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年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而在污水处理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含水率在95%~99.9%的不同性质的污泥。目前污泥的主要处理技术有土地填埋、堆肥及土地利用、污泥焚烧等。污泥处理方式主要以填埋为主,部分污泥也会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污泥处置相关标准要求当污泥含水率在60%以下时才能进行后续处置利用,但是经机械脱水处理后仅能将污泥含水率控制在80%左右,远达不到我国污泥处置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目前普遍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其脱水性能,如投加大量高分子脱水絮凝剂利用其吸附、架桥等作用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施加一定机械压力脱除部分自由水等,但是脱水效果依然不理想,且会增加脱水成本和能耗,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3.现虽有多种多样的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设备,但由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其使用并不尽人意,特别是不能真正实现效率高、能耗低、无害化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处理,因此,如何高效、低能源的解决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无害化处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设备,可有效解决高效率、低耗能、无害化的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处理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设备,包括容器罐、支架、搅拌装置和真空泵,容器罐装在支架上,容器罐上口部装有可打开的密封盖,容器罐的下部侧面上设有密封的污泥出口,容器罐内底部中心置有螺旋搅拌刀叶,螺旋搅拌刀叶的转动杆伸出容器罐底部,与置于支架上的电机轴经联轴器连接在一起,构成搅拌装置;容器罐的下部侧面上设有污泥进口管,与污泥管道上的污泥泵(b)出口相连通,容器罐内在污泥面上方装有滤网,滤网上面有吸水树脂层,密封盖上装有与容器罐内上部相连通的循环管道,循环管道的下部出气口与容器罐下部侧面上的进气管口相连通,循环管道上靠近密封盖装有减压阀,循环管道上靠近容器罐下部侧面上的进气管口装有第三调节阀门,在减压阀和第三调节阀门之间的循环管道上装有第一调节阀门,第三调节阀门与第一调节阀门之间的循环管道上靠近第一调节阀门装有真空泵,真空泵的出口经三通分别与废气排出管道上的第二调节阀门、装在循环管道上的第三调节阀门相连通,循环管道及其上装的减压阀、第一调节阀门、真空泵、第三调节阀门构成气体循环结构,容器罐外设有用于加热的水夹套,通过水夹套内循环热媒调节容器罐内的温度(公知技术)。
6.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易安装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效果好,可有效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效率,能耗低,易进行规模化处理,有利于减轻环境二次污染和对资源的回收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容器罐体部分剖开)。
具体实施方式
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9.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设备,包括容器罐、支架、搅拌装置和真空泵,容器罐10装在支架1上,容器罐上口部装有可打开的密封盖12,容器罐的下部侧面上设有密封的污泥出口13,容器罐内底部中心置有螺旋搅拌刀叶6,螺旋搅拌刀叶6的转动杆伸出容器罐底部,与置于支架上的电机轴经联轴器连接在一起,构成搅拌装置;容器罐的下部侧面上设有污泥进口管,与污泥管道上的污泥泵9出口相连通,容器罐内在污泥面上方装有滤网5,滤网上面有吸水树脂层5
‑
1,密封盖12上装有与容器罐内上部相连通的循环管道,循环管道的下部出气口与容器罐下部侧面上的进气管口相连通,循环管道上靠近密封盖12装有减压阀2,循环管道上靠近容器罐10下部侧面上的进气管口装有第三调节阀门3
‑
3,在减压阀2和第三调节阀门3
‑
3之间的循环管道上装有第一调节阀门3
‑
1,第三调节阀门3
‑
3与第一调节阀门3
‑
1之间的循环管道上靠近第一调节阀门3
‑
1装有真空泵4,真空泵4的出口经三通14分别与废气排出管道上的第二调节阀门3
‑
2、装在循环管道上的第三调节阀门3
‑
3相连通,循环管道及其上装的减压阀2、第一调节阀门3
‑
1、真空泵4、第三调节阀门3
‑
3构成气体循环结构,容器罐外设有用于加热的水夹套8,通过水夹套内循环热媒调节容器罐内的温度(公知技术)。
10.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所述的支架1是由横撑和竖向支撑构成的方框式支架体,支架体的支腿下部装有移动轮1
‑
1,方便设备灵活移动;
11.所述的容器罐为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的空心圆形体,底部呈外凸的圆弧面;
12.所述的密封盖12和容器罐10经密封圈装配在一起,构成密封盖和容器罐之间的密封结构;
13.所述的螺旋搅拌刀叶6的转动杆与容器罐底部接触处设有密封圈,构成转动杆与容器罐之间的密封转动结构;
14.所述的循环管道两端分别经法兰与密封盖12上的出气口管、容器罐下部的进气口管相连接,污泥泵9的出口管道与容器罐10的污泥进口管道经法兰连接在一起,构成方便拆装结构。
15.要指出的是,上述给出的仅是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采用等同或等效替代手段所作出的在本质上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是,将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经污泥泵9送入容器罐10内,经循环管道的真空泵4抽出容器罐10内的气体,使容器罐10内呈真空负压状态,从而使污泥中水的沸点降低,在此过程中经水夹套的热媒(介质)对容器罐10内进行加热,由于罐内含水污泥处于负压状态,沸点较低,因此比较容易将间隙水和毛细结合水脱出;
17.而且由于容器罐10内中层设置一层滤网,滤网上投加一定量的吸水树脂,上述过程中加热与抽真空同时进行的过程中,同时也将水蒸气向装置上方抽气口抽出,在水蒸气经过滤网后由吸水树脂对其进行吸附;
18.在容器罐10下部侧面的污泥进料口上方设置进风口,经循环管道与真空泵连接,使其形成空气循环系统,目的在于当容器罐内达到一定压强后,使容器罐内保持恒压状态,且空气循环系统将使容器罐内总体气流方向为自下而上,有助于将容器罐下层产生的水蒸气向上带出,穿过滤网被吸水树脂吸附;
19.在容器罐底部内装有螺旋刀片的搅拌装置,使得污泥受热、受压均匀,保证脱水均匀,提高污泥在装置内脱水效率,当容器罐内达到恒压状态后反应约5
‑
10min,此时污泥含水率将降低至50%以下,可停止搅拌。
20.当容器罐内脱水工作完成后,首先需要使容器罐内恢复常压状态,在容器罐顶部设置减压阀2,容器罐内脱水工作结束后,打开密封盖12,可将吸水后的吸水树脂清出进行集中脱水处理再利用,打开污泥出口13的密封盖,人工将干燥的污泥清出。
21.在真空泵4排气口设置第二调节阀门3
‑
2,在开始工作时,首先打开第二调节阀门3
‑
2,关闭第三调节阀门3
‑
3,抽出的废气经第二调节阀门3
‑
2排出废气收集装置内进行处理,防止对大气的污染,当容器罐内压力降低时,可关闭第二调节阀门3
‑
2,打开第三调节阀门3
‑
3,使废水再经循环管道抽回到容器罐内,使容器罐内保持恒压状态,以利于提高污泥处理效率。
22.在污泥进料口上方设置进风口的主要目的是,在容器罐内气体循环的过程中,吹入的气体能更有效的带动污泥上方的气体流动,自下而上穿过滤网和吸水树脂。
23.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泥放入密封装置,抽真空加热使其处于负压高温状态下,负压状态下水的沸点变低,更容易从污泥中脱出,对脱出的水进行收集以避免处理后恢复常压状态时脱出的水回流至污泥中,并对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有机废气等气体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合理的将污泥脱水做到了高效、无害。与现有技术相比,弥补了现有设备对污泥处理高耗能、高成本、处置周期长等不足,且根据设计规模,易于进行规模化处理,有利于减轻环境二次污染和对资源的回收利用。经实地应用的测试,将污泥从80%含水率降低为含水率40%以下,达到了减量化的目标,且对设备的加热温度要求不高,加热温度为40
‑
50℃,达到了低耗能的目标,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