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烧碱返矿的冷压球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炼铁物料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基于烧碱返矿的冷压球生产线。


背景技术:

2.冷压球,即冷固结球团,是指通过添加适合的粘结剂,采用强力压球机将粉矿压块,经过一定时间养生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球团。压块和养生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是应用普遍的造块工艺。
3.高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10%左右的烧碱返矿,高炉槽下烧碱返矿通常粒级>5mm的烧结矿可直接作为成品进行冶炼。然而,由于成品筛、沟下筛规格以及筛粉效率等问题,使得返矿中不可能完全是粒级>5mm的烧结矿,因此在高炉返矿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小粒级烧结矿会被送往烧结厂,经过混料、烧结等过程后再返回高炉矿槽,但返矿往返于炼铁厂与烧结厂之间,重复烧结工艺过程,极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能耗。
4.将小粒级烧结矿冷固结成型后再返回高炉,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冷固结成型工艺是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添加适当的粘合剂,经过混匀后,在一定压力下,使混匀料受压成为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块状物料,再经过相应的烘烤干燥或自然固结,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强度的团块。但是烘烤干燥增加能耗、生产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自然干燥工艺虽无能源消耗,但是球团的干燥速度较慢进而导致粘结剂的作用发挥不佳,强度提高的速度缓慢,球团的含水量不能有效降低,使得产品的冶金效果大大折扣,而且需求的自然晾晒场地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烧碱返矿的冷压球生产线,能够将烧碱返矿、铁精粉和钢渣粉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烧碱返矿的冷压球生产线,包括原料储存模块、物料搅拌装置、冷压球生产装置、粘接剂仓、筛分装置、烘干模块和成品区;
8.所述原料储存模块包括分别用于储存不同原料的第一原料仓、第二原料仓和第三原料仓,所述第一原料仓、第二原料仓和第三原料仓与所述物料搅拌装置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所述物料搅拌装置与所述冷压球生产装置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所述冷压球生产装置与所述筛分装置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所述筛分装置与所述烘干模块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所述烘干模块与所述成品区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
9.进一步,所述冷压球生产系统还包括采用皮带机连接的双轴搅拌机和中间缓冲仓,所述中间缓冲仓与所述物料搅拌装置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
10.进一步,所述冷压球生产系统还包括用于储存粘接剂的粘接剂仓,所述粘接剂仓与所述物料搅拌装置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
11.进一步,所述烘干模块包括翻板烘干机和用于对所述翻板烘干机提供热量的燃烧炉,所述翻板烘干机与所述筛分装置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
12.进一步,所述翻板烘干机的进料口端设有用于筛选半成品冷压球的第一棒条筛,所述第一棒条筛下方设有用于运输干粉的干粉皮带机,所述干粉皮带机的出料端的下方设有螺旋输灰机,所述第一棒条筛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半成品冷压球运输至存放区的皮带机。
13.进一步,所述原料储存模块与所述物料搅拌装置之间设有皮带秤。
14.进一步,所述冷压球生产装置采用压球机,所述物料搅拌装置采用混料机,所述筛分装置采用棒条筛。
15.进一步,所述第二棒条筛包括用于筛选的棒条筛选面,所述棒条筛选面下方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下端设有返料开口。
16.进一步,所述冷压球生产装置与所述筛分装置之间设有返料皮带机,所述返料皮带机位于所述返料开口的下方。
17.进一步,所述冷压球生产系统还包括原料堆放区、粘接剂生产区和用于除尘的除尘器,所述原料堆放区设置在所述原料储存模块旁,所述原料堆放区旁设有备件库房。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生产时,将原料和粘接剂从原料储存模块经皮带机运输至物料搅拌装置中再加上适当剂量的粘接剂进行均匀搅拌,搅拌均匀后,将物料由皮带机输送至冷压球生产装置中进行压球处理,成球后的物料进入烘干模块进行烘干并最终经皮带机运输至成品区存放,能够将烧碱返矿和铁精粉等原料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烧碱返矿的冷压球生产线实施例的平面图;
22.图2为烘干模块总体示意图;
23.图3为烘干模块俯视图;
24.图4为烘干模块截面图;
25.图5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26.图6为基于烧碱返矿的冷压球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原料储存模块;2

物料搅拌装置;3

冷压球生产装置;4

粘接剂仓;5

第二棒条筛;51

棒条筛选面;52

导料槽;6

烘干模块;61

翻板烘干机;62

燃烧炉;7

除尘器;8

中间缓冲仓;9

返料皮带机;10

原料堆放区;11

备件库房;12

粘接剂生产区;13

第一棒条筛;14

干粉皮带机;15

螺旋输灰机;16

成品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0]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烧碱返矿的冷压球生产线实施例的平面示意
图,本实施例的冷压球生产系统包括原料储存模块1、物料搅拌装置2、冷压球生产装置3、粘接剂仓4、筛分装置、烘干模块6和成品区1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原料储存模块包括用于储存不同原料的第一原料仓、第二原料仓和第三原料仓,第一原料仓、第二原料仓和第三原料仓分别用于储存烧碱返矿、铁精粉和钢渣粉,第一原料仓、第二原料仓和第三原料仓与物料搅拌装置2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物料搅拌装置2采用的是混料机、冷压球生产装置3采用的是压球机,筛分装置采用的是第二棒条筛5;
[0031]
原料储存模块1与物料搅拌装置2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粘接剂仓4与物料搅拌装置2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物料搅拌装置2与冷压球生产装置3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冷压球生产装置3与筛分装置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筛分装置与烘干模块6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烘干模块6与成品区16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
[003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冷压球生产系统还包括采用皮带机连接的双轴搅拌机和中间缓冲仓8,中间缓冲仓8与物料搅拌装置2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中间缓冲仓8采用的是上端设有开口的漏斗状仓体,其下端也设有可以控制开闭的出料开口,原料经第一原料仓、第二原料仓和第三原料仓运输至中间缓冲仓8的上端开口处,下端的送料开口正对皮带机的上方,便于将其运输至混料机内进行进一步搅拌混匀处理;
[0033]
粘接剂仓4也设为上下均设有开口的漏斗状仓体,其中下端开口能够控制开闭,本实施例中粘接剂仓4设有两个,每个粘接剂仓4下端开口下方对应设有通往混料机进料口的皮带机;
[0034]
压球机上方设有漏斗状的接料口,用于运输原料储存模块1和粘接剂仓4中物料的皮带机的出料端均位于接料口上方,便于接收物料,压球机下方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下方设有用于将完成压球处理后的物料运输至第二棒条筛5处的皮带机;
[0035]
如图2

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烘干模块6包括翻板烘干机61和用于对翻板烘干机61提供热量的燃烧炉62,燃烧炉62上设有热气出口,热气出口将热气通入翻板烘干机61内对冷压球进行烘干处理,翻板烘干机61与第二棒条筛5之间采用皮带机连接,翻板烘干机61的进料口端设有用于筛选半成品冷压球的第一棒条筛13,棒条筛下方设有用于运输干粉的干粉皮带机,干粉皮带机的出料端的下方设有螺旋输灰机15,第一棒条筛13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半成品冷压球运输至成品区16的皮带机。
[0036]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原料储存模块1与物料搅拌装置2之间设有皮带秤,可以用于对不同物料进行称重,便于设置不同物料间的配比。
[0037]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二棒条筛5包括用于筛选的棒条筛选面51,棒条筛选面51下方设有导料槽52,导料槽52下端设有返料开口,冷压球生产装置3与筛分装置之间设有返料皮带机9,返料皮带机9位于返料开口的下方。具体的,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棒条筛选面51上阵列设有棒条,且棒条筛选面51倾斜设置,低端朝向用于将冷压球运输至烘干设备中的皮带机上,导料槽52端的返料开口朝向返料皮带机9上方,返料皮带机9的出料端又位于压球机的接料口上方,便于对次品进行重新压球处理。
[0038]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冷压球生产系统还包括原料堆放区10、粘接剂生产区12和用于除尘的除尘器7,原料堆放区10设置在原料储存模块1旁,原料堆放区10旁设有备件库房11。原料堆放区10用于堆放不同冷压球的原材料,粘接剂生产区12用于生产粘接剂,除尘器7设置在系统外围,用于对作业产生的灰尘进行处理,设置备件库房11便于设备或各种零部
件损坏时及时进行更换处理。
[003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3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