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线圈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绕线圈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作为众多电器设备或机械的常用动力源,由于电机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导致电机会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而电机的损坏比较常见的就是定子线圈由于高温和负载过大导致线圈损坏,因此在进行维修时需要对定子线圈进行重新绕线,虽然电机在批量生产组装时有专用的绕线设备,但专用的设备一般都造价昂贵,占地空间大,因专用的大型设备并不满足实际维修中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简单便捷的绕线圈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绕线圈专用的设备一般都造价昂贵,占地空间大,因专用的大型设备并不满足实际维修中的需求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圈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同一垫块,所述同一垫块的水平横切面形状与所需线圈形状相适配,所述底板还设有若干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柱平行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孔内放置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套设有以活动柱为旋转轴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套设于活动柱的一端为弧形且弧度与所需线圈的边缘形状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底板向上凸起形成有垫板,所述垫块放置于所述垫板上,所述垫块设有若干个且数量与所述线圈的厚度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活动柱设有一组共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柱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柱的对应侧的固定孔。
10.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柱分别设有单独的转动杆,且不同活动柱上的转动杆在垂直方向上交错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l形挡板,所述l形挡板的长边与所述垫板平行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周向设有螺纹,所述固定柱还套设有固定螺母固定所述垫块。
13.3.有益效果
14.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圈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同一垫块,所述同一垫块的水平横切面形状与所需线圈形状相适配,所述底板还设有若干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柱平行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孔内放置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套设有以活动柱为旋
转轴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套设于活动柱的一端为弧形且弧度与所需线圈的边缘形状相适配。通过将线圈缠绕在固定柱上,并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对线圈折弯处的弧形区域进行挤压使得紧密贴合固定柱,可以防止大直径的线圈难以绕线紧密的问题,确保线圈绕线效果,且同一垫块的水平横切面形状与所需线圈形状相适配,转动杆套设于活动柱一端为弧形且弧度与所需线圈的边缘形状相适配均是为了保证线圈的缠绕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圈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圈辅助装置的未安装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一;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圈辅助装置的未安装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二;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21.100、底板;110、垫板;120、固定柱;130、垫块;140、固定螺母;150、挡板;160、固定孔;170、活动柱;180、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实施例1
26.参照附图1
‑
附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绕线圈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00和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两个固定柱120,两个所述固定柱120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固定柱120上套设有同一垫块130,所述同一垫块130的水平横切面形状与所需线圈形状相适配,所述底板100还设有若干组固定孔160,所述固定孔160与所述固定柱120平行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孔160内放置有活动柱170,所述活动柱170套设有以活动柱170为旋转轴的转动杆180,所述转动杆180套设于活动柱170的一端为弧形且弧度与所需线圈的边缘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将线圈缠绕在固定柱120上,并通过转动杆180的转动对线圈折弯处的弧形区域进行挤压使得紧密贴合固定柱120,可以防止大直径的线圈难以绕线紧密的问题,确保线圈绕线效果,且同一垫块130的水平横切面形状与所需线圈形状相适配,转动杆180套设于活动柱170的一端为弧形且弧度与所需线圈的边缘形状相适配均是为了保证线圈的缠绕效
果。
27.所述底板100向上凸起形成有垫板110,所述垫块130放置于所述垫板110上,所述垫块130设有若干个且数量与所述线圈的厚度相适配,通过不同数量的垫块130的叠放,可以在垫块130外侧缠绕不同厚度的线圈,且活动柱170设有一组共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柱170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柱120的对应侧的固定孔160。两个所述活动柱170分别设有单独的转动杆180,且不同活动柱170上的转动杆180在垂直方向上交错设置。两个单独的转动杆180可以对所对应的两侧垫块130上线圈的折弯区域进行压紧校正,保证压线圈的效果,且线圈一侧挤压完成后可以更换另一侧进行挤压校正。
28.所述底板100上还设有l形挡板150,所述l形挡板150的长边与所述垫板110平行设置。固定柱120周向设有螺纹,所述固定柱120还套设有固定螺母140固定所述垫块130。所述活动柱170周向设有螺纹,所述活动柱170上转动杆180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螺母140,通过转动固定螺母140可以调节转动杆180在活动柱170上的位置从而调节挤压不同厚度的线圈。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