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向电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电感器能够阻碍导体中电流的变化,具有滤波、抗电磁干扰、筛选信号、稳定电流以及过滤噪声等作用,在电子产品中广泛运用,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电感器也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电感器的小型化除了自身体积的变小,其在pcb上的焊接方式也从以前的通孔焊接逐渐发展到表面贴装焊接,但现有的贴装电感器结构过于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包括轴向电感本体、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第一端帽以及第二端帽;
5.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
6.所述第一端帽与第二端帽的中心位置处均设有圆形状的空孔,所述第一端帽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一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与第一端帽连接,所述第二端帽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二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与第二端帽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折弯角度范围为60

135度,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折弯角度范围为60

135度。
8.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帽与第二端帽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帽与第二端帽的内径不小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外径。
9.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帽及第二端帽分别与轴向电感本体套设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沿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方向伸展,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沿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方向伸展。
11.优选地,所述空孔的内径不小于第一轴向电感引脚及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外径,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外径相等。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一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折弯后的第一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一端帽连接,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二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折弯后的第二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二端帽连接,贴装结构简单,同时有利于轴向电感体积的变小,使得轴向电感能够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中。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分解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帽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
19.轴向电感本体1、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第一端帽4、第二端帽5、空孔6。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包括轴向电感本体1、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第一端帽4以及第二端帽5;
22.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设于轴向电感本体1的左侧,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设于轴向电感本体1的右侧;
23.所述第一端帽4与第二端帽5的中心位置处均设有圆形状的空孔6,所述第一端帽4设于轴向电感本体1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的前端穿出第一端帽4后往垂直方向折弯,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的前端与第一端帽4连接,所述第二端帽5设于轴向电感本体1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2的前端穿出第二端帽5后往垂直方向折弯,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的前端与第二端帽5连接。
24.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的折弯角度范围为60

135度,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的折弯角度范围为60

135度。
25.所述第一端帽4与第二端帽5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帽4与第二端帽5的内径不小于轴向电感本体1的外径。
26.所述第一端帽4及第二端帽5分别与轴向电感本体1套设连接。
27.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沿轴向电感本体1的左侧方向伸展,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沿轴向电感本体1的右侧方向伸展。
28.所述空孔6的内径不小于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及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的外径,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2与第二轴向电感引脚3的外径相等。
29.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一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折弯后的第一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一端帽连接,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二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折弯后的第二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二端帽连接,过长的第一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二轴向电感引脚做切断处理,贴装结构简单,同时有利于轴向电感体积的变小,使得轴向电感能够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中。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电感本体、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第一端帽以及第二端帽;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所述第一端帽与第二端帽的中心位置处均设有圆形状的空孔,所述第一端帽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一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与第一端帽连接,所述第二端帽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二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与第二端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折弯角度范围为60

135度,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折弯角度范围为60

13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帽与第二端帽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帽与第二端帽的内径不小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帽及第二端帽分别与轴向电感本体套设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沿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方向伸展,所述第二轴向电感引脚沿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方向伸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孔的内径不小于第一轴向电感引脚及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外径,所述第一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外径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向电感贴装结构,包括轴向电感本体、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第一端帽以及第二端帽,第一轴向电感引脚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第二轴向电感引脚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第一端帽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左侧,第一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一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折弯后的第一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一端帽连接,第二端帽设于轴向电感本体的右侧,第二轴向电感引脚的前端穿出第二端帽后往垂直方向折弯,折弯后的第二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二端帽连接,过长的第一轴向电感引脚与第二轴向电感引脚做切断处理,贴装结构简单,同时有利于轴向电感体积的变小,使得轴向电感能够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中。轴向电感能够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中。轴向电感能够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中。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有辰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2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3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