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感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3.但是,现有的摇感测量支撑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4.现有的摇感测量支撑装置不方便对遥感测量装置进行角度上的调节,而且在调节的过程中精确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要解决传统的摇感测量支撑装置不方便进行角度上的调节,而且在调节的过程中精确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包括有支撑座和支脚;所述支脚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支脚活动安装在支撑座的外侧壁上;还包括有安装座、调节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圆盘;所述圆盘的顶部、靠近边缘处环设有刻度线;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座的顶部左侧,包括有第一支撑板、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支撑板纵向连接在支撑座的顶部左侧,且在第一支撑板的板面上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穿孔中;所述第一转轴横向安装在第一轴承中,在第一转轴的内端连接有齿轮,第一转轴的外端连接有第一手轮;所述定位机构安装在支撑座的顶部右侧,包括有第二支撑板和丝杆;所述第二支撑板纵向连接在支撑座的顶部右侧,且在第二支撑板的板面上部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第二穿孔中,且丝杆的内端连接有定位板,丝杆的外端连接有第二手轮;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在圆盘的顶部,在安装座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表面、沿环向间隔设有一组凸齿;所述定位板位于环形凸起的右侧;所述凸齿与齿轮相啮合。
8.优选的,所述凸齿与环形凸起一体成型,且一组凸齿等间距布置。
9.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指针的底端与刻度线相对应。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端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圆盘上。
11.优选的,所述定位板靠近环形凸起的一侧表面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遥感测量装置安装在安装座上,同时通过人工驱动第一手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配合第一轴承转动,通过第一转轴一端的齿轮与环形凸起上表面设置的凸齿相啮合,从而带动安装座做圆周运动,方便对安装座上的遥感装置进行调节;同时,通过安装座下方设置有圆盘,圆盘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在调节安装座时,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圆盘上的刻度线,通过指针底端与刻度线相对应,有利于对安装座进行精确的调节,从而可精确的控制安装座的调节角度。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驱动第二手轮,配合丝杆转动,从而使丝杆带动定位板向安装座上的环形凸起处靠近,方便对安装座进行定位,通过定位板上的橡胶垫与环形凸起的外壁相贴合,同时橡胶垫的内侧表面设有防护纹,可有效的提高定位板与环形凸起的贴合效果,有利于对安装座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支撑座、2-安装座、3-圆盘、4-调节机构、4.1-第一支撑板、4.2-第一转轴、4.3-第一轴承、4.4-齿轮、4.5-第一手轮、5-定位机构、5.1-丝杆、5.2-定位板、5.3-橡胶垫、5.4-第二手轮、5.5-第二支撑板、6-支脚、7-刻度线、8-第一穿孔、9-第二穿孔、10-环形凸起、11-凸齿、12-指针、13-第二转轴、14-第二轴承、15-尖角、16-连接块、17-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
‑
7所示,这种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包括有支撑座1和支脚6;所述支脚6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支脚6活动安装在支撑座1的外侧壁上;还包括有安装座2、调节机构4和定位机构5;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安装有圆盘3;所述圆盘3的顶部、靠近边缘处环设有刻度线7;所述调节机构4安装在支撑座1的顶部左侧,包括有第一支撑板4.1、第一转轴4.2和第一轴承4.3;所述第一支撑板4.1纵向连接在支撑座1的顶部左侧,且在第一支撑板4.1的板面上部开设有第一穿孔8;所述第一轴承4.3安装在第一穿孔8中;所述第一转轴4.2横向安装在第一轴承4.3中,在第一转轴4.2的内端连接有齿轮4.4,第一转轴4.2的外端连接有第一手轮4.5;所述定位机构5安装在支撑座1的顶部右侧,包括有第二支撑板5.5和丝杆5.1;所述第二支撑板5.5纵向连接在支撑座1的顶部右侧,且在第二支撑板5.5的板面上部开设有第二穿孔9;所述丝杆5.1螺纹连接在第二穿孔9中,且丝杆5.1的内端连接有定位板5.2,丝杆5.1的外端连接有第二手轮5.4;所述安装座2转动连接在圆盘3的顶部,在安装座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环形凸起10;所述环形凸起10上表面、沿环向间隔设有一组凸齿11;所述定
位板5.2位于环形凸起10的右侧;所述凸齿11与齿轮4.4相啮合。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齿11与环形凸起10一体成型,且一组凸齿11等间距布置。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指针12;所述指针12的底端与刻度线7相对应。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底端安装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安装在圆盘3上。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5.2靠近环形凸起10的一侧表面粘接有橡胶垫5.3,且橡胶垫5.3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29.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6为长度可调杆件制成,在支脚6的底部设有尖角15。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1的外侧壁上、对应支脚6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连接块16;所述支脚6的上端与连接块16铰接连接。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盘3的中部开设有安装第二轴承14的圆孔17。
32.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包括有支撑座(1)和支脚(6);所述支脚(6)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支脚(6)活动安装在支撑座(1)的外侧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座(2)、调节机构(4)和定位机构(5);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安装有圆盘(3);所述圆盘(3)的顶部、靠近边缘处环设有刻度线(7);所述调节机构(4)安装在支撑座(1)的顶部左侧,包括有第一支撑板(4.1)、第一转轴(4.2)和第一轴承(4.3);所述第一支撑板(4.1)纵向连接在支撑座(1)的顶部左侧,且在第一支撑板(4.1)的板面上部开设有第一穿孔(8);所述第一轴承(4.3)安装在第一穿孔(8)中;所述第一转轴(4.2)横向安装在第一轴承(4.3)中,在第一转轴(4.2)的内端连接有齿轮(4.4),第一转轴(4.2)的外端连接有第一手轮(4.5);所述定位机构(5)安装在支撑座(1)的顶部右侧,包括有第二支撑板(5.5)和丝杆(5.1);所述第二支撑板(5.5)纵向连接在支撑座(1)的顶部右侧,且在第二支撑板(5.5)的板面上部开设有第二穿孔(9);所述丝杆(5.1)螺纹连接在第二穿孔(9)中,且丝杆(5.1)的内端连接有定位板(5.2),丝杆(5.1)的外端连接有第二手轮(5.4);所述安装座(2)转动连接在圆盘(3)的顶部,在安装座(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环形凸起(10);所述环形凸起(10)上表面、沿环向间隔设有一组凸齿(11);所述定位板(5.2)位于环形凸起(10)的右侧;所述凸齿(11)与齿轮(4.4)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11)与环形凸起(10)一体成型,且一组凸齿(11)等间距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指针(12);所述指针(12)的底端与刻度线(7)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底端安装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安装在圆盘(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5.2)靠近环形凸起(10)的一侧表面粘接有橡胶垫(5.3),且橡胶垫(5.3)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一种可调节摇感测量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支脚、安装座、调节机构和定位机构;支脚安在支撑座外侧壁上;支撑座顶部安有圆盘;圆盘顶部、靠近边缘处环设有刻度线;调节机构安在支撑座顶部左侧,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第一转轴内端连有齿轮,第一转轴外端连有第一手轮;定位机构安在支撑座的顶部右侧,包括第二支撑板和丝杆;丝杆内端连接有定位板,丝杆外端连接有第二手轮;安装座转动连在圆盘顶部,安装座外侧壁一体成型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上表面、沿环向间隔设有一组凸齿;凸齿与齿轮相啮合;定位板位于环形凸起右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摇感测量支撑装置不便进行角度上的调节,调节的时精确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郝家利 匡伟 蒋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6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