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


背景技术:

2.房车,宿营车,野外勘探作业车,应急救援车,救护车等汽车,一般由轮胎、连接轮胎的车体大梁、以及安装在车体大梁上的车体组成,车体大梁通过其上的弹簧系统以对路面颠簸进行吸收和缓冲,从而提高乘坐在车体内的人员的舒适感
3.但是,车体大梁仅能吸收和过滤震动,而当汽车刹停于斜坡或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车体则会发生倾斜,由于房车等人员需要长时间的休息,而休息人员倾斜的躺姿会造成人体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汽车刹停于斜坡或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车体发生倾斜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包括连接于车体大梁上的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下盒盖,在所述下盒盖上转动安装有用于支撑车体的上盒盖;
7.在所述上盒盖与所述下盒盖的相对端之间均连接有气囊,两个所述气囊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盒盖与所述上盒盖的旋转轴的两侧以对所述上盒盖的两端进行不同高度支撑使所述上盒盖相对车体大梁具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从而调节车体至水平;
8.在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所述气囊对所述上盒盖进行支撑的扭力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盒盖上固定安装有外轴套,在所述外轴套内可转动地套接有内轴套;
10.所述下盒盖的顶端通过中心轴与所述内轴套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轴套与所述内轴套之间设置有润滑脂层。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内轴套且与所述内轴套固定,且所述中心轴的端部均通过螺母与所述下盒盖紧固。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的端部均通过安装底座安装于所述下盒盖或所述上盒盖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扭力臂呈u形,且所述扭力臂的底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扭力臂的顶端两侧分别铰接于所述上盒盖的底面两端,且所述扭力臂的顶端两侧关于所述外轴套的竖向对称轴对称。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盒盖和下盒盖转动连接车体和车体大梁,再利用两侧的气囊伸缩膨胀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车体和车体大梁可相对转动,通过车体和车体大梁的转动角
度抵消倾斜地面与车体大梁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而达到汽车底盘始终与地面保持水平的效果,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和更好的睡眠体感。可广泛应用于房车,宿营车,野外勘探作业车,应急救援车,救护车等车辆;同时可通过气囊辅助过滤车辆行驶震动,调节保持车辆行驶中车体的稳定水平。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车梁的安装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20.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1]1‑
连接板;2

下盒盖;3

上盒盖;4

气囊;5

扭力臂;6

外轴套;7

内轴套;8

中心轴;9

安装底座;10

车轮;11

车体大梁;12

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包括连接于车体大梁上的连接板1,在所述连接板1上固定连接有下盒盖2,在所述下盒盖2上转动安装有用于支撑车体的上盒盖3;在所述上盒盖3与所述下盒盖2的相对端之间均连接有气囊4,两个所述气囊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盒盖2与所述上盒盖3的旋转轴的两侧以对所述上盒盖3的两端进行不同高度支撑使所述上盒盖3相对车体大梁具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从而调节车体至水平;在所述连接板1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所述气囊4对所述上盒盖3进行支撑的扭力臂5。所述气囊4的端部均通过安装底座9安装于所述下盒盖2或所述上盒盖3上。
[0024]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盒盖3和下盒盖2转动连接车体和车体大梁,再利用两侧的气囊4伸缩膨胀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车体和车体大梁可相对转动,通过车体和车体大梁的转动角度抵消倾斜地面与车体大梁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而达到汽车底盘始终与地面保持水平的效果,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和更好的睡眠体感。可广泛应用于房车,宿营车,野外勘探作业车,应急救援车,救护车等车辆;同时可通过气囊4辅助过滤车辆行驶震动,调节保持车辆行驶中车体的稳定水平。
[0025]
并且,汽车可通过雷达或激光等方式,对路面预先进行扫描,从而使得车轮行驶至相应位置时气囊4进行相应的伸缩,从而可保持车体的稳定水平。
[0026]
其中,所述上盒盖3上固定安装有外轴套6,在所述外轴套6内可转动地套接有内轴套7;所述下盒盖2的顶端通过中心轴8与所述内轴套7固定连接。所述外轴套6与所述内轴套7之间设置有润滑脂层。所述中心轴8贯穿所述内轴套7且与所述内轴套7固定,且所述中心
轴8的端部均通过螺母与所述下盒盖2紧固。
[0027]
外轴套6与内轴套7的连接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铰接,可增大转动过程中的受压面积,且通过润滑脂层使得外轴套6与内轴套7之间相对转动更加润滑。
[0028]
其中,所述扭力臂5呈u形,且所述扭力臂5的底端与所述连接板1固定连接,所述扭力臂5的顶端两侧分别铰接于所述上盒盖3的底面两端,且所述扭力臂5的顶端两侧关于所述外轴套6的竖向对称轴对称。
[0029]
扭力臂5是一种弹性材料制成的u形杆状结构,扭力臂5可进行弹性形变从而在自身回复力作用对车体进行辅助制成,从而减小气囊4的受压和损耗,且利用扭力臂5与上盒盖3之间的铰接,避免扭力臂5与上盒盖3之间的扭转力对扭力臂5的损耗。
[0030]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车体大梁上的连接板(1),在所述连接板(1)上固定连接有下盒盖(2),在所述下盒盖(2)上转动安装有用于支撑车体的上盒盖(3);在所述上盒盖(3)与所述下盒盖(2)的相对端之间均连接有气囊(4),两个所述气囊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盒盖(2)与所述上盒盖(3)的旋转轴的两侧以对所述上盒盖(3)的两端进行不同高度支撑使所述上盒盖(3)相对车体大梁具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从而调节车体至水平;在所述连接板(1)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所述气囊(4)对所述上盒盖(3)进行支撑的扭力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盖(3)上固定安装有外轴套(6),在所述外轴套(6)内可转动地套接有内轴套(7);所述下盒盖(2)的顶端通过中心轴(8)与所述内轴套(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套(6)与所述内轴套(7)之间设置有润滑脂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8)贯穿所述内轴套(7)且与所述内轴套(7)固定,且所述中心轴(8)的端部均通过螺母与所述下盒盖(2)紧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的端部均通过安装底座(9)安装于所述下盒盖(2)或所述上盒盖(3)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臂(5)呈u形,且所述扭力臂(5)的底端与所述连接板(1)固定连接,所述扭力臂(5)的顶端两侧分别铰接于所述上盒盖(3)的底面两端,且所述扭力臂(5)的顶端两侧关于所述外轴套(6)的竖向对称轴对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气囊支撑副车梁,包括连接于车体大梁上的连接板,在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下盒盖,在下盒盖上转动安装有用于支撑车体的上盒盖;在上盒盖与下盒盖的相对端之间均连接有气囊,两个气囊通过分别设置于下盒盖与上盒盖的旋转轴的两侧以对上盒盖的两端进行不同高度支撑使上盒盖相对车体大梁具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从而调节车体至水平;在连接板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气囊对上盒盖进行支撑的扭力臂。本实用新型通过车体和车体大梁的转动角度抵消倾斜地面与车体大梁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而达到汽车底盘始终与地面保持水平的效果,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和更好的睡眠体感。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和更好的睡眠体感。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和更好的睡眠体感。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雪飞
技术研发日:2021.05.24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3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