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11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对口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管道安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管道对口焊接是一道较为复杂和关键的程序。如果管道对口存在误差,会导致后期管道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可能会导致所运输的物料的泄露,需要对管道连接处进行返工。
3.在现有的道路施工中,因受到道路场地的限制,大型吊装设备没有合适的吊装位置,导致管道对口困难,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挖掘机进行路面的平整,创造吊装条件,但是该方法前期工作相对繁杂,且施工成本较高。
4.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75442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对口的三维调节管道支架,管道支架分别支撑在两根对口管道的两端,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三维调节装置以及安装在三维调节装置上的管道支座,三维调节装置包括呈上下布置的高度调节机构、左右调节机构以及前后调节机构,三维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管道支座高度以及前后左右位置。
5.三维调节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左右调节机构以及前后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升降支座、安装在底座四周的导向套,所述升降支座的四周通过导向杆滑动套装在导向套内,底座的中部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蜗轮蜗杆减速箱,两个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蜗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为整体,其中一个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蜗杆外端连接有第一手柄,两个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蜗轮中心螺纹连接有向上伸出蜗轮蜗杆减速箱、并与升降支座连接的竖向丝杆;左右调节机构安装在升降支座上,前后调节机构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左右调节机构上。
6.该专利虽然解决了大型吊装设备吊装时往往没有合适的位置,需要先通过挖掘机对路面进行平整的问题,但是专利结构相对复杂、不易于安装和周转,成本较高。
7.因此,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周转、施工效率高的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三维调节管道支架结构复杂、安装成本高、不易于周转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该装置将已完成管线作为受力点,在已完成管线上安装卡箍和斜撑杆,通过安装在斜撑杆上的倒链吊装需连接的管线,实现两个管线之间的对口安装。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包括套设在已装管线接口端的卡箍,卡箍的上方固定有斜撑杆,斜撑杆上远离卡箍的一端伸出已装管线接口端所在的平面,且下方连接有第一倒链,沟槽边上对应待装管线后部的位置固定有辅助撑杆,辅助撑杆垂直于沟槽壁,辅助撑杆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倒链,第一倒链和第
二倒链分别连接在待装管线的前部和后部。
10.优选地,斜撑杆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已装管线的中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夹角为40度

70度。
11.优选地,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沿已装管线的中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12.优选地,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的下端均连接有吊带,吊带套设在待装管线上。
13.优选地,斜撑杆和辅助撑杆上均设置有吊耳,吊耳上设有孔洞,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吊耳上。
14.优选地,辅助撑杆的一端设置有锚固板,锚固板将辅助撑杆固定在沟槽边上。
15.优选地,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的规格相同,且上端在同一高度。
16.具体操作步骤:
17.1.将卡箍锁紧在已装管线的接口端,且留出一段待装管线焊接的端部,将辅助撑杆根据待装管线的长度安装在沟槽边上,并通过锚固板固定;
18.2. 将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斜撑杆和辅助撑杆上;
19.3. 将两个吊带分别套装在待装管线的前部和后部,人工调节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的高度,将吊带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下端;
20.4. 人工同时控制两个倒链上升,待装管线两端安排工人辅助,避免待装管线失去平衡;
21.5. 调至合适的高度后,将待装管线慢慢推至与已装管线的接口端对接,再进行一些微调,即可对管线接口处进行焊接固定。
22.6. 焊接完后后,将卡箍、辅助撑杆、第一倒链、第二倒链以及吊带拆下,进行下一个管线的焊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1. 本实用新型将已完成管线作为受力点,在已完成管线上安装卡箍和斜撑杆,在沟槽边上安装辅助撑杆,通过安装在斜撑杆和辅助撑杆上的倒链吊装需连接的管线,实现两个管线之间的对口安装;
25.2.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周转、施工效率高,有效地解决了大型吊装设备由于场地限制导致的施工繁杂的问题。
2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的安装结构的正视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的斜撑杆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的已对接后的正视图。
32.图中:1

卡箍;2

斜撑杆;3.1

第一倒链;3.2

第二倒链;4

辅助撑杆;5

吊带;6

吊耳;7

锚固板;8

已装管线;9

待装管线;10

沟槽壁。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
36.一种可调节简易对口装置,包括套设在已装管线8接口端的卡箍1,卡箍1的上方固定有斜撑杆2,斜撑杆2上远离卡箍1的一端伸出已装管线8接口端所在的平面,且下方连接有第一倒链3.1,沟槽边上对应待装管线9后部的位置固定有辅助撑杆4,辅助撑杆4垂直于沟槽壁10,辅助撑杆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倒链3.2,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分别连接在待装管线9的前部和后部。
37.如图1、图2、图3所示,为保证待装管线9和已装管线8的吊装后的中轴线重合,斜撑杆2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已装管线的中轴线在同一平面内,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沿已装管线8的中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倒链和第二倒链的规格相同,且上端在同一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斜撑杆2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已装管线8的中轴线的夹角为40度

70度,保证吊装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性。
38.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的下端均连接有吊带5,吊带5套设在待装管线9上,通过吊带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待装管线9在吊装过程中保持水平稳定,避免待装管线9在对口中出现晃动,将待装管线9吊装至对应的高度时,通过人工辅助,慢慢向已装管线8一侧推动,使得已装管线8与待装管线9的接口端重合,再进行进一步的焊接工作。
39.斜撑杆2和辅助撑杆4上均设置有吊耳6,吊耳6上设有孔洞,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吊耳6上,辅助撑杆4的一端设置有锚固板7,锚固板7将辅助撑杆4固定在沟槽边上。
40.在进行长度较短的管线对口时,时候通过人工辅助,仅需第一倒链3.1即可完成对接工作,为了保证待装管线9的稳定性或进行较长的管线对口时,需在待装管线9后部所在位置的沟槽壁10上设置辅助撑杆4,通过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起到真正的稳定吊装作用,当然,辅助撑杆4和第二铰链3.2也可以沿已装管线8的中轴线方向设置若干组,均布在待装管线9的上方,具体数量需结合人工成本和管道对口所需精确度确定。
41.具体操作步骤:
42.1.将卡箍1锁紧在已装管线8的接口端,且留出一段待装管线10焊接的端部,将辅助撑杆4根据待装管线9的长度安装在沟槽边上,并通过锚固板固定;
43.2. 将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斜撑杆2和辅助撑杆4上;
44.3. 将两个吊带5分别套装在待装管线9的前部和后部,人工调节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的高度,将吊带5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倒链3.1和第二倒链3.2下端;
45.4. 人工同时控制两个倒链上升,待装管线9两端安排工人辅助,避免待装管线9失去平衡;
46.5. 调至合适的高度后,将待装管线9慢慢推至与已装管线8的接口端对接,再进行一些微调,如图4所示,即可对管线接口处进行焊接固定。
47.6. 焊接完后后,将卡箍1、辅助撑杆4、第一倒链3.1、第二倒链3.2以及吊带5拆下,进行下一个管线的焊接。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500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