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装置应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箱。


背景技术:

2.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1857年美国人郎氏发明了活框蜂箱与随后发明的巢础机和分蜜机一起被称为蜂具的三大发明,而正是这些养蜂工具的使用,结束了数千年传统养蜂采用土窝、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式养蜂的基础,使养蜂生产出现巨大的飞跃。上世纪初活框蜂箱和意大利蜜蜂一起传入我国,我国使用的蜂箱很多,比如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其规格大小不尽相同,但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初学养蜂者可以向养蜂户购买别人使用过的蜂箱,也可以根据规格自己制作蜂箱。
3.现有技术中的蜂箱在多层堆放时稳定性不足,不便于多层一起移动,且蜂箱一般结构简单需要人工遮雨,容易造成蜜蜂的损伤,蜂箱内需要保持温暖干燥的环境,当温度过高时,蜂箱不便于散热,直接打开蜂箱门散热时蜜蜂容易趁机逃出,对蜂农造成损失,同时,在夜间会有蚊虫进入蜂箱内部对蜂蜜造成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箱,包括底座组件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固定安装在底座组件的下表面;还包括转筒组件、支撑柱组件和蜂巢板组件,所述转筒组件的下端面与底座组件的上端面连接,所述支撑柱组件固定设置在转筒组件的内部,支撑柱组件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座组件上,所述蜂巢板组件设置在支撑柱组件上。本实用新型在以上各个部件的相互配合之下,能够实现蜜蜂多层养殖的功能,同时也便于蜂箱内部散热,避免造成蜜蜂的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平面轴承、支撑板和卡齿;所述底座为圆盘状,底座的上表面与平面轴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为圆环状,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平面轴承的上表面固定连,所述卡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平面轴承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推力轴承,卡齿用于与转筒组件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筒组件包括顶盘、转筒、防护网、滑动盘和卡槽;所述顶盘的下表面与转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筒为上下开口状,转筒的筒身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蜜蜂进出口,所述滑动盘为圆环,滑动盘的内侧面与转筒的筒身滑动连接,所述防护网的顶部与顶盘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防护网的底部与滑动盘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防护网为软质网,所述卡槽设置在转筒的下端面上。顶盘能够遮雨,避免蜜蜂损伤,蜜蜂进
出口一方面用于蜜蜂进出,另一方面用于风循环从而散热,防护网用于防护夜间蚊虫进入蜂箱内对蜂蜜造成污染,同时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蜜蜂跑出,卡槽用于与底座组件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与卡齿连接,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滑动盘的内侧面与转筒的筒身滑动连接为滑动盘的内侧面设置有滑块,转筒的筒身上设置有滑槽,滑块与滑槽之间相互配合。当平面轴承转动时,转筒组件也会跟着转动,转筒转动时,进一步加强蜂箱内部的风循环从而进一步散热。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支撑柱和卡接口;所述支撑柱为方形柱,所述卡接口为多个,卡接口均匀分布在支撑柱的四个侧面上。支撑柱组件用于固定住蜂巢板组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在转筒的内部,支撑柱的底端穿插过支撑板和平面轴承的内孔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中心位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蜂巢板组件包括框架、蜂巢板和卡扣,所述框架固定安装在蜂巢板的四周,所述卡扣固定设置在框架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卡扣用于将蜂巢板组件连接在支撑柱组件上,蜂巢板为蜜蜂活动的住所。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与卡接口之间可拆卸式卡接。
14.图中:1

底座组件、11

底座、12

平面轴承、13

支撑板、14

卡齿、2

转筒组件、21

顶盘、22

转筒、23

防护网、24

滑动盘、25

卡槽、3

支撑柱组件、31

支撑柱、32

卡接口、4

蜂巢板组件、41

框架、42

蜂巢板、43

卡扣、5

万向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包括底座组件和万向轮,还包括转筒组件、支撑柱组件和蜂巢板组件;本实用新型在以上各个部件的相互配合之下,能够实现蜜蜂多层养殖的功能,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蜂箱在多层堆放时稳定性不足,不便于多层一起移动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筒组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蜂箱一般结构简单需要人工遮雨,容易造成蜜蜂的损伤的问题;再者,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筒组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蜂箱内需要保持温暖干燥的环境,当温度过高时,蜂箱不便于散热,直接打开蜂箱门散热时蜜蜂容易趁机逃出,对蜂农造成损失的技术问题;然后,也解决了在夜间会有蚊虫进入蜂箱内部对蜂蜜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最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蜂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底座组件、11

底座、12

平面轴承、13

支撑板、14

卡齿、2

转筒组件、21

顶盘、22

转筒、23

防护网、24

滑动盘、25

卡槽、3

支撑柱组件、31

支撑柱、32

卡接口、4

蜂巢板组件、41

框架、42

蜂巢板、43

卡扣、5

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
2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箱,包括底座组件1和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固定安装在底座组件1的下表面;还包括转筒组件2、支撑柱组件3和蜂巢板组件4,所述转筒组件2的下端面与底座组件1的上端面连接,所述支撑柱组件3固定设置在转筒组件2的内部,支撑柱组件3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座组件1上,所述蜂巢板组件4设置在支撑柱组件1上。本实用新型在以上各个部件的相互配合之下,能够实现蜜蜂多层养殖的功能,同时也便于蜂箱内部散热,避免造成蜜蜂的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平面轴承12、支撑板13和卡齿14;所述底座11为圆盘状,底座11的上表面与平面轴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3为圆环状,支撑板13的下表面与平面轴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所述卡齿14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3的上表面上。平面轴承1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推力轴承,卡齿14用于与转筒组件2连接。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筒组件2包括顶盘21、转筒22、防护网23、滑动盘24和卡槽25;所述顶盘21的下表面与转筒2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筒22为上下开口状,转筒22的筒身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蜜蜂进出口,所述滑动盘24为圆环,滑动盘24的内侧面与转筒22的筒身滑动连接,所述防护网23的顶部与顶盘2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防护网23的底部与滑动盘2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防护网23为软质网,所述卡槽25设置在转筒22的下端面上。顶盘21能够遮雨,避免蜜蜂损伤,蜜蜂进出口一方面用于蜜蜂进出,另一方面用于风循环从而散热,防护网23用于防护夜间蚊虫进入蜂箱内对蜂蜜造成污染,同时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蜜蜂跑出,卡槽25用于与底座组件1连接。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5与卡齿14连接,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滑动盘24的内侧面与转筒22的筒身滑动连接为滑动盘24的内侧面设置有滑块,转筒22的筒身上设置有滑槽,滑块与滑槽之间相互配合。当平面轴承12转动时,转筒组件2也会跟着转动,转筒22转动时,进一步加强蜂箱内部的风循环从而进一步散热。
29.实施例二
30.请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蜜蜂养殖用多层蜂箱,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柱组件3包括支撑柱31和卡接口32;所述支撑柱31为方形柱,所述卡接口32为多个,卡接口32均匀分布在支撑柱31的四个侧面上。支撑柱组件3用于固定住蜂巢板组件4。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31的顶端设置在转筒22的内部,支撑柱31的底端穿插过支撑板13和平面轴承12的内孔固定连接在底座11的中心位置。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蜂巢板组件4包括框架41、蜂巢板42和卡扣43,所述框架41固定安装在蜂巢板42的四周,所述卡扣43固定设置在框架41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卡扣43用于将蜂巢板组件4连接在支撑柱组件3上,蜂巢板42为蜜蜂活动的住所。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扣43与卡接口32之间可拆卸式卡接。
3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35.蜜蜂通过蜜蜂进出口进行进出,蜂巢板42为蜜蜂活动的住所,卡扣43用于将蜂巢板组件4连接在支撑柱组件3上,转筒组件2能够从底座组件1上拆卸,蜂巢板组件4能够从支撑柱组件3上拆卸,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取蜜,顶盘21能够遮雨,避免蜜蜂损伤,蜜蜂进出口一方面用于蜜蜂进出,另一方面用于风循环从而散热,防护网23用于防护夜间蚊虫进入蜂箱内对蜂蜜造成污染,同时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蜜蜂跑出。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6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