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9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器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


背景技术:

2.马达驱动器,即电机驱动器,其作用指通过控制电机马达的旋转角度和运转速度,以此来实现对占空比的控制,来达到对电机怠速控制的方式,用于驱动控制马达的正常运转。
3.马达驱动器作为重要的部件在损坏、出现问题后需要及时进行维修,马达驱动器维修的时候,将驱动器上面的驱动模块(igbt模块)从驱动器上分离出来,更换功能正常的驱动模块后测试驱动器功能是否正常,由于驱动模块都是通过pin针焊接到驱动器上才能正常工作的,同样的马达驱动器上的驱动模块也有可能出问题,都需要将驱动模块焊装到马达驱动器上才能进行功能测试,维修、检测的效率慢,多次重复焊装过程容易对pin针和接口造成损坏,对马达驱动器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包括底座和检修仓,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检修仓,所述检修仓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检修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仓板,所述检修仓远离左侧仓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侧仓板,所述检修仓内部的中间两侧均设置有焊接机构;
6.所述检修仓靠近左侧仓板的一端内部下方两侧均设置有侧传送带,所述检修仓靠近左侧仓板的一端内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底部传送带,所述检修仓靠近第一底部传送带的一端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升降限位台,所述检修仓靠近升降限位台的一端内部下方设置有第二底部传送带,所述升降限位台的上方靠近第一底部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器,所述升降限位台的上方靠近第二底部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器,所述检修仓内部上方靠近右侧仓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滑动升降臂,所述滑动升降臂底部靠近右侧仓板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爪;
7.所述检修仓内部在升降限位台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台的下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接口检测器,所述检修仓内部下方靠近右侧仓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台,所述第二升降台的上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针脚检测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焊接机构包括固定板、锡线卷、滚轴、焊接臂和电驱动杆,所述固定板靠近检修仓内壁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多个锡线卷,所述固定板的上方与多个锡线卷相对应的位置处
均设置有滚轴,所述固定板远离锡线卷的一侧与多个锡线卷相对应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焊接臂,多个所述电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相对应的焊接臂转动连接,所述焊接臂远离电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锡线驱动滚轮。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加压气泵,且加压气泵的出气口与检修仓固定连通。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接口检测器与针脚检测器的多个检测接口均通过相对应的电流检测器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检修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微距摄像头。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滑动升降臂设置有步进电机,且通过步进电机与滑轨传动连接。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第一限位器与第二限位器均通过电动装置与升降限位台活动连接。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锡线驱动滚轮的一端均设置有微型电机,所述焊接臂靠近焊针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锡线限位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3.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接口检测器和针脚检测器,可通过连接驱动器的接口和驱动模块的针脚建立模拟连接,对驱动器和驱动模块进行仿真检测,无需在检测时,反复焊接和拆卸,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4.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焊接机构,可在检测完毕后将驱动器和驱动模块的针脚一次性焊接完毕,大大降低了维修时间,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25.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加压气泵,可保证检修仓内部正压,防止尘埃进入积累,影响检测和焊接,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的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的检修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的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例说明:
31.1、底座;2、检修仓;3、显示屏;4、控制台;5、左侧仓板;6、右侧仓板;7、侧传送带;8、第一底部传送带;9、焊接机构;10、第二底部传送带;11、升降限位台;12、第一限位器;13、第二限位器;14、第一升降台;15、接口检测器;16、第二升降台;17、针脚检测器;18、滑轨;19、滑动升降臂;20、夹持爪;901、固定板;902、锡线卷;903、滚轴;904、焊接臂;905、电驱动杆;906、锡线驱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驱动器维修与检测的平台,包括底座1和检修仓2,底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检修仓2,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加压气泵,且加压气泵的出气口与检修仓2固定连通,可保证检修仓内部正压,防止尘埃进入积累,影响检测和焊接,检修仓2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显示屏3,检修仓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微距摄像头,显示屏3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台4,检修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仓板5,检修仓2远离左侧仓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侧仓板6,检修仓2内部的中间两侧均设置有焊接机构9,焊接机构9包括固定板901、锡线卷902、滚轴903、焊接臂904和电驱动杆905,固定板901靠近检修仓2内壁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多个锡线卷902,固定板901的上方与多个锡线卷90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滚轴903,固定板901远离锡线卷902的一侧与多个锡线卷902相对应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焊接臂904,多个电驱动杆905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901和相对应的焊接臂904转动连接,焊接臂904远离电驱动杆9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锡线驱动滚轮906,锡线驱动滚轮906的一端均设置有微型电机,焊接臂904靠近焊针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锡线限位器,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焊接机构9,可在检测完毕后将驱动器和驱动模块的针脚一次性焊接完毕,大大降低了维修时间,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35.检修仓2靠近左侧仓板5的一端内部下方两侧均设置有侧传送带7,检修仓2靠近左侧仓板5的一端内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底部传送带8,检修仓2靠近第一底部传送带8的一端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升降限位台11,检修仓2靠近升降限位台11的一端内部下方设置有第二底部传送带9,升降限位台11的上方靠近第一底部传送带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器12,升降限位台11的上方靠近第二底部传送带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器13,第一限位器12与第二限位器13均通过电动装置与升降限位台11活动连接,检修仓2内部上方靠近右侧仓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轨18,滑轨18的下方滑动连接有滑动升降臂19,滑动升降臂19底部靠近右侧仓板6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爪20,滑动升降臂19设置有步进电机,且通过步进电机与滑轨18传动连接;
36.检修仓2内部在升降限位台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台14,第一升降台14的下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接口检测器15,检修仓2内部下方靠近右侧仓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
第二升降台16,第二升降台16的上方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针脚检测器17,接口检测器15与针脚检测器17的多个检测接口均通过相对应的电流检测器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接口检测器15和针脚检测器17,可通过连接驱动器的接口和驱动模块的针脚建立模拟连接,对驱动器和驱动模块进行仿真检测,无需在检测时,反复焊接和拆卸,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3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驱动器和驱动模块分别从左侧仓板和右侧仓板放入检修仓2内部,分别通过传送带和夹持爪固定后,先通过接口检测器15和针脚检测器17,连接驱动器的接口和驱动模块的针脚建立模拟电路连接,对驱动器和驱动模块进行仿真检测,无需在检测时,反复焊接和拆卸,在检测完毕后,更换损坏部位,再通过两侧的焊接机构9直接将驱动器和驱动模块的针脚一次性焊接完毕,大大降低了维修时间。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503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