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温度热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在于利用空气源热泵压缩机将通过表冷器从室外环境中吸收的的热量间接的搬运到室内。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对于寒冷地区,由于室外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当空气源热泵壳体内的v型表冷器(空气源热泵翅片管)的表面温度达到或低于室外水分露点温度时就会出现结霜现象,易造成空气源热泵停机或逆运行引起的冷感,以及室外空气温度过低引起的热量难以提取的问题,因此,为保证表冷器的正常工作,往往需要额外加装化霜热补偿设备,而现有的化霜热补偿设备大都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电能消耗,使得用电压力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温度热补偿装置,将生活排水余热和空气源热泵压缩机运行产生的热共同作用于空气源热泵,进行两级加热,能够解决表冷器结霜的问题,能够降低电能消耗,避免出现用电压力增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温度热补偿装置,包括:
6.缠绕在建筑生活排水汇集总管路上的换热管束;
7.设置于空气源热泵壳体内的散热管,所述空气源热泵壳体内设有倒v型表冷器,所述散热管位于倒v型表冷器的内侧;
8.所述换热管束与散热管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成循环回路,且在所述循环回路上安装有循环水泵;
9.在所述空气源热泵壳体的底部设有与空气源热泵压缩机相适应的风道;
10.在所述风道内安装风机。
11.优选的,所述倒v型表冷器的底端与空气源热泵壳体内的底面抵接。
12.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位于风机的正上方。
13.优选的,所述风道的顶部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轴心线与风道的轴心线共线,所述安装筒位于空气源热泵壳体内部,所述散热管为固定于在安装筒内的盘管。
14.优选的,所述空气源热泵压缩机位于风道的正下方。
15.优选的,所述风道的底部设有v型进风口。
16.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内部的v型表冷器改为倒v型表冷器,使倒v型表冷器与空气源热泵壳体形成密闭空腔,在空气源热泵壳体的底部加设气流组织风道,利用加装在风道内的风机将空气强行经风道吸入空气源热泵壳体,由于空气源热泵压缩机长时
间运转温度较高,因此风机吸入风道的空气略过压缩机的表面时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空气经风道吸入空气源热泵壳体中与表冷器参与换热后排出;换热管束与建筑生活排水汇集总管路两介质流体进行换热,使换热管束内介质流体温度升高并通过循环水泵及连接管路经换热后的介质流体输送至空气源热泵腔室由散热管处放出热量为空气源热泵提供温度补偿,防止表冷器结霜,放出热量后的介质流体再次被送至换热管束参与换热以此循环;本实用新型将生活排水余热和空气源热泵压缩机运行产生的热共同作用于空气源热泵,实现对寒冷地区表冷器所需吸收热量的室外空气进行两级加热最终避免由于结霜问题带来的空气源热泵停机或逆运行引起的冷感及室外空气温度过低引起的热量难以提取的问题,能够降低电能消耗,避免出现用电压力增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所示标号:1、建筑生活排水汇集总管路;2、换热管束;3、空气源热泵壳体;4、散热管;5、倒v型表冷器;6、循环水泵;7、空气源热泵压缩机;8、风道;9、风机;10、安装筒;11、v型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1.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温度热补偿装置,包括:
22.缠绕在建筑生活排水汇集总管路1上的换热管束2;
23.设置于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的散热管4,所述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设有倒v型表冷器5,所述散热管4位于倒v型表冷器5的内侧;优选的,所述倒v型表冷器5的底端与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的底面抵接,使倒v型表冷器5与空气源热泵壳体3之间形成密闭空腔,减少热量的流失;
24.所述换热管束2与散热管4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成循环回路,且在所述循环回路上安装有循环水泵6,循环回路中设有介质流体,换热管束2的进口与散热管4的出口之间、换热管束2的出口与散热管4的进口之间均通过相应的管路连接,且在其中一个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水泵6,即,其中一个管路包括与换热管束2连接的第一管道、与散热管4连接的第二管道,将循环水泵6安装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
25.民用建筑生活排水其中含有较高的热量,生活排水的温度为13
‑
15度,甚至超过15度,利用换热管束2与建筑生活排水汇集总管路1两介质流体进行换热,使换热管束2内介质流体温度升高并通过循环水泵6及连接管路经换热后的介质流体输送至空气源热泵腔室,由散热管4处放出热量为空气源热泵提供温度补偿,防止表冷器结霜,放出热量后的介质流体再次被送至换热管束参与换热以此循环,为空气源热泵壳体3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
26.在所述空气源热泵壳体3的底部设有与空气源热泵压缩机7相适应的风道8;
27.在所述风道8内安装风机9,通过风机9能够将加热后的空气吹向倒v型表冷器5的内表面,由于空气源热泵压缩机7长时间运转温度较高,因此,在风机9吸入风道8的空气略过空气源热泵压缩机7的表面时,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空气经风道8吸入空气源热泵壳体3中与v型表冷器5参与换热后排出。
28.本实用新型将生活排水余热和空气源热泵压缩机运行产生的热共同作用于空气源热泵,实现对寒冷地区表冷器所需吸收热量的室外空气进行两级加热最终避免由于结霜问题带来的空气源热泵停机或逆运行引起的冷感及室外空气温度过低引起的热量难以提取的问题,能够降低电能消耗,避免出现用电压力增大的问题。
29.优选的,所述散热管4位于风机9的正上方,风机9吸入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的空气在散热管4处进行二次加热后吹向倒v型表冷器5,为吸入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的空气提供足够的热量,能够防止倒v型表冷器5结霜。
30.优选的,为了充分利用散热管中的热量,在所述风道8的顶部设有安装筒10,安装筒10可直接焊接在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所述安装筒10的轴心线与风道8的轴心线共线,所述安装筒10位于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部,所述散热管4为固定于在安装筒10内的盘管,散热管4的进口位于盘管的顶部,风机9将外界的空气自下而上吸入,在经过散热管4时,能够对空气进行逐级加热,能够充分利用散热管中的热量,为吸入空气源热泵壳体3内的空气提供足够的热量,避免出现结霜的问题。
31.优选的,为了充分利用空气源热泵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空气源热泵压缩机7位于风道8的正下方。
32.优选的,为了提高加热后的空气的散热面,所述风道8的底部设有v型进风口11,风道8底部的进风口的直接自下而上逐步扩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