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蒜收获设备,具体为一种大蒜收获设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大蒜收获设备的行走机构是四轮机构,后面的两个轮是驱动轮,前面的两个轮是转向轮。这种结构在转向时需要绕较大的半径,往往需要在蒜田间正向、反向经过多次调车才能调回头,这样会把较大面积的未收割的成熟大蒜压坏,有时还要把大蒜收获设备车开到邻居家的田地里,压坏邻居家的蒜田,给农户带来直接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大蒜收获设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该机构相比于现有设备转弯半径较小,压坏农田的面积较小,所到之处都在免费地为公司作广告宣传,能有效提升公司的知名度,收到较好的广告效果,有效防止泥土进入撑紧轮、左链轮或右链轮,提高运行工作效率,避免能量浪费,节省清理泥土的时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大蒜收获设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两个履带、左液压马达、右液压马达、多个撑紧轮、左手动两位四通阀、右手动两位四通阀、分流集流阀、左链轮、右链轮和行走机架;
6.撑紧轮、左链轮和右链轮分别与行走机架通过转动副相联;
7.左边的履带绕在左边的撑紧轮和左链轮上,左边的履带和左链轮啮合,左液压马达的外壳与行走机架固定联接,左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和左链轮固定联接;
8.右边的履带绕在右边的撑紧轮和右链轮上,右边的履带和右链轮啮合,右液压马达的外壳与行走机架固定联接,右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和右链轮固定联接;
9.左液压马达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分别与左手动两位四通阀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通过管路相联通,右液压马达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分别与右手动两位四通阀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通过管路相联通,左手动两位四通阀和右手动两位四通阀的两个高压力进液压油口分别与分流集流阀的两个分流液压口相联通。
1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三位四通阀和液压泵,三位四通阀的两个工作口,其中一个联通分流集流阀的集流口,另一个同时联通左手动两位四通阀和右手动两位四通阀的低压卸液压油口。三位四通阀的高压力进液压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联通。
11.在正常向前行走时,来自液压泵的高压力液压油经过三位四通阀,然后经过分流集流阀的分流作用,把液压油平均分配为两路,其中第一路经过左手动两位四通阀驱动左液压马达转动,左液压马达通过左链轮驱动左边的履带运转,第二路经过右手动两位四通阀驱动右液压马达转动,右液压马达通过右链轮驱动右边的履带以和左边的履带相同的速度运转,大蒜收获设备朝正前方行走。
12.在需要左转向时,人工扳动左手动两位四通阀的扳杆,使它换向,则第一路经过左手动两位四通阀驱动左液压马达反向转动,左液压马达通过左链轮驱动左边的履带反向运转,第二路的运行方式不变,左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后行走,右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前行走,这样就导致大蒜收获设备在原地朝左打转,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
13.反之,在需要右转向时,人工扳动右手动两位四通阀的扳杆,使它换向,则第二路经过右手动两位四通阀驱动右液压马达反向转动,右液压马达通过右链轮驱动右边的履带反向运转,第一路的运行方式不变,右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后行走,左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前行走,这样就导致大蒜收获设备在原地朝右打转,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相比四轮的行走结构,转弯半径较小,压坏农田的面积较小。
14.以上所述的履带,其外表面设有防滑纹,其特征在于防滑纹由文字、平面图案或者平面商标拉伸形成的浮雕式防滑纹,文字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生产厂家的名称、电话号码等重要信息,本实用新型在行走过的路面上能印出相应的凹纹,防滑纹既能防滑又能做广告,能看到凹纹信息的人大多数都是农民,也是本大蒜收获设备的潜在客户,本实用新型所到之处都在免费地为公司作宣传和广告,能有效提升公司的知名度,收到较好的广告效果。
15.以上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在履带的左侧或者右侧都设有多个外挡泥板和内挡泥板,在履带压在地面上的一侧,外挡泥板或内挡泥板的下边都与履带的边缘相联接,外挡泥板或内挡泥板的上边朝上悬空,外挡泥板和内挡泥板交替布置,内挡泥板比外挡泥板更靠近履带主体,相邻两个外挡泥板和内挡泥板有一部分重叠在一起,在履带绕弯时,外挡泥板和内挡泥板的重叠面积增大,这样能顺利绕弯。这样能有效防止泥土进入撑紧轮、左链轮或右链轮,有效防止泥土妨碍它们运转,提高运行工作效率,避免能量浪费,节省清理泥土的时间。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大蒜收获设备在原地朝左打转,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相比四轮的行走结构,转弯半径较小,压坏农田的面积较小。
18.2、本实用新型所到之处都在免费地为公司作广告宣传,能有效提升公司的知名度,收到较好的广告效果。
19.3、能有效防止泥土进入撑紧轮、左链轮或右链轮,有效防止泥土妨碍它们运转,提高运行工作效率,避免能量浪费,节省清理泥土的时间。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大蒜收获设备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控制原理示意图;
22.图3为履带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内挡泥板13的局部剖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外挡泥板12的局部剖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0026]1‑
履带;11
‑
由文字、平图案或者平面商标拉伸形成的浮雕式防滑纹;12
‑
外挡泥板;13
‑
内挡泥板;
[0027]
21
‑
左液压马达;22
‑
右液压马达;
[0028]3‑
撑紧轮;
[0029]
41
‑
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2
‑
右手动两位四通阀;
[0030]5‑
分流集流阀;
[0031]6‑
三位四通阀;
[0032]7‑
液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一种大蒜收获设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如图1
‑
5所述,包括两个履带1、左液压马达21、右液压马达22、多个撑紧轮3、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1、右手动两位四通阀42、分流集流阀5、左链轮、右链轮和行走机架;
[0035]
撑紧轮3、左链轮和右链轮分别与行走机架通过转动副相联;
[0036]
左边的履带1绕在左边的撑紧轮3和左链轮上,左边的履带1和左链轮啮合,左液压马达21的外壳与行走机架固定联接,左液压马达21的输出轴和左链轮固定联接;
[0037]
右边的履带1绕在右边的撑紧轮3和右链轮上,右边的履带1和右链轮啮合,右液压马达22的外壳与行走机架固定联接,右液压马达21的输出轴和右链轮固定联接;
[0038]
左液压马达21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分别与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1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通过管路相联通,右液压马达22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分别与右手动两位四通阀42的两个工作液压油口通过管路相联通,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1和右手动两位四通阀42的两个高压力进液压油口分别与分流集流阀5的两个分流液压口相联。
[0039]
本实施例还包括三位四通阀6和液压泵7,三位四通阀6的两个工作口,其中一个联通分流集流阀5的集流口,另一个同时联通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1和右手动两位四通阀42的低压卸液压油口。三位四通阀6的高压力进液压油口与液压泵7的出油口联通。
[0040]
在正常向前行走时,来自液压泵7的高压力液压油经过三位四通阀6,然后经过分流集流阀5的分流作用,把液压油平均分配为两路,其中第一路经过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1驱动左液压马达21转动,左液压马达21通过左链轮驱动左边的履带1运转,第二路经过右手动两位四通阀42驱动右液压马达22转动,右液压马达22通过右链轮驱动右边的履带1以和左边的履带1相同的速度运转。
[0041]
在需要左转向时,人工扳动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1的扳杆,使它换向,则第一路经过左手动两位四通阀41驱动左液压马达21反向转动,左液压马达21通过左链轮驱动左边的履带1反向运转,第二路的运行方式不变,左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后行走,右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前行走,这样就导致大蒜收获设备在原地朝左打转。
[0042]
反之,在需要右转向时,人工扳动右手动两位四通阀42的扳杆,使它换向,则第二路经过右手动两位四通阀42驱动右液压马达22反向转动,右液压马达22通过右链轮驱动右边的履带1反向运转,第一路的运行方式不变,右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后行走,左履带驱动大蒜收获设备向前行走,这样就导致大蒜收获设备在原地朝右打转。相比四轮的行走
结构,转弯半径较小,压坏农田的面积较小。
[0043]
以上所述的履带1,其外表面设有防滑纹,其特征在于防滑纹由文字、平面图案或者平面商标拉伸形成的浮雕式防滑纹11,文字可以是本实施例生产厂家的名称、电话号码等重要信息,本实施例在行走过的路面上能印出相应的凹纹,能看到凹纹信息的人大多数都是农民,也是本大蒜收获设备的潜在客户,本实施例所到之处都在免费地为公司作宣传和广告,能有效提升公司的知名度,收到较好的广告效果。
[0044]
以上所述的履带1,其特征在于在履带1的左侧或者右侧都设有多个外挡泥板12和内挡泥板13,在履带1压在地面上的一侧,外挡泥板12或内挡泥板13的下边都与履带1的边缘相联接,外挡泥板12或内挡泥板13的上边朝朝上悬空,外挡泥板12和内挡泥板13交替布置,内挡泥板13比外挡泥板12更靠近履带1主体,相邻两个外挡泥板12和内挡泥板13有一部分重叠在一起,在履带1绕弯时,外挡泥板12和内挡泥板13的重叠面积增大,这样能顺利绕弯。这样能有效防止泥土进入撑紧轮3、左链轮或右链轮,有效防止泥土妨碍它们运转,提高运行工作效率,避免能量浪费,节省清理泥土的时间。
[004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