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1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行车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


背景技术:

2.片面的追求城市规模化、高楼大夏、大面积硬体化,恰巧需要牺牲诸多原始生态的多样化,当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时,持续大规模的降水量未经过蒸发、渗透、流失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地表径流,瞬间造成河(湖)水位暴涨、低洼地带积水等无法排除,最终形成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造成城市交通瘫痪、电力破坏、病毒感染、水污染等导致生活、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3.现阶段道路传统大面积混凝土、沥青硬化道路无渗透地下水功能,存在功能单一;传统道路不具备绿色、节能、补充地下水、循环再利用等环保功能;雨水全部直接排入市政管道系统,增加地表径流,给城市排水系统造成负担,加快城市内涝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旨在改善现阶段道路渗透能力差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包括行车道,同向两个行车道行之间设置有绿化带,且反向的两个行车道之间设置有隔离线,绿化带的表面低于行车道的表面,绿化带的上表面设置为草坪,且草坪的下侧设置有土壤层,土壤层通过两侧竖直穿过路基的隔板进行隔开。
7.进一步的,行车道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引标识,且指引标识和隔离线均选用夜光材料。
8.进一步的,行车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下水井,且下水井的下端设置有下水道。
9.进一步的,下水井的上端设置有井槽,且位于井槽的内侧设置有栅格板。
10.进一步的,草坪的上表面比行车道的表面低50mm,且草坪的宽度为600

1000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两个行车道之间设置的绿化带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并通过土壤层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和循环再利用,减少雨水排入市政管道系统,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小城市排水系统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同时通过设置的草坪增加绿化率,提高环境质量,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的主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的剖视图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的下水井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的绿化带示意图。
18.图中:1、行车道;110、路基;2、隔离线;3、绿化带;31、草坪;32、土壤层;33、隔板;4、指引标识;5、下水井;51、栅格板;52、井槽;6、下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具体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包括行车道1,同向两个行车道行1之间设置有绿化带3,且反向的两个行车道1之间设置有隔离线2,绿化带3的上表面设置为草坪31,且草坪31的下侧设置有土壤层32,草坪31的上表面比行车道1的表面低50mm,且草坪31的宽度为600mm,草坪31低于行车道1的表面50mm在实现对雨水积蓄的同时保证与行车道1路面之间的小落差减小安全隐患,并且草坪31的宽度设置在600mm在保证足够的雨水渗透能力时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土壤层32通过两侧竖直穿过路基110的隔板33进行隔开,通过隔板33穿过路基110使得土壤层32下渗的水不通过路基110提高下渗的效率,通过在两个行车道1之间设置的绿化带3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并通过土壤层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和循环再利用,减少雨水排入市政管道系统,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小城市排水系统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同时通过设置的草坪31增加绿化率,提高环境质量,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21.具体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行车道1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引标识4,且指引标识4和隔离线2均选用夜光材料,通过设置的夜光的指引标识4和隔离线2实现对行驶车辆的指引,行车道1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下水井5,下水井5的上端设置有井槽52,且位于井槽52的内侧设置有栅格板51,通过设置的井槽52内的栅格板51实现对雨水中的杂物的阻拦过滤,下水井5的下端设置有下水道6,通过下水井5将道路上积蓄的雨水排进下水道6内进行排水。
22.实施例2,具体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包括行车道1,同向两个行车道行1之间设置有绿化带3,且反向的两个行车道1之间设置有隔离线2,绿化带3的上表面设置为草坪31,且草坪31的下侧设置有土壤层32,草坪31的上表面比行车道1的表面低50mm,且草坪31的宽度为800mm,草坪31低于行车道1的表面50mm在实现对雨水积蓄的同时保证与行车道1路面之间的小落差减小安全隐患,并且草坪31的宽度设置在800mm在保证足够的雨水渗透能力时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土壤层32通过两侧竖直穿过路基110的隔板33进行隔开,通过隔板33穿过路基110使得土壤层32下渗的水不通过路基110提
高下渗的效率,通过在两个行车道1之间设置的绿化带3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并通过土壤层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和循环再利用,减少雨水排入市政管道系统,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小城市排水系统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同时通过设置的草坪31增加绿化率,提高环境质量,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23.具体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行车道1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引标识4,且指引标识4和隔离线2均选用夜光材料,通过设置的夜光的指引标识4和隔离线2实现对行驶车辆的指引,行车道1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下水井5,下水井5的上端设置有井槽52,且位于井槽52的内侧设置有栅格板51,通过设置的井槽52内的栅格板51实现对雨水中的杂物的阻拦过滤,下水井5的下端设置有下水道6,通过下水井5将道路上积蓄的雨水排进下水道6内进行排水。
24.实施例3,具体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单双向分离式绿色行车道,包括行车道1,同向两个行车道行1之间设置有绿化带3,且反向的两个行车道1之间设置有隔离线2,绿化带3的上表面设置为草坪31,且草坪31的下侧设置有土壤层32,草坪31的上表面比行车道1的表面低50mm,且草坪31的宽度为1000mm,草坪31低于行车道1的表面50mm在实现对雨水积蓄的同时保证与行车道1路面之间的小落差减小安全隐患,并且草坪31的宽度设置在1000mm在保证足够的雨水渗透能力时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土壤层32通过两侧竖直穿过路基110的隔板33进行隔开,通过隔板33穿过路基110使得土壤层32下渗的水不通过路基110提高下渗的效率,通过在两个行车道1之间设置的绿化带3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并通过土壤层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和循环再利用,减少雨水排入市政管道系统,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小城市排水系统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同时通过设置的草坪31增加绿化率,提高环境质量,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25.具体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行车道1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引标识4,且指引标识4和隔离线2均选用夜光材料,通过设置的夜光的指引标识4和隔离线2实现对行驶车辆的指引,行车道1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下水井5,下水井5的上端设置有井槽52,且位于井槽52的内侧设置有栅格板51,通过设置的井槽52内的栅格板51实现对雨水中的杂物的阻拦过滤,下水井5的下端设置有下水道6,通过下水井5将道路上积蓄的雨水排进下水道6内进行排水。
26.工作原理:在路面出现积水时,部分雨水流向绿化带3处通过土壤层32向下渗透并穿过路基110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行车道1上多余的雨水则排向路边的下水井5处并通过下水道6排出。
27.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现阶段道路渗透能力好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501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