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脚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9



1.本技术涉及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勒脚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2.勒脚是建筑物外墙的墙脚,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一般是勒脚是为了防止雨水反溅到墙面,对墙面造成腐蚀破坏,结构设计中对窗台以下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外墙加厚,这段加厚部分称为勒脚。
3.公告号为cn 202831462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有檩体系金属外墙板墙面勒脚,包括外墙、外墙金属檩条、外墙金属板、泛水板、外墙饰面层、嵌缝材料;是将外墙金属板通过外墙金属檩条与外墙连接,同时外墙金属檩条底面距散水顶面最高点高度≥ 200mm ;将外墙金属板、泛水板与外墙檩条连接,泛水板位于外墙金属板与外墙檩条之间,外墙金属板板底距散水顶面最高点高度≥ 150mm ;外墙饰面层位于外墙外侧,高度位于散水以上、金属檩条以下;嵌缝材料位于外墙饰面层与散水之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5.上述专利的墙面勒脚主要是采用金属板、泛水板、金属檩条、嵌缝材料以及外墙饰面层组合而成,然而金属材质导热系数通常较大,从而使得房屋的保温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房屋的保温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勒脚保温结构。
7.本技术提供的勒脚保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勒脚保温结构,外墙固定有勒脚,所述勒脚包括依次设置的砂浆层、保温层、保护层以及防水层,所述保护层朝向保温层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适配保温层的容纳槽,所述保温层位于容纳槽中。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勒脚包括砂浆层、保温层、保护层以及防水层,砂浆层将保温层固定在外墙上从而提高房屋的保温效果,保护层开设有适配于保温层的容纳槽,从而将保温层进行保护,减少水体渗入保温层的几率,同时减少外物对保温层的破坏,防水层减少水体渗入外墙的几率。
10.可选的,所述保温层与保护层粘接固定,所述保温层与保护层缝隙处设置有填缝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缝层的设置使得保温层与保护层之间的固定更加紧密和稳定。
12.可选的,所述保温层朝向砂浆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朝向砂浆层的一侧设有多个凸条,多个凸条与砂浆层连接,增大了保温层与砂浆层的接触面积,凸条伸入砂浆层中,从而提高了砂浆层与保温层连接的稳定性。
14.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固定勒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
的一端与外墙固定,所述紧固件远离外墙的一端向下弯折且弯折处与防水层远离外墙的一面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的一端与外墙固定且另一端向下弯折,紧固件弯折的一端与防水层远离外墙的一面抵接,从而提高勒脚与外墙的固定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插件,所述插件的一端伸入地面且另一端伸出地面,所述插件与防水层远离外墙的一面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件的一端伸入地面且另一端伸出地面,插件与防水层远离外墙的一面连接,从而提高了勒脚和外墙的连接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紧固件的上方设置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倾斜设置,所述防水板倾斜的上端与外墙抵接且倾斜的下端与紧固件远离外墙的一端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的上方设置防水板,防水板的设置减少了水体从勒脚上方渗入的几率,防水板倾斜设置,防水板的上端与外墙抵接,从而使得水体从防水板上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减少水体从勒脚上方渗入的几率。
20.可选的,所述插件固定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开设有适配于插件的固定孔槽,所述抵接块与防水层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罩设插件且与防水层抵接,提高勒脚与外墙连接的稳定性,抵接块的设置使得工人的安装更加便捷。
22.可选的,所述抵接块的远离外墙的一面倾斜设置,所述抵接块的倾斜面的上端朝向外墙。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远离外墙的一面倾斜设置且倾斜面的上端朝向外墙,从而提高水体在抵接块上的流动,从而减少水体从抵接块与防水层的缝隙处渗入的几率。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外墙固定有勒脚,勒脚包括依次设置的砂浆层、保温层、保护层以及防水层,保护层朝向保温层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适配保温层的容纳槽,所述保温层位于容纳槽中;砂浆层将保温层固定在外墙上从而提高房屋的保温效果,保护层开设有适配于保温层的容纳槽,从而将保温层进行保护,减少水体渗入保温层的几率,同时减少外物对保温层的破坏,防水层减少水体渗入外墙的几率;
26.2.保温层朝向砂浆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条,凸条与砂浆层连接,增大了保温层与砂浆层的接触面积,凸条伸入砂浆层中,从而提高了砂浆层与保温层连接的稳定性;
27.3.还包括用于固定勒脚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的一端与外墙固定,紧固件远离外墙的一端向下弯折且弯折处与防水层远离外墙的一面抵接;紧固件的一端与外墙固定,紧固件弯折的一端与防水层远离外墙的一面抵接,从而提高勒脚与外墙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水层与紧固件以及防水板的爆炸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外墙;2、勒脚;21、砂浆层;22、保温层;221、凸条;23、保护层;231、容纳槽;24、防水层;25、填缝层;3、固定组件;31、紧固件;311、固定板;312、锁板;32、插件;33、抵接块;331、固定孔槽;4、防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勒脚保温结构。参照图1、图2,勒脚保温结构包括固定在外墙1的勒脚2,勒脚2包括砂浆层21、保温层22、保护层23以及防水层24;保护层23可选用防水材料例如塑料板,保护层23开设有适配于容纳槽231,保温层22可选用聚氨酯保温板,保温层22位于容纳槽231且通过粘接胶进行粘接固定,防水层24可采用石材板。
34.安装时,工人先在外墙1的墙面涂覆有砂浆形成砂浆层21,当砂浆层21未干时,将位于容纳槽231中的保温层22与通过砂浆层21与外墙1进行固定,然后再将防水层24与保护层23粘接固定。
35.保温层22可对房屋进行保温,从而提高房屋保温效果,提高房屋的节能效果,保温层22位于容纳槽231中且保温层22朝向砂浆层21的一面与保护层23齐平,保护层23将保温层22进行保护,减少水体以及外物对保温层22的破坏,提高保温层22的使用寿命;防水层24设置在最外层,防水层24阻挡雨水渗入外墙1中,从而对外墙1进行保护。
36.为了使得保温层22与保护层23的固定更加紧密,保温层22与保护层23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填缝层25,填缝层25可选用填缝剂进行填充,提高保温层22与保护层23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勒脚2的保温效果。
37.参照图2,保温层22朝向砂浆层21的一侧一体成型出多个凸条221,多个凸条221沿保温层22的高度方向排布,凸条221伸出容纳槽231且与砂浆层21连接,凸条221的设置增大了保温层22与砂浆层21的接触面积,且凸条221伸入砂浆层21中,提高了保温层22与砂浆层21连接的稳定性。
38.为了提高勒脚2与外墙1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还包括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紧固件31,紧固件31位于勒脚2的上方且与勒脚2抵接,紧固件31的一端朝向外墙1向上弯折形成固定板311,固定板311通过沉头螺栓与外墙1固定,紧固件31远离外墙1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锁板312,锁板312位于防水层24的远离外墙1的一侧且与防水层24抵接;紧固件31将勒脚2与外墙1进行固定,减少勒脚2与外墙1脱落的几率。
39.紧固件31的上方设置有防水板4,防水板4倾斜设置,防水板4倾斜的上端与外墙1抵接且倾斜的下端与紧固件31远离外墙1的一端连接,防水板4与紧固件31之间的空隙用砂浆进行填充固定,防水板4的倾斜设置便于溅到外墙1的水体沿防水板4滑落,从而减少水体从勒脚2的上方渗入的几率,提高勒脚2的防水效果。
40.参照图3,固定组件3还包括插件32,插件32设有多个且多个插件32位于防水层24远离外墙1的一面,多个插件32沿外墙1的长度方向排布,插件32的一端插入地面且一端伸出地面,插件32与防水层24连接,从而阻挡防水层24的下端与外墙1脱落,提高勒脚2与外墙1固定的稳定性。
41.插件32固定有抵接块33,抵接块33可根据插件32与防水层24之间的距离进行切割
设置,抵接块33开设有多个适配于插件32的固定孔槽331,抵接块33套设在插件32上,抵接块33与防水层24抵接且抵接面涂覆有砂浆进行固定,抵接块33的底面涂覆有砂浆与地面进行固定,抵接块33的设置使得插件32对勒脚2的固定更加稳定,当勒脚2损坏时,抵接块33的设置也便于工人进行安装。
42.抵接块33远离外墙1的一面倾斜设置,抵接块33的倾斜面的上端朝向外墙1,抵接块33的倾斜面的下端远离外墙1,便于抵接块33的设置便于水体流到地面,减少水体停留在抵接块33上,从而减少水体渗入勒脚2的几率。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勒脚保温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4.1.在外墙1的墙面上涂覆砂浆形成砂浆层21,当砂浆层21未干时,将位于容纳槽231中的保温层22与砂浆层21粘接固定;
45.2.然后将防水层24与保护层23粘接固定;
46.3.在地面插入插件32,然后将抵接块33罩设在插件32上,使得抵接块33与防水层24抵接固定;
47.4.在外墙1通过沉头螺栓固定紧固件31,使得紧固件31与防水层24抵接;
48.5.然后再将防水板4通过砂浆固定在紧固件31的上方。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03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