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及相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及相机。


背景技术:

2.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需要使用3d相机采集物体的三维点云图像。3d相机可以包含用于发射干涉条纹的光机、光学相机和相机壳体。光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过高的热量累积会影响相机的工作精度,因此相机的散热效果及其重要。
3.为了对相机进行散热,可以在相机壳体内部增风扇,但是安装风扇需要和外部接线,对于特种相机来说,比如工业相机,其被要求具有耐用、防尘甚至防水的功能,而在防尘甚至防水等功能的要求下,通过接线在内部加装风扇显然不能满足工业相机的防水要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至少部分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所述相机壳体包括:与所述相机壳体一体化设置的至少一个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朝向所述相机壳体内部的凸台,以及与所述凸台一体设置的散热层;所述凸台用于与设置在所述相机壳体内部的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进行接触,在相机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散热部件通过所述散热层对所述发热部件进行散热。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凸台,所述散热层包括鳍片结构,所述鳍片结构与所述呈中空结构的凸台内壁一体化设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相机壳体的外部。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散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相机壳体的侧壁和底部的交接位置上,所述鳍片结构的开口沿所述相机壳体的侧壁和底部朝向所述相机壳体外部。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鳍片结构的包络面和所述相机壳体的外部表面齐平。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鳍片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且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相同。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中设置有金属散热片。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散热鳍片表面镀有金属散热材料。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呈板状结构的凸台,所述散热层包括散热齿结构或者散热条结构,所述散热齿结构或者散热条结构与所述呈板状结构的凸台一体化设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相机壳体外部。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散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相机壳体的底部,所述散热齿结构或者所述散热条结构的开口沿所述相机壳体的底部朝向所述相机壳体的外部。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壳体中,所述散热部件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凸台表面为封闭结构。
14.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相机,其包括设置在相机壳体内部的工作元件以及上述相机壳体;所述相机壳体包括用于对所述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部件。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至少具有如下之一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散热部件与相机壳体一体化设置,散热部件中的散热凸台与散热层一体化设置,一体化的结构设计,能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同时,利用散热层对工作元件的散热部件进行有针对性地散热,散热效果好,快速将工作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至相机壳体外部。
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中,包括鳍片结构的散热层与呈中空结构的凸台内壁一体化设置,且开口朝向相机壳体的外部,这种对外掏空导热凸台的散热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液体由相机壳体的散热部件进入相机壳体内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相机壳体的散热能力。
1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中,散热部件包括呈板状结构的凸台和/或呈中空结构的凸台,相机壳体中可以同时包括上述两种凸台,也可以包括其中一种凸台;凸台及其对应的散热层的数量根据相机中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的数量确定,也可根据发热部件散热需求设置对应凸台,对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进行有针对性地散热,可同时对多个工作元件的多个散热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1代表相机壳体,12代表呈中空结构的凸台,121代表与呈中空结构的凸台一体化设置的散热层,13代表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1代表与呈板状结构的凸台一体化设置的散热层,14代表光机,141代表光机窗口,15代表光学相机,151代表光学相机窗口,16代表通电孔,17代表通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26.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它们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27.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实用新型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28.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29.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0.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和/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31.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如图1所示,为相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相机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以包含两个散热部件为例进行阐述,其中,相机壳体11包括:与相机壳体11一体化设置的至少一个散热部件;散热部件包括朝向相机壳体11内部的凸台12和凸台13,与凸台12一体设置的散热层121、以及与凸台13一体设置的散热层131;示例性地,凸台用于与设置在相机壳体11内部的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进行接触,在相机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散热部件通过散热层对发热部件进行散热。
33.具体地,凸台是指朝向相机壳体内部进行凸出的结构,散热层可以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鳍片、散热齿和散热条等结构。
34.散热部件与相机壳体11一体化设置,散热部件中的散热凸台与散热层一体化设置,一体化的结构设计,能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同时,利用散热层对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进行有针对性地散热,散热效果好。
35.不同相机具有发热部件的工作元件不同,可以根据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的位置和数量,在相机壳体11内设置散热部件。以一种包括光机和光学相机两种具有发热部件的工作元件的3d相机为例,光机的发热部件为其电路板和光学相机的发热部件为其电路板,针对该种3d相机的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相机壳体11可设置2个散热部件,如图3所示,凸台12与光机14的电路板接触,与该凸台12一体化设置的散热层121对光机的电路板进行发热,另一凸台13与光学相机15的电路板接触,与该凸台13一体化设置的散热层(图3中未示出)对光学相机15的电路板进行发热。
36.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部件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凸台12,如图2所示,散热层121包括鳍片结构,鳍片结构与呈中空结构的凸台12内壁一体化设置且开口朝向相机壳体11的外部。
37.将鳍片结构与呈中空结构的凸台12一体化设置组成散热部件,且鳍片结构的开口朝向相机壳体11的外部,形成外掏空导热凸台的散热方式,可以将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直接排放至相机壳体11外部,从而提高相机壳体的散热能力。
38.示例性地,呈中空结构的凸台可以与相机中光学相机的电路板接触散热,利用开口朝向相机壳体外部的鳍片结构将光学相机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散热至相机壳体外部去。
39.示例性地,呈中空结构的凸台还可以与相机中光机的电路板接触散热,利用开口朝向相机壳体外部的鳍片结构将光学相机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散热至相机壳体外部去。
40.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部件可以设置于相机壳体11的侧壁和底部的交接位置上,如图2所示,鳍片结构的开口沿相机壳体11的侧壁和底部朝向相机壳体的外部。
41.将鳍片结构的开口从相机壳体11的侧壁延伸至相机壳体11的底部,增大鳍片结构的散热面积,以提高鳍片结构的散热层的散热效果。
42.在某些实施例中鳍片结构的包络面和相机壳体的外部表面齐平,即散热层不会向相机壳体外部凸出。
43.鳍片结构的包络面不突出于相机壳体11的外部表面,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基础上,保留相机壳体11原有的外观设计,一方面,便于相机的水平放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相机壳体11整体美感。
44.在某些实施例中鳍片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且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相同。
45.可以根据散热效果的需要和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的面积,设置鳍片结构所包括的散热鳍片的数量,多个散热鳍片等间距设置,均匀散热,避免局部散热快,局部散热相对慢的现象的发生,保证工作元件的工作环境。
46.在某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中设置有金属散热片。
47.金属散热片加快热量的传递,增强散热效果,利用散热鳍片和金属散热片同时将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相机壳体11外部去。
48.在某些实施例中,散热鳍片表面镀有金属散热材料。
49.金属散热材料进一步加强散热鳍片的散热能力,提高散热效果。金属散热材料可以选用金、银、铜、铝或铝合金等。
50.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部件还可以包括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散热层包括散热齿结构或者散热条结构,散热齿结构或者散热条结构与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一体化设置且开口朝向相机壳体11外部,具体地,散热部件可设置于相机壳体11的底部,散热齿结构或者散热条结构的开口沿相机壳体的底部朝向相机壳体外部,如图2所示,为散热层呈散热齿结构,凸台呈板状结构的散热部件,呈板状结构的凸台可以设置在相机壳体底部,以减少相机壳体内部的使用空间,减少对相机厚度的影响。
51.将散热齿结构或散热条结构与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一体化设置组成散热部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可以为实心板结构,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设置在相机壳体内壁上形成凸出于相机壳体内壁的凸起结构。
5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同样可以为空心结构,且散热齿结构或散热条结构的开口朝向相机壳体11的外部,形成外掏导热凸台的散热方式,可以将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直接排放至相机壳体11外部,其散热效果好,另外,散热齿结构
或散热条结构的包络面和相机壳体的外部表面齐平,这样散热齿结构或散热条结构的散热层不会向相机壳体外部凸出,从而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基础上,保留相机壳体原有的外观设计,一方面,便于相机的水平放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相机壳体整体美感。
53.在某些实施例中,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与相机中光学相机的电路板接触散热,利用开口朝向相机壳体11外部散热齿结构或散热条结构将光学相机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散热至相机壳体11外部去。
54.在某些实施例中,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还可以与相机中光机的电路板接触散热,利用开口朝向相机壳体11外部散热齿结构或散热条结构将光学相机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散热至相机壳体11外部去。
55.可以根据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位置,设置发热部件的位置,当发热部件与相机壳体11的底部接触时,则将散热部件设置在相机壳体11的底部,而散热齿结构或者散热条结构的开口朝向相机壳体11的底部,减少凸台与散热齿结构或散热条结构之间的热传导距离,便于直接将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散发至相机壳体11外部,提高散热效率。
56.在某些实施例中,散热部件朝向壳体内部的凸台表面为封闭结构。
57.相机壳体11与凸体一体化设置,凸台朝向相机壳体11内部的表面为密封结构,避免水分通过凸台进入相机壳体11内部,保证相机壳体11整体的防水性。
5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散热部件朝向壳体内部的凸台表面为封闭结构,该散热部件一方面可以防止液体由相机壳体的散热部件进入相机壳体内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鳍片结构、散热齿或者散热条的散热层,还可以提高相机壳体的散热能力。
59.本实用新型另一方还提供一种相机,如图4所示,其包括设置在相机壳体11内部的工作元件以及上述的相机壳体11;相机壳体11包括用于对工作元件的发热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部件。
60.该相机包括相机壳体11、呈中空结构的凸台12、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光机14、光学相机15、光机窗口141、光学相机窗口151、通电孔16、通网孔17。
61.示例性地,呈中空结构的凸台12与光机14的电路板进行接触,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与光学相机15的电路板进行接触,在相机工作的过程中,呈中空结构的凸台12可以对光机14的电路板进行散热,呈板状结构的凸台13可以对光学相机15的电路板进行散热,通过相机壳体中的散热部件的散热工作,以提高相机的工作精度。
62.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03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