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
背景技术:
2.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
3.金属件在运输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尤其是长途运输中,发生氧化后的金属件在表面会形成氧化层,如果不去除氧化层就进行电镀,会影响电镀的效果。现有常用的去除氧化层的方式是将金属件置于药水池中一段时间,这种方式去除氧化层效果差,效率低,人工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以克服现有氧化层去除效果差和效率低的缺陷。
6.(二)技术方案
7.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包括电镀槽和可放置在所述电镀槽内的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支架和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绕线滚筒和第二绕线滚筒,所述第一绕线滚筒和所述第二绕线滚筒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绕线滚筒的外圆周面上沿轴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一绕线槽,所述第二绕线滚筒的外圆周面上沿轴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绕线槽对应的第二绕线槽;使用时,所述绕线装置置于所述电镀槽内,铜线缠绕在所述第一绕线槽和所述第二绕线槽之间进行去氧化皮处理。本装置,结构简单,去除氧化层效果好,效率高,人工强度低。
8.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连接的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绕线滚筒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二绕线滚筒连接,所述第三链轮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呈等腰三角形布置;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结构相同。采用链轮连接,可保证第一绕线滚筒和第二绕线滚筒同步转动,保证结构的可行性。
9.进一步的,所述电镀槽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导入所述铜线的第一导线轮,另一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导出所述铜线的第二导线轮。所述第一导线轮和所述第二导线轮结构相同。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绕线滚筒的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链轮连接,所述第二绕线滚筒的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链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所述第三支
撑板与所述第三链轮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绕线滚筒与所述第二绕线滚筒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绕线滚筒与所述第二绕线滚筒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通过电镀槽和绕线装置配合,使用时将绕线装置置于电镀槽内,铜线从第一导线轮导入,然后依次缠绕在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之间,最后从第二导线轮导出,在第一绕线滚筒和第二绕线滚筒的带动下,铜线可自动收放,此方式铜线与药水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去除氧化层效果好;本装置,结构简单,去除氧化层效果好,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强度低,克服了现有氧化层去除效果差和效率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的爆炸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铜线缠绕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第一绕线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电镀槽;2、绕线装置;3、支架;4、第一绕线滚筒;5、第二绕线滚筒;6、第一绕线槽;7、第二绕线槽;8、铜线;9、链条;10、第一链轮;11、第二链轮;12、第三链轮;13、驱动电机;14、第一导线轮;15、第二导线轮;16、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第三支撑板;19、第一转轴;20、第二转轴;21、电机轴;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包括电镀槽1和可放置在电镀槽1内的绕线装置2,电镀槽1内盛放有用于去除氧化层的药水。绕线装置2可通过人工放置在电镀槽1内,也可采用升降装置吊装在电镀槽1的正上方。
21.参阅图1、图2和图4,绕线装置2包括支架3和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架3上的第一绕线滚筒4和第二绕线滚筒5,第一绕线滚筒4和第二绕线滚筒5呈间隔设置;第一绕线滚筒4的外圆周面上沿轴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一绕线槽6,第二绕线滚筒5的外圆周面上沿轴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分别与第一绕线槽6对应的第二绕线槽7。其中,第一绕线滚筒4与第二绕线滚筒5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绕线滚筒4与第二绕线滚筒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22.参阅图1和图2,绕线装置2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绕线滚筒4与第二绕线滚筒5同步转动。驱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9连接的第一链轮10、第二链轮11和第三链轮12,第一链轮10与第一绕线滚筒4连接,第二链轮11与第二绕线滚筒5连接,第三链轮12与驱动电机13连接。其中,第一链轮10、第二链轮11和第三链轮12呈等腰三角形布置,有利于增加驱动机构传动的稳定性。为了精减结构,节约制造成本,第一链轮10、第二链轮11和第三链轮12结构相同。
23.参阅图1和图2,电镀槽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导入铜线8的第一导线轮14,另一
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导出铜线8的第二导线轮15,第一导线轮14和第二导线轮15结构相同。
24.参阅图1和图2,支架3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板16、第二支撑板17和第三支撑板18,第一绕线滚筒4的第一转轴19贯穿第一支撑板16与第一链轮10连接,第二绕线滚筒5的第二转轴20贯穿第二支撑板17与第二链轮11连接;驱动电机13的电机轴21贯穿第三支撑板18与第三链轮12连接;第一支撑板16和第二支撑板17上设置有把手22,方便提升或放置绕线装置2。
25.参阅图2和图3,使用时,绕线装置2置于电镀槽1内,在第一绕线滚筒4和第二绕线滚筒5的带动下,铜线8从第一导线轮14导入,然后依次缠绕在第一绕线槽6和第二绕线槽7之间(先从第一绕线槽6绕至第二绕线槽7,再绕回到下一第一绕线槽6,再绕回至下一第二绕线槽7,依次循环),最后从第二导线轮15导出,从而进行去氧化皮处理。
2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丝去氧化皮装置,结构简单,去除氧化层效果好,效率高,人工强度低;其通过电镀槽和绕线装置配合,使用时将绕线装置置于电镀槽内,铜线从第一导线轮导入,然后依次绕制在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之间,最后从第二导线轮导出,在第一绕线滚筒和第二绕线滚筒的带动下,铜线可自动收放,此方式铜线与药水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去除氧化层效果好。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