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


背景技术:

2.在十字路口,四面都悬挂着红、黄、绿、三色交通信号灯,它是不出声的“交通警察”。红绿灯是国际统一的交通信号灯。红灯是停止信号,绿灯是通行信号。交叉路口,几个方向来的车都汇集在这儿,有的要直行,有的要拐弯,到底让谁先走,这就是要听从红绿灯指挥。红灯亮,禁止直行或左转弯,在不碍行人和车辆情况下,允许车辆右转弯;绿灯亮,准许车辆直行或转弯;黄灯亮,停在路口停止线或人行横道线以内,已经继续通行;黄灯闪烁时,警告车辆注意安全。
3.而在大众群众中存在着盲人无法观测信号灯,因此在其过马路时可能会由于无人陪同的情况下误判信号灯过斑马线造成交通事故,因此急需方便盲人使用的交通信号灯,为盲人的出行提供更便利的环境。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功能,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盲人无法识别交通信号灯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智能语音交互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端设有预埋件,所述放置板的顶端设有主灯杆,所述主灯杆的一侧设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顶端设有智能语音交互装置,所述主灯杆在远离所述控制柜的一侧设有水箱,所述主灯杆上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在远离所述主灯杆的一侧安装有辅灯杆,所述主灯杆的顶端连接有红绿灯,所述红绿灯的一侧设有监测装置,所诉监测装置的表面安装有喷洒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板、能见度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光反射传感器、滑槽,所述安装板顶端安装有能见度传感器,所述能见度传感器的一侧设有视觉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安装有光反射传感器,所述光反射传感器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滑槽。
11.进一步的,所述喷洒结构包括安装槽、接头、水管、水泵、雾化喷头,所述安装槽的外侧安装有接头,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安装槽的外侧表面安装有雾化喷头。
12.进一步的,所述光反射传感器与所述滑槽之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光反射传感器相连接固定,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相互匹配。
13.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的一端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水箱相连接,所述接头的另一端
与所述安装槽内部的所述水管相连接,内部的所述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水泵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雾化喷头相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预埋件与所述主灯杆以及所述辅灯杆相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所设有的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可以通过与盲人进行语音交流来实现对地点以及红绿灯情况的告知,提高了盲人过马路时的安全性,更具人性化。
18.(2)、本实用新型所设有的监测装置通过内部安装的能见度传感器可以对信号灯灯杆前方的路段进行能见度监测,及时的通过控制柜对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发出警告,提醒过往行人,同时设有的视觉传感器能够有效地监测不遵守交规的车辆以及行人,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对其发出警报,减少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的主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的主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的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的喷洒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放置板;2、预埋件;3、主灯杆;4、控制柜;5、智能语音交互装置;6、水箱;7、连接块;8、辅灯杆;9、红绿灯;10、监测装置;101、安装板;102、能见度传感器;103、视觉传感器;104、光反射传感器;105、滑槽;11、喷洒结构;111、安装槽;112、接头;113、水管;114、水泵;115、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
2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

4所示,根据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盲人提示功能的信号灯灯杆,包括放置板1,所述放置板1的底端设有预埋件2,所述放置板1的顶端设有主灯杆3,所述主灯杆3的一侧设有控制柜4,所述控制柜4的顶端设有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所述主灯杆3在远离所述控制柜4的一侧设有水箱6,所述主灯杆3上安装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在远离所述主灯杆3的一侧安装有辅灯杆8,所述主灯杆3的顶端连接有红绿灯9,所述红绿灯9的一侧设有监测装置10,所诉监测装置10的表面安装有喷洒结构11。
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板1用于安装控制柜4以及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预埋件2安装在地下用于支撑主灯杆3以及辅灯杆8,控制柜4与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以及监测装置10和红绿灯9均电性连接,同时控制柜4可以控制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以及红绿灯9,而监测装置10可以将传感数据传输至控制柜4进行数据处理,之后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发出相应的信号语音,而喷洒结构11可以对红绿灯9附近的环境进行物理降尘以及稀释雾霾的作用,提高能见度。
30.如图1

4所示,所述监测装置10包括安装板101、能见度传感器102、视觉传感器103、光反射传感器104、滑槽105,所述安装板101顶端安装有能见度传感器102,所述能见度传感器102的一侧设有视觉传感器103,所述安装板101的底端安装有光反射传感器104,所述光反射传感器104与所述安装板101之间设有滑槽105。
31.所述喷洒结构11包括安装槽111、接头112、水管113、水泵114、雾化喷头115,所述安装槽111的外侧安装有接头112,所述安装槽111的内部安装有水管113,所述水管113的一端连接有水泵114,所述安装槽111的外侧表面安装有雾化喷头115。
32.所述光反射传感器104与所述滑槽105之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光反射传感器104相连接固定,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105相互匹配。
33.所述接头112的一端通过所述水管113与所述水箱6相连接,所述接头11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11内部的所述水管113相连接,内部的所述水管113与所述水泵114相连接,所述水泵114通过所述水管113与所述雾化喷头115相连接。
34.所述预埋件2与所述主灯杆3以及所述辅灯杆8相连接。
35.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在实际应用时,监测装置10通过能见度传感器102来监测红绿灯9前方的视觉能见度,及时传输数据至控制柜4并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对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发出警报,视觉传感器103可以监测通过红绿灯9的车辆以及行人是否违反交规,并及时传输数据至控制柜4并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对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发出警报,光反射传感器104可以监测地面的反光情况来判断地面是否湿滑并及时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来提醒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喷洒结构11内的水泵114启动后会通过水管113将水箱6内的水传输至雾化喷头115进行水的雾化喷洒,提高红绿灯9附近环境的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
37.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置板1用于安装控制柜4以及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预埋件2安装在地下用于支撑主灯杆3以及辅灯杆8,控制柜4与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以及监测装置10和红绿灯9均电性连接,同时控制柜4可以控制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以及红绿灯9,而监测装置10可以将传感数据传输至控制柜4进行数据处理,之后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发出相应的信号语音,而喷洒结构11可以对红绿灯9附近的环境进行
物理降尘以及稀释雾霾的作用,提高能见度,监测装置10通过能见度传感器102来监测红绿灯9前方的视觉能见度,及时传输数据至控制柜4并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对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发出警报,视觉传感器103可以监测通过红绿灯9的车辆以及行人是否违反交规,并及时传输数据至控制柜4并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对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发出警报,光反射传感器104可以监测地面的反光情况来判断地面是否湿滑并及时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装置5来提醒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喷洒结构11内的水泵114启动后会通过水管113将水箱6内的水传输至雾化喷头115进行水的雾化喷洒,提高红绿灯9附近环境的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