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伸臂桁架h型斜腹杆的弱轴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建筑桁架设备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伸臂桁架h型斜腹杆的弱轴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超高层建筑的伸臂桁架施工中,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建筑的整体结构出现侧向刚度减小、结构基本周期加长等问题,通常会采用设置伸臂桁架的方式来支撑,伸臂桁架的原理是在协调外框架和核心筒一致发挥作用,使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一侧外框产生拉力,另一侧产生压力,形成一个与外水平荷载效果相反的抗倾覆力矩,限制外框于核心筒的弯曲,从而提高结构侧向刚度,保证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
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伸臂桁架一般是采用工字型钢,核心筒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与其平行设置的立柱,伸臂桁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伸臂桁架分别固设在核心筒与立柱之间、两个立柱之间,伸臂桁架包括横腹杆、斜腹杆,横腹杆垂直立柱的轴线设置,斜腹杆倾斜固设在两个相邻的横腹杆上。操作人员首先把伸臂桁架搭建完毕,再用混凝土浇筑核心筒。
4.结合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该伸臂桁架能够对核心筒起到支撑的作用,但是,核心筒会对斜腹杆产生较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斜腹杆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分散核心筒对斜腹杆的压力并减少其的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对伸臂桁架h型斜腹杆的弱轴加强结构。
6.本技术提供一种对伸臂桁架h型斜腹杆的弱轴加强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对伸臂桁架h型斜腹杆的弱轴加强结构,其设置在核心筒的一侧,所述核心筒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与其平行的立柱,包括两端分别固设在核心筒和立柱上的第一横腹杆、两端分别固设在核心筒和立柱上且与第一横腹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腹杆、两端分别固设在核心筒与立柱之间且与第一横腹杆呈v型设置的第三横腹杆、底端均固设在第二横腹杆上的两个斜腹杆、安装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多个第四横腹杆、安装在两个立柱之间且平行第四横腹杆设置的多个第五横腹杆、分别安装在多个第四横腹杆与多个第五横腹杆之间的多个第六横腹杆,所述第二横腹杆设置在第一横腹杆的下方,两个所述斜腹杆的顶端分别固设在第一横腹杆上、第三横腹杆上,所述斜腹杆包括第一平板、平行第一平板设置的第二平板、垂直第一平板设置且固设在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的连接腹杆,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于连接腹杆的两侧对称固设有与连接腹杆平行设置的钢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浇筑核心筒时,首先安装立柱,然后把第一横腹杆、第二横腹杆、第三腹杆、第四横腹杆、第五横腹杆、第六横腹杆、斜腹杆安装搭建完毕,再用混凝土浇筑核心筒,钢板的设置能够使斜腹杆形成箱字型钢,能够对斜腹杆上的支撑力进行分散,使压力分散的更加均匀,减少斜腹杆的损坏。
9.可选的,固设在所述第一平板上的钢板和固设在第二平板上的钢板之间留有空
隙。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之间的空隙的设置能够使在用混凝土浇筑核心筒时,有助于气波的流动,使混凝凝土能够按照预想的方向流淌,便于浇筑。
11.可选的,多个所述钢板上分别均匀固设有垂直连接腹杆设置的加劲肋。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加劲肋的设置能够对钢板起到进一步的支撑作用,更有助于支撑力的分散,提高斜腹杆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减少斜腹杆的损坏。
13.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横腹杆、多个第二横腹杆、多个第四横腹杆、多个第五横腹杆上分别固设有加劲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稳固性,减少第一横腹杆、第二横腹杆、第四横腹杆、第五横腹杆的损坏。
15.可选的,多个所述加劲板上分别开设有排水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孔的设置能够在雨天使存留在加劲板上的雨水更快的排出,减少雨水的堆积,提高其寿命寿命。
17.可选的,多个所述第四横腹杆和第五横腹杆上安装有抗震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震组件的设置能够在遇到震动时,起到防护减震的作用,减少损坏。
19.可选的,所述抗震组件包括分别固设在多个第四横腹杆和第五横腹杆上的两个固定板、固设在两个固定板之间的柔性杆,两个所述柔性杆呈叉状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叉状的柔性杆的设置能够在遇到震动时,起到减震作用,减少第四横腹杆和第五横腹杆的损坏,减少核心筒的损坏。
21.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六横腹杆之间固设有钢圈,所述钢圈靠近立柱的侧面固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远离钢圈的一端固设在立柱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圈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第六横腹杆的稳定性和与立柱之间的坚固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操作人员在浇筑核心筒时,首先安装立柱,再把第一横腹杆、第二横腹杆、第三腹杆、第四横腹杆、第五横腹杆、第六横腹杆、斜腹杆安装搭建完毕,然后浇筑核心筒,钢板的设置能够使斜腹杆形成箱字型钢,能够对斜腹杆上的支撑力进行分散,使压力分散的更加均匀,减少斜腹杆的损坏。
25.2、加劲肋、加劲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稳定性和坚固性,减少损坏。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为了表示第一支撑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为了表示斜腹杆的部分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30.图5是为了表示第二支撑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核心筒;2、立柱;21、加强筋;22、钢圈;3、第一支撑机构;31、第一支撑组件;311、第一横腹杆;312、第二横腹杆;313、第三横腹杆;314、斜腹杆;315、第一横
板;316、第二横板;317、竖板;318、加劲板;3181、排水孔;32、加固组件;321、第一平板;322、第二平板;323、连接腹杆;324、钢板;325、加劲肋;4、第二支撑机构;41、第二支撑组件;411、第四横腹杆;412、第五横腹杆;413、第六横腹杆;42、抗震组件;421、固定板;422、柔性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图1
‑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一种对伸臂桁架h型斜腹杆的弱轴加强结构,参照图1,设置在核心筒1的一侧,核心筒1的一侧设置有固设在地面上且与其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柱2,且两个立柱2沿核心筒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核心筒1与两个立柱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3,两个立柱2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4,且第一支撑机构3、第二支撑机构4均用于对核心筒1更好地进行支撑。操作人员在浇筑核心筒1时,需要先安装完毕立柱2,然后搭建完毕第一支撑机构3和第二支撑机构4,再用混凝土浇筑核心筒1。
34.参照图2和图3,第一支撑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组件31、加固组件32,第一支撑组件31用于对核心筒1进行支撑。加固组件32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31上,且用于加强第一支撑组件31的强度。第一支撑组件31包括第一横腹杆311、第二横腹杆312、第三横腹杆313、斜腹杆314,第一横腹杆311垂直立柱2的轴线方向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立柱2的外周面、核心筒1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横腹杆312平行第一横腹杆311设置,第二横腹杆312设置在第一横腹杆311的下方且第二横腹杆3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立柱2、核心筒1固定连接。第三横腹杆313垂直立柱2的轴线方向设置,且第三横腹杆313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设在立柱2上、另一端固设在核心筒1的侧面上,且与第一横腹杆311形成v字型。斜腹杆3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斜腹杆314的顶端分别与第一横腹杆311、第三横腹杆313固定连接,两个斜腹杆314的底端均与第二横腹杆312固定连接,且两个斜腹杆314形成y型。第一横腹杆311和第二横腹杆312均呈工字型设置,且均包括第一横板315、第二横板316、竖板317,第二横板316平行设置在第一横板315的下方,竖板317垂直第一横板315设置,且固设在第一横板315和第二横板316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竖板317上固设有加劲板318,加劲板318沿竖板317长度方向设置,且加劲板318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孔3181。
35.参照图4,加固组件32设置在斜腹杆314上,斜腹杆314也呈工字型设置,且斜腹杆314包括第一平板321、第二平板322、连接腹杆323。第一平板321和第二平板322平行间隔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腹杆311、第二横腹杆312固定连接。连接腹杆323垂直第一平板321设置,且连接腹杆323固设在第一平板321和第二平板322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第一平板321和第二平板322于连接腹杆323的两侧分别对称固设有钢板324,四个钢板324平行连接腹杆323设置,且使第一平板321、第二平板322、四个钢板324之间形成箱型钢结构。固设于第一平板321上的钢板324与固设在第二平板322上的钢板324之间分别留有空隙,且用于浇筑核心筒1时气波的流动。四个钢板324上分别固设有多个加劲肋325,多个加劲肋325垂直连接腹杆323设置,且沿钢板324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操作人员把钢板324、加劲肋325搭建完毕,能够分散斜腹杆314上的支撑力,减少斜腹杆314的损坏。
36.参照图1和图5,第二支撑机构4包括第二支撑组件41、抗震组件42,两个立柱2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支撑组件41。第二支撑组件41包括第四横腹杆411、第五横腹杆412、第六横腹杆413。第四横腹杆411垂直立柱2的轴线设置,第四横腹杆4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
与立柱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其对称的第三横腹杆313固定连接。第五横腹杆412平行第四横腹杆411设置,且设置在第四横腹杆411的下方。第六横腹杆413设置在第四横腹杆411和第五横腹杆412之间,且第六横腹杆413的顶端固设在第四横腹杆411远离立柱2的一端、底端固设在第五横腹杆412靠近立柱2的一端。第四横腹杆411、第五横腹杆412上也分别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劲板318,且加劲板318上也均匀开设有排水孔3181。立柱2于靠近第六横腹杆413的外周面上均匀固设有多个加强筋21,且多个加强筋21分别垂直立柱2的轴线设置。多个加强筋21远离立柱2的一端固设有钢圈22,且钢圈22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立柱2两侧的第六横腹杆413的侧面固定连接。
37.参照图5,抗震组件4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抗震组件42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三横腹杆313和多个第四横腹杆411上,抗震组件42包括两个固定板421、两个柔性杆422。两个固定板421均平行立柱2的轴线设置,且沿核心筒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柔性杆422呈交叉状设置,且两个柔性杆4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421固定连接。操作人员在浇筑核心筒1之前,首先搭建完毕第二支撑组件41,然后搭建抗震组件42,在遇到震动时,柔性杆422能够起到抗震的作用,减少第二支撑组件41的损坏。
38.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对伸臂桁架h型斜腹杆的弱轴加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先在核心筒1与立柱2之间、两个立柱2之间把第一支撑机构3、第二支撑机构4搭建完毕,再用混凝土浇筑核心筒1,加固组件32的设置能够分散斜腹杆314上的压力,减少其损坏。
3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