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炼用流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熔炼用流槽。


背景技术:

2.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常用冶炼法:用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冶炼的原理:1.还原法: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共热)冶炼成游离态金属;2.置换法:金属盐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冶炼成游离态金属;其中,火法冶炼又称为干式冶金,把矿石和必要的添加物一起在炉中加热至高温,熔化为金属液体。
3.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需要用到流槽对金属熔液进行引流,然而传统的流槽的金属熔液容易飞溅、且铝液容易氧化,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影响熔炼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的流槽的金属熔液容易飞溅、且铝液容易氧化,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影响熔炼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熔炼用流槽,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熔炼用流槽,包括
6.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熔炼炉连通;
7.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用于过滤金属熔液的过滤块,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内部连通的出液口,沿所述金属熔液的流向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过滤块的下游;
8.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的外表面缠绕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外界加热设备连通;所述保温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熔炼炉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9.所述金属熔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一管道、保温管和第二管道。
10.上述熔炼用流槽,通过设置有第一管道,实现将熔炼炉内的金属熔液引流至所述保温管内;通过设置有第二管道,实现将来自于保温管内的金属熔液引流至下一工序;通过在第二管道内设有过滤块,实现对金属熔液的过滤,避免未彻底熔融的成块金属进入至下一工序,影响成型工艺;通过设置有保温管且在保温管的外表面缠绕加热管,实现了对金属熔液的保温,从而提高流动性;通过设置有第一管道、保温管和第二管道,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流槽内的金属熔液容易飞溅、且金属熔液容易氧化,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影响熔炼效果的问题。
11.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管包括保温部和与保温部连接的过渡部;所述加热管绕设于所述保温部上。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卡接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保温部插接于所述第二管道内;沿所述金属熔液的输送方向所述过滤块位于所述保温部的下游,所述金属熔液依次流经保温部、过滤块和出液口。
13.进一步地,所述保温部内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保温部远离所述过渡部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部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包括平流段和两个扩口端,两个所述扩口端分别与所述平流段的两端连通;两个所述开口端分别与所述保温部远离所述过渡部的开口端连通以及所述过渡部连通。
15.进一步地,所述保温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管道对应所述保温部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有冲洗装置。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过滤块的固定块。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保温管均为圆柱状;所述过滤块的外轮廓为圆盘状且所述过滤块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保温管均为耐高温材料制成。
19.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为锥形状,所述导流管的小口端与所述保温管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大口端卡接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导流管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保温管上。
附图说明
20.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熔炼用流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熔炼用流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熔炼用流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熔炼用流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熔炼用流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三;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熔炼用流槽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第一管道;2

第二管道;21

出液口;3

保温管;31

保温部;32
‑ꢀ
过渡部;4

加热管;5

过滤块;6

引流管;7

冲洗装置;8

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33]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熔炼用流槽,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保温管3;所述第一管道1与熔炼炉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内设有用于过滤金属熔液的过滤块5,所述第二管道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2内部连通的出液口21,沿所述金属熔液的流向所述出液口21位于所述过滤块5的下游;所述保温管3的外表面缠绕有加热管 4,所述加热管4与外界加热设备连通;所述保温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1远离所述熔炼炉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2连通;所述金属熔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一管道1、保温管3和第二管道 2。
[0034]
上述熔炼用流槽,通过设置有第一管道1,实现将熔炼炉内的金属熔液引流至所述保温管3内;通过设置有第二管道2,实现将来自于保温管 3内的金属熔液引流至下一工序;通过在第二管道2内设有过滤块5,实现对金属熔液的过滤,避免未彻底熔融的成块金属进入至下一工序,影响成型工艺;通过设置有保温管3且在保温管3的外表面缠绕加热管4,实现了对金属熔液的保温,从而提高流动性;通过设置有第一管道1、保温管3和第二管道2,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流槽内的金属熔液容易飞溅、且金属熔液容易氧化,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影响熔炼效果的问题。
[00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管3包括保温部31和与保温部31连接的过渡部32;所述加热管4绕设于所述保温部31上。如此,通过在保温部31上绕设加热管4,保证了保温部31内金属熔液的受热均匀,再者,通过设置有过渡部32,实现了将位于第一管道1内的金属熔液引流至保温部31内,提高金属熔液的流动性。
[003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32卡接于所述第一管道1内,所述保温部31插接于所述第二管道2内;沿所述金属熔液的输送方向所述过滤块5位于所述保温部31的下游,所述金属熔液依次流经保温部31、过滤块5和出液口21。如此,保证了金属熔液得到充分过滤。
[003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部31内设有引流管6,所述引流管6 的一端与所述保温部31远离所述过渡部32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引流管6 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部32连通;所述引流管6包括平流段和两个扩口端,两个所述扩口端分别与所述平流段的两端连通;两个所述开口端分别与所述保温部31远离所述过渡部32的开口端连通以及所述过渡部32连通。如此,通过设置有扩口端和平流段,提高了金属熔液的流动性,同时提高了金属熔液通过过滤块5的速度。
[003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部3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管道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加热管4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管道2对应所述保温部31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有冲洗装置 7。如此,便于清除第二管道2内的杂质,提高金属熔液的质量。
[003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2内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过滤块5 的固定块。如此,便于固定过滤块5,避免过滤块5因为金属熔液的冲击而移位。
[00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保温管3均为圆柱状;所述过滤块5的外轮廓为圆盘状且所述过滤块5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管道2的内径。如此,提高金属熔液与过滤块5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果。
[004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保温管3均为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耐高温材质具体为高铝质耐火材料、si3n4结合 sic质耐火材料砌筑。
[004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熔炼用流槽还包括导流管8,所述导流管 8为锥形状,所述导流管8的小口端与所述保温管3连通,所述导流管8 的大口端卡接于所述第一管道1内,所述导流管8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保温管3上。如此,实现了第一管道1和导流管8的连接,同时提高了使金属熔液的流动性。
[004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1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