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成孔精度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汽车的零件在进行激光切割机切边切孔后,需要对零件的通孔进行检测,从而确定零件是否合格,零件在进行检测时,需要通过人工划线检测零件有无孔偏或通孔未切透,人工划线检测时,一是会出现划线误差,导致检测出零件孔偏,二是只使用人工工作量较大,对工人身体伤害较为严重;
3.现有技术中,使用人工进行检测,在工人疲惫时,容易出现检测误差,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无法检测零件外部的尺寸是否合格,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成孔精度检测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成孔精度检测工装,该汽车车身零件成孔精度检测工装通过设置有复位弹簧、活动板、放置槽和活塞杆能够将零件进行限位夹持,通过复位弹簧和活塞杆的弹力能够将零件保持在放置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避免检测时出现偏差,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能够检测因零件的放置而使得活动板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零件外侧的直径,便于针对零件的外部尺寸进行测量。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成孔精度检测工装,所述工作台的上方通过旋转结构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旋转结构用于带动放置板转动,所述放置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测量结构,所述工作台顶端的边缘处安装有竖直向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一侧的上端水平安装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竖直向下的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与放置板相互对应;
6.所述测量结构包括复位弹簧、活动板、放置槽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放置板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内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侧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结构包括主动齿轮、驱动电机、从动齿轮和安装盒,所述工作台的底端安装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的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安装盒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与放置板相连接。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放置板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与环形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支撑杆和工作台之间通过环形滑槽和滑块滑动连接构成滑动结构。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结构包括伸缩装置和检测探头,所述气动伸缩杆的输出端竖直向下安装有用于检测探头移动的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底端安装有检测探
头。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固定杆、步进电机、固定齿轮、齿轮条和滑动层,所述气动伸缩杆输出端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的固定杆内部设置有滑动层,所述滑动层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条,所述固定杆的外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延伸至固定杆的内部并安装有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与齿轮条相互啮合。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侧设置有活塞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复位弹簧、活动板、放置槽和活塞杆能够将零件进行限位夹持,通过复位弹簧和活塞杆的弹力能够将零件放置在放置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避免检测时出现偏差,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能够检测因零件的放置而使得活动板移动的距离,便于针对零件的外部尺寸进行测量。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气动伸缩杆能够带动检测探头进行左右移动,便于检测放置槽内部的零件,增加测量时的准确性,通过步进电机、固定齿轮、固定杆、滑动层、齿轮条和伸缩杆能够带动检测探头向下移动,检测探头13通过红外线对零件通孔内不同深度时的直径进行测量,通过通孔内不同深度的两侧半径从而能够检测出通孔是否出现孔偏,增加测量时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放置板;2、支撑杆;3、环形滑槽;4、主动齿轮;5、驱动电机;6、从动齿轮;7、滑块;8、工作台;9、安装架;10、伸缩杆;11、固定杆;12、气动伸缩杆;13、检测探头;14、复位弹簧;15、安装盒;16、活动板;17、放置槽;18、位移传感器;19、步进电机;20、固定齿轮;21、齿轮条;22、滑动层;23、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2.根据图1
‑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成孔精度检测工装,所述工作台8的上方通过旋转结构连接有放置板1,所述旋转结构用于带动放置板1转动,所述放置板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测量结构,所述工作台8顶端的边缘处安装有竖直向上的安装架9,所述安装架9一侧的上端水平安装有气动伸缩杆12,所述气动伸缩杆12的输出端安装有竖直向下的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与放置板1相互对应;
23.所述测量结构包括复位弹簧14、活动板16、放置槽17和位移传感器18,所述放置板1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7,所述放置槽17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复位弹簧14,所述复位弹
簧14的内侧设置有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的内侧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8。通过位移传感器18能够检测因零件的放置而使得活动板16移动的距离,便于针对零件的外部尺寸进行测量。
24.所述旋转结构包括主动齿轮4、驱动电机5、从动齿轮6和安装盒15,所述工作台8的底端安装有安装盒15,所述安装盒15内部的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齿轮4,所述安装盒15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主动齿轮4相啮合的从动齿轮6,且从动齿轮6与放置板1相连接。便于带动放置板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放置槽17内部零件的全部检测。
25.所述放置板1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工作台8的顶端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滑槽3,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设置有与环形滑槽3相匹配的滑块7,所述支撑杆2和工作台8之间通过环形滑槽3和滑块7滑动连接构成滑动结构。
26.所述检测结构包括伸缩装置和检测探头13,所述气动伸缩杆12的输出端竖直向下安装有用于检测探头13移动的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底端安装有检测探头13。检测探头13通过红外线对零件通孔内不同深度时的直径进行测量,通过通孔内不同深度的两侧半径从而能够检测出通孔是否出现孔偏,当半径相等,则通孔与零件保持圆心相同,零件符合标准,半径不等,则是出现孔偏的情况,通孔与零件为不同圆心,零件不符合标准,增加测量时的精准性。
27.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10、固定杆11、步进电机19、固定齿轮20、齿轮条21和滑动层22,所述气动伸缩杆12输出端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0,所述伸缩杆10顶端的固定杆11内部设置有滑动层22,所述滑动层2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条21,所述固定杆11的外部设置有步进电机19,所述步进电机19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延伸至固定杆11的内部并安装有固定齿轮20,所述固定齿轮20与齿轮条21相互啮合。
28.所述复位弹簧14的内侧设置有活塞杆23。
29.该汽车车身零件成孔精度检测工装使用时首先将零件放置在放置槽17的内部,通过复位弹簧14和活塞杆23相互配合能够将零件夹持限位在放置槽17的内部,活动板16与零件的外侧相接触,通过位移传感器18能够检测因零件的放置而使得活动板16移动的距离,从而计算出数值,当数值测算后处于误差范围之内,则零件的尺寸合格,当数值测算后超出误差范围,则零件不合格,然后驱动电机5转动带动主动齿轮4进行转动,主动齿轮4在转动时能够与从动齿轮6相互啮合,从动齿轮6转动并带动放置板1进行旋转,支撑杆2底端的滑块7和环形滑槽3相互配合能够辅助放置板1的旋转,增加放置板1旋转时的稳定性,通过气动伸缩杆12能够带动伸缩装置向一侧移动,便于检测放置板1顶端不同位置的零件,通过步进电机19转动带动固定齿轮20进行转动,固定齿轮20转动后带动齿轮条21上下移动,齿轮条21在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伸缩杆10上下伸缩,伸缩杆10底端的检测探头13被带动并对零件内部的通孔进行检测,检测探头13通过红外线对零件通孔内不同深度时的直径进行测量,通过通孔内不同深度的两侧半径从而能够检测出通孔是否出现孔偏,当半径相等,则通孔与零件保持圆心相同,零件符合标准,半径不等,则是出现孔偏的情况,通孔与零件为不同圆心,零件不符合标准,增加测量时的精准性。
3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复位弹簧14、活动板16、放置槽17和活塞杆23能够将零件
进行限位夹持,通过复位弹簧14和活塞杆23的弹力能够将零件保持在放置槽17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避免检测时出现偏差,通过位移传感器18能够检测因零件的放置而使得活动板16移动的距离,便于针对零件的外部尺寸进行测量;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5、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6能够带动放置板1的转动,从而便于检测探头13检测放置板1顶端不同放置槽17内部的零件,增加检测时的准确性,便于检测工装的推广;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气动伸缩杆12能够带动检测探头13进行左右移动,便于检测放置槽17内部的零件,增加测量时的准确性,通过步进电机19、固定齿轮20、固定杆11、滑动层22、齿轮条21和伸缩杆10能够带动检测探头13向下移动,检测探头13通过红外线对零件通孔内不同深度时的直径进行测量,增加测量时的精准性。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