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承托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器承托架。


背景技术:

2.杯子和碗作为容器,是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现在的容器一般为瓷制,人们使用杯子、碗盛放热的饮料和食物时,很容易将人烫伤,通常需要用隔热布或者托架进行包裹或撑托。
3.但隔热布使用不方便,杯托或碗托均可以实现上述功能,但现有的杯托和碗托无法与位于其内的饮料和食物进行有效换热,故而当向杯子和碗内盛放温度较高的饮料和食物时,饮料和食物的降温速度较慢,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容器承托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容器承托架,包括:至少一个承托架本体;
6.所述承托架本体的材质为相变储能材料;
7.所述承托架本体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容器,且用于使得容器在所述容纳槽内可拆卸,所述承托架本体用于当所述容器容置于所述容纳槽时承托容器。
8.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形架,所述承托架本体放置在所述环形架上。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架本体至少部分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容纳槽为弧形槽。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架本体的数量为多个。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架本体包括底盘和至少两个包裹片,所述至少两个包裹片环绕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包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上开设有多个滑槽,每一所述包裹片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每一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一所述滑槽内。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滑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每一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杆,每一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在一所述限位槽内。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内设置有加热线圈。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储能材料为烷烃蜡、石蜡、脂肪酸、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聚乙二醇和结晶水合盐中的任意一种。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容器承托架,通过在承托架本体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容纳槽,且承托架本体的材质为相变储能材料,当盛放有较高温度的食物或饮料的容器放置在容纳槽内时,相变储能材料通过转变物理形态吸收容器的侧壁上的热量,能在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放置在容器内的食物或饮料温度降低,便于
人们食用,并在容器内的食物或饮料的温度下降时释放出热量对其进行保温,保持食物或饮料的温度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容器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容器承托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10、容器承托架;100、承托架本体;110、容纳槽;200、环形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22.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容器承托架10,包括:至少一个承托架本体100;所述承托架本体100的材质为相变储能材料;所述承托架本体100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容纳槽110,所述容纳槽110用于容纳容器,且用于使得容器在所述容纳槽110内可拆卸,所述承托架本体100用于当所述容器容置于所述容纳槽110时承托容器。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10的形状与容器的形状相适配,当容器放置在所述容纳槽110内时,使得容器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容纳槽110的侧壁紧密贴合,该容器可以为杯子、碗或碟,所述承托架本体100的材质为相变储能材料,即相变储能材料能够与容器的侧壁直接贴合,当盛放有较高温度的食物或饮料的容器放置在所述容纳槽110内时,相变储能材料能够通过转变物理形态吸收容器的侧壁的热量,能在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放置在容器内的食物或饮料温度降低,便于人们食用,并在容器内的食物或饮料的温度下降时释放出热量对其进行保温,保持食物或饮料的温度稳定。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储能材料为烷烃蜡、石蜡、脂肪酸、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聚乙二醇和结晶水合盐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0℃~60℃,当容器内的饮料或食物的温度达到其相变温度时,所述相变储能材料开始通过转变物理形态吸收容器的侧壁上的热量,能在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放置在容器内的食物或饮料温度降低,同时还能保持食物或饮料的温度稳定,能够解决熟热食物和饮料前期降温慢,后期保温效果差的问题,且能够使得熟热食物和饮料在特定温度或特定温度范围内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容器承托架10还包括环形架200,所述承托架本体100放置在所述环形架200上。具体的,所述环形架200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形状与所述承托架本体10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承托架本体100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在本实
例中,为了便于移动所述容器承托架10,所述环形架200上设置有凸耳,所述环形架20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耳,用户能够通过握持所述凸耳移动所述容器承托架10。进一步地,所述凸耳上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套设在所述凸耳上,所述隔热层可以为硅胶层,硅胶的导热系数低,这样,能够避免用户直接与所述凸耳接触,避免所述凸耳温度较高时烫伤用户。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防滑凸纹,能够增大所述隔热层表面的摩擦系数,使得用户握持所述凸耳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更好地移动所述容器承托架10。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架本体100至少部分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容纳槽110为弧形槽。具体的,所述承托架本体100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承托架本体100依次首尾连接放置在环形架200上,各所述容纳槽110围绕形成环形槽,用于容纳容器,通过使用不同数量的所述承托架本体100拼合形成不同宽度的环形槽,能够容纳不同大小的容器。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架本体100包括底盘和至少两个包裹片,所述至少两个包裹片环绕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具体的,底盘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包裹片为弧形片,每一所述包裹片的一侧与所述底盘连接,一所述包裹片的一端与另一所述包裹片的一端连接,一所述包裹片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包裹片的一端连接,通过环绕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形成所述容纳槽1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包裹片间隔环绕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即每一所述包裹片之间相互不连接。
29.为了能够调节所述容纳槽110的大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包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具体的,所述底盘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底盘上开设有多个滑槽,每一所述滑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盘上,且沿着所述底盘的径向分布,每一所述包裹片的一侧设置有滑块,即所述滑块设置在每一所述包裹片与所述底盘连接的一侧上,每一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一所述滑槽内,使得每一所述包裹片能够沿着所述底盘的径向滑动,即每一所述包裹片做远离或靠近所述底盘的圆心方向的运动,这样,能够调节每一所述包裹片在所述底盘上的位置调节所述容纳槽110的大小,能够容纳不同大小的容器。
30.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滑块从所述滑槽内分离,所述滑槽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滑块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滑槽的截面形状相适配,这样,所述滑块能够沿着所述底盘的径向滑动,避免所述滑块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滑槽分离。进一步的,为了限定所述包裹片在所述底盘上的位置,所述容器承托架10还包括螺杆,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孔的侧壁螺接,且与所述滑槽的底部抵接,这样,当调节所述容纳槽110的大小后,通过拧紧所述螺杆,使得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底部抵接,使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使得所述包裹片与所述底盘的位置相对固定。
3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滑块从所述滑槽内分离,每一所述滑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每一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杆,每一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在一所述限位槽内,这样,所述滑块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滑槽分离时,能够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的侧壁抵接,阻挡所述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进一步的,每一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弧形卡位槽,各所述卡位槽均匀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底部侧壁上,通过所述限位杆位于不同所述弧形卡位槽内,限定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的位置,从而能够限定所述包裹片在所述底盘上的位置。
32.为了实现对放置所述容器承托架10内的容器进行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内设置有加热线圈。具体的,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加热线圈呈平面螺旋状分
布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电源接口的正极与所述加热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的负极与所述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通过所述电源接口外接电源实现所述加热线圈的通电发热,将热量传递给容器的侧壁,再通过容器的侧壁将热量传递给食物或饮料,达到加热的效果。
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线圈为受电铜线圈,能够通过外部的发射铜线圈实现电转磁,磁转电,最后电转热的方式实现无线加热,需要理解的是,通过电磁感应实现无线加热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取的技术,且是能够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不作累赘描述。
3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6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