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梁预制型钢座及t梁预制型钢台座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预制t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梁预制型钢座及t梁预制型钢台座。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市政道路及公路等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其中桥梁工程占了很大比例,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t梁因抗弯强度大、跨越能力强、重量轻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3.t梁通常是在梁场预制,在梁场设置有多个预制台座,t梁预制施工时,在台座上安装t梁模板,浇筑混凝土。预制台座的结构通常包括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两端设有扩大基础,在混凝土基础上设置台座上部结构。目前的预制台座,在混凝土基础以上部分多数仍然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梁场恢复时要将地面整平,需要将混凝土台座地上部分破除,转场后又要重新浇筑,无法重复使用,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又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梁预制型钢座及t梁预制型钢台座,旨在提高预制台座的使用率。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t梁预制型钢座,所述型钢座可置于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座内,所述型钢座包括座体、盖设于所述座体顶部的顶板及连接于所述座体底部的行走机构;所述座体截面大致呈凹形,其包括第一凹体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凹体两侧的第一连接体,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体上纵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顶板两侧纵向间隔设有多个可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6.在所述型钢座置于所述底座内时,所述第一凹体的外底面与所述底座的第二凹体的内底面抵接,所述行走机构置于所述底座的限位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体底面与所述底座的第二连接体上表面抵接,所述定位柱同时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底座的第二定位孔内;使所述型钢座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
7.优选地,所述第一凹体内的两侧角部纵向设有连接座,两所述连接座上横向焊接工字钢,所述工字钢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工字钢纵向间隔排布,所述工字钢上部焊接有纵梁,盖设于所述座体顶部的顶板的底面与所述纵梁顶面抵接。
8.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两组行走件,两组所述行走件纵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行走件均包括一转轴及固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行走轮,所述转轴横向设于两所述连接座之间,且所述转轴的两端与两所述连接座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凹体底部与所述行走轮相对的位置上设有通孔,所述行走轮穿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第一凹体底部。
9.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两端与两所述连接座分别通过轴承连接。
10.优选地,每一所述转轴上至少包括两个横向间隔设置的所述行走轮,两个所述转轴上的行走轮间距不等。
11.优选地,所述连接座的其中一端部设有插接柱,另一端部设有插接孔。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端部伸出所述顶板,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伸出部表面上设有可升降的喷淋养护装置。
13.优选地,所述喷淋养护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伸出部上的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的喷管及安装于所述喷管末端的喷嘴。
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t梁预制型钢台座,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座及如上述所述的t梁预制型钢座,所述型钢座可置于所述底座内;其中,
15.所述底座截面大致呈凹形,其包括第二凹体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凹体两侧的第二连接体,每一所述第二连接体上纵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凹体内底面凹设有限位槽;
16.在所述型钢座置于所述底座内时,所述型钢座的第一凹体的外底面与所述第二凹体的内底面抵接,所述型钢座的行走机构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型钢座的第一连接体底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体上表面抵接,所述型钢座的定位柱同时插入所述型钢座的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使所述型钢座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
17.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体呈阶梯状,使得在所述型钢座置于所述底座内时,所述型钢座的顶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顶面齐平。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t梁预制型钢座及t梁预制型钢台座使用型钢及钢板材料搭建,具备工厂化生产、快速安装、方便支拆、可周转重复使用,节省成本,且可与梁场同步建设,缩短了梁场建设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完工后,进行场地恢复时,机械投入少,环境污染小。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匹配的底座的截面示意图;
20.图2为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匹配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中顶板与座体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中顶板与座体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的截面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的仰视示意图;
25.图7为图4中a
‑
a部的断面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置于底座中的截面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置于底座中的侧视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提供一种t梁预制型钢座100,所述型钢座100可置于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座200内并与底座200相对固定。
31.其中,图1为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100匹配的底座200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100匹配的底座200的俯视示意图。
32.结合图1和图2所示,浇筑而成的底座200截面大致呈凹形,其包括第二凹体a及垂直连接于第二凹体a两侧的第二连接体b,每一第二连接体b上纵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b1;第二凹体a内底面凹设有限位槽a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纵向指型钢座100、底座200及其二者相对固定形成的台座的长度方向,所述横向指型钢座100、底座200及其二者相对固定形成的台座的宽度方向,所述的截面指从型钢座100、底座200及其二者相对固定形成的台座的宽度方向进行截取的面(下同)。例如,纵向为图1中指向纸面的方向,横向为图1中水平方向,截面为图1中与纸面平行的面。
33.具体的,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型钢座100包括座体10、盖设于座体10顶部的顶板20及连接于座体10底部的行走机构30。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t梁预制型钢座100使用型钢及钢板材料搭建。
34.结合图3~图5所示,座体10截面大致呈凹形,其包括第一凹体11及垂直连接于第一凹体11两侧的第一连接体12,每一第一连接体12上纵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21;顶板20两侧纵向间隔设有多个可插入第一定位孔121内的定位柱21。定位柱21的设置数量不多于第一定位孔121的数量,至少保证一个定位柱21可与一个第一定位孔121相对。
35.参见图8所示,在型钢座100置于底座200内时,第一凹体11的外底面与底座200的第二凹体a的内底面抵接,行走机构30置于底座200的限位槽a1内;第一连接体12底面与底座200的第二连接体b的上表面抵接,定位柱21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121和底座200的第二定位孔b1内,使型钢座100与底座200相对固定。该方式不仅便于支拆,且在型钢座100置于底座200内时,第一凹体11与第二凹体a面抵接,第一连接体12与第二连接体b面抵接,保证了形成的型钢台座的整体的抵抗断裂和过度变形的能力,强度可靠。而此时,行走机构30恰置于限位槽a1内,不论横向还是纵向上都不会对型钢台座整体结构带来影响,进一步保证了型钢台座结构的稳定性。
36.示例性的,结合图3和图5所示,第一凹体11内的两侧角部纵向设有连接座40,两连接座40上横向焊接工字钢50,工字钢50设有多个,多个工字钢50纵向间隔排布,工字钢50上部焊接有纵梁60,盖设于座体10顶部的顶板20的底面与纵梁60顶面抵接。其中,为了保证承载强度及平整性,纵梁60横向间隔焊接多个。一般的,由于对型钢座100两端的强度要求较高,因此,较佳的,工字钢50在连接座40纵向前后两侧的排布间距小于中间的排布间距。优选地,为了保证型钢座100的强度,两连接座40与第一凹体11及第一连接体12一体成型。
3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图3~图7所示,行走机构30包括至少两组行走件,两组行走件纵向间隔设置,每一行走件均包括一转轴311及固设于转轴上的行走轮312,转轴311横向设于两连接座40之间,且转轴311的两端与两连接座40分别可转动连接;第一凹体11底部与行走轮312相对的位置上设有通孔111,行走轮312穿过通孔111伸出第一凹体11底部。在型钢座100置于底座200内时,行走轮312部分伸出第一凹体11底部置于限位槽a1内。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30,一方面使得型钢座100本身便于移动,而且在与底座200配合时,至少实现了横向的限位;另一方面,部分伸入的方式,既保证了型钢座100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
提高了型钢座100的整体强度。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30的结构仅为优选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优选的,转轴311的两端与两连接座40分别通过轴承(未示出)连接。应当说明的是,行走件组数的设置不限于两组,可以根据型钢座100的长度间隔设置多组,以提高稳定性。
38.较佳的,结合图5和图6所示,每一转轴311上至少包括两个横向间隔设置的行走轮312,两个转轴311上的行走轮间距不等,即同一纵向上的两行走轮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沿型钢座100的长度方向,自型钢座100的一端至另外一端,转轴311上的行走轮间距依次增大或依次缩小。该结构的目的在于,若是将型钢座100以移动行走的方式置于底座200内时,位于头部的行走轮312不会落入尾部的限位槽a1内,使得型钢座100可以稳定的进入底座200内,所有的行走轮312可同时进入预设对应的限位槽a1内。例如如图6所示,两组行走件自左向右间隔设置,其中,左侧的转轴311上的两行走轮312之间的间距为w2,右侧的转轴311上的两行走轮312之间的间距为w1,行走轮312的宽度为w3,w2>w1 2w3。其中,同一转轴311上的行走轮312的设置数量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不局限于此。而且的是,同一转轴311上的行走轮312置于前后相邻的两工字钢50之间,避免行走轮312行走过程中与工字钢50干涉。
39.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同一工程可能需要不同长度的t梁,鉴于此,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型钢座100在连接座40的其中一端部设有插接柱80,另一端部设有插接孔(未示出),在安装过程中,插接柱80插入与之相邻的型钢座100的插接孔内,实现拼接,以满足制作不同长度t梁的需求。
40.一般的,当t梁在台座上制作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养护,以达到使用要求。为此,结合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使第一连接体12的端部伸出顶板20,第一连接体12的伸出部表面上设有可升降的喷淋养护装置70。
41.示例性的,参照图5所示,喷淋养护装置70包括固设于第一连接体12的伸出部上的升降机构71、连接于升降机构71顶部的喷管72及安装于喷管72末端的喷嘴73。随着升降机构71的升降,喷淋养护装置70可对不同高度的t梁及t梁的不同高度部位进行喷淋养护。其中,喷嘴73的喷口面向型钢座100内侧,以便对形成于顶板20上的t梁进行喷淋养护。较佳的,为了保证喷淋效果,升降机构71、喷管72及喷嘴73可绕型钢座100周向设置多组。进一步为了保证喷淋过程中的压力,所有喷管72可通过一喷淋管连通。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喷淋养护装置70的结构仅为优选的方式,并不限于此。另外喷淋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组件(例如蓄水池、抽水泵等)可具体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2.实施例2
43.参照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提供一种t梁预制型钢台座,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座200及上述实施例1所示例的t梁预制型钢座100,型钢座100可置于底座200内。
44.结合图1和图2所示,浇筑而成的底座200截面大致呈凹形,其包括第二凹体a及垂直连接于第二凹体a两侧的第二连接体b,每一第二连接体b上纵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b1;第二凹体a内底面凹设有限位槽a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纵向指型钢座100、底座200及其二者相对固定形成的台座的长度方向,所述横向指型钢座100、底座200及其二者相对固定形成的台座的宽度方向,所述的截面指从型钢座100、底座200及其二者相
对固定形成的台座的宽度方向进行截取的面(下同)。例如,纵向为图1中指向纸面的方向,横向为图1中水平方向,截面为图1中与纸面平行的面。
45.t梁预制型钢座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1。
46.继续参照图8所示,在型钢座100置于底座200内时,第一凹体11的外底面与底座200的第二凹体a的内底面抵接,行走机构30置于底座200的限位槽a1内;第一连接体12底面与底座200的第二连接体b的上表面抵接,定位柱21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121和底座200的第二定位孔b1内,使型钢座100与底座200相对固定。该方式不仅便于支拆,且在型钢座100置于底座200内时,第一凹体11与第二凹体a面抵接,第一连接体12与第二连接体b面抵接,保证了形成的型钢台座的整体的抵抗断裂和过度变形的能力,强度可靠。而此时,行走机构30恰置于限位槽a1内,不论横向还是纵向上都不会对型钢台座整体结构带来影响,进一步保证了型钢台座结构的稳定性。
47.优选的,第二连接体b呈阶梯状,使得在型钢座100置于底座200内时,型钢座100的顶板20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体b的顶面齐平,保证了形成的t梁预制型钢台座顶部平面的平整性,便于施工。
48.其中,型钢座100置于底座200的方式大概包括两种。之一在于,可将行走至预设位置的型钢座100通过吊装装置置于底座200内。该方式中,一种是可先将顶板20安装于座体10上后,再将安装有顶板20的型钢座100一体通过吊装装置置于底座200内,使得行走机构30置于底座200的限位槽a1内,定位柱21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121和底座200的第二定位孔b1内,完成定位安装。另一种是先将未安装顶板20的型钢座100通过吊装装置置于底座200内,使得行走机构30置于底座200的限位槽a1内,第一定位孔121和第二定位孔b1一一对准;再通过吊装装置将顶板20置于型钢座100上,使定位柱21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121和底座200的第二定位孔b1内,完成定位安装。
49.另一在于,可将行走至预设位置的型钢座100通过移动行走的方式置于底座200内。该方式中,一种是可先将顶板20安装于座体10上后,再将安装有顶板20的型钢座100移动置于底座200内,使得行走机构30置于底座200的限位槽a1内,定位柱21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121和底座200的第二定位孔b1内,完成定位安装。另一种是先将未安装顶板20的型钢座100移动置于底座200内,使得行走机构30置于底座200的限位槽a1内,第一定位孔121和第二定位孔b1一一对准;再通过吊装装置将顶板20置于型钢座100上,使定位柱21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121和底座200的第二定位孔b1内,完成定位安装。
50.行走的方式,使得在转运过程及安装过程中节省人力物力,并进一步提升了安装效率。其中,若采取的上行走的方式,那么,在拆卸的过程中,需要先通过吊装装置将顶板20移出,然后反向推动型钢座100,使得型钢座100移出底座200。
51.优选的,若是将型钢座100通过移动行走的方式置于底座200内,参照图9所示,第二凹体a内底面的限位槽a1具有便于型钢座100滑入限位槽a1内的斜面,该斜面一方面保证了型钢座100可稳定进入底座200内,另一方面,可便于型钢座100移出。如图9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型钢座100的行走方向。
52.本实用新型的t梁预制型钢座及t梁预制型钢台座使用型钢及钢板材料搭建,具备工厂化生产、快速安装、方便支拆、可周转重复使用,节省成本,且可与梁场同步建设,缩短了梁场建设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完工后,进行场地恢复时,机械投入少,环境污染小。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