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医院骨科进行肢体创伤抢救时,则会用到防护固定装置,一般仍采用传统的夹板对伤肢进行固定,使用两块夹板固定伤肢后再使用绷带进行捆绑固定的方式,方便对创伤进行防护。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8625952u中公开的一种骨科用肢体固定装置,该骨科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架,所述第一转动支架的中心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中心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有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垫,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支架,所述第二转动支架的中心通过第三销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依次滑动连接有固定套、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护垫,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虽然方便调节角度,且固定肢体后避免了左右晃动,解决了现有不方便调节角度和稳定性的问题。
4.但是该骨科用肢体固定装置,在对患者肢体创伤部位固定时,固定较为复杂,在不拆卸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不方便对患者的肢体部位换药和观察,使用较为不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两端的侧面插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的表面穿设有紧固螺杆,所述上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镂空槽,所述上夹板上表面的边缘处通过滑槽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防护板,所述上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限位的固定孔,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插接有用于卡接在固定孔内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表面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l型杆一端的表面卡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卡接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一侧,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
9.可选的,所述下夹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的螺杆。
10.可选的,所述螺杆的一端套装有y型杆,所述y型杆的底端套装有固定筒。
11.可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卡板,所述u型卡板的下表面穿设有螺环,所述固定筒的侧面穿设有辅助杆。
12.可选的,所述下夹板的内侧壁通过魔术贴粘贴有防护垫,所述上夹板的下表面和下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条。
13.可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弹力方向的两端分别抵紧定位杆和防护板的内侧壁。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该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通过上夹板、下夹板、l型杆、紧固螺杆、镂空槽、防护板、限位块和压缩弹簧的设置,上夹板和下夹板可以卡在患者受伤肢体的表面,旋转紧固螺杆可以收紧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间距,方便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防护夹持,需要换药时可以通过滑动防护板打开镂空槽,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换药观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限位块和压缩弹簧可以方便对l型杆进行限位固定,同时方便安装和拆卸,使用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上夹板;2、下夹板;3、l型杆;4、紧固螺杆;5、镂空槽;6、防护板;7、固定孔;8、定位杆;9、复位弹簧;10、限位块;11、压缩弹簧;12、螺纹孔;13、螺杆;14、y型杆;15、固定筒;16、u型卡板;17、螺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包括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两端的侧面插接有l型杆3,下夹板2的内侧壁通过魔术贴粘贴有防护垫,可以提升患者使用使得舒适度,上夹板1的下表面和下夹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条增加摩擦力,避免扣合时滑动,l型杆3的表面穿设有紧固螺杆4,上夹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镂空槽5,上夹板1上表面的边缘处通过滑槽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防护板6,上夹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限位的固定孔7,防护板6的上表面插接有用于卡接在固定孔7内部的定位杆8,定位杆8的表面套装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弹力方向的两端分别抵紧定位杆8和防护板6的内侧壁,l型杆3一端的表面卡接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一端卡接在上夹板1和下夹板2的一侧,限位块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1;
24.下夹板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2,螺纹孔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的螺杆13,螺杆13的一端套装有y型杆14,y型杆14的底端套装有固定筒15,固定筒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
型卡板16,u型卡板16的下表面穿设有螺环17,固定筒15的侧面穿设有辅助杆;
25.通过上夹板1、下夹板2、l型杆3、紧固螺杆4、镂空槽5、防护板6、限位块10和压缩弹簧11的设置,上夹板1和下夹板2可以卡在患者受伤肢体的表面,旋转紧固螺杆4可以收紧上夹板1和下夹板2之间的间距,方便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防护夹持,需要换药时可以通过滑动防护板6打开镂空槽5,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换药观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限位块10和压缩弹簧11可以方便对l型杆3进行限位固定,同时方便安装和拆卸,使用较为便捷。
26.综上所述,该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使用步骤如下:
27.1、使用时,u型卡板16卡在患者床侧的边缘处,顺时针旋转螺环17进行固定;
28.2、患者受伤的肢体部位放置在下夹板2的表面,上夹板1与下夹板2扣合,l型杆3插接在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两端的侧面,顺时针旋转紧固螺杆4进行固定即可;
29.3、换药时,拉动定位杆8,防护板6向左滑动打开镂空槽5,方便通过镂空槽5进行换药,换药过后,防护板6向右滑动,通过复位弹簧9的作用力使得定位杆8卡在固定孔7的内部进行固定。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包括上夹板(1)和下夹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两端的侧面插接有l型杆(3),所述l型杆(3)的表面穿设有紧固螺杆(4),所述上夹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镂空槽(5),所述上夹板(1)上表面的边缘处通过滑槽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防护板(6),所述上夹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限位的固定孔(7),所述防护板(6)的上表面插接有用于卡接在固定孔(7)内部的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的表面套装有复位弹簧(9),所述l型杆(3)一端的表面卡接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的一端卡接在上夹板(1)和下夹板(2)的一侧,所述限位块(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2),所述螺纹孔(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的螺杆(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3)的一端套装有y型杆(14),所述y型杆(14)的底端套装有固定筒(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卡板(16),所述u型卡板(16)的下表面穿设有螺环(17),所述固定筒(15)的侧面穿设有辅助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2)的内侧壁通过魔术贴粘贴有防护垫,所述上夹板(1)的下表面和下夹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9)弹力方向的两端分别抵紧定位杆(8)和防护板(6)的内侧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L型杆,所述L型杆的表面穿设有紧固螺杆,所述上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镂空槽,所述上夹板上表面的边缘处通过滑槽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防护板,所述上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限位的固定孔。该骨科护理肢体创伤防护固定装置,上夹板和下夹板可以卡在患者受伤肢体的表面,旋转紧固螺杆可以收紧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间距,方便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防护夹持,需要换药时可以通过滑动防护板打开镂空槽,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换药观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限位块和压缩弹簧可以方便对L型杆进行限位固定,同时方便安装和拆卸,使用较为便捷。使用较为便捷。使用较为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罗真梅 刘珍珍 王柳 唐珺 朱亭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真梅
技术研发日:2021.06.0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