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7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例如手电筒,其受限于外壳尺寸而导致外壳的装配空间较小,集成有开关或充电口的电路板通常采用插入式的装配方式被装配于外壳,即,电路板自外壳的一个端部插入到外壳的装配空间,并且被集成在电路板的开关或充电口于外壳的装配空间对应于外壳的开关开口或充电口开口,如此用户能够在外壳的外部通过开关操控手电筒或通过充电口为手电筒的电池充电。在现有的手电筒中,被集成在电路板上的开关或充电口是沉入外壳的装配空间的,这种方式导致手电筒存在诸多缺陷:首先,被集成在电路板上的开关或充电口沉入外壳的装配空间,导致用户在外壳的外部使用开关或充电口时体验较差;其次,被集成在电路板上的开关或充电口沉入外壳的装配空间,当用户在外壳的外部使用开关或充电口时会导致开关或充电口晃动而进一步导致开关或充电口出现错位的不良现象,且一旦开关或充电口出现错位则进一步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手电筒;再次,在开关或充电口与外壳之间容易产生缝隙,且该缝隙直接连通外壳的开关开口或充电口开口,这样会严重地影响手电筒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组件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组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组件的受控元件在被操作时不会出现相对于外壳下沉或错位现象,以使所述电子组件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组件提供一电路板和至少一稳固单元,所述电路板被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所述装配空间,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受控元件对应于所述外壳的操控通道,所述稳固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以避免所述电路板在受力时出现相对于所述外壳的移位。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稳固单元包括一上侧稳固部和一下侧稳固部,所述上侧稳固部和所述下侧稳固部分别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支撑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外壳,以进一步保证所述电子组件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8.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电子组件,其包括:
9.一电路板;
10.至少一受控单元,其中所述受控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
11.一外壳,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装配空间和连通于所述装配空间的至少一操作通
道,其中所述电路板被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所述装配空间,并且所述受控单元对应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操作通道;以及
12.至少一稳固单元,其中所述稳固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外壳之间,并且所述稳固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外壳,以避免所述电路板在受力时出现相对于所述外壳的移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稳固单元包括一上侧稳固部和一下侧稳固部,所述上侧稳固部和所述下侧稳固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稳固部包括一上侧稳固主体,所述上侧稳固主体具有一第一板侧和对应于所述第一板侧的一第一壁侧,所述上侧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一板侧贴合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一壁侧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应地,所述下侧稳固部包括一下侧稳固主体,所述下侧稳固主体具有一第二板侧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板侧的一第二壁侧,所述下侧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二板侧贴合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壁侧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稳固主体具有一受控通道,所述受控通道自所述第一板侧延伸至所述第一壁侧,其中所述受控单元对应于所述上侧稳固主体的所述受控通道。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稳固部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自所述上侧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一壁侧一体地向外延伸,并且所述上侧稳固主体的所述受控通道延伸至所述凸起部并于所述凸起部形成贯穿通道,其中所述上侧稳固部的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外壳的所述操作通道。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侧稳固部包括至少一防滑元件,所述防滑元件形成于所述下侧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二壁侧。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稳固主体具有至少一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避让空间自所述第一板侧向所述第一壁侧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避让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的电路元件。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侧稳固主体具有至少一第二避让空间,所述第二避让空间自所述第二板侧向所述第二壁侧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避让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的电路元件。
20.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电子设备,其包括一控制部分以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控制部分的一供电部分和一工作部分,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进一步包括:
21.一前端电路板;
22.一前端受控单元,其中所述前端受控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前端电路板;
23.一前端外壳,其中所述前端外壳具有一前端装配空间和连通于所述前端装配空间的至少一前端操作通道,其中所述前端电路板被安装于所述前端外壳的所述前端装配空间,并且所述前端受控单元对应于所述前端外壳的所述前端操作通道;以及
24.至少一前端稳固单元,其中所述前端稳固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前端电路板和所述前端外壳之间,并且所述前端稳固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前端电路板和所述前端外壳,以避免所述前端电路板在受力时出现相对于所述前端外壳的移位。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端稳固单元包括一上侧前端稳固部和一下侧前端稳固部,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和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前端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包括一上侧前端稳固主体,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具有一第一前端板侧和对应于所述第一前端板侧的一第一前端壁侧,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一前端板侧贴合于所述前端电路板的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一前端壁侧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的内壁,相应地,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包括一下侧前端稳固主体,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具有一第二前端板侧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前端板侧的一第二前端壁侧,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二前端板侧贴合于所述前端电路板的另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前端壁侧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的内壁。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具有一前端受控通道,所述前端受控通道自所述第一前端板侧延伸至所述第一前端壁侧,其中所述前端受控单元对应于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的所述前端受控通道。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包括一前端凸起部,所述前端凸起部自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一体地向外延伸,并且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的所述前端受控通道延伸至所述前端凸起部并于所述前端凸起部形成贯穿通道,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进一步包括一可变形的开关帽,所述开关帽包括一帽主体和自所述帽主体一体地向下延伸的一致动器以及具有一保持槽,所述保持槽形成于所述帽主体和所述致动器之间,其中所述开关帽以所述致动器经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的所述前端受控通道向所述前端受控单元延伸和所述前端凸起部被保持于所述保持槽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并且所述开关帽的所述帽主体经所述前端外壳的所述前端操控通道延伸至所述前端外壳的外部。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包括至少一前端防滑元件,所述前端防滑元件形成于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二前端壁侧。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前端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前端避让空间自所述第一前端板侧向所述第一前端壁侧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的电路元件。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前端避让空间,所述第二前端避让空间自所述第二前端板侧向所述第二前端壁侧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的电路元件。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充电部分,其中所述充电部分被设置于所述供电部分,其中所述充电部分进一步包括:
33.一后端电路板;
34.一后端受控单元,其中所述后端受控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后端电路板;
35.一后端外壳,其中所述后端外壳具有一后端装配空间和连通于所述后端装配空间的至少一后端操作通道,其中所述后端电路板被安装于所述后端外壳的所述后端装配空间,并且所述后端受控单元对应于所述后端外壳的所述后端操作通道;以及
36.至少一后端稳固单元,其中所述后端稳固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后端电路板和所述后端外壳之间,并且所述后端稳固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后端电路板和所述后端外
壳,以避免所述后端电路板在受力时出现相对于所述后端外壳的移位。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端稳固单元包括一上侧后端稳固部和一下侧后端稳固部,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和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后端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包括一上侧后端稳固主体,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具有一第一后端板侧和对应于所述第一后端板侧的一第一后端壁侧,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一后端板侧贴合于所述后端电路板的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一后端壁侧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的内壁,相应地,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包括一下侧后端稳固主体,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具有一第二后端板侧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后端板侧的一第二后端壁侧,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二后端板侧贴合于所述后端电路板的另一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后端壁侧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的内壁。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具有一后端受控通道,所述后端受控通道自所述第一后端板侧延伸至所述第一后端壁侧,其中所述后端受控单元对应于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的所述后端受控通道。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包括一后端凸起部,所述后端凸起部自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一后端壁侧一体地向外延伸,并且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的所述后端受控通道延伸至所述后端凸起部并于所述后端凸起部形成贯穿通道,其中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的所述后端凸起部嵌入所述后端外壳的所述后端操控通道。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包括至少一后端防滑元件,所述后端防滑元件形成于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的所述第二后端壁侧。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后端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后端避让空间自所述第一后端板侧向所述第一后端壁侧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的电路元件。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后端避让空间,所述第二后端避让空间自所述第二后端板侧向所述第二后端壁侧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的电路元件。
附图说明
44.图1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45.图2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子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46.图3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子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47.图4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48.图5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49.图6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一控制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50.图6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充电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51.图7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52.图8a是图7的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53.图8b是图7的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5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6.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57.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之附图1至图3,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组件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电子组件包括一外壳10、一电路板20、至少一受控单元30以及至少一稳固单元40。
58.所述外壳10具有一装配空间11和连通于所述装配空间11的至少一操控通道12。所述受控单元30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0而使所述受控单元30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0,例如所述受控单元30以贴装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0而使所述受控单元30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被安装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装配空间11,并且所述受控单元30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装配空间11对应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操控通道12。所述稳固单元40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之间,并且所述稳固单元40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如此在所述受控单元30被操作而使所述电路板20受力时,所述稳固单元40能够避免所述电路板20相对于所述外壳10移位,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受控单元30出现下沉或错位现象,以有利于保证所述电子组件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59.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稳固单元40均被安装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装配空间11,以允许所述外壳10环绕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稳固单元40的周围,从而由所述外壳10形成所述电子组件的大致外观以及保护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稳固单元40。
60.进一步地,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所述稳固单元40包括一上侧稳固部41和一下侧稳固部42,其中所述上侧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稳固部42分别于所述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支撑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以进一步保证所述电子组件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61.具体地,所述上侧稳固部41包括一上侧稳固主体411,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具有一第一板侧4111、对应于所述第一板侧4111的一第一壁侧4112以及自所述第一板侧4111延伸至所述第一壁侧4112的一受控通道4110。在所述上侧稳固部41被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受控通道4110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操控通道12,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板侧4111贴合于所述电路板20的表面,并且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0的所述受控单元30对应于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
受控通道4110,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壁侧4112贴合于所述外壳10的用于界定所述装配空间11的一内壁13,如此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相应地,所述下侧稳固部42包括一下侧稳固主体421,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具有一第二板侧4211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板侧4211的一第二壁侧4212。在所述下侧稳固部42被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板侧4211贴合于所述电路板20的表面,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壁侧4212贴合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内壁13,如此所述下侧稳固部42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如此,所述上侧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稳固部42分别于所述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支撑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以能够有效地保证所述电子组件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62.优选地,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壁侧4112的形状和尺寸被安排匹配所述外壳10的所述内壁13的形状和尺寸,相应地,所述下侧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壁侧4212的形状和尺寸被安排匹配所述外壳10的所述内壁13的形状和尺寸,如此在所述上侧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稳固部42分别被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和所述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壁侧41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外壳10的内壁,和所述下侧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壁侧42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外壳10的内壁。例如,在附图1至图3示出的所述电子组件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外壳10是圆柱形外壳,所述外壳10的所述内壁13是圆形内壁,相应地,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壁侧4112呈弧形,以使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壁侧41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内壁13,所述下侧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壁侧4212呈弧形,以使所述下侧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壁侧42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内壁13。
63.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避让空间4113,所述第一避让空间4113自所述第一板侧4111向所述第一壁侧4112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用于避让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0的表面的电路元件(例如但不限于电阻、电容)。具体地,在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板侧4111被贴合于所述电路板20的表面时,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0的电路元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4113,如此允许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避让电路元件而阻止电路元件受压。相应地,所述下侧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避让空间4213,所述第二避让空间4213自所述第二板侧4211向所述第二壁侧4212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用于避让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0的表面的电路元件。具体地,在所述下侧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板侧4211被贴合于所述电路板20的表面时,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0的电路元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4213,如此允许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避让电路元件而阻止电路元件受压。
64.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所述上侧稳固部41进一步包括一凸起部412,所述凸起部412自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壁侧4112一体地向外延伸,并且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受控通道4110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凸起部412并于所述凸起部412形成贯穿通道。在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稳固主体411被保持在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外壳10之间后,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凸起部412嵌入所述外壳10的所述操控通道12,如此保证所述
上侧稳固部41和所述外壳10之间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65.优选地,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凸起部412的形状和尺寸被安排匹配所述外壳10的所述操控通道12的形状和尺寸,如此在所述上侧稳固部41的所述凸起部412嵌入所述外壳10的所述操控通道12后,能够避免在所述凸起部412和所述外壳10之间形成缝隙,从而使所述电子组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66.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所述下侧稳固部42包括至少一防滑元件422,所述防滑元件422形成于所述下侧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壁侧4212,以用于增加所述下侧稳固部42和所述外壳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所述下侧稳固部42产生相对于所述外壳10的转动。同时,所述防滑元件422能够起到引导所述下侧稳固部42被方便地插入所述外壳10的所述装配空间11的作用。优选地,所述防滑元件422的端部是斜面,以形成倒角,如此在装配所述下侧稳固部42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装配空间11时,便于引导所述下侧稳固部42于所述外壳10的所述装配空间11。
67.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4至图8b,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设备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控制部分100’、一供电部分200’以及一工作部分300’,所述控制部分100’被安装于所述供电部分200’,所述工作部分300’被设置于所述控制部分100’,并且所述控制部分100’控制所述供电部分20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的供电状态。当所述控制部分100’允许所述供电部分20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供电时,所述工作部分300’处于供电状态,相应地,当所述控制部分100’拒绝所述供电部分20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供电时,所述工作部分300’处于非工作状态。
68.值得一提的是,在附图4至图8b示出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被具体化为一手持式灯具,其中所述工作部分300’被实施为能够产生光线。可选地,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其他具体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动牙刷、卷发棒,对应地,所述工作部分300’被实施为能够产生振动、热量。
69.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控制部分100’包括一前端外壳10’、一前端电路板20’、一前端受控单元30’以及一前端稳固单元40’。所述前端外壳10’具有一前端装配空间11’和连通于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的一前端操作通道12’。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被设置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而使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例如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以贴装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而使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所述前端电路板20’被安装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并且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对应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操作通道12’。所述前端稳固单元40’被设置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之间,并且所述前端稳固单元40’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如此在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被操作而使所述前端电路板20’受力时,所述前端稳固单元40’能够避免所述前端电路板20’相对于所述前端外壳10’位移,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出现下沉或错位现象,以有利于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70.具体地,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是一个开关,例如按压式开关,即,用户通过按压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的方式能够在一导通状态和一断开状态切换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的工作状态,当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被按压而自所述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时,所述
前端受控单元30’允许所述供电部分20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供电而使所述工作部分300’处于工作状态,相应地,当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被按压而自所述导通状态切换至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阻止所述供电部分20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供电而使所述工作部分300’处于非工作状态。
71.进一步地,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前端稳固单元40’包括一上侧前端稳固部41’和一下侧前端稳固部42’,其中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分别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支撑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以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分100’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72.具体地,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包括一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具有一第一前端板侧4111’、对应于所述第一前端板侧4111’的一第一前端壁侧4112’以及自所述第一前端板侧4111’延伸至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的一前端受控通道4110’。在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被安装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前端受控通道4110’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操作通道12’,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板侧4111’贴合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表面,并且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对应于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前端受控通道4110’,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用于界定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的一前端内壁13’,如此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
73.相应地,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包括一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具有一第二前端板侧4211’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前端板侧4211’的一第二前端壁侧4212’。在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被安装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板侧4211’贴合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表面,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壁侧4212’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内壁13’,如此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如此,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分别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支撑所述前端电路板20’和所述前端外壳10’,以能够有效地保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分100’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74.优选地,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的形状和尺寸被安排匹配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内壁13’的形状和尺寸,相应地,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壁侧4212’的形状和尺寸被安排匹配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内壁13’的形状和尺寸,如此在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和所述前端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内壁,和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壁侧42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内壁。例如,在附图4至图8b示出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前端外壳10’是圆柱形外壳,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内壁13’是圆形内壁,相应地,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呈弧形,以使所述
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内壁13’,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壁侧4212’呈弧形,以使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壁侧42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内壁13’。
75.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前端避让空间4113’,所述第一前端避让空间4113’自所述第一前端板侧4111’向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用于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表面的电路元件(例如但不限于电阻、电容)。具体地,在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板侧4111’被贴合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表面时,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电路元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前端避让空间4113’,如此允许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避让电路元件而阻止电路元件受压。相应地,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前端避让空间4213’,所述第二前端避让空间4213’自所述第二前端板侧4211’向所述第二前端壁侧4212’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用于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表面的电路元件。具体地,在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板侧4211’被贴合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表面时,被集成于所述前端电路板20’的电路元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前端避让空间4213’,如此允许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避让电路元件而阻止电路元件受压。
76.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包括至少一前端防滑元件422’,所述前端防滑元件422’形成于所述下侧前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前端壁侧4212’,以用于增加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和所述前端外壳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产生相对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转动。同时,所述前端防滑元件422’能够起到引导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被方便地插入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前端防滑元件422’的端部是斜面,以形成倒角,如此在装配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时,便于引导所述下侧前端稳固部42’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
77.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进一步包括一前端凸起部412’,所述前端凸起部412’自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一体地向外延伸,并且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前端受控通道4110’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前端凸起部412’并于所述前端凸起部412’形成贯穿通道。所述所述控制部分100’进一步包括一可变形的开关帽50’,所述开关帽50’包括一帽主体51’和自所述帽主体51’一体地向下延伸的一致动器52’,并且所述开关帽50’具有一保持槽53’,所述保持槽53’形成于所述帽主体51’和所述致动器52’之间,其中所述开关帽50’以所述致动器52’经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前端受控通道4110’向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延伸和所述前端凸起部412’延伸至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保持槽53’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并且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帽主体51’经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操作通道12’延伸至所述前端外壳10’的外部,如此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帽主体51’的方式,由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致动器52’操作所述前端受控单元30’。
78.优选地,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帽主体51’的形状和尺寸匹配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操作通道12’的形状和尺寸,如此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帽主体51’被设置能够嵌入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操作通道12’,并且阻止在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帽主体51’和所述前端外壳10’之间形成缝隙,以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控制部分100’的防水性能。
79.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帽50’包括至少一定位元件54’,所述定位元件54’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帽主体51’的侧部,相应地,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具有至少一定位孔4114’,其中所述开关帽50’的所述定位元件54’能够被定位于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定位孔4114’,如此有利于确定所述开关帽50’的安装方向。
80.在附图4至图8b示出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工作部分300’包括一第一发光部310’,所述第一发光部310’被设置于所述控制部分100’的所述前端外壳10’的自由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发光部310’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部分100’,当所述控制部分100’允许所述供电部分20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的所述第一发光部310’供电时,所述工作部分300’的所述第一发光部310’能够产生光线并允许光线向所述前端外壳10’的自由端部外侧辐射。
81.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分300’包括一第二发光部320’,所述第二发光部320’被设置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二发光部320’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部分100’,当所述控制部分100’允许所述供电部分20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的所述第二发光部320’供电时,所述工作部分300’的所述第二发光部320’能够产生光线并允许光线向所述前端外壳10’的侧部方向辐射。具体地,所述前端外壳10’的侧部设有一光线通道14’,所述光线通道14’连通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所述第二发光部320’对应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光线通道14’,如此所述第二发光部320’产生的光线能够经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光线通道14’向所述前端外壳10’的侧部方向辐射。更具体地,所述控制部分100’进一步包括一透光的防水部60’,其中所述防水部60’嵌入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光线通道14’,并且所述第二发光部320’对应于所述防水部60’,如此所述防水部60’允许所述第二发光部320’产生的光线透过和阻止水分自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光线通道14’进入所述前端装配空间11’,以提高所述控制部分100’的防水性能。优选地,在所述防水部60’和所述前端外壳10’之间可以有防水垫圈,例如橡胶垫圈,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控制部分100’的防水性能。优选地,所述防水部60’和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是一体式结构,即,所述防水部60’自所述上侧前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向外一体地延伸,以在所述上侧前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前端壁侧4112’贴合于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前端内壁13’时,所述防水部60’嵌入所述前端外壳10’的所述光线通道14’。
82.换言之,所述工作部分300’的所述第一发光部310’和所述第二发光部320’具有不同的光线辐射方向,以允许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83.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供电部分200’包括一供电外壳210’和被安装于所述供电外壳210’内部的一供电电池220’,其中所述供电外壳210’的一个端部被安装于所述控制部分100’的所述前端外壳10’的连接端,如此所述控制部分100’和所述供电部分200’被相互安装,并且所述供电电池220’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部分100’,如此所述控制部分100’能够控制所述供电部分200’的所述供电电池220’向所述工作部分300’的所述第一发光部310’和所述第二发光部320’的供电状态。例如,所述供电外壳210’的端部和所述前
端外壳10’的连接端可以以螺接方式相互安装。
84.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其他示例中,所述供电部分200’可以没有所述供电电池220’,其允许干电池被安装于所述供电外壳210’的内部,并且被安装于所述供电外壳210’的内部的干电池能够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部分100’。
85.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充电部分400”,其中所述充电部分400”被安装于所述供电部分200’的所述供电外壳210’的相对于所述控制部分100’的端部,并且所述供电部分200’的所述供电电池220’被设置电连接于所述充电部分400”,如此外部电能能够通过所述充电部分400”被补充至所述供电部分200’的所述供电电池220’。换言之,所述控制部分100’和所述充电部分40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供电部分200’的相对两端。
86.具体地,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充电部分400”包括一后端外壳10”、一后端电路板20”、一后端受控单元30”以及一后端稳固单元40”。所述后端外壳10”具有一后端装配空间11”和连通于所述后端装配空间11”的一后端操作通道12”。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被设置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而使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例如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以贴装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而使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所述后端电路板20”被安装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装配空间11”,并且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装配空间11”对应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操作通道12”。所述后端稳固单元40”被设置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之间,并且所述后端稳固单元40”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如此在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被操作而使所述后端电路板20”受力时,所述后端稳固单元40”能够避免所述后端电路板20”相对于所述后端外壳10”位移,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出现下沉或错位现象,以有利于保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充电部分400”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所述充电部分400”的所述后端外壳10”被安装于所述供电部分200’的所述供电外壳210’,所述供电部分200’的所述供电电池220’被电连接于所述充电部分400”的所述后端电路板20”。
87.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是一个充电口,其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子设备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可以是但不限于micro usb、type

c等。
88.进一步地,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后端稳固单元40”包括一上侧后端稳固部41”和一下侧后端稳固部42”,其中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分别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支撑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以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充电部分400”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89.具体地,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包括一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具有一第一后端板侧4111”、对应于所述第一后端板侧4111”的一第一后端壁侧4112”以及自所述第一后端板侧4111”延伸至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的一后端受控通道4110”。在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被安装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后端受控通道4110”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操作通道12”,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后端板侧4111”贴合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表面,并且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对应于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后端受控通道4110”,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
411”的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用于界定所述后端装配空间11”的一后端内壁13”,如此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
90.相应地,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包括一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具有一第二后端板侧4211”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后端板侧4211”的一第二后端壁侧4212”。在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被安装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板侧4211”贴合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表面,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壁侧4212”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内壁13”,如此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如此,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分别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支撑所述后端电路板20”和所述后端外壳10”,以能够有效地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稳固的装配关系。
91.优选地,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的形状和尺寸被安排匹配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内壁13”的形状和尺寸,相应地,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壁侧4212”的形状和尺寸被安排匹配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内壁13”的形状和尺寸,如此在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和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和所述后端外壳10”之间时,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内壁,和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壁侧42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内壁。例如,在附图4至图8b示出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后端外壳10”是圆柱形外壳,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内壁13”是圆形内壁,相应地,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呈弧形,以使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内壁13”,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壁侧4212”呈弧形,以使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壁侧4212”能够可靠地贴合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内壁13”。
92.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后端避让空间4113”,所述第一后端避让空间4113”自所述第一后端板侧4111”向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用于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表面的电路元件(例如但不限于电阻、电容)。具体地,在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后端板侧4111”被贴合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表面时,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电路元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后端避让空间4113”,如此允许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避让电路元件而阻止电路元件受压。相应地,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后端避让空间4213”,所述第二后端避让空间4213”自所述第二后端板侧4211”向所述第二后端壁侧4212”方向延伸至合适位置,以用于避让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表面的电路元件。具体地,在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的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板侧4211”被
贴合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表面时,被集成于所述后端电路板20”的电路元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后端避让空间4213”,如此允许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避让电路元件而阻止电路元件受压。
93.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包括至少一后端防滑元件422”,所述后端防滑元件422”形成于所述下侧后端稳固主体421”的所述第二后端壁侧4212”,以用于增加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和所述后端外壳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产生相对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转动。同时,所述后端防滑元件422”能够起到引导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被方便地插入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装配空间11”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后端防滑元件422”的端部是斜面,以形成倒角,如此在装配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装配空间11”时,便于引导所述下侧后端稳固部42”于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装配空间11”。
94.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进一步包括一后端凸起部412”,所述后端凸起部412”自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第一后端壁侧4112”一体地向外延伸,并且所述上侧后端稳固主体411”的所述后端受控通道4110”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后端凸起部412”并于所述后端凸起部412”形成贯穿通道,其中所述后端凸起部412”嵌入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操控通道12”,以保证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和所述后端外壳10”之间稳固的装配关系。
95.优选地,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后端凸起部412”的形状和尺寸匹配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操控通道12的形状和尺寸,如此能够避免在所述上侧后端稳固部41”的所述后端凸起部412”和所述后端外壳10”之间形成缝隙,以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充电部分400”的防水性能。
96.继续参考附图4至图8b,所述充电部分400”包括一遮挡部70”,所述遮挡部70”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后端外壳10”,以能够遮挡或露出所述后端外壳10”的所述后端操作通道12”,如此遮挡或露出所述后端受控单元30”。
9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9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03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