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耳机充电盒通常是将两耳机安装于壳体的同一侧面,为了避免两耳机之间的互相干涉,以及内部充电结构之间的互相干涉,就需要使壳体内部空间各个方向的尺寸相近,导致充电盒外观各个方向的尺寸相近,不便于拿取和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解决如何提高耳机充电盒拿取和携带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充电盒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口,用以供耳机安装;
6.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以向安装于所述安装口的耳机充电。
7.可选地,所述壳体呈圆筒状,两所述安装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轴向上的两端。
8.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口处的充电仓,所述充电仓形成有开口朝外的充电槽。
9.可选地,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充电仓的磁吸件,用以将耳机吸固于所述充电槽。
10.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充电插针和电路板,所述充电插针穿设于所述充电仓,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充电插针电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充电接口和电池,所述充电接口外露于所述壳体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充电仓与所述支架可活动连接,以沿所述安装口的开口方向活动。
13.可选地,所述充电仓连接有导向柱,所述支架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可滑动配合。
14.可选地,所述支架具有朝向所述充电仓的限位板,用以与所述充电仓限位抵接。
15.可选地,所述充电仓通过回弹自锁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回弹自锁组件用以在被按压时将所述充电仓锁定于所述壳体内或推向所述安装口。
16.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将两个安装口分设于壳体的相对两端,从而使安装于壳体的两耳机能相互远离,避免两耳机相互干涉;由于两耳机分设于壳体的相对两端,为了避免内部充电结构相互干涉,只需增大耳机充电盒沿两两端的尺寸即可,沿两端尺寸的增大同时也能适应耳机的长度尺寸,也就是使耳机充电盒的长度能明显大于其宽度和厚度,以方便用户拿取和携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结构拆解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3.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0026][002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
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
[003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耳机充电盒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口11,用以供耳机安装;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0内,用以向安装于所述安装口11的耳机充电。
[0033]
壳体10用以收纳耳机,由于耳机通常是成对使用,因此安装口11的数量相应设为两个。壳体10的形状可呈长方体,也可呈橄榄状,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两安装口11分设于壳体10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即可。具体地,所述壳体10呈圆筒状,两所述安装口11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0轴向上的两端;圆筒状的壳体10占用的空间更小,并且能增加与人手的贴合面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拿取或收纳携带的便利性。
[0034]
充电组件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只需满足可对设于安装口11的耳机充电即可。举例而言,充电组件具有接电端子,耳机安装于安装口11后,耳机的电极会与接电端子连接,从而可接通电流。充电组件可通过即时外接电源对装入安装口11的耳机进行充电,也可通过自身储蓄的电能对耳机进行充电。
[0035]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口11处的充电仓40,所述充电仓40形成有开口朝外的充电槽41。充电仓40用以供耳机定位安装,其中,充电槽41的槽口朝向安装口11外部,耳机可通过安装口11放置于充电槽41或从充电仓40取出。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充电仓40的磁吸件90,用以将耳机吸固于所述充电槽41。磁吸件90可设置为磁铁,安装于充电仓40的外避面。耳机内可设置对应的磁性件,耳机安装于充电槽41后,磁吸件90与磁性件相吸,以将耳机吸固于充电槽41,从而可防止耳机晃动,以避免耳机长期磕碰损坏,提高对耳机的保护效果。
[0036]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充电插针60和电路板50,所述充电插针60穿设于所述充电仓40,所述电路板50与所述充电插针60电连接。电路板50用以对电流起到控制和传导作用,电路板50设于充电仓40的远离安装口11的一侧。充电插针60从充电仓40的外避面穿入充电槽41,即充电插针60一端朝向电路板50、另一端凸出于充电槽41的槽壁;耳机设有充电孔,耳机安装于充电槽41时,充电插针60对准插接于充电孔,以对耳机进行充电。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充电接口70和电池80,所述充电接口70外露于所述壳体10并与电路板50电连接,所述电池80与所述电路板50电连接。充电接口70用以连接外界电源,以向电池80充电;电池80用以向耳机充电,电池80的电能足够时,耳机安装于充电仓40后即可进行充电,无需再接通电源,从而提高了耳机充电盒的便利性。
[0037]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支架20,所述充电仓40与所述支架20可活动连接,以沿所述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活动。支架20固定于壳体10内,形状不做限定,用以为充电仓40提供安装基础,两充电仓40分别连接于支架20的两端。充电仓40可沿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活动,从而在将耳机装入充电仓40后,可将充电仓40和耳机整体朝安装口11内部推动,以使耳机完全收纳于壳体10内,对耳机起到保护作用;当需要取出耳机时,再将充电仓40抽出,以使耳机凸出于安装口11,方便拿取。充电仓40与支架20可通过滑块滑轨连接,也可通过齿轮齿条连接,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沿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活动即可。
[0038]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充电仓40连接有导向柱43,所述支架20开设有导向孔21,所
述导向柱43与所述导向孔21可滑动配合。充电仓40设有插槽,导向柱43插接于插槽,以实现与充电仓40的稳固连接。导向柱43沿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延伸,以随充电仓40一起沿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活动。导向柱43与导向孔21配合,可提高充电仓40与支架20的配合稳定性,从而提高充电仓40的活动稳定性。具体地,所述支架20具有朝向所述充电仓40的限位板22,用以与所述充电仓40限位抵接。限位板22可限制充电仓40进入壳体10的深度,防止充电仓40过度深入壳体10内腔挤压其它结构。
[0039]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充电仓40通过回弹自锁组件30与所述支架20连接,所述回弹自锁组件30用以在被按压时将所述充电仓40锁定于所述壳体10内或推向所述安装口11。回弹自锁组件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需满足可通过按压切换其自锁状态和回弹状态即可。充电仓40与回弹自锁组件30的连接方式可为抵接,也可为固定连接,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充电仓40被按压时回弹自锁组件30会被同步按压,而回弹自锁组件30弹出时能推动充电仓40即可。需要说明,回弹自锁组件30的弹射方向与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一致,以使对充电仓40的推动方向与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一致,从而用户只需沿安装口11的开口方向按压耳机,即可将按压力通过充电仓40传递至回弹自锁组件30,以使回弹自锁组件30将充电仓40锁定于安装口11内或反弹推向安装口11。
[0040]
耳机装入充电仓40后,充电状态可与充电仓40的锁定状态相互联动,也可相互独立。举例而言,在一实施例中,耳机装入充电槽41后,并不会直接进行充电,而是在充电仓40被按压锁定到位后才导通电流,从而可保证耳机能被安装到位,以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另一实施例中,耳机被装入充电槽41后即可直接进行充电,与充电仓40的锁定状态或推出状态无关,以使耳机充电盒更及时地对耳机充电,缩短充电时间。可以理解,耳机充电盒可通过外接电源对耳机进行充电,也可通过内置的电池80对耳机进行充电,在此不做限定。
[0041]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回弹自锁组件30包括基座31和可伸缩安装于所述基座31的活动轴32,所述充电仓40与所述活动轴32固定连接。基座31固定于支架20,活动轴32通过弹性件安装于基座31,以在被按压时收缩或伸长。充电仓40与活动轴32固定连接,可避免活动轴32弹出时作用力过大而将充电仓40顶出安装口11,保证充电仓40的在锁定与弹出状态切换过程的稳定性。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充电仓40连接有卡勾42,所述活动轴32凸设有卡凸321,所述卡勾42与所述卡凸321卡接配合。卡勾42凸设于充电仓40远离安装口11的一端,卡凸321凸设于活动轴32的周壁,卡勾42与卡凸321配合,以实现充电仓40与活动轴32的固定连接。卡凸321的限位面背离安装口11,以将活动轴32弹出时限位住卡勾42。卡勾42的数量可设置为两个且勾部相对,卡凸321的数量及位置与卡勾42对应,从而卡勾42与卡凸321配合后,活动轴32可位于两卡勾42之间,以提高配合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如图6所示,所述活动轴32还凸设有支撑凸起322,所述支撑凸起322抵接于所述卡勾42的末端。支撑凸起322凸设于活动轴32的周壁,卡勾42的末端抵接于支撑凸起322,从而使充电仓40被按压时,按压力能通过卡勾42和支撑凸起322传递至活动轴32,以提高按压力传递过程的稳定性。支撑凸起322的限位面朝向安装口11,以将卡勾42的端部限位于支撑凸起322与卡凸321之间,提高卡勾42与活动轴32的配合稳定性。结合上述两卡勾42的实施例,支撑凸起322的数量和位置与卡勾42对应,以进一步提高配合稳定性。
[0042]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板22开设有让位孔221,所述回弹自锁组件30通过所述让位
孔221与所述充电仓40连接。回弹自锁组件30的基座31位于限位板22的远离充电仓40的一侧,回弹自锁组件30的活动轴32穿过让位孔221与充电仓40连接,以使回弹自锁组件30与充电仓40之间能有效进行作用力传递。具体地,所述充电插针60与所述电路板50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限位板22开设有过线孔222,用以供所述导线穿过。电路板50设于限位板22的远离充电仓40的一侧,以避免被充电仓40推挤。过线孔222能对导线起到收束作用和隔离作用,避免耳机充电盒的内部线路杂乱,以防止导线被损坏。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