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



1.本技术涉及输液装置,特别是涉及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实践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躁动、上厕所或翻身等容易造成输液器从输液瓶上掉落、导致输液器及输液瓶液体的污染,为患者的治疗和费用增加负担,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都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现有的输液器容易脱落的问题,使得输液的安全和无污染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其具有有效防止插管针脱落的优点。
4.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包括底部套环、侧夹、弹簧、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
5.两个所述侧夹对称设置;
6.其一所述侧夹的底部铰接在所述底部套环的一侧,其顶端与所述第一半圆环固定;另一所述侧夹的底部铰接在所述底部套环的另一侧,其顶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固定;
7.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拼合时形成圆环;并且该圆环与所述底部套环同轴线;
8.所述侧夹包括弧形的骨架和夹板,夹板的顶端与骨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并形成突出的铰接部,该铰接部与所述底部套环铰接;
9.所述弹簧设置在底部套环和所述夹板之间。
10.本技术所述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通过底部套环套设在插瓶针上,通过手指捏紧,使得两个侧夹相对打开,从而使得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相对打开,然后将输液瓶与插瓶针对接,之后松开手指,使得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放置在输液瓶的瓶口凹槽处。设置弹簧用于侧夹的复位。正常情况下,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不直接接触瓶身,只是在插瓶针相对输液瓶脱落时,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抵接在瓶口的凸部,从而有效的防止插瓶针脱落。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插瓶针不容易与输液瓶分离,另一方面也方便了输液时的病人的正常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套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底部半圆环;
12.其一所述侧夹的铰接部与其一所述底部半圆环铰接,另一所述侧夹的铰接部与另一所述底部半圆环铰接。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折叠夹和对夹,所述折叠夹的一端与其一所述底部半圆环固定,所述折叠夹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底部半圆环固定;
14.所述对夹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其一所述底部半圆环上,所述对夹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另一所述底部半圆环上;
15.所述折叠夹和所述对夹分别置于所述底部半圆环的两侧。
16.进一步地,所述对夹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其另一侧与所述开口对应位置设置有凸勾,该凸勾与所述开口活动扣合连接。
1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底部半圆环一体成形,并形成一体的所述底部套环。
18.进一步地,还包括插瓶针,该插瓶针固定套接在所述底部套环上,其针头朝向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开口。
19.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气管,该排气管与所述插瓶针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插瓶针与所述底部套环一体成形。
21.进一步地,还包括握持柄,该握持柄横向固定在所述插瓶针上,并且所述握持柄置于所述底部套环的上方。
2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25.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2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包括底部套环10、侧夹20、弹簧(图未示)、第一半圆环31和第二半圆环32;
30.两个所述侧夹20对称设置;
31.其一所述侧夹20的底部铰接在所述底部套环10的一侧,其顶端与所述第一半圆环31固定;另一所述侧夹20的底部铰接在所述底部套环10的另一侧,其顶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32固定;
32.所述第一半圆环31和所述第二半圆环32拼合时形成圆环;并且该圆环与所述底部套环10同轴线;
33.所述侧夹20包括弧形的骨架21和夹板22,夹板22的顶端与骨架21的底端固定连接,并形成突出的铰接部,该铰接部与所述底部套环10铰接;
34.所述弹簧设置在底部套环和所述夹板22之间。
35.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套环1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底部半圆环11;
36.其一所述侧夹20的铰接部与其一所述底部半圆环11铰接,另一所述侧夹20的铰接部与另一所述底部半圆环11铰接。
37.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折叠夹41和对夹42,所述折叠夹41的一端与其一所述底部半圆环11固定,所述折叠夹41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底部半圆环11固定;
38.所述对夹42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其一所述底部半圆环11上,所述对夹42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另一所述底部半圆环11上;
39.所述折叠夹41和所述对夹42分别置于所述底部半圆环11的两侧。
40.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对夹4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52,其另一侧与所述开口52对应位置设置有凸勾51,该凸勾51与所述开口52活动扣合连接。
41.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底部半圆环11一体成形,并形成一体的所述底部套环10。
42.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插瓶针61,该插瓶针61固定套接在所述底部套环10上,其针头朝向所述第一半圆环31的开口52。
4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管,该排气管与所述插瓶针61连接。
44.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插瓶针61与所述底部套环10一体成形。
45.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握持柄62,该握持柄62横向固定在所述插瓶针61上,并且所述握持柄62置于所述底部套环10的上方。
46.本技术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的工作原理:
47.参阅图1和图2,在一种示例中,底部套环10分为两半,且底部套环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叠夹41和对夹42,使用前,对夹42的两侧相对打开,使得底部套环10的两个底部半圆环11相对张开,套设在插瓶针61上之后,通过按压对夹42,使得对夹42的两侧相对夹42紧,再通过凸勾51和凸勾51卡紧,使得对夹42夹紧,进而使得两个底部半圆环11夹紧。此外,在两个侧夹20处同时按压,按压其夹板22,使得骨架21相对底部套环10转动并相对打开,使得第一半圆环31相对第二半圆环32打开,将输液瓶倒放并瓶口插入插瓶针61,然后松开夹板22,在弹簧的驱动作用下,骨架21复位,使得第一半圆环31和第二半圆环32闭合,套在输液瓶的瓶口上方。输液瓶的瓶口截面的一半为“s”字形,第一半圆环31和第二半圆环32套接在其凹部。瓶口凹部下方为凸部,用于防止第一半圆环31和第二半圆环32脱落。
48.参阅图3和图4,在另一种示例中,底部套环10为一个整体,并且紧固固定在插瓶针61上,使用时,在两个侧夹20处同时按压,按压其夹板22,使得骨架21相对底部套环10转动并相对打开,使得第一半圆环31相对第二半圆环32打开,将输液瓶倒放并瓶口插入插瓶针61,然后松开夹板22,在弹簧的驱动作用下,骨架21复位,使得第一半圆环31和第二半圆环32闭合,套在输液瓶的瓶口上方。输液瓶的瓶口截面的一半为“s”字形,第一半圆环31和第二半圆环32套接在其凹部。瓶口凹部下方为凸部,用于防止第一半圆环31和第二半圆环32脱落。
49.本技术示例性的防脱落的输液辅助连接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插瓶针61脱落,从而保证了使用的安全和卫生。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4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