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柜、防护柜技术,尤其是一种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
背景技术:
2.通风柜、防护柜是生化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可排出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保证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通风柜的性能好坏,主要取决于通风柜内空气流动的速度(空气流量)。如公告号为cn20987902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通风柜窗口异物探测装置及通风柜”,相比传统的异物检测装置消除了原有的两侧探测盲区,通过异物检测控制自动视窗的升降及通风柜风机的运行;但是,如该文件公开的通风柜,柜体前侧的滑动视窗通常都采用单层结构,此种单层结构的视窗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用于解决现有通风柜、防护柜的视窗安全性差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包括安装在柜体前侧的透明视窗,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透明视窗连接以驱动所述透明视窗上下移动的传动链条,所述透明视窗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侧侧框,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及两个所述侧框之间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透明窗板,所述下边框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透明窗板外侧的弧形凹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6.进一步地,所述柜体上还设有靠近所述透明视窗的补风箱,所述补风箱包括内补风箱、前补风箱,所述内补风箱位于所述透明视窗的内侧,所述前补风箱位于所述透明视窗的外侧,所述内补风箱、所述前补风箱通过两端连通且所述内补风箱、所述前补风箱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透明视窗的避让槽。
7.进一步地,所述柜体的上侧设有与实验区连通的排风管道,所述柜体的上侧还设有所述补风箱连通的补风管道。
8.进一步地,所述前补风箱包括前竖板和后竖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低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之间设有朝向实验区的弧形散流板,所述弧形散流板上均布有散流孔 。
9.进一步地,所述内补风箱包括前竖板和后竖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低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之间设有朝向实验区的弧形散流板,所述弧形散流板上均布有散流孔 。
10.进一步地,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位于实验区后侧的排风罩,所述排风罩的顶部安装有排风阀,所述排风阀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 。
11.进一步地,所述内补风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补风阀,所述补风阀与所述补风管道连通 。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透明窗板的透明视窗,当一个透明窗板意外破碎时,另一个透明窗板仍能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避免实验区气体外溢,由此可提高通风柜、防护柜的视窗安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的结构示意图 ;
14.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
15.图3为图1中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的前视图 ;
16.图4为图3中b
‑
b部方向的剖视图 ;
17.图5为图4中c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18.图6为图4中d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透明视窗的剖视图 ;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排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补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补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
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补风箱的爆炸视图 。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如图1至图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的实施例中,该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包括安装在柜体10前侧的透明视窗30,柜体10的顶部设有与透明视窗30连接以驱动所述透明视窗上下移动的传动链条301,透明视窗30上边框31、下边框32和两侧侧框,上边框31、下边框32及两个侧框之间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透明窗板302,下边框32上还形成有位于透明窗板302外侧的弧形凹槽321,弧形凹槽321可方便手段升降透明视窗;本申请通过采用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透明窗板的透明视窗,当一个透明窗板意外破碎时,另一个透明窗板仍能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避免实验区气体外溢,由此可提高通风柜、防护柜的视窗安全性。
2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柜体10上还设有靠近透明视窗30的补风箱20,补风箱20包括内补风箱21、前补风箱22,内补风箱21位于透明视窗30的内侧,前补风箱22位于透明视窗30的外侧,内补风箱21、前补风箱22通过两端连通且内补风箱21、前补风箱22之间形成有容纳透明视窗30的避让槽23。优选地,柜体10的上侧设有与实验区101连通的排风管道102,柜体10的上侧还设有补风箱20连通的补风管道103;本申请通过在实验区的顶部靠近柜体前侧设置由内补风箱、前补风箱构成的补风箱,内补风箱、前补风箱之间形成有容纳实验区的透明视窗的避让槽,由此可通过内补风箱、前补风箱分别对透明视窗的内外两侧区域补风,由此能有效防止实验区的气体通过透明视窗处的开口向外流动,使得实验区的气体能可靠地通过排风管道排出以保证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
2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前、后分别指柜体靠前操作人员的区域、远离操作人员的区域;前补风箱22包括前竖板221和后竖板222,前竖板221的下沿低
于后竖板222的下沿,前竖板221的下沿与后竖板222的下沿之间设有朝向实验区的弧形散流板223,弧形散流板223上均布有散流孔224,由此使得自散流孔流出的气体向视窗流动。优选地,内补风箱21包括前竖板211和后竖板212,前竖板211的下沿低于后竖板212的下沿,前竖板211的下沿与后竖板212的下沿之间设有朝向实验区的弧形散流板213,弧形散流板213上均布有散流孔214 ,由此使得自散流孔流出的气体向实验区域后侧流动。
2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柜体10的顶部设有位于实验区101后侧的排风罩12,排风罩12的顶部安装有排风阀13,排风阀13与排风管道102连通。优选地,内补风箱21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补风阀24,补风阀24与补风管道103连通 。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包括安装在柜体前侧的透明视窗,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透明视窗连接以驱动所述透明视窗上下移动的传动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侧侧框,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及两个所述侧框之间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透明窗板,所述下边框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透明窗板外侧的弧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上还设有靠近所述透明视窗的补风箱,所述补风箱包括内补风箱、前补风箱,所述内补风箱位于所述透明视窗的内侧,所述前补风箱位于所述透明视窗的外侧,所述内补风箱、所述前补风箱通过两端连通且所述内补风箱、所述前补风箱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透明视窗的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上侧设有与实验区连通的排风管道,所述柜体的上侧还设有所述补风箱连通的补风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补风箱包括前竖板和后竖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低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之间设有朝向实验区的弧形散流板,所述弧形散流板上均布有散流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补风箱包括前竖板和后竖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低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所述前竖板的下沿与所述后竖板的下沿之间设有朝向实验区的弧形散流板,所述弧形散流板上均布有散流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位于实验区后侧的排风罩,所述排风罩的顶部安装有排风阀,所述排风阀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补风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补风阀,所述补风阀与所述补风管道连通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提拉式安全防护柜视窗,包括安装在柜体前侧的透明视窗,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透明视窗连接以驱动所述透明视窗上下移动的传动链条,所述透明视窗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侧侧框,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及两个所述侧框之间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透明窗板,所述下边框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透明窗板外侧的弧形凹槽。本申请通过采用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透明窗板的透明视窗,当一个透明窗板意外破碎时,另一个透明窗板仍能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避免实验区气体外溢,由此可提高通风柜、防护柜的视窗安全性。防护柜的视窗安全性。防护柜的视窗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冰 钱海骏 文恩永 申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英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