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液气分流机制的导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8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均温板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液气分流机制的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组件的指令周期不断提升,其所产生的热量亦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解决高发热量的问题,业界已将具有良好导热特性的均温板(vapor chamber)进行广泛性的使用,但是现有的均温板导热效能仍存在有改善的空间。
3.传统均温板,主要包括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别装设有一毛细组织,其后再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应焊合,再将工作流体填入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最后施以除气封口等工艺而完成。
4.然而,传统均温板具有以下的问题点,均温板部分设计有较小截面积时,则气态工作流体流经较小截面积处会使得流速增加,此等被增加的流速将对回流的液态工作流体产生牵制作用,而将回流的液态工作流体阻挡在较小截面积处,进而让均温板产生空烧等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液气分流机制的导热结构,其目的在于利用液态工作流体与气态工作流体通过分隔片分流,以提升导热结构的散热效率。
6.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液气分流机制的导热结构,包括:一壳体,具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区分出一蒸发室、一冷凝室及形成在所述蒸发室与所述冷凝室之间的一连通室;一毛细结构,披覆在所述腔室的内侧底壁;一分隔片,容置于所述连通室且叠设在所述毛细结构上方,所述分隔片与所述连通室的内顶壁之间形成有一气流通道;以及一工作流体,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内部。
7.可选地,所述连通室的内周缘尺寸小于所述蒸发室的内周缘尺寸。
8.可选地,所述连通室具有一内侧左壁及一内侧右壁,所述内侧左壁与所述内侧右壁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间距自所述蒸发室朝所述冷凝室方向逐渐递减。
9.可选地,所述分隔片的宽度自所述蒸发室朝所述冷凝室方向逐渐递减,所述分隔片为一梯形片体。
10.可选地,所述分隔片的俯视形状与所述连通室内部的截面形状相配合,以令所述分隔片完全覆盖在所述连通室的所述毛细结构上。
11.可选地,所述分隔片为一铜箔或一铝箔。
12.可选地,还包括若干个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冷凝室的外部。
13.可选地,所述毛细结构为粉末烧结、金属网、多孔材、发泡材及沟槽构造其中之一。
14.可选地,所述壳体包含上下组接的一上壳板及一下壳板。
15.可选地,冷凝室、连通室、分隔片的数量分别为若干个,各所述冷凝室设置在所述
蒸发室的外围,各所述连通室分别连通于所述蒸发室与各所述冷凝室,各所述分隔片分别容置于各所述连通室且叠设在所述毛细结构上方。
16.基于上述,液态工作流体与气态工作流体通过分隔片分流,使得液态工作流体沿着毛细结构由冷凝室流向蒸发室,气态工作流体沿着气流通道由蒸发室流向冷凝室,所以液态工作流体不受到气态工作流体的干扰,进而能够顺畅性地返回蒸发室,同时避免导热结构发生热累积或空烧等不良情况,以令导热结构具有优良地散热效率。
17.基于上述,连通室的内周缘尺寸小于蒸发室的内周缘尺寸时,气态工作流体会因流入较小截面积的连通室而增加流速,但分隔片确实分流液态工作流体与气态工作流体,所以液态工作流体不会受增速的气态工作流体阻挡而顺畅性地返回蒸发室,更加强导热结构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 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19.图2 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20.图3 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21.图4 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 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使用状态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23.图6 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4.图中:
25.10:导热结构;1:壳体;11:腔室;111:蒸发室;112:冷凝室;113:连通室;114:内侧底壁;115:内侧顶壁;116:内侧左壁;117:内侧右壁;12:上壳板;13:下壳板;2:毛细结构;3:分隔片;31:梯形片体;4:散热鳍片;h:间距;s:气流通道;w:宽度;100:电路板;200:发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液气分流机制的导热结构,此导热结构10主要包括一壳体1、一毛细结构2、一分隔片3及一工作流体。
28.如图1至图5所示,壳体1具有一腔室11,腔室11区分出一蒸发室111、一冷凝室112及形成在蒸发室111与冷凝室112之间的一连通室113,工作流体设置在腔室11的内部,此工作流体为一可产生汽液相变化的液体,如纯水等。
29.另外,连通室113的内周缘尺寸小于蒸发室111的内周缘尺寸,且壳体1包含上下组接的一上壳板12及一下壳板13。
30.详细说明如下,连通室113的内部左、右两侧具有一内侧左壁116及一内侧右壁117,内侧左壁116与内侧右壁117之间具有一间距h,间距h自蒸发室111朝冷凝室112方向逐渐递减。
31.如图1至图5所示,毛细结构2披覆在腔室11内部底部的内侧底壁114,毛细结构2为粉末烧结、金属网、多孔材、发泡材及沟槽构造其中之一,借以通过其毛细吸附力来对液态
工作流体作输送。
32.如图1至图5所示,分隔片3为一铜箔或一铝箔等金属箔片,分隔片3容置于连通室113且叠设在毛细结构2上方,分隔片3与连通室113内部顶部的内顶壁115之间形成有一气流通道s。
33.进一步说明如下,分隔片3的俯视形状与连通室113内部的截面形状相配合,以令分隔片3完全覆盖在连通室113的毛细结构2上,且分隔片3的宽度w自蒸发室111朝冷凝室112方向逐渐递减。其中,本实施例的分隔片3为一梯形片体31,但不以此为限制。
34.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结构10还包括若干个散热鳍片4,若干个散热鳍片4设置在冷凝室112的外部。
35.其中,蒸发室111的外部与电路板100上的发热组件200相互热贴接,蒸发室111的液态工作流体吸收发热组件200产生的热量后会变成气态工作流体,气态工作流体至冷凝室112时,气态工作流体会将热量传递给散热鳍片4而变成液态工作流体,液态工作流体再沿着毛细结构2回到蒸发室111,从而形成一热循环。
36.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10的使用状态,其利用分隔片3容置于连通室113且叠设在毛细结构2上方,分隔片3与连通室113的内侧顶壁115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s,让液态工作流体沿着毛细结构2由冷凝室112流向蒸发室111,气态工作流体沿着气流通道s由蒸发室111流向冷凝室112。借此,液态工作流体与气态工作流体通过分隔片3分流,液态工作流体不受到气态工作流体的干扰,进而能够顺畅性地返回蒸发室111,同时避免导热结构10发生热累积或空烧等不良情况,使得导热结构10具有优良地散热效率。
37.另外,连通室113的内周缘尺寸小于蒸发室111的内周缘尺寸时,气态工作流体会因流入较小截面积的连通室113而增加流速,但分隔片3确实分流液态工作流体与气态工作流体,所以液态工作流体不会受增速的气态工作流体阻挡而顺畅性地返回蒸发室111,更加强导热结构10的散热效率。
38.请参考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热结构10的另一实施例,图6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5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图6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5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室112、连通室113、分隔片3的数量分别为若干个。
39.详细说明如下,蒸发室111的外部可热贴接若干个发热组件200,若干个冷凝室112设置在蒸发室111的外围,各连通室113分别连通于蒸发室111与各冷凝室112,各分隔片3分别容置于各连通室113且叠设在毛细结构2上方,使发热组件200产生的热量可由蒸发室111传递至多数个冷凝室112散逸,进而大幅增加导热结构10的散热效率。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500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