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管道吊装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吊装用设备,属于机械及吊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对供排水管道、热力管道等管道进行地埋铺设作业时,往往需要通过诸如电葫芦、手葫芦、吊车等传统吊装设备进行施工作业,虽然这些传统的吊装设备一定程度可以满足施工作业的需要,但一方面这些传统的吊装设备操作难度大且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吊装和管道铺设作业往往无法同步进行,从而导致管道设备在基坑中安装、铺设作业的工作效率相对低下,且在进行长距离布设时需要频繁移动吊具,从而进一步造成了管道设备吊装、铺设施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劳动成本高的缺陷。
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管道吊装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管道吊装定位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管径、不同施工环境下对管道实施吊装、预埋及连接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有效实现了吊装与铺设同步就行,并可实现沿铺设作业面连续进行吊装铺设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道吊装、铺设作业操作的便捷性、操作效率高,并有效降低操作劳动强度和成本。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地埋式管道吊装定位装置,包括承载架、导向柱、承载横梁、吊臂、夹持臂、升降驱动机构、水平位移驱动机构、行走机构及驱动电路,承载架下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并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与至少两条导向柱连接,导向柱与承载架下端面呈45
°
—90
°
夹角,并对称分布在承载架轴线两侧,且导向柱下端面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与地平面连接,且水平位移驱动机构轴线与承载架轴线垂直分布,承载横梁至少两条,对称分布在承载架轴线两侧并与承载架轴线平行分布,承载横梁上端面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与承载架下端面滑动连接,下端面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若干吊臂连接,吊臂与承载横梁下端面垂直分布,其下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加持臂上端面铰接,且各吊臂均沿承载横梁轴线方向均布,加持臂为轴线与承载架轴线平行分布的圆弧结构,驱动电路与导向柱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水平位移驱动机构、行走机构电气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架包括架体、驱动辊道、导向板,所述架体为横断面矩形的板状框架结构,且架体上设与架体同轴分布的导向槽,所说导向槽长度为架体长度的60%—90%,所述导向板至少两条,以架体轴线对称分布并与导向槽侧壁连接,且所述导向板与架体下端面呈30
°
—90
°
夹角,所述驱动辊道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导向槽两侧并嵌于架体上端面,且驱动辊道驱动方向与导向槽轴线垂直分布,所述驱动辊道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板与导向槽侧壁间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所述转台机构与驱
动电路铰接。
9.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臂包括承载臂、调节臂、驻锄、电动伸缩调节柱、阻尼板及连接挂扣,其中所述承载臂、调节臂均为圆弧板状结构,承载臂上端面均下端面均设“凵”字形的连接槽,所述承载臂上端面通过连接槽包覆在转台机构外,并通过转台机构与吊臂铰接,承载臂下端面通过连接槽包覆在调节臂上端面外并与调节臂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所述承载臂外侧面通过转台机构与电动伸缩调节柱上端面铰接,所述电动伸缩调节柱轴线与水平面呈0
°
—180
°
夹角,其下端面与驻锄连接,所述调节臂内表面设至少一个阻尼板,所述阻尼板后端面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底座与调节臂连接,且阻尼板前端面与调节臂内表面平行分布,所述连接挂扣与调节臂外表面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水平位移驱动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丝杠机构、齿轮齿条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11.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12.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管径、不同施工环境下对管道实施吊装、预埋及连接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有效实现了吊装与铺设同步就行,并可实现沿铺设作业面连续进行吊装铺设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道吊装、铺设作业操作的便捷性、操作效率高,并有效降低操作劳动强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夹持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和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管道吊装定位装置,包括承载架1、导向柱2、承载横梁3、吊臂4、夹持臂5、升降驱动机构6、水平位移驱动机构7、行走机构8及驱动电路9,承载架1下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并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与至少两条导向柱2连接,导向柱2与承载架1下端面呈45
°
—90
°
夹角,并对称分布在承载架1轴线两侧,且导向柱2下端面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7与地平面连接,且水平位移驱动机构7轴线与承载架1轴线垂直分布,承载横梁3至少两条,对称分布在承载架1轴线两侧并与承载架1轴线平行分布,承载横梁3上端面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7与承载架下端面滑动连接,下端面通过升降驱动机构6与若干吊臂4连接,吊臂4与承载横梁3下端面垂直分布,其下端面通过转台机构10与加持臂5上端面铰接,且各吊臂4均沿承载横梁3轴线方向均布,加持臂5为轴线与承载架1轴线平行分布的圆弧结构,驱动电路9与导向柱2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6、水平位移驱动机构7、行走机构9电气连接。
18.需要说明的,所述的承载架1包括架体101、驱动辊道102、导向板103,所述架体101为横断面矩形的板状框架结构,且架体101上设与架体101同轴分布的导向槽104,所说导向
槽104长度为架体101长度的60%—90%,所述导向板103至少两条,以架体101轴线对称分布并与导向槽104侧壁连接,且所述导向板103与架体101下端面呈30
°
—90
°
夹角,所述驱动辊道102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导向槽104两侧并嵌于架体101上端面,且驱动辊道102驱动方向与导向槽104轴线垂直分布,所述驱动辊道102与驱动电路9电气连接。
19.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导向板103与导向槽104侧壁间通过转台机构10铰接,所述转台机构10与驱动电路9铰接。
20.重点说明的,所述的夹持臂5包括承载臂51、调节臂52、驻锄53、电动伸缩调节柱54、阻尼板55及连接挂扣56,其中所述承载臂51、调节臂52均为圆弧板状结构,承载臂51上端面均下端面均设“凵”字形的连接槽57,所述承载臂51上端面通过连接槽57包覆在转台机构10外,并通过转台机构10与吊臂4铰接,承载臂51下端面通过连接槽57包覆在调节臂52上端面外并与调节臂52通过转台机构10铰接,所述承载臂51外侧面通过转台机构10与电动伸缩调节柱54上端面铰接,所述电动伸缩调节柱54轴线与水平面呈0
°
—180
°
夹角,其下端面与驻锄53连接,所述调节臂52内表面设至少一个阻尼板55,所述阻尼板55后端面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底座58与调节臂52连接,且阻尼板55前端面与调节臂52内表面平行分布,所述连接挂扣56与调节臂52外表面连接。
21.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6、水平位移驱动机构7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丝杠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行走轮机构及全地形底盘中的任意一种。
2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电路9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23.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架、导向柱、承载横梁、吊臂、夹持臂、升降驱动机构、水平位移驱动机构、行走机构及驱动电路进行组装,然后将组装后本新型的导向柱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与管道埋设沟的沟底连接,并使本新型轴线与管道埋设沟轴线平行分布,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外部控制电路及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
24.在进行管道布设时,首先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调整量承载横梁的位置,使两承载横梁之间中点投影落在管道布设位置轴线上,然后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转台机构将夹持臂上升至承载架下方位置,同时调整导向板位置,使对称分布的两导向板下端面间间距为待铺设管道外径的1.1—1.5倍,并使对称分布的两个调节臂构成的圆弧结构直径为待布设管道直径的0.8—1.1倍,然后将待布设的管道吊装到承载架上端面的驱动辊道上,然后通过驱动轨道将靠近导向槽位置的一条管道输送至导向槽内,并在导向板引导下落入到对称分布的两个加持臂之间实现对管道夹持,在对管道夹持定位中,另通过连接挂扣连接钢绞线,并通过钢绞线对管道下端面进行绑紧定位。
25.然后在通过水平位移驱动机构对管道位置进行精确调整,同时驱动升降驱动机构下行,并在下行过程中,驱动电动伸缩调节柱进行翻转运行和驱动电动伸缩调节柱伸长运行,使驻锄下端面比调节臂下端面低至少10毫米,并在持续下行过程中,首先由驻锄对管道进行辅助承载定位,然后拆除丁维永的钢绞线,然后调整调节臂位置,使对称分布的两调节臂间构成的圆弧直径匀速增加并大于管道外径,从而使管道落入到管道埋设沟内,完成管道铺设。
26.在完成一段管道铺设后,再次然后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转台机构将夹持臂上升至
承载架下方位置待机,同时由导向柱下端面的水平位移驱动机构驱动本新型整体移动到后续安装位置,然后再次由驱动轨道驱动后续管道通过导向槽落入到加持臂中,从而实现连续管道铺设定位作业。
27.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管径、不同施工环境下对管道实施吊装、预埋及连接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有效实现了吊装与铺设同步就行,并可实现沿铺设作业面连续进行吊装铺设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道吊装、铺设作业操作的便捷性、操作效率高,并有效降低操作劳动强度和成本。
28.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3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