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管道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市政工程(municipal engineering)是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又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地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3.市政给排水管道的连接结构非常重要,传统的连接结构的连接螺栓暴露在外面,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连接处密封不紧密容易导致漏水的问题,排水管道连接时,通常将两个相邻的排水管道通过法兰盘进行连接,由于相邻的排水管道之间的间隙,易导致管道内部的水渗出,而且给排水管道在进行工作时,输送的水体会对连接结构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也会影响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通过第一橡胶垫圈的设置,用于保障排水管与连接内径管连接的密封性,第一橡胶垫圈不仅具备了橡胶的弹性,而且还具有金属的优良特性,而且承压效果较好,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了承压和密封的双重作用,从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当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移动并相互接触时,然后使用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用于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进行固定连接,当固定连接完成后,由于加固管第一内槽的深度为连接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两倍,此时连接螺栓完全位于加固管第一内槽的内侧,进而避免因连接螺栓的外露而受到腐蚀的影响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排水管、连接内径管、连接中管、外层加固管,所述连接中管的内侧设置有中管第二内槽,所述外层加固管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第一内槽,所述外层加固管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连接孔,所述外层加固管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第二内槽,所述加固管第一内槽的内圈设置有橡胶套环,所述外层加固管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凸环。
6.优选的,所述连接内径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的空心管道,连接内径管的外圈设置有连接外螺纹,连接内径管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圈,第一橡胶垫圈为圆环形结构的金属橡胶密封圈,连接内径管的外圈直径与排水管的内圈直径相匹配,排水管的内圈设置有连接内螺纹;当需要将给排水管道进行连接时,先将前序工作准备好,然后将连接内
径管的左侧插进左边的排水管,然后通过连接外螺纹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与左边排水管的连接,然后再同样通过连接外螺纹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与右边排水管的连接,进而最终实现给排水管道的连接,通过第一橡胶垫圈的设置,用于保障排水管与连接内径管连接的密封性,第一橡胶垫圈不仅具备了橡胶的弹性,而且还具有金属的优良特性,而且承压效果较好,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了承压和密封的双重作用,从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
7.优选的,所述连接中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连接中管固定焊接于连接内径管中间外圈的位置,连接中管左、右两端的内侧设置有中管第一内槽,中管第一内槽的深度为连接中管高度的八分之一;通过连接中管的设置,用于对连接内径管外圈的保护,特别是对连接内径管与排水管连接处的保护。
8.优选的,所述中管第二内槽为圆环形结构设置,中管第二内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圈,第二橡胶垫圈为圆环形结构的金属橡胶密封圈,第二橡胶垫圈的厚度为中管第二内槽深度的五分之一;当将连接内径管与排水管相连接时,排水管的前端部分伸入中管第二内槽的内侧并直至与第二橡胶垫圈相紧密接触,通过中管第二内槽设置,用于排水管前端部分的伸入,通过第二橡胶垫圈的设置,用于提高排水管与连接内径管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
9.优选的,所述外层加固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每两个外层加固管为一组,外层加固管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通孔,加固管通孔内圈的直径与排水管外圈的直径相匹配;当需要进行给排水管道连接时,先通过加固管通孔将外层加固管套在排水管外圈的位置,然后当连接内径管与排水管连接好后,将外层加固管移动至连接内径管外圈的位置,进而实现对连接内径管的进一步保护,从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
10.优选的,所述加固管第一内槽为圆环形结构设置,加固管第一内槽的深度为连接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两倍,加固管连接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设置,加固管连接孔贯穿外层加固管的内侧,每一个外层加固管的内侧均设置有六个加固管连接孔,加固管连接孔的尺寸与连接螺栓的尺寸相匹配;当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移动并相互接触时,然后使用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用于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进行固定连接,当固定连接完成后,由于加固管第一内槽的深度为连接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两倍,此时连接螺栓完全位于加固管第一内槽的内侧,进而避免因连接螺栓的外露而受到腐蚀的影响。
11.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环为圆环形结构设置,橡胶套环的尺寸与加固管第一内槽的尺寸相匹配,加固管第二内槽为长方形结构的槽体,每一个外层加固管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加固管第二内槽,两个加固管第二内槽对称设置;当将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后,再将橡胶套环放置于加固管第一内槽里面,直至橡胶套环与连接螺栓紧密接触贴合,通过橡胶套环的设置,避免因使用环境的潮湿等原因,造成对加固管第一内槽、加固管连接孔及连接螺栓的腐蚀影响,通过加固管第二内槽的设置,方便橡胶套环的放入及取下。
12.优选的,所述加固管凸环的尺寸与中管第一内槽的尺寸相匹配;当将两个外层加固管逐渐靠近合拢时,加固管凸环逐渐插进中管第一内槽,通过加固管凸环与中管第一内槽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外层加固管与连接中管的连接,进而更好地实现外层加固管对连接中管的保护,从而提高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将给排水管道进行连接时,先
将前序工作准备好,然后将连接内径管的左侧插进左边的排水管,然后通过连接外螺纹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与左边排水管的连接,然后再同样通过连接外螺纹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与右边排水管的连接,进而最终实现给排水管道的连接,通过第一橡胶垫圈的设置,用于保障排水管与连接内径管连接的密封性,第一橡胶垫圈不仅具备了橡胶的弹性,而且还具有金属的优良特性,而且承压效果较好,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了承压和密封的双重作用,从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当将连接内径管与排水管相连接时,排水管的前端部分伸入中管第二内槽的内侧并直至与第二橡胶垫圈相紧密接触,通过中管第二内槽设置,用于排水管前端部分的伸入,通过第二橡胶垫圈的设置,用于提高排水管与连接内径管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当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移动并相互接触时,然后使用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用于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进行固定连接,当固定连接完成后,由于加固管第一内槽的深度为连接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两倍,此时连接螺栓完全位于加固管第一内槽的内侧,进而避免因连接螺栓的外露而受到腐蚀的影响,当将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后,再将橡胶套环放置于加固管第一内槽里面,直至橡胶套环与连接螺栓紧密接触贴合,通过橡胶套环的设置,避免因使用环境的潮湿等原因,造成对加固管第一内槽、加固管连接孔及连接螺栓的腐蚀影响,通过加固管第二内槽的设置,方便橡胶套环的放入及取下。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中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中管与排水管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中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层加固管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层加固管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排水管;2、连接内径管;21、连接外螺纹;22、第一橡胶垫圈;3、连接中管;31、中管第一内槽;32、中管第二内槽;33、第二橡胶垫圈;4、外层加固管;41、加固管第一内槽;42、加固管连接孔;43、加固管第二内槽;44、橡胶套环;45、加固管通孔;46、加固管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
‑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排水管1、连接内径管2、连接中管3、外层加固管4,所述连接中管3的内侧设置有中管第二内槽32,所述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第一内槽41,所述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连接孔42,所述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第二内槽43,所述加固管第一内槽41的内圈设置有橡胶套环44,所述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凸环46。
26.具体的,所述连接内径管2为圆柱形结构设置的空心管道,连接内径管2的外圈设置有连接外螺纹21,连接内径管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圈22,第一橡胶垫圈22为圆环形结构的金属橡胶密封圈,连接内径管2的外圈直径与排水管1的内圈直径相匹配,排水管1的内圈设置有连接内螺纹;当需要将给排水管道进行连接时,先将前序工作准备好,然后将连接内径管2的左侧插进左边的排水管1,然后通过连接外螺纹21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2与左边排水管1的连接,然后再同样通过连接外螺纹21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2与右边排水管1的连接,进而最终实现给排水管道的连接,通过第一橡胶垫圈22的设置,用于保障排水管1与连接内径管2连接的密封性,第一橡胶垫圈22不仅具备了橡胶的弹性,而且还具有金属的优良特性,而且承压效果较好,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了承压和密封的双重作用,从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
27.具体的,所述连接中管3为圆柱形结构设置,连接中管3固定焊接于连接内径管2中间外圈的位置,连接中管3左、右两端的内侧设置有中管第一内槽31,中管第一内槽31的深度为连接中管3高度的八分之一;通过连接中管3的设置,用于对连接内径管2外圈的保护,特别是对连接内径管2与排水管1连接处的保护。
28.具体的,所述中管第二内槽32为圆环形结构设置,中管第二内槽3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圈33,第二橡胶垫圈33为圆环形结构的金属橡胶密封圈,第二橡胶垫圈33的厚度为中管第二内槽32深度的五分之一;当将连接内径管2与排水管1相连接时,排水管1的前端部分伸入中管第二内槽32的内侧并直至与第二橡胶垫圈33相紧密接触,通过中管第二内槽32设置,用于排水管1前端部分的伸入,通过第二橡胶垫圈33的设置,用于提高排水管1与连接内径管2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
29.具体的,所述外层加固管4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每两个外层加固管4为一组,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设置有加固管通孔45,加固管通孔45内圈的直径与排水管1外圈的直径相匹配;当需要进行给排水管道连接时,先通过加固管通孔45将外层加固管4套在排水管1外圈的位置,然后当连接内径管2与排水管1连接好后,将外层加固管4移动至连接内径管2外圈的位置,进而实现对连接内径管2的进一步保护,从而保障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及使用安全性。
30.具体的,所述加固管第一内槽41为圆环形结构设置,加固管第一内槽41的深度为连接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两倍,加固管连接孔42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设置,加固管连接孔42贯穿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每一个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均设置有六个加固管连接孔42,加固管连接孔42的尺寸与连接螺栓的尺寸相匹配;当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4移动并相互接触时,然后使用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42,用于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4进行固定连接,当固定连接完成后,由于加固管第一内槽41的深度为连接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两倍,此时连接螺栓完全位于加固管第一内槽41的内侧,进而避免因连接螺栓的外露而受
到腐蚀的影响。
31.具体的,所述橡胶套环44为圆环形结构设置,橡胶套环44的尺寸与加固管第一内槽41的尺寸相匹配,加固管第二内槽43为长方形结构的槽体,每一个外层加固管4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加固管第二内槽43,两个加固管第二内槽43对称设置;当将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42后,再将橡胶套环44放置于加固管第一内槽41里面,直至橡胶套环44与连接螺栓紧密接触贴合,通过橡胶套环44的设置,避免因使用环境的潮湿等原因,造成对加固管第一内槽41、加固管连接孔42及连接螺栓的腐蚀影响,通过加固管第二内槽43的设置,方便橡胶套环44的放入及取下。
32.具体的,所述加固管凸环46的尺寸与中管第一内槽31的尺寸相匹配;当将两个外层加固管4逐渐靠近合拢时,加固管凸环46逐渐插进中管第一内槽31,通过加固管凸环46与中管第一内槽31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外层加固管4与连接中管3的连接,进而更好地实现外层加固管4对连接中管3的保护,从而提高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密封性。
3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当需要进行给排水管道连接时,先通过加固管通孔45将外层加固管4套在排水管1外圈的位置,然后将连接内径管2的左侧插进左边的排水管1,然后通过连接外螺纹21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2与左边排水管1的连接,然后再同样通过连接外螺纹21与连接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内径管2与右边排水管1的连接,通过第一橡胶垫圈22的设置,用于保障排水管1与连接内径管2连接的密封性,当将连接内径管2与排水管1相连接时,排水管1的前端部分伸入中管第二内槽32的内侧并直至与第二橡胶垫圈33相紧密接触,通过中管第二内槽32设置,用于排水管1前端部分的伸入,通过第二橡胶垫圈33的设置,用于提高排水管1与连接内径管2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连接中管3的设置,用于对连接内径管2外圈的保护,特别是对连接内径管2与排水管1连接处的保护,然后当连接内径管2与排水管1连接好后,将外层加固管4移动至连接内径管2外圈的位置,进而实现对连接内径管2的进一步保护,当将两个外层加固管4逐渐靠近合拢时,加固管凸环46逐渐插进中管第一内槽31,通过加固管凸环46与中管第一内槽31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外层加固管4与连接中管3的连接,进而更好地实现外层加固管4对连接中管3的保护,然后使用连接螺栓依次穿入加固管连接孔42,用于将同一组的两个外层加固管4进行固定连接,当固定连接完成后,由于加固管第一内槽41的深度为连接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两倍,此时连接螺栓完全位于加固管第一内槽41的内侧,进而避免因连接螺栓的外露而受到腐蚀的影响,然后再将橡胶套环44放置于加固管第一内槽41里面,直至橡胶套环44与连接螺栓紧密接触贴合,通过橡胶套环44的设置,避免因使用环境的潮湿等原因,造成对加固管第一内槽41、加固管连接孔42及连接螺栓的腐蚀影响,通过加固管第二内槽43的设置,方便橡胶套环44的放入及取下。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