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乳腺癌重建术后的多功能上肢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乳腺癌重建术后的多功能上肢垫。


背景技术:

2.乳腺癌重建术后患者引流管多至4—6条,且重建术后患者手术切口多、术后疼痛评分大多数在6分及以上,由于疼痛的影响,患者大多数不敢自己改变体位,需要护士协助翻身来改变体位,乳腺癌术后由于在手术中进行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所以手术侧上肢相对制动,要求患者肘关节以上的上肢禁止活动、且需要抬高以避免上肢肿胀,但是无论患者平卧位还是侧卧位,引流管均不好安放、均有受压或者牵拉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乳腺癌重建术后的多功能上肢垫,改进当下太高病患上肢的技术方案,抬高患者患侧肢体以避免肿胀,又方便患者侧卧位以避免患者因骶尾部长时间受压感到不适,消除患者引流管受压迫或被牵拉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乳腺癌重建术后的多功能上肢垫,包括近肩端板材和近指端板材,两板材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近肩端板材和近指端板材的上底之间连接有托举板材,所述托举板材两侧均连接有靠垫板材,所述靠垫板材分别连接于近肩端板材和近指端板材的腰线部,且两块所述靠垫板材上开设有供引流管穿设的拱形通孔。
5.优选的,所述托举板材的长为五十五厘米、宽为十六厘米,所述近肩端板材的上底为十六厘米、下底为二十五厘米、高为十五厘米,所述近指端板材的上底为十六厘米、下底为二十五厘米、高为二十五厘米。
6.优选的,所述托举板材上开设有供患肢穿设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近肩端板材和近指端板材的上底,且凹陷槽内壁包覆有保温面料。
7.优选的,所述托举板材两端的高度差为十厘米,且其低端连接于近肩端板材,高端连接于近指端板材。
8.优选的,所述拱形通孔为半圆形通孔,其圆心距离近指端板材下底二十六厘米。
9.优选的,所述拱形通孔的直径为十二厘米,且拱形通孔内壁包覆有毛毡布。
10.优选的,所述近肩端板材、近指端板材、托举板材和两块靠垫板材为一体式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上窄下宽呈梯形结构的近肩端板材和近指端板材,并让患者将手术侧上肢放置于托举板材上,在患者为侧卧位时有效地承托患者的背部,消除由于疼痛导致大多数患者不敢自己改变体位的状况,进而避免患者侧卧位时因背部虚空无承托而导致背部肌肉疲乏,也可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平卧导致骶尾部受压感到酸涩,显著地提升患者卧位时的舒适度的同时可增加医护人员的巡床周期,进而降低医护人
员的工作强度,配合可容纳引流管的拱形通孔,可以保证无论患者处于平卧位还是侧卧位,引流管均便于安放,没有受压迫或者被牵拉的风险,提升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因担心改变体位时会牵拉引流管带来刺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将抬高患者患侧肢体以避免肿胀,又方便患者侧卧位以避免患者因骶尾部长时间受压感到不适,消除患者引流管受压迫或被牵拉的风险三个改进点整合进一个结构中,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含有铺设了保温面料的凹陷槽,既可以帮助患者限位上肢,也可以让皮肤处于舒适的环境中不着凉,进一步提升舒适度,拱形通孔内包覆的毛毡布可使得引流管移动时更加顺滑平常,避免牵拉到患者创口引起刺痛。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近肩端板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近指端板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靠垫板材,2、近肩端板材,3、近指端板材,4、托举板材,5、凹陷槽,6、拱形通孔,7、毛毡布。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用于乳腺癌重建术后的多功能上肢垫,包括近肩端板材2和近指端板材3,两板材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近肩端板材2和近指端板材3的上底之间连接有托举板材4,所述托举板材4两侧均连接有靠垫板材1,所述靠垫板材1分别连接于近肩端板材2和近指端板材3的腰线部,且两块所述靠垫板材1上开设有供引流管穿设的拱形通孔6。
24.所述托举板材4的长为五十五厘米、宽为十六厘米,所述近肩端板材2的上底为十六厘米、下底为二十五厘米、高为十五厘米,所述近指端板材3的上底为十六厘米、下底为二
十五厘米、高为二十五厘米;所述托举板材4上开设有供患肢穿设的凹陷槽5,所述凹陷槽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近肩端板材2和近指端板材3的上底,且凹陷槽5内壁包覆有保温面料;所述托举板材4两端的高度差为十厘米,且其低端连接于近肩端板材2,高端连接于近指端板材3;所述拱形通孔6为半圆形通孔,其圆心距离近指端板材3下底二十六厘米;所述拱形通孔6的直径为十二厘米,且拱形通孔6内壁包覆有毛毡布7;所述近肩端板材2、近指端板材3、托举板材4和两块靠垫板材1为一体式结构。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当患者接受了乳腺癌重建术后遵照医嘱需要患侧上肢相对制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上窄下宽呈梯形结构的近肩端板材2和近指端板材3,并让患者将手术侧上肢放置于托举板材4上,在患者为侧卧位时有效地承托患者的背部,消除由于疼痛导致大多数患者不敢自己改变体位的状况,进而避免患者侧卧位时因背部虚空无承托而导致背部肌肉疲乏,也可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平卧导致骶尾部受压感到酸涩,显著地提升患者卧位时的舒适度的同时可增加医护人员的巡床周期,进而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配合可容纳引流管的拱形通孔6,可以保证无论患者处于平卧位还是侧卧位,引流管均便于安放,没有受压迫或者被牵拉的风险,提升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因担心改变体位时会牵拉引流管带来刺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将抬高患者患侧肢体以避免肿胀,又方便患者侧卧位以避免患者因骶尾部长时间受压感到不适,消除患者引流管受压迫或被牵拉的风险三个改进点整合进一个结构中,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含有铺设了保温面料的凹陷槽5,既可以帮助患者限位上肢,也可以让皮肤处于舒适的环境中不着凉,进一步提升舒适度,拱形通孔6内包覆的毛毡布7可使得引流管移动时更加顺滑平常,避免牵拉到患者创口引起刺痛。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7.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0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