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


背景技术:

2.部分新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原料配置后输送至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如进行酯化反应,并且,在进行反应时,为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效果,往往需要进行搅拌操作。
3.目前, 反应釜上使用的搅拌结构为下置式搅拌结构,配置后的原料进入到的反应釜中后,覆盖于搅拌结构上,通过搅拌结构的转动实现对送来的原料的搅拌操作。但是,由于反应釜底部空间有限,导致现有的搅拌结构上的搅拌用叶片数量设置的较少,使得其搅拌效果有限。另外,由于下置式的搅拌结构位于反应釜的底部,使得运送来的原料只有沉淀于反应釜的底部后才能被搅拌结构搅拌,导致搅拌效率较低,不利于新材料的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以将搅拌结构设置于反应釜的顶部,且搅拌结构的搅拌轴从反应釜的顶部一直延伸至底部,同时,于搅拌轴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搅拌叶片,充分利用了反应釜的内部空间,实现更多数量的搅拌叶片的安装,提升了搅拌效果,同时,还使得原料从反应釜的顶部向底部下沉的过程中也能被搅拌叶片搅拌,从而避免了只有在沉淀于反应釜的底部后才能被搅拌问题,提高了搅拌效率,且使得搅拌更充分,更利于相关新材料的生产制造。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7.搅拌架,搅拌架设置于反应釜的顶部;
8.搅拌驱动器,搅拌驱动器设置于搅拌架上,且搅拌驱动器的驱动轴竖直朝下布置;
9.搅拌轴,搅拌轴竖直设置于反应釜内部,且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搅拌驱动器的驱动轴上,搅拌轴的下端延伸至反应釜内部的底部;
10.搅拌叶片组,搅拌叶片组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搅拌叶片组包括若干个搅拌叶片,若干组搅拌叶片组沿搅拌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搅拌轴上,且若干组搅拌叶片组从搅拌轴的下端向上端布置,同时,每组搅拌叶片组中的若干个搅拌叶片以搅拌轴的轴线为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搅拌轴的外壁上,并且,相邻两组搅拌叶片组中的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轴向上呈错开分布。
11.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搅拌驱动器和搅拌轴之间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设置于搅拌架上,并且,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搅拌驱动器的驱动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搅拌轴连接。
12.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搅拌驱动器为电动机。
13.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每组搅拌叶片组还包括一安装座,安装座呈圆环形设置,安装座套设于搅拌轴上,并且,同一组的若干个搅拌叶片呈环形阵列设置于安
装座的外壁上。
14.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安装座上沿其周向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同时,搅拌轴上开设有若干与安装孔对应的固定孔,且固定孔为螺纹孔。
15.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安装座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定位槽,同时,搅拌轴上且沿其轴向设置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凸块。
16.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搅拌轴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凸块的位置的下方开设有一插孔,同时,插孔内可选择性插入一可拆卸安装的插销,且插销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齿。
17.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还包括一密封塞,在插孔内未插入插销时,密封塞盖在插孔上并将插孔封闭。
18.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搅拌轴为变截面结构,搅拌轴的横截面的直径从其下端至上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19.上述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其中,搅拌轴为台阶结构,分为若干以端对端形式连接的台阶段,每一台阶段的横截面直径均不相同,并且,沿搅拌轴的下端至上端的方向,各台阶段的横截面直接依次增大。
20.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21.上述的反应釜用搅抖结构,通过将带有搅拌驱动器的搅拌架安装于反应釜的顶部,并将搅拌轴从反应釜的顶部延伸至其底部,同时,于搅拌轴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若干组搅拌叶片组,不仅充分利用了反应釜的内部空间安装更多的搅拌叶片,提高了搅拌效果,同时,还使得从反应釜的顶部送入的原料能在下沉的过程中也能被搅拌叶片组搅拌,进一步提升了搅拌效果,提高了搅拌效率,有效避免了只有在原料沉淀于反应釜的底部后才能被搅拌的问题,使得搅拌更充分,更利于相关新材料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叶片组的结构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轴的结构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叶片组在搅拌轴上的安装示意图。
26.附图中:1、反应釜;2、搅拌架;3、搅拌驱动器;4、搅拌轴;41、固定孔;42、凸块;43、插孔;44、插销;45、密封塞;5、搅拌叶片组;51、搅拌叶片;52、安装座;521、安装孔;52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抖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用搅抖结构设置于顶部进料的反应釜上,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用搅抖结构包括:搅拌架2、搅拌驱动器3、搅拌轴4以及搅拌叶片组5。
29.具体的,搅拌架2固定安装于反应釜1的顶部的中心,为后续能保证搅拌轴4等结构能位于反应釜1的中心位置并朝下布置提供了条件,并且,也为后续安装于搅拌轴4上的搅拌叶片51提供了更大安装和转动空间,为设置更多数量的搅拌叶片51提供了条件,结构设计更合理。
30.具体的,搅拌驱动器3设置于搅拌架2上,实现了搅拌驱动器3在反应釜1上的安装。并且,搅拌驱动器3的驱动轴竖直朝下布置,为后续与竖直朝下布置的搅拌轴4连接并进行动力传动提供了条件。
31.具体的,搅拌轴4竖直设置于反应釜1的内部空间中,此时,搅拌轴4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搅拌驱动器3的驱动轴上,通过搅拌驱动器3带动搅拌轴4在反应釜1的内部空间中转动,为后续实现对反应釜1中的原料的搅拌操作提供了条件。并且,搅拌轴4的下端延伸至反应釜1内部的底部,即搅拌轴4的长度基本能覆盖反应釜1在竖直方向上的各个区域,从而为后续设置多组搅拌叶片组5以及在原料下沉的过程中便能实现搅拌提供了结构基础。
32.具体的,搅拌轴4上的搅拌叶片组5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搅拌叶片组5沿搅拌轴4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搅拌轴4上,实现了相邻两组搅拌叶片组5之间的间隔,避免了搅拌叶片组5设置过密而影响原料被搅拌时在反应釜1中的流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搅拌效果。并且,若干组搅拌叶片组5从搅拌轴4的下端向上端布置,使得反应釜1的内部空间的底部仍然设置有搅拌叶片组5,使得即使原料沉淀至反应釜1的底部后,仍能实现搅拌操作,搅拌过程更合理。此时,每组搅拌叶片组5又包括若干个搅拌叶片51,同时,每组搅拌叶片组5中的若干个搅拌叶片51以搅拌轴4的轴线为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搅拌轴4的外壁上,实现了同组的若干个搅拌叶片51能均匀分布于搅拌轴4的周围,能在保证搅拌效果的同时保持搅拌轴4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实现对搅拌轴4的保护,延长搅拌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相邻两组搅拌叶片组5中的搅拌叶片51在搅拌轴4的轴向上呈错开分布,使得原料从反应釜1的顶部向底部下沉时,原料能依次经过不同的搅拌叶片组5,且能通过相邻两错开分布的搅拌叶片51促进原料流动,从而提升搅拌效果。
33.优选的,搅拌结构的搅拌轴4上安装的搅拌叶片组5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搅拌叶片组5从搅拌轴4的下端延伸至其中段,使得在其增强搅拌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设置过多的搅拌叶片组5而影响原料从反应釜1的顶部进入到反应釜1内的问题。同样的,每组搅拌叶片组5包括三个搅拌叶片51,使得同组的搅拌叶片51之间的间隔不会太小,从而避免了因相邻两搅拌叶片51之间距离较小而影响原料在反应釜1中流动的问题,从而 保证了搅拌效果,结构设计更合理。
34.更加具体的,搅拌架2上且位于搅拌驱动器3和搅拌轴4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固定安装于搅拌架2上,实现了减速器在反应釜1上的稳定安装。并且,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搅拌驱动器3的驱动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搅拌轴4连接,使得搅拌驱动器3的驱动轴传递出的动能能通过减速器降速,并通过减速器将动能传递至搅拌轴4上,从而使得搅拌轴4的转速较低,扭矩增大,更好的适应对反应釜1中的原料的搅拌,结构设计更合理。
35.更加具体的,设置于搅拌架2上的搅拌驱动器3为电动机,不仅技术成熟,安全性高,而且还具备控制方便的优点 ,为操作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叶片组5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每组搅拌叶片组5除了包括若干个搅拌叶片51外,还包括有一安装座52,此时,安装座52呈圆环
形设置,能适应搅拌轴4的形状。并且,安装座52套设于搅拌轴4上,且安装座52和搅拌轴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搅拌叶片组5在搅拌轴4上的安装,同时也利于后续的养护和维修。并且,同一组的若干个搅拌叶片51呈环形阵列设置于安装座52的外壁上,使得同组的若干个搅拌叶片51能通过安装座52形成一整体结构,不仅结构强度更高,同时也方便了后续将同组的若干个搅拌叶片51同时安装于搅拌轴4上,安装更方便,结构设计更合理。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轴4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叶片组5在搅拌轴4上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图2以及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52上沿其周向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安装孔521,保证了安装座52上的安装孔521能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安装座52受力的平衡,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形变的问题。同时,搅拌轴4上开设有若干与安装孔521对应的固定孔41,使得在将搅拌叶片组5安装于搅拌轴4上的相应位置处时,安装座52上的安装孔521能正对搅拌轴4上的固定孔41,并且,固定孔41为螺纹孔,可直接采用螺栓穿过安装孔521后直接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拆装更方便,利于后续的养护和维修,结构设计更合理。
38.更加具体的,安装座52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定位槽522,同时,搅拌轴4上且沿其轴向设置有与定位槽522对应的凸块42,使得在将安装座52沿搅拌轴4的轴向套设于搅拌轴4上时,安装座52上的定位槽522能刚好卡在凸块42外,从而实现了对搅拌叶片组5在搅拌轴4上的安装进行了定位,保证了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作为搅拌轴4和安装座52之间的限位结构,防止搅拌轴4和搅拌叶片组5之间出现相对转动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39.更加具体的,搅拌轴4上且位于其设置有凸块42的位置的下方开设有一插孔43,同时,还设置有一拆卸的插销44,此时,插销44可选择性插入到插孔43内,使得在将搅拌叶片组5安装于搅拌轴4上时,且在安装座52对应的凸块42时,使用者可将插销44插入到插孔43内,通过插销44实现对安装座52的临时定位,从而防止了因搅拌叶片组5的重量较重而压紧用于连接安装座52和搅拌轴4的螺栓,导致螺栓拧不动的问题,方便了搅拌叶片组5在搅拌轴4上的安装,减轻了装配人员的工作负担,结构设计更合理。另外,插销44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齿,可防止插销44在插设于插孔43内后易滑出插孔43外而导致对搅拌叶片组5临时定位失效的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
40.更加具体的,在插设插销44的同时,还设置有一密封塞45,可使得在插孔43内未插入插销44时,通过将密封塞45盖在插孔43上,实现对插孔43的封闭,从而防止了将搅拌叶片组5安装于搅拌轴4上后,插孔43直接暴露而导致原料进入到插孔43内而造成残留等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41.更加具体的,搅拌轴4为一变截面结构,此时,搅拌轴4的横截面的直径从其下端至上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既能保证位于上端的搅拌叶片组5的安装座52的内径较大,易于通过搅拌轴4下端设置有凸块42的位置,方便了搅拌叶片组5在搅拌轴4上的安装,还能减轻了搅拌轴4的重量,从而减轻反应釜1的支撑负担,结构设计更合理。
42.进一步优选的,变截面结构的搅拌轴4为台阶结构,搅拌轴4分为若干以端对端形式连接的台阶段,且搅拌轴4为一整体结构,结构强度更高。并且,每一台阶段的横截面直径均不相同,沿搅拌轴4的下端至上端的方向,各台阶段的横截面直接依次增大,能保证位于上端的搅拌叶片组5的安装座52的内径较大,易于通过搅拌轴4下端设置有凸块42的位置,方便了搅拌叶片组5在搅拌轴4上的安装,减轻搅拌轴4的重量,减轻反应釜1的支撑负担。
43.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1用搅抖结构,包括搅拌架2、搅拌驱动器3、搅拌轴4以及搅拌叶片组5;将带有搅拌驱动器3的搅拌架2安装于反应釜1的顶部,搅拌轴4安装于搅拌驱动器3连接且从反应釜1的顶部延伸至底部,同时,于搅拌轴4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搅拌叶片组5,不仅充分利用了反应釜1的内部空间安装更多的搅拌叶片51,增强搅拌效果,同时,还使得从反应釜1的顶部送入的原料能在下沉的过程中也能被搅拌叶片组5搅拌,进一步提升了搅拌效果,提高了搅拌效率,有效避免了现有下置式搅拌结构只有在原料沉淀于反应釜1的底部后才能被搅拌的问题,使得搅拌更充分,更利于相关新材料的生产制造。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01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