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式储能器以及压铸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式储能器以及压铸机。


背景技术:

2.储能器广泛应用在压铸机、注塑机等的液压系统中。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最初用于压铸铅字。
3.但是,压铸机的增压结构一般采用浮动活塞结构,利用浮动活塞与增压塞杆之间的接触来密封增压产生的高压油,然而,这种浮动活塞式的增压结构复杂,对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不利于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储能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式储能器,旨在解决如何简化增压式储能器的结构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增压式储能器,其包括缸筒、位于所述缸筒内的活塞以及位于所述缸筒内的增压套,所述缸筒的两端密封设置,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缸筒的筒壁滑动且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缸筒一端的端面形成储气腔,所述活塞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增压套的一端并与所述增压套的内壁滑动和密封连接,且所述活塞另一端的侧表面与所述缸筒的筒壁之间形成第一储油腔,所述增压套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缸筒另一端的端面,并与所述活塞另一端共同形成第二储油腔。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包括塞头以及连接所述塞头的塞杆,所述塞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塞杆的直径,且所述塞头与所述缸筒的筒壁滑动和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缸筒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所述储气腔;所述塞杆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增压套内,且所述塞杆的侧表面与所述缸筒的筒壁形成第一储油腔。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头的周侧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增压式储能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的第一密封圈。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杆的周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增压式储能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的第二密封圈。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气腔的充气孔,所述缸筒的另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储油腔的第一进油孔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储油腔的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和所述第二进油孔间隔设置。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套的外径小于所述缸筒的内径,且所述增压套的部分侧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缸筒的筒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储油腔的第一孔段,所述第一进油孔包括所述第一孔段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孔段并开设于所述缸筒上的第二孔段。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筒包括缸套、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缸套的两端,所述充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进
油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端盖,而所述第二孔段也开设于所述第二端盖。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缸套内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增压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槽。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二端盖开设有第四密封槽,所述增压式储能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内的第三密封圈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密封槽内的第四密封圈。
1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机,其包括所述增压式储能器。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内均通过油泵而充入油液,当达到预定压力时,停止供油液。使活塞一端受到储气腔的压力,而活塞的另一端受到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的压力,并使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释放掉第一储油腔的油液,或释放掉第二储油腔的油液,本实施例中释放掉第一储油腔的油液,根据帕斯卡定理,由于活塞两端存在面积差,使第二储油腔的压力增加,从而使位于第二储油腔的油液的油压增加,可以用于需要高压的负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式储能器的剖视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增压式储能器的侧视示意图;
19.图3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增压式储能器的侧视示意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1.100、增压式储油腔;30、缸筒;31、第一端盖;32、第二端盖;33、缸套; 311、充气孔;312、第三密封圈;331、储气腔;20、活塞;21、塞头;22、塞杆;211、第一密封圈;221、第二密封圈;332、第二储油腔;331、第一储油腔;10、增压套;323、第四密封圈;322、第二进油孔;321、第一进油孔;3211、第一孔段;3212、第二孔段;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3.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
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及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式储能器,其包括缸筒30、位于所述缸筒30内的活塞20以及位于所述缸筒30内的增压套10,所述缸筒30的两端密封设置,而活塞20和增压套10均位于缸筒30的内腔。所述活塞20的一端与所述缸筒30的筒壁滑动且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缸筒30一端的端面形成储气腔331。可选地,活塞20沿缸筒30往复滑动,以增大或减少储气腔331的体积,而储气腔331内充有气体,储气腔331体积减少,而气体气压增大,反之,储气腔331体积增大,而气体的气压减少。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气体为氮气,且首先在储气腔331内充入预定量和预定气压的氮气。所述活塞20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增压套10的一端并与所述增压套10的内壁滑动和密封连接,且所述活塞20另一端的侧表面与所述缸筒30的筒壁之间形成第一储油腔331,所述增压套10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缸筒30另一端的端面,并与所述活塞20另一端共同形成第二储油腔332。
25.请参阅图1及图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储油腔331和第二储油腔332内均通过油泵而充入油液,当达到预定压力时,停止供油液。使活塞20一端受到储气腔331的压力,而活塞20的另一端受到第一储油腔331和第二储油腔332 的压力,并使活塞20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释放掉第一储油腔331的油液或释放掉第二储油腔332的油液,本实施例中释放掉第一储油腔331的油液,根据帕斯卡定理,由于活塞20两端存在面积差,使第二储油腔332的压力增加,从而使位于第二储油腔332的油液的油压增加,可以用于需要高压的负载。
26.请参阅图1及图3,可选地,可以调节第一储油腔331和第二储油腔332 横截面面积的比值,而调节释放掉第一储油腔331的油液后,第二储油腔332 内油压的大小。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油腔331和第二储油腔332横的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1,从而在释放掉第一储油腔331内的油液后,第二储油腔332内的油压升高一倍。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20包括塞头21以及连接所述塞头21的塞杆 22,所述塞头21的直径大于所述塞杆22的直径,且所述塞头21与所述缸筒 30的筒壁滑动和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缸筒30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所述储气腔331;所述塞杆22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增压套10内,且所述塞杆22的侧表面与所述缸筒30的筒壁形成第一储油腔331。可选地,增压套10的一端与缸筒30的一端固定连接,而储气腔331、第一储油腔331以及第二储油腔332使塞头21保持平衡。塞头21与缸筒30的筒壁之间密封连接,从而使储气腔331内的气体不会泄露。
28.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头21的周侧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增压式储能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的第一密封圈211。可选地,第一密封槽的延伸路径呈环形设置,第一密封圈211用于密封塞头21 和缸筒30的筒壁。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杆22的周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增压式储能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的第二密封圈221。可选地,第二密封槽的延伸路径呈环形设置,第二密封圈221用于密封塞杆22和增压套10的内壁。
30.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筒30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气腔331的充气孔311,所述缸筒30的另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储油腔331 的第一进油孔321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储油腔332的第二进油孔322,所述第一进油孔321和所述第二进油孔322间隔设置。通过充气孔311可以向储气腔331 内充入氮气。而通过第一进油孔321可以向第一储油腔331内充入油液,通过第二进油孔322可以向第二储油腔332内充入油液。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套10的外径小于所述缸筒30的内径,且所述增压套10的部分侧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缸筒30的筒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储油腔331的第一孔段3211,所述第一进油孔321包括所述第一孔段3211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孔段3211并开设于所述缸筒30上的第二孔段3212。可选地,油液经第二孔段3212而流入第一孔段3211,并经第一孔段3211而流入第一储油腔331。
32.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筒30包括缸套33、第一端盖 31以及第二端盖32,所述第一端盖31和所述第二端盖32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缸套33的两端,所述充气孔311开设于所述第一端盖31,所述第二进油孔322 开设于所述第二端盖32,而所述第二孔段3212也开设于所述第二端盖32。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32位于所述缸套33内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增压套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槽。可选地,定位槽的横截面形状呈 l形,通过定位槽,可以提高增压套10和第二端盖32连接的可靠性。
34.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31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二端盖32开设有第四密封槽,所述增压式储能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内的第三密封圈3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密封槽内的第四密封圈323。通过第三密封圈312和第四密封圈323可以分别实现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 32的密封。
3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压铸机,该压铸机包括增压式储能器,该增压式储能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压铸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502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