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42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取代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成为市场应用的主体。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面板及给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
3.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导光板与其它光学元件、以及用于固定导光板与其它光学元件的边框结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边框结构包括金属框及胶框。现有技术中,胶框为整体设计,其存在装配误差,使得胶框的顶面不平整而影响背光模组整体装配的平整度,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性能。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在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之间设置间隔距离,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为u形结构,其卡接于背板的一侧并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与第一框体垂直搭接并通过背板的折弯部及阻挡部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的长度之和小于背板的棱边长度;所述第一框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卡紧部,所述卡紧部朝向第一框体的内侧伸缩设置以形成卡槽;所述卡紧部配置有截面为l形的第一凸起,其与背板的卡槽孔匹配设置。
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框体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凸起,其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面。
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凸起朝向上侧延伸设置,其延伸高度为1mm

5mm。
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为矩形条结构,其端部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背板的阻挡部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
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还配置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面,其与背板的折弯部匹配设置,第二凹部卡接于背板的折弯部,使得第二框体的顶面为水平面。
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凹部的端面与折弯部的端面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为0.5mm

5mm。
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还配置有第三凹部,其设置于第二框体的顶面并位于第二框体的端部。
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凹部的长度为第二框体长度的1/5

1/3。
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框体的顶面配置有第四凹部,其位于第三框体的顶面并沿第三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四凹部位于第三框体的中部位置,其深度为0.5mm

2mm。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在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之间设置间隔距离,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对应的部件拆解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背光模组胶框装配至背板的示意图;
22.图4是图3中新型背光模组胶框与背板形成的组件的角部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框体端部位置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框体折弯部位置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框体端部位置的示意图;
27.图9是图8中第二框体端部位置后侧视角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30.10.第一框体;11.卡紧部;11a.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
31.20.第二框体;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3.第三凹部;
32.30.第三框体;31.第四凹部;
33.40.背板;41.折弯部;42.阻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34.图1至图10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5.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36.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37.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包括第一框体10、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图2是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局部放
大图。
38.图3中,第一框体10为u形结构,其卡接于背板40的一侧并沿背板40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与第一框体10垂直搭接并通过背板40的折弯部41及阻挡部42沿背板40的棱边设置,如图4所示。
39.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框体10、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由聚碳酸酯制成,其具有阻燃性、抗氧化性,适用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
40.所述第二框体20与第三框体30的长度之和小于背板40的棱边长度,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所述第一框体10的外周侧设置有卡紧部11,所述卡紧部11朝向第一框体10的内侧伸缩设置以形成卡槽;所述卡紧部11配置有截面为l形的第一凸起11a,如图6所示,第一凸起11a与背板40的卡槽孔匹配设置。卡紧部11向内伸缩的距离为背板40的外周侧向上延伸形成的竖板的厚度,以便将第一框体10卡接于背板40。
41.具体地,第一凸起11a沿第一框体10间隔均匀设置,其安装于背板40的卡槽孔,以保证第一框体10安装的可靠性。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10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凸起12,如图5所示,其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0的顶面。所述第二凸起12朝向上侧延伸设置,其延伸高度为1mm

5mm。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安装于背板40后,第一凸起12的顶面与第二框体20及第三框体30的顶面平齐,以保证背光模组整体装配的平整性。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7示出的第二框体20为矩形条结构,其端部设置有第一凹部21,如图8硕士,所述第一凹部21与背板40的阻挡部42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凹部2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0的侧面。
44.所述第二框体20还配置有第二凹部22,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凹部22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20的底面,其与背板40的折弯部41匹配设置,第二凹部22卡接于背板40的折弯部41,使得第二框体20的顶面为水平面。
45.所述第二凹部22的端面与折弯部41的端面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为0.5mm

5mm,以避免第二框体20与背板的折弯部41发生干涉而产生应力集中。
46.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20还配置有第三凹部23,其设置于第二框体20的顶面并位于第二框体20的端部。所述第三凹部23的长度为第二框体20长度的1/5

1/3。
47.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框体30的端部结构与第二框体20的结构是一致的,都配置有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使得第三框体30与背板40可靠固定。
48.图10中,所述第三框体30的顶面配置有第四凹部31,其位于第三框体30的顶面并沿第三框体3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四凹部31位于第三框体30的中部位置,其深度为0.5mm

2mm,以消除应力集中。
49.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在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之间设置间隔距离,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
5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7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