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33



1.本领域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抖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防抖组件作为实现防抖功能的核心部件被尤为关注。然而,防抖组件在对感光芯片进行防抖控制时,需对其进行限位处理以满足相应要求,然而,传统的防抖组件在限位移动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移动阻力,从而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抖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防抖组件在限位移动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之间的移动阻力较小,从而能够延长防抖组件的使用寿命。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抖组件,该防抖组件包括底座、内基板、外基板和接触件,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内基板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内基板用于承载感光芯片,所述外基板设于所述侧板和所述内基板之间,以限制所述内基板相对所述侧板移动的范围;所述接触件用于减小所述内基板相对所述侧板移动的阻力,所述接触件设于所述外基板上;或所述接触件设于所述内基板上;或所述接触件设于所述侧板上。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抖组件,通过在外基板上,或在内基板上,或在侧板上设置接触件,从而将相对应的面接触连接转变为线接触连接或点接触连接,有效降低了防抖组件中内基板相对侧板移动的阻力,从而延长了防抖组件的使用寿命。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外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基板,所述外基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内基板,以用于限制所述外基板相对所述侧板移动的范围;所述接触件设于所述外基板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以减小所述外基板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移动阻力。在上述结构下,当内基板在防抖过程中的位移量较大时,与内基板固定连接的外基板会被第一侧面阻挡,进而实现对内基板的有效限位。并且,由于接触件设于外基板与第一底面之间,外基板与第一底面之间的面接触连接被转变为点接触连接或线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减小了外基板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移动阻力,延长了防抖组件的使用寿命。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基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底面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上凹设有第一腔室,所述接触件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突出于所述接触面;或,所述第一底面上凹设有第二腔室,所述接触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突出于所述第一底面。可以理解的是,接触件可以设于外基板上并突出于外基板的接触面,也可以设于侧板上并突出于侧板的第一底面。当接触件位于上述任一位置时,接触件的存在,均能够将外基板与第一底面之间的面接触连接被转变为点接触连接或线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减小了外基板与侧板之
间的移动阻力。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基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还设有阻尼件。阻尼件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内基板在防抖复位时的振动时间,使得内基板能够带动感光芯片进行快速准确的复位。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基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外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板,所述外基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第二底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侧板,以用于限制所述内基板相对所述外基板移动的范围;所述接触件设于所述外基板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以减小所述外基板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移动阻力。在上述结构下,当内基板在防抖过程中的位移量较大时,内基板的第二侧面会抵持于外基板,从而内基板的移动被与侧板固定连接的外基板相阻挡,进而实现有效限位。并且,由于接触件设于外基板与第二底面之间,外基板与第一底面之间的面接触连接被转变为点接触连接或线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减小了外基板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移动阻力,延长了防抖组件的使用寿命。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基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底面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上凹设有第三腔室,所述接触件收容于所述第三腔室内,且突出于所述接触面;或,所述第二底面上凹设有第四腔室,所述接触件收容于所述第四腔室内,且突出于所述第二底面。可以理解的是,接触件可以设于外基板上并突出于外基板的接触面,也可以设于内基板上并突出于内基板的第二底面。当接触件位于上述任一位置时,接触件的存在,均能够将外基板与第二底面之间的面接触连接被转变为点接触连接或线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减小了外基板与内基板之间的移动阻力。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基板和所述内基板之间还设有阻尼件。阻尼件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内基板在防抖复位时的振动时间,使得内基板能够带动感光芯片进行快速准确的复位。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基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基板间隔设于所述内基板的四周。多个外基板的存在,能够对内基板的移动进行多方位限位,以达到相应限位要求。并且,即使其中某个外基板发生结构损坏,其他外基板仍能够起到相应限位要求,从而提高了防抖组件的容错性。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包括感光芯片、马达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抖组件,所述感光芯片承载于所述防抖组件的内基板上,所述马达连接于所述防抖组件,以驱动所述防抖组件进行抖动修正。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通过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抖组件,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防抖,并且,该摄像头模组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延长。
16.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能够具备相应摄像功能,并且,其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延长。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另一种实施例的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另一种实施例的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另一种实施例的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另一种实施例的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另一种实施例的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一种实施例的防抖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26.图8是一种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抖组件100,该防抖组件100包括底座10、内基板20、外基板30和接触件40。其中,底座10包括底板11和设于底板11上的侧板12,底板11和侧板12围合形成容纳腔101。
29.内基板20收容于容纳腔101内,并与底座10活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内基板20用于承载感光芯片,并带动感光芯片进行移动,以控制感光芯片补偿抖动位移,从而有效实现防抖动功能。
30.外基板30设于侧板12和内基板20之间,以用于限制内基板20的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防抖过程中,若内基板20的位移量过大,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设置外基板30,以有效限制内基板20相对侧板12移动的范围,从而达到相应功能要求。还可以理解的是,外基板30连接于内基板20和侧板12,能够有效限制内基板20在沿垂直于底板11方向上的位移,使得内基板20只能相对侧板12进行平动,而不能进行转动,从而有效满足相应防抖功能要求。
31.接触件40用于减小内基板20相对侧板12移动的阻力,接触件40设于外基板30上;或接触件40设于内基板20上;或接触件40设于侧板12上。可以理解的是,接触件40与外基板30、内基板20或侧板12之间为点接触连接或线接触连接,相对于内基板20、外基板30和侧板12相互之间的面接触连接,能够有效降低移动阻力。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接触件40为滚珠。当接触件40为滚珠时,滚珠与其他内部结构(内基板20、外基板30或侧板12)之间为点接触连接,从而有效降低内部结构之间的移动阻力,并且滚珠与其他内部结构之间还可以为滚动连接,从而将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进一步降低内部结构之间的移动阻力。需要说明的是,接触件40包括但不限于滚珠,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结构,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组件100,通过在外基板30上,或在内基板20上,或在侧
板12上设置接触件40,从而将相对应的面接触连接转变为线接触连接或点接触连接,有效降低了防抖组件100中内基板20相对侧板12移动的阻力,从而延长了防抖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33.一种实施例中,侧板1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10,外基板3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基板20,外基板3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110内;第一限位槽110包括第一底面111和第一侧面112,第一侧面112朝向内基板20,以限制外基板30相对侧板12移动的范围;接触件40设于外基板3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以减小外基板3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的移动阻力。在上述结构下,外基板30与内基板20为一体式结构,内基板20相对侧板12的移动范围等同于外基板30相对侧板12的移动范围。当内基板20在防抖过程中的位移量较大时,与内基板20固定连接的外基板30会被第一侧面112阻挡,进而实现对内基板20的有效限位。并且,由于接触件40设于外基板3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外基板3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的面接触连接被转变为点接触连接或线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减小了外基板3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的移动阻力,延长了防抖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3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40设于外基板3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其中,接触件40的连接位置有多种。
35.如图1和图2,一种实施例中,外基板30包括朝向第一底面111的接触面301,接触面301上凹设有第一腔室510,接触件40收容于第一腔室510内,且突出于接触面30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室510可以为凹槽,接触件40设于凹槽内,并突出于接触面301,以使接触件4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接触连接(如图1);第一腔室510还可以为通孔,接触件40设于通孔内,并突出于接触面301,以使接触件4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接触连接(如图2)。第一腔室510的存在,用于收容接触件40,以提高防抖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当接触件40为滚珠时,滚珠可通过低温冷装的方式安装在第一腔室510内。需要说明的是,接触件40还可以通过其他满足相应要求的安装方式安装在第一腔室510内,在此不对接触件40的安装方式进行具体的限定。
36.如图3,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底面111上凹设有第二腔室520,接触件40收容于第二腔室520内,且突出于第一底面111。可以理解的是,接触件40同样可以安装在第一底面111的第二腔室520内,并突出于第一底面111,以使接触件40与接触面301之间接触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室520的形状结构可以与第一腔室510的形状结构相同,且接触件40在第二腔室520内的安装方式也可以与接触件40在第一腔室510内的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37.请再次参阅图1,一种实施例中,外基板30与侧板12之间还设有阻尼件60。阻尼件60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内基板20在防抖复位时的振动时间,使得内基板20能够带动感光芯片进行快速准确的复位。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阻尼件60为阻尼胶。可以理解的是,阻尼件60的结构还可以为多种,只要能够满足相应功能要求即可,在此不对阻尼件60的结构进行具体的限定。
38.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10内还凸设有第一凸台71,第一凸台71包括与第一侧面112相对的第一限位面710,第一凸台71阻挡接触件40移动,以使接触件40被限制在第一侧面112与第一限位面71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接触件40安装在第一腔室510内时,第一凸台71的存在,能够对接触件40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对内基板20进行有效限位。
39.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一种实施例中,内基板20上设有第二限位槽210,外基板3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侧板12,外基板30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210内;第二限位槽210包括第二底面211和第二侧面212,第二侧面212朝向侧板12,以用于限制内基板20相对外基板30移动的范围,接触件40设于外基板30和第二底面211之间,以减小外基板30与第二底面211之间的移动阻力。在上述结构下,外基板30与侧板12为一体式结构,内基板20相对侧板12移动的范围等同于内基板20相对外基板30移动的范围。当内基板20在防抖过程中的位移量较大时,内基板20的第二侧面212会抵持于外基板30,从而内基板20的移动被与侧板12固定连接的外基板30相阻挡,进而实现有效限位。并且,由于接触件40设于外基板30与第二底面211之间,外基板30与第一底面111之间的面接触连接被转变为点接触连接或线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减小了外基板30与第二底面211之间的移动阻力,延长了防抖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4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40设于外基板30与第二底面211之间,其中,接触件40的连接位置有多种。
41.如图4和图5,一种实施例中,外基板30包括朝向第二底面211的接触面301,接触面301上凹设有第三腔室530,接触件40收容于第三腔室530内,且突出于接触面30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腔室530与第一腔室510的形状结构大致相同,同样可以为凹槽(如图4)或通孔(如图5),且接触件40在第三腔室530内的安装方式与接触件40在第一腔室510内的安装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对第三腔室530的形状结构以及接触件40在第三腔室530内的安装方式进行一一赘述。
42.如图6,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底面211上凹设有第四腔室540,接触件40收容于第四腔室540内,且突出于第二底面211。可以理解的是,接触件40同样可以安装在第二底面211的第四腔室540内,并突出于第二底面211,以使接触件40与接触面301之间接触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四腔室540的形状结构可以与第二腔室520的形状结构相同,且接触件40在第二腔室520内的安装方式也可以与接触件40在第一腔室510内的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43.请再次参阅图4,一种实施例中,外基板30和内基板20之间还设有阻尼件60。阻尼件60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内基板20在防抖复位时的振动时间,使得内基板20能够带动感光芯片进行快速准确的复位。阻尼件60的结构可参考上文对阻尼胶的描述,在此不加以赘述。
44.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210内还凸设有第二凸台72,第二凸台72包括与第二侧面212相对的第二限位面720,第二凸台72阻挡接触件40移动,以使接触件40被限制在第二侧面212与第二限位面72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接触件40安装在第三腔室530内时,第二凸台72的存在,能够对接触件40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对内基板20进行有效限位。
45.请参阅图7,一种实施例中,外基板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外基板30间隔设于内基板20的四周。多个外基板30的存在,能够对内基板20的移动进行多方位限位,以达到相应限位要求。并且,即使其中某个外基板30发生结构损坏,其他外基板30仍能够起到相应限位要求,从而提高了防抖组件100的容错性。
46.请参阅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1000,该摄像头模组1000包括感光芯片200、马达300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防抖组件100,感光芯片200承载于防抖组件100的内基板20上,马达300连接于防抖组件100,以驱动防抖组件100进行抖动修正。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00,通过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抖组件100,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防抖,并且,该摄像头模组1000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延长。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的摄像头模组1000。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00,能够具备相应摄像功能,并且,其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延长。
5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7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