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道礓磋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5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道礓磋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当代工业或者民用建筑中,坡道施工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地下室的施工中,坡道起到连接地上地下的重要部位,该部位车流量较大,较多设计单位均采用礓磋防滑措施,礓磋是将普通坡道抹成若干道一端高1cm,宽5

6cm的坡,断面就像木工锯的锯齿,既无台阶,又不打滑。在现有设计中,礓磋防滑坡道的每个防滑宽度在60

80mm之间,高度在20mm左右。然而,目前的施工方法是人工进行每条收面成型,施工速度十分缓慢,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道礓磋施工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坡道礓磋施工装置,包括机械臂、安装架体、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座、礓磋装置,所述机械臂与安装架体连接,所述安装架体上设置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使驱动座沿安装架体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所述驱动座的底部设置有礓磋装置,所述礓磋装置的底部设置有锯齿状的礓磋面,所述驱动座与礓磋装置滑动连接,且驱动座与礓磋装置直接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
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机械臂驱动安装架体的整体移动施工,所述机械臂的驱动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当需要对坡道施工时,通过机械臂将安装架体整体放置在施工区域,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动驱动座沿施工方向直线运动,带动礓磋装置的礓磋面在坡道上施工。在施工前,需要调整安装架体的整体位置,此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手术礓磋装置,保护礓磋装置的礓磋面受到损害,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施工高度,可以通过升降驱动装置调节礓磋装置的施工高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驱动座上,且气缸的驱动端与礓磋装置的顶部连接。
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气缸安装在驱动座上,气缸的驱动端穿过驱动座并与礓磋装置连接,从而带动礓磋装置沿着驱动座的z向直线滑动,方便调节礓磋装置的礓磋面与坡道上的混凝土紧密贴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电磁装置、磁铁层、缓冲弹簧,所述驱动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腔,所述礓磋装置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腔内部的顶部设置有电磁装置,所述滑动凸起的顶部对应设置有磁铁层,所述磁铁层与电磁装置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
10.当初始状态时,通过电磁装置吸引磁铁层,此时缓冲弹簧被压缩,驱动礓磋装置向上运动,此时礓磋装置的礓磋面远离施工面。当预调整好施工位置时,控制电磁装置与磁铁层相斥,此时缓冲弹簧复位,所述礓磋装置向下运动,所述礓磋装置的礓磋面与施工面紧
贴,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使礓磋装置自动化施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述电磁装置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丝杠、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架体上转动设置有丝杠,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丝杠转动,所述驱动座通过丝杠螺母与丝杠连接。所述丝杠通过轴承座与安装架体转动连接。
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丝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驱动座与导向杆滑动连接。
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臂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安装架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机械臂与安装架体转动连接,且转动电机的驱动端与驱动轴啮合。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通过转动电机调整安装架体的施工方向,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述转动电机可以直接与驱动轴连接实现转动驱动,所述转动电机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14.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支撑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部滑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弹性支撑的设置可以适用倾斜设置的坡道,还具有减震的效果。所述机械臂可以拖着安装架体沿着施工面直线运动,实现自动化施工。
1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底盘,所述支撑底盘的底部为锯齿状的礓磋面。针对大区域的施工环境,可以通过机械臂横向移动,逐渐实现全面施工,支撑底盘的礓磋面与礓磋装置底部的礓磋面同轴衔接,方便施工的顺利进行。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臂驱动安装架体的整体自动化施工,并通过直线驱动装置使礓磋装置沿施工方向直线运动式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实现礓磋装置的礓磋面灵活施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装置灵活驱使礓磋装置升降,结构简洁,实现坡道礓磋自动化施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臂实现安装架体横向移动,逐渐实现全面施工,支撑底盘的礓磋面与礓磋装置底部的礓磋面同轴衔接,方便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通过转动电机调整安装架体的施工方向,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机械臂与安装架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安装架体与弹性支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丝杠与安装架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驱动座与礓磋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驱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礓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气缸与礓磋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

机械臂、2

安装架体、3

支撑底盘、4

弹性支撑、5

驱动座、6

丝杠、7

导向杆、8

礓磋装置、10

电磁装置、11

磁铁层、13

滑动腔。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一种坡道礓磋施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械臂1、安装架体2、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座5、礓磋装置8,所述机械臂1与安装架体2连接,所述安装架体2上设置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使驱动座5沿安装架体2的长度方向直线运动;所述驱动座5的底部设置有礓磋装置8,所述礓磋装置8的底部设置有锯齿状的礓磋面,所述驱动座5与礓磋装置8滑动连接,且驱动座5与礓磋装置8直接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机械臂1驱动安装架体2的整体移动施工,所述机械臂1的驱动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当需要对坡道施工时,通过机械臂1将安装架体2整体放置在施工区域,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动驱动座5沿施工方向直线运动,带动礓磋装置8的礓磋面在坡道上施工。在施工前,需要调整安装架体2的整体位置,此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手术礓磋装置8,保护礓磋装置8的礓磋面受到损害,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施工高度,可以通过升降驱动装置调节礓磋装置8的施工高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7所示,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驱动座5上,且气缸的驱动端与礓磋装置8的顶部连接。所述驱动座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腔13,所述礓磋装置8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滑动凸起。
3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丝杠6、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架体2上转动设置有丝杠6,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丝杠6转动,所述驱动座5通过丝杠6螺母与丝杠6连接。所述丝杠6通过轴承座与安装架体2转动连接。
3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丝杠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7,所述驱动座5与导向杆7滑动连接。
3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气缸安装在驱动座5上,气缸的驱动端穿过驱动座5并与礓磋装置8连接,从而带动礓磋装置8沿着驱动座5的z向直线滑动,方便调节礓磋装置8的礓磋面与坡道上的混凝土紧密贴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36.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臂1驱动安装架体2的整体自动化施工,并通过直线驱动装置使礓磋装置8沿施工方向直线运动式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实现礓磋装置8的礓磋面灵活施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37.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38.实施例3:
3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4

图6所示,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电磁装置10、磁铁层11、缓冲弹簧,所述驱动座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腔13,所述礓磋装置8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腔13内部的顶部设置有电磁装置10,所述滑动凸起的顶部对应设置有磁铁层11,所述磁铁层11与电磁装置10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
40.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丝杠6、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架体2上转动设置有丝杠6,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丝杠6转动,所述驱动座5通过丝杠6螺母与丝杠6连接。
41.进一步地,所述丝杠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7,所述驱动座5与导向杆7滑动连接。
42.当初始状态时,通过电磁装置10吸引磁铁层11,此时缓冲弹簧被压缩,驱动礓磋装置8向上运动,此时礓磋装置8的礓磋面远离施工面。当预调整好施工位置时,控制电磁装置10与磁铁层11相斥,此时缓冲弹簧复位,所述礓磋装置8向下运动,所述礓磋装置8的礓磋面与施工面紧贴,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使礓磋装置8自动化施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述电磁装置10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43.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44.实施例4:
4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

3任一个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所述机械臂1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安装架体2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机械臂1与安装架体2转动连接,且转动电机的驱动端与驱动轴啮合。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通过转动电机调整安装架体2的施工方向,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所述转动电机可以直接与驱动轴连接实现转动驱动,所述转动电机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装置10灵活驱使礓磋装置8升降,结构简洁,实现坡道礓磋自动化施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46.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架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性支撑4,所述弹性支撑4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部滑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弹性支撑4的设置可以适用倾斜设置的坡道,还具有减震的效果。所述机械臂1可以拖着安装架体2沿着施工面直线运动,实现自动化施工。
47.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架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底盘3,所述支撑底盘3的底部为锯齿状的礓磋面。针对大区域的施工环境,可以通过机械臂1横向移动,逐渐实现全面施工,支撑底盘3的礓磋面与礓磋装置8底部的礓磋面同轴衔接,方便施工的顺利进行。
48.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

3任一个相同,故不再赘述。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6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