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防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3.目前园林内种植较多的树木,当对树木浇水时,均会出现浇水较多的情况,虽然较多的水终究会被树木周围的土壤吸收,但是长期以后,树木根部很容易由于长期缺氧而腐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包括横管和树坑,所述横管位于树坑的下方土壤内,所述横管的侧壁顶端嵌设有立管,所述立管的侧壁右端设有吸水孔,所述立管的外侧壁铰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内部设有圆柱腔,所述圆柱腔的底壁设有通孔,所述圆柱腔内转动安装有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右侧面紧密贴合在立管的内侧壁右端,所述挡板的顶端设有限位件,所述横管的右端设有抽吸机构。
6.优选的,所述圆柱块的顶部设有球面。
7.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右端固定安装在立管的内侧壁右端,所述挡板的顶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底端插接在限位槽内。
8.优选的,所述抽吸机构包括泥浆泵,所述泥浆泵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横管的右端。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管的侧壁上设有立管,立管的侧壁上设有吸水孔,吸水孔的高度与树坑内的正常水位高度相同,且立管内设有通过内螺纹管、圆板带动的挡板,通过挡板可对吸水孔进行遮挡,树坑水位超高时,可转动圆板,使挡板脱离吸水孔,通过抽吸机构进行抽水,水流通过吸水孔进行到横管内,避免树坑内水位过高而导致树木根部的腐坏,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俯视图。
13.图中:1、横管,2、树坑,3、立管,4、吸水孔,5、内螺纹管,6、圆板,7、圆柱腔,8、通孔,9、圆柱块,10、立杆,11、挡板,12、橡胶层,13、限位件,14、抽吸机构,15、球面,16、限位杆,17、限位槽,18、连杆,19、泥浆泵,20、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包括横管1和树坑2,树坑2为园林内单棵树木的种植区域,横管1位于树坑2的下方土壤内,横管1的侧壁顶端嵌设有立管3,横管1的侧壁上可嵌设固定有多个立管3,用于分布在多个树坑2内,立管3的侧壁右端设有吸水孔4,吸水孔4的高度与树坑内的正常水位高度相同,立管3的外侧壁铰接有内螺纹管5,立管3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管5相匹配的螺纹,内螺纹管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圆板6,圆板6的内部设有圆柱腔7,圆柱腔7的底壁设有通孔8,圆柱腔7内转动安装有圆柱块9,圆柱块9可在圆柱腔7内转动,但是不能在圆柱腔7内上下、前后、左右运动,圆柱块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立杆10,立杆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1,挡板1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层12,如图3所示,挡板11的右侧面弧度与立管3的内侧壁弧度相匹配,橡胶层12的右侧面紧密贴合在立管3的内侧壁右端,挡板11的顶端设有限位件13,横管1的右端设有抽吸机构14。
16.具体而言,圆柱块9的顶部设有球面15,球面15的设置,用于减小圆柱块9的顶部与圆柱腔7内顶壁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面的摩擦,进而增加圆板6转动时,圆柱块9的顶部与圆柱腔7内顶壁接触面的滑动效果。
17.具体而言,限位件13包括限位杆16,限位杆1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杆18,连杆18的右端固定安装在立管3的内侧壁右端,挡板11的顶端设有限位槽17,限位杆16的底端插接在限位槽17内,限位杆16为圆柱杆体,限位杆16的侧壁与限位槽17的内侧壁相对滑动,用于限定挡板11的运动轨迹,使挡板11只能上下运动,进而使橡胶层12始终贴合在立管3的内壁上。
18.具体而言,抽吸机构14包括泥浆泵19,泥浆泵19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管体20和第二管体21,第一管体20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横管1的右端。
19.工作原理:当树坑2内浇水过多时,也就是说水位高于树坑2内的正常水位,转动圆板6,使圆板6向上运动,通过立杆10的带动,挡板11向上运动,直至脱离吸水孔4,通过泥浆泵19进行抽吸,将树坑2内过多的水通过吸水孔4吸入到立管3内,进而将多余的水抽出,保证树坑2内水量的正常。
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管(1)和树坑(2),所述横管(1)位于树坑(2)的下方土壤内,所述横管(1)的侧壁顶端嵌设有立管(3),所述立管(3)的侧壁右端设有吸水孔(4),所述立管(3)的外侧壁铰接有内螺纹管(5),所述内螺纹管(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圆板(6),所述圆板(6)的内部设有圆柱腔(7),所述圆柱腔(7)的底壁设有通孔(8),所述圆柱腔(7)内转动安装有圆柱块(9),所述圆柱块(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立杆(10),所述立杆(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层(12),所述橡胶层(12)的右侧面紧密贴合在立管(3)的内侧壁右端,所述挡板(11)的顶端设有限位件(13),所述横管(1)的右端设有抽吸机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块(9)的顶部设有球面(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3)包括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杆(18),所述连杆(18)的右端固定安装在立管(3)的内侧壁右端,所述挡板(11)的顶端设有限位槽(17),所述限位杆(16)的底端插接在限位槽(1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机构(14)包括泥浆泵(19),所述泥浆泵(19)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管体(20)和第二管体(21),所述第一管体(20)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横管(1)的右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植物建植防涝的土壤结构调整装置,包括横管和树坑,横管位于树坑的下方土壤内,横管的侧壁顶端嵌设有立管,立管的侧壁右端设有吸水孔,立管的外侧壁铰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圆板,圆板的内部设有圆柱腔,圆柱腔的底壁设有通孔,圆柱腔内转动安装有圆柱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管的侧壁上设有立管,立管的侧壁上设有吸水孔,吸水孔的高度与树坑内的正常水位高度相同,且立管内设有通过内螺纹管、圆板带动的挡板,使挡板脱离吸水孔,通过抽吸机构进行抽水,水流通过吸水孔进行到横管内,避免树坑内水位过高而导致树木根部的腐坏,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孙钟野 李超 董春龙 陈绪营 符一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中源野生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9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