过温度控制器201检测回水水温并联动控制电动阀门202开关动作,也即通过回水温度调节供水量,保证满足支路供能需求的同时避免能源浪费。
[0024]
本技术中,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均可根据测得的水温和/或水压参数联动控制供水阀及泵体,达到对空调用户侧供能系统的综合智能控制,保证满足每个区块的供能需求,具有用户侧能源智能调控及节能的技术效果。另外,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分别采用一体式、模块化结构,两者既可以对外通信并被控制,又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运行,安装调试方便快捷,不同系统的兼容性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具体的内部结构及控制原理,均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0025]
本方案采用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内部的联动控制机制,通过减少前端换热量和增加用户侧换热量,保证所有子路中的换热量均能够满足用户侧需要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换热量,增加供回水温差,实现供能同时节能的技术效果。另外,本设备中的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采用一体式模块化设计,可以节约安装空间,安装方便快捷,降低传统空调管网改造过程中安装空间不足或施工复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节省因设备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改造的投入时间及施工时间。
[0026]
具体地,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设有plc和接触器,压力变送器102、温度变送器103、手自动阀门105与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中的plc通讯连接,进水水管3之间安装水泵104,该水泵104与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中的接触器相连,通过plc及接触器调节手自动阀门105及水泵104的启停及运行时间。
[0027]
为了防止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可以在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内部设置防水隔板8,该防水隔板8横向安装于箱体内腔,且四周与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的内壁密封安装,例如可以通过防水密封胶进行粘结密封。
[0028]
通过防水隔板8可以将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的内腔密封分隔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压力变送器102、温度变送器103、进水水管3、出水水管4、水泵104和手自动阀门105均设置于第二安装腔中,如此设置,可防止水管外壁附着的水珠及蒸发的水汽对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的干扰,确保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的正常运行,延长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的使用寿命。
[0029]
为了平稳用户侧水流,可以在进水水管3和出水水管4上安装封闭式缓流水箱9,该封闭式缓流水箱9可以保证用户侧水流平稳,避免因流速增加引起湍流影响管道内水流正常流动。
[0030]
此外,供水水管主路6上还安装有高阻力阀门10,通过高阻力阀门10可以保证在自动阀门启动前进水流量不会超过换热量需求,避免起始区域换热量过大,以使自动阀门配合满足最终换热量需求。关于高阻力阀门1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0031]
高阻力阀门10优选为内置滤网的阀门,带滤网的高阻力阀门10可通过具有不同孔
径的滤网达到不同的阻力效果,从而实现平衡不同阶段的水流量的技术效果。
[003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和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可以由中央集控系统统一控制,具体地,中央集控系统控制箱通讯连接电动阀门202和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中央集控系统可以根据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内部的plc编程控制水泵104启停以及手自动阀门105开度,并可以远程监视电动阀门202的运行状况,确保系统良好运行。
[0033]
空调用户侧辅助流量调节系统,在无中央集控中心的时候可独立运行无需进行中央集控,在中央集控系统的调控下也可接入空调中央系统,作为辅助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0034]
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使用户侧的流量加速以使用户侧换热量速率增加,保证在管内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用户侧供依然能够满足供能需求,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对用户区进行均衡换热,配合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达到水力平衡的技术效果;
[0035]
本技术中,通过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中的温度变送器103和压力变送器102传输测量数据,利用控制箱电气控制模块101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联动控制水泵104的启停及手自动阀门105的开度,控制用户侧水流速度,保证用户侧流量不会因末端阻力过大而流量减少,将流量控制在一定区间内,保证换热量满足要求的同时不被浪费,封闭式缓流水箱9保证用户侧水流平稳,不会因流速增加引起湍流影响管道内水流正常流动;
[0036]
此外,通过支路流量控制模块2中的温度控制器201联动控制电动阀门202,当温度高于或低于设定温度时自动打开阀门增加流量,自带滤网的高阻力阀门10保证在自动阀门启动前进水流量不会超过换热量需求,避免起始区域换热量过大,电动阀门202配合满足最终换热量需求,其中带滤网的高阻力阀门10可通过不同孔径滤网达到不同的阻力效果,平衡不同阶段的水流量。
[0037]
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及支路流量控制用户侧模块2自带进水水管3、出水水管4、供水水管、回水水管5,可直接安装于管路用户侧及现有管路之中,仅需进行简单的管路改造,方便快捷;同时对需要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可加装有线电缆或无线模块对用户侧增压控制箱1及支路流量控制用户侧。
[0038]
本技术显著提高了换热量,增加供回水温差,保证供能的同时达到节能目的。
[0039]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采用的“上下”以及“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限定所指的元件或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4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布式供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智能调控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8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