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8



1.本技术涉及羽绒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风羽绒服。


背景技术:

2.目前羽绒服是一种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
3.市面上的羽绒服为了增强抗寒、挡雨的能力,通常会在羽绒服的头部设置衣帽,当遇到大风或下雨天时,使用者可将衣帽戴上从而能对头部起到抗风挡雨的作用,通过衣帽能对头部起到较佳的保护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当在遇到大风天时,佩戴在头上的衣帽极易受到大风的吹拂而发生脱落,此时使用者只能通过按压衣帽的方式来将衣帽进行固定,因此导致衣帽的抗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衣帽在大风天佩戴时抗风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风羽绒服。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风羽绒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抗风羽绒服,包括有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顶部的衣帽;所述衣帽的两端均穿设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沿衣帽的帽沿延伸,所述束缚带一端固定在衣帽上,所述束缚带另一端从衣帽内穿出,穿出后的所述束缚带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将穿出的束缚带限位在衣帽外部;所述衣帽上贯穿有位于束缚带一侧的穿线孔,所述束缚带的中段从穿线孔内穿出,穿出部分的所述束缚带上滑动设置有公扣;所述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分别位于对应公扣下方的母扣,所述母扣用于与各自相邻的公扣扣合固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在大风天佩戴衣帽时,通过将衣帽两侧的公扣向下拉动至与各自相邻的母扣分别扣合固定,随着公扣的不断下拉,束缚带的中段也将逐渐从衣帽内拉出,此时限位件在束缚带的带动下将逐渐向衣帽靠近,当限位件移动至与衣帽接触时,随着束缚带的进一步牵引,限位件能将衣帽的帽沿处进行收紧,从而能使衣帽的开口缩小,进而能大大减小风从衣帽的开口进入,进而能大大增强衣帽的抗风效果;通过公扣与母扣的相互扣合,便能将衣帽压紧在使用者的头部,从而能有效减小衣帽在大风天从使用者的头部脱离的概率,提高了衣帽佩戴时的牢靠性。
9.优选的,所述母扣一端设置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本体的正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使用者的头围也各不相同,当在将公扣与母扣进行扣合固定时,通过弹性带不仅保证了公扣能与母扣顺利扣合,而且还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佩戴需求,使不同的使用者均能顺利完成公扣与母扣的固定工作,进一步扩大了衣帽的适用范围。
11.优选的,所述公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公魔术贴,所述衣帽背离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公扣一侧的第一母魔术贴,所述第一公魔术贴用于与第一母魔术贴相互粘合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风力不大的天气下佩戴衣帽时,使用者还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将公扣与母扣进行扣合固定,此时使用者可通过将公扣向上翻折,并通过将设置在公扣上的第一公魔术贴与相邻的第一母魔术贴相互粘合固定,从而便能将处于闲置状态的公扣进行固定,减小公扣对使用者的视线带来的干扰。
13.优选的,所述衣帽背离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透明挡雨薄膜,所述透明挡雨薄膜一端固定在衣帽上,所述透明挡雨薄膜另一端覆盖在衣帽的外侧壁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遇到下雨天时,使用者除了佩戴衣帽外,还可将透明挡雨薄膜翻折至衣帽的开口处,从而便能对使用者的面部起到挡雨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挡雨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透明挡雨薄膜远离与衣帽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母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卡扣相互扣合的第二卡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透明挡雨薄膜翻折至衣帽的开口处时,再通过将第一卡扣与设置在母扣外侧壁上的第二卡扣相互扣合固定,从而便能实现将透明挡雨薄膜进行固定,进而能大大提高透明挡雨薄膜在遇到大风天时的牢靠性。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卡扣沿逐渐靠近衣帽与本体连接处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根据实际的固定需求将第二卡扣与适合的第一卡扣相互扣合固定,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卡扣能实现将透明挡雨薄膜的下压松紧度进行调节,从而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佩戴需求。
19.优选的,所述衣帽朝向透明挡雨薄膜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公魔术贴,所述透明挡雨薄膜朝向第二公魔术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母魔术贴,所述第二公魔术贴用于与第二母魔术贴相互粘合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透明挡雨薄膜从衣帽的开口处向上翻折至与衣帽外侧壁贴合时,通过将第二公魔术贴与第二母魔术贴相互贴合固定,从而便能将上翻后的透明挡雨薄膜固定在衣帽上,实现对处于闲置状态的透明挡雨薄膜进行固定的目的。
21.优选的,所述衣帽背离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悬挂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挂带方便将衣帽连同本体一起进行悬挂收纳。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大大增强了衣帽的抗风效果,通过公扣与母扣的相互扣合,便能将衣帽压紧在使用者的头部,从而能有效减小衣帽在大风天从使用者的头部脱离的概率,提高了衣帽佩戴时的牢靠性;
25.2.当在遇到下雨天时,使用者除了佩戴衣帽外,还可将透明挡雨薄膜翻折至衣帽的开口处,从而便能对使用者的面部起到挡雨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挡雨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凸显图1中公扣与母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1凸显本体背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衣帽;21、束缚带;22、限位件;23、透明挡雨薄膜;231、第一卡扣;232、第二母魔术贴;24、第二公魔术贴;25、悬挂带;26、第一母魔术贴;3、穿线孔;4、公扣;41、第一公魔术贴;5、母扣;51、弹性带;52、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风羽绒服。参照图1,抗风羽绒服包括有本体1,本体1的背部设置有靠近头部的衣帽2,衣帽2上形成有供头部佩戴的开口,衣帽2的帽沿内穿设有两条分别位于开口两侧的束缚带21,两条束缚带21均沿着帽沿延伸。束缚带21的一端固定在帽沿内,束缚带21的另一端从衣帽2内穿出,穿出后的束缚带21端部固定设置有呈球形的限位件22,限位件22的直径远大于束缚带21的宽度,位于衣帽2外部的束缚带21在限位件22的限位下始终位于衣帽2的外部。
32.如图1、图2所示,衣帽2上贯通有两个位于帽沿处的穿线孔3,穿线孔3分别位于各自相邻的束缚带21一侧。束缚带21的中段分别从各自相邻的穿线孔3内穿出至衣帽2的外部,从穿线孔3内穿出后的束缚带21上滑动设置有公扣4,公扣4沿束缚带21的长度方向滑动。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各自相邻的公扣4下方的母扣5,母扣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带51,弹性带51的另一端与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公扣4用于与各自相邻的母扣5相互扣合固定。
33.如图1、图2所示,公扣4靠近衣帽2外侧壁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公魔术贴41,衣帽2背离本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位于相邻公扣4一侧的第一母魔术贴26,通过将公扣4向靠近相邻第一母魔术贴26的方向翻转,第一公魔术贴41将与第一母魔术贴26相互粘合固定,此时公扣4将从衣帽2的开口处转出并被固定在衣帽2的外侧壁上。
34.如图1、图3所示,衣帽2背离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透明挡雨薄膜23,透明挡雨薄膜23采用材质较软且可发生形变的材料制成,透明挡雨薄膜23一端固定在衣帽2靠近帽沿的外侧壁上,透明挡雨薄膜23的另一端覆盖在衣帽2的外侧壁上。透明挡雨薄膜23远离与衣帽2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两组第一卡扣231,两组第一卡扣231呈对称设置在透明挡雨薄膜23的两侧,且第一卡扣231位于透明挡雨薄膜23背离本体1的外侧壁上。每组第一卡扣231的数量为三个,且位于同组的三个第一卡扣231沿逐渐靠近衣帽2与本体1连接处的方向呈依次均匀间隔排布。
35.如图2、图3所示,母扣5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各自相邻的第一卡扣231相互扣合的第二卡扣52,当将透明挡雨薄膜23从衣帽2的外侧壁翻转至衣帽2的开口一侧时,通过将第二卡扣52与相应的第一卡扣231相互扣合固定,从而便能实现将透明挡雨薄膜23固定在衣帽2的开口一侧,以实现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挡雨抗风保护。
36.如图3所示,当透明挡雨薄膜23翻转至将衣帽2的外侧壁覆盖时,衣帽2朝向透明挡雨薄膜23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公魔术贴24,第二公魔术贴24位于两组第一卡扣231之间,透明挡雨薄膜23朝向第二公魔术贴24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母魔术贴232,第二公魔术贴24用于与第二母魔术贴232相互粘合固定。衣帽2背离本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缝合有
靠近第二公魔术贴24的悬挂带25,通过悬挂带25方便将本体1与衣帽2一同悬挂。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风羽绒服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者需要在大风天佩戴衣帽2时,通过将衣帽2两侧的公扣4向下拉动至与各自相邻的母扣5分别扣合固定,随着公扣4的不断下拉,束缚带21的中段也将逐渐从衣帽2内拉出,此时限位件22在束缚带21的带动下将逐渐向衣帽2靠近,当限位件22移动至与衣帽2接触时,随着束缚带21的进一步牵引,限位件22能将衣帽2的帽沿处进行收紧,从而能使衣帽2的开口缩小,进而能大大减小风从衣帽2的开口进入,进而能大大增强衣帽2的抗风效果。通过公扣4与母扣5的相互扣合,便能将衣帽2压紧在使用者的头部,从而能有效减小衣帽2在大风天从使用者的头部脱离的概率,提高了衣帽2佩戴时的牢靠性。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004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