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寒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防寒服。
背景技术:
2.防寒服是寒冷的天气中,人们在户外运动时选用的保暖服装。现有的防寒服是由内絮化纤棉等保暖材料制成,其防寒效果只能适用于日常防寒使用。因此,需要在现有的户外防寒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增强户外防寒服的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防寒服,提高户外防寒服的防寒效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户外防寒服,包括面料层和内衬层,所述面料层和内衬层之间设有密封气囊,面料层、内衬层以及密封气囊的边缘相缝合,密封气囊内设有多个气腔,多个气腔相连通,所述面料层位于口袋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控制器和第一抽气组件,第一抽气组件通过进气管连接气体加热组件,气体加热组件通过出气管连接第二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连接连通管,连通管穿过面料层与密封气囊密封连接,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和第二抽气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和控制器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上电连接有控制面板,进气管和出气管均设有气体计量表,连通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气体计量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气体计量表和电磁阀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箱,加热箱内嵌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箱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阻丝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与蓄电池电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加热箱连通,加热箱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抽气组件包括第一抽气泵和用于驱动第一抽气泵工作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抽气泵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抽气组件包括第二抽气泵和用于驱动第二抽气泵工作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出气管和连通管分别与第二抽气泵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层位于口袋的位置还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上同轴连接有收线盘,所述面料层和内衬层的下边缘分别缝合有第一附加层和第二附加层,第一附加层和第二附加层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缝合,第一附加层和第二附加层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空腔一端的内衬固定连接,拉绳的一端延伸至空腔的另一端并穿过空腔的面料层与收线盘固定连接,第三驱动电机分别与控制器和蓄电池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层位于口袋的位置缝合有兜布,兜布覆盖在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的上方。
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抽气组件向气体加热组件中抽取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第二抽气组件以及连通管通向密封气囊,由于空气的流动性使多个气腔中均充满热空气,使人体感觉温暖,提高户外防寒服的防寒效果。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控制器和蓄电池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线盘的俯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图。
17.附图标记:
[0018]1‑
面料层;2
‑
内衬层;3
‑
密封气囊;4
‑
气腔;5
‑
第一附加层;6
‑
第二附加层;7
‑
拉绳;8
‑
空腔;9
‑
兜布;
[0019]
11
‑
加热箱;12
‑
保温层;13
‑
温度传感器;14
‑
第一抽气泵;15
‑
第二抽气泵;16
‑
控制面板;17
‑
控制器;18
‑
蓄电池;19
‑
第三驱动电机;
[0020]
111
‑
进气管;112
‑
出气管;113
‑
气体计量表;114
‑
加热电阻丝;151
‑
连通管;152
‑
电磁阀;191
‑
收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
参阅图1
‑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户外防寒服,包括面料层1和内衬层2,面料层1和内衬层2之间设有密封气囊3,面料层1、内衬层2以及密封气囊3的边缘相缝合,密封气囊3内设有多个气腔4,多个气腔4相连通,面料层1位于口袋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8、控制器17和第一抽气组件,第一抽气组件通过进气管111连接气体加热组件,气体加热组件通过出气管112连接第二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连接连通管151,连通管151穿过面料层1与密封气囊3密封连接,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和第二抽气组件均与控制器17电连接,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和控制器17均与蓄电池18电连接。控制器17为stm32单片机或plc控制器17。
[0023]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控制器17控制第一抽气组件向气体加热组件中抽取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第二抽气组件以及连通管151通向密封气囊3,由于空气的流动
性使多个气腔4中均充满热空气,使人体感觉温暖,提高户外防寒服的防寒效果。为了加强密封气囊3的保温性,面料层1采用保温材料制成。
[0024]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7上电连接有控制面板16,进气管111和出气管112均设有气体计量表113,连通管151上设置有电磁阀152,气体计量表113和电磁阀152均与控制器17电连接,气体计量表113和电磁阀152均与蓄电池18电连接。
[0025]
在实际使用中,当使用者感觉寒冷时,通过控制面板16控制第一抽气组件向气体加热组件中抽取空气,当进气管111上的气体计量表113检测到空气的容量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器17控制第一抽气组件停止工作;气体加热组件将气体加热后,控制器17控制第二抽气组件向密封气囊3内抽取热空气,当出气管112上的气体计量表113检测到空气的容量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器17控制第二抽气组件停止工作,同时,控制电磁阀152处于关闭的状态,使密封气囊3内的热空气处于密封的状态。当密封气囊3需要放气时,通过控制面板16发送指令,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152打开。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箱11,加热箱11内嵌设有加热电阻丝114,加热箱11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和加热电阻丝114均与控制器17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3与蓄电池18电连接,进气管111和出气管112均与加热箱11连通,加热箱11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12。
[0027]
在实际使用中,当第一抽气组件向加热箱11中抽取空气时,控制器17控制加热电阻丝114工作,对加热箱11内的空气加热,当进气管111上的气体计量表113检测到空气的容量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器17控制第一抽气组件停止工作,并通过温度传感器13检测加热箱11内空气的温度,当空气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器17控制加热电阻丝114停止加热,并控制第二抽气组件向密封气囊3内抽取热空气,当出气管112上的气体计量表113检测到空气的容量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器17控制第二抽气组件停止工作,同时,控制电磁阀152处于关闭的状态。
[002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抽气组件包括第一抽气泵14和用于驱动第一抽气泵14工作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控制器17电连接,第一抽气泵14与进气管111连接;第二抽气组件包括第二抽气泵15和用于驱动第二抽气泵15工作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器17电连接,出气管112和连通管151分别与第二抽气泵15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与蓄电池18电连接。
[0029]
在实际使用中,控制器17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一抽气泵14抽取气体,控制器17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二抽气泵15抽取气体。
[0030]
在本实施例中,面料层1位于口袋的位置还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19,第三驱动电机19上同轴连接有收线盘191,面料层1和内衬层2的下边缘分别缝合有第一附加层5和第二附加层6,第一附加层5和第二附加层6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缝合,第一附加层5和第二附加层6之间形成空腔8,空腔8内设有拉绳7,拉绳7的一端与空腔8一端的内衬层2固定连接,拉绳7的一端延伸至空腔8的另一端并穿过空腔8的面料层1与收线盘191固定连接,第三驱动电机19分别与控制器17和蓄电池18连接。
[0031]
在实际使用中,当第一抽气组件向气体加热组件中抽取气体时,控制器17控制第三驱动电机19工作,带动收线盘191转动,收线盘191的转动带动拉伸缠绕在收线盘191上,使面料层1和内衬层2的下边缘收紧,降低热量散失。当需要放开拉绳7时,通过控制面板16
发送指令,控制器17控制第三驱动电机19反向转动。
[0032]
在本实施例中,面料层1位于口袋的位置缝合有兜布9,兜布9覆盖在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第三驱动电机19、控制器17和蓄电池18的上方,兜布9的设置便于保护气体加热组件、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第三驱动电机19、控制器17和蓄电池18,并具有美观性。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