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皮肤的护理,然而,传统的美容仪在进行电疗护肤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高的热量而灼烧用户皮肤,从而导致用户皮肤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冷却散热功能的美容仪。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美容仪,其中,所述美容仪包括头部和与所述头部连接的手持部,所述头部设有导电件和冷却件,所述导电件用以与用户皮肤接触,并向用户皮肤导入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所述冷却件设于所述导电件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侧,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导电件相接触以对所述导电件进行制冷,所述头部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冷却件连接以对所述冷却件进行散热,所述散热件包括液流通道,所述散热件还连接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液流通道连通,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水管道进入所述液流通道并通过所述出水管道从所述液流通道排出。
5.本技术提供的美容仪,通过设置冷却件与导电件相接触,以对导电件进行制冷,从而对用户皮肤进行降温,并设置散热件与冷却件连接以对冷却件进行散热,通过在散热件上连通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以向散热件的液流通道内导入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从而使得散热件对冷却件进行散热,从而有效避免冷却件的热量回传至导电件,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组装示意图;
8.图2是图1所示美容仪的俯视示意图;
9.图3是图2所示美容仪在沿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10.图4是图3所示美容仪中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图3所示美容仪的分解示意图;
12.图6是包含主机的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
13.图7是图6所示美容仪中主机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5.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6.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0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美容仪1000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美容仪1000在沿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美容仪1000,美容仪1000包括头部100和与头部100连接的手持部200,头部100设有导电件10和冷却件20,导电件10用以与用户皮肤接触,并向用户皮肤导入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冷却件20设于导电件10靠近手持部200的一侧,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头部100还设有散热件30,散热件30与冷却件20连接以对冷却件20进行散热,散热件30包括液流通道301,散热件30还连接有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与液流通道301连通,冷却液通过进水管道41进入液流通道301并通过出水管道42从液流通道301排出。
18.通过在头部100设置导电件10,使得美容仪1000具备电疗护肤功能,并且,设置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并设置散热件30与冷却件20连接,通过在散热件30上连通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以向散热件30的液流通道301内导入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从而使得散热件30对冷却件20进行散热,以有效避免冷却件20的热量回传至导电件10,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1000的降温效果。
19.其中,头部100设置于手持部200一端,手持部200呈柱状,以便于用户把持手持部200。当用户把持手持部200时,美容仪1000的头部100可朝向用户皮肤,设于头部100的导电件10可与用户皮肤接触,导电件10通电以向用户皮肤导入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从而达到电疗护肤效果。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件10包括射频电极,可以理解的是,导电件10可以为单极射频、双极射频、多级射频或其他任意具备射频功能的结构,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20.其中,冷却件20设于导电件10靠近手持部200的一侧,以避免冷却件20阻挡导电件10向用户皮肤输出的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用于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电件10通电并输出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时,导电件10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这使得用户在进行射频护肤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导电件10灼伤从而导致用户皮肤受损。冷却件20的存在可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从而有效降低导电件的温度,以使得导电件10在输出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的同时,其自身的温度较低,进一步优化了用户在使用美容仪1000时的使用体验。
2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0,当其实现射频功能时,能够对用户的定位组织进行加热,促使皮下胶原收缩拉紧,而当其实现冷敷功能时,能够使得真皮层被加热的同时保持皮肤表皮为正常温度。在上述射频及冷敷功能的作用下,能够达到两种有益效果:一是使得皮肤真皮层变厚,从而皱纹随之变浅或消失;二是使得皮下胶原质的形
态重塑,促进产生新的胶原质,从而使得皮肤变得更加紧实。综上所述,射频功能具有消除皱纹、提拉紧致的作用,而再加上冷敷功能则是更增强收缩皮肤的作用。
22.还可以理解的是,当射频功能与制冷功能相结合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射频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避免对用户皮肤造成灼烧损伤。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件20为半导体制冷片,其利用半导体的热

电效应来制取冷量,在将冷却件20接通直流电后,冷却件20的一端温度降低,另一端温度升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冷却件20温度降低的一端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进而降低导电件10的温度;将冷却件20温度升高的一端与散热件30连接,以使散热件30对冷却件20温度升高的一端进行散热,从而使得冷却件20始终保持稳定的冷却功能,且冷却件20的热量不会回传至导电件10,进一步保证了美容仪1000的降温效果。
24.其中,散热件30与冷却件20连接,散热件30包括液流通道301,散热件30还连接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与液流通道301连通,冷却液通过进水管道41进入液流通道301并通过出水管道42从液流通道301排出。在上述结构下,冷却件20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件30,并且,在液流通道301内进行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能够有效带走传导至散热件30的热量,从而对冷却件20实现有效散热。
25.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图4是图3所示美容仪1000中散热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美容仪1000的分解示意图。
26.在一种实施例中,散热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31和底板32以及连接顶板31和底板32的侧板33,顶板31、底板32和侧板33围合形成液流通道301,底板32与冷却件20连接,且底板32背离顶板31的表面与冷却件20之间呈面接触。
27.可以理解的是,散热件30应由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以使冷却件20的热量能够有效传导至散热件3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件30由铜或铝制成。当散热件30的材料为铜或铝时,散热件30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以使冷却件20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件30得到有效散热,并且,制成散热件30的材料较为常见且较为便宜,从而有效减低了散热件30的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散热件30的底板32背离顶板31的表面与冷却件20之间呈面接触而不是点接触或线接触,使得散热件30与冷却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散热件30对冷却件20的散热。
28.在一种实施例中,散热件30包括进水嘴34和出水嘴35,进水嘴34和出水嘴35将液流通道301与外界连通。进水嘴34用于与进水管道41连通,以使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水管道41进入液流通道301;出水嘴35用于与出水管道42连通,以使液流通道301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水管道42排出,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
29.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连接于顶板3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顶板31位于液流通道301远离导电件10的一侧,当导电件10朝下以对卧躺的用户进行电疗护肤时,冷却液由于受重力的影响,需注满液流通道301后才能由连接于顶板31的出水管道42排出,这使得液流通道301内始终充满流动的冷却液,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30.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由导热材料制成。通过使用导热材料制成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过程中,当冷却液流经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时,冷却液吸收的热量能够传导至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并通过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与空气对流散热,从而有效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当冷却液再次流经液流通
道301时,能够再次有效吸收散热件30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由导热塑料制成。
31.在一种实施例中,美容仪1000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和连接壳体53,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501,散热件30容置于第一容纳腔501,第一壳体51开设有通孔510,通孔510位于头部100,连接壳体53与第一壳体51连接,并容置于通孔510,连接壳体53背离第一壳体51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531,导电件10容置于凹槽531,连接壳体53背向凹槽53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腔502,冷却件20容置于第二容纳腔502。
32.其中,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501,以收容散热件30,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可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组装而成,也可一体加工而成。可选的,当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2经卡扣卡合的方式组装而成时,在对美容仪1000的内部部件进行检修时,仅需将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分离即可,操作较为方便且不会对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的结构造成损坏。并且,在美容仪1000的使用过程中,壳体容易因磕碰而受损,当损坏点在第一壳体51上,可及时更换第一壳体51,当损坏点在第二壳体52上,可及时更换第二壳体52,在更换过后仍不影响美容仪1000的使用,提高了美容仪1000的容错性,且仅需更换部分壳体而不是更换整个壳体,进一步降低了维修成本。
33.其中,连接壳体53与第一壳体51连接,并容置于通孔510。可以理解的是,通孔510的尺寸应与散热件30的尺寸相匹配,以使散热件30能够穿过通孔510与冷却件20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壳体53与第一壳体5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连接、插销连接、磁吸连接或旋转锁扣连接,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34.其中,连接壳体53背离第一壳体51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531,导电件10容置于凹槽53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壳体53上设有凹槽531,导电件10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于凹槽531内。可以理解的是,导电件10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凹槽531卡接,还可以通过胶水粘接、螺丝连接或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连接方式,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将导电件10卡接于凹槽531内的方式固定导电件10时,导电件10的贴合面,即导电件10背离手持部200的表面可与凹槽531的开口端相平齐。在上述结构下,当导电件10与用户皮肤相贴合时,其贴合面较为平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35.其中,连接壳体53背向凹槽53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腔502,冷却件20容置于第二容纳腔502。在上述结构下,冷却件20靠近导电件10,使得冷却件20能够对导电件10进行有效制冷,以得到相应降温效果。
36.一种实施例中,凹槽531的底部设有导热孔532,导电件10还延伸至导热孔532而与冷却件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导热孔532设于凹槽531的底部,以贯穿连接壳体53,当导电件10延伸至导热孔532时,导电件10贯穿连接壳体53以与第二容纳腔502内的冷却件20直接接触,进而提高冷却件20对导电件10的制冷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凹槽531用于固定导电件10,因此,可仅在部分凹槽531的底部设置导热孔532,以在提高制冷效果的同时,保证对导电件10的稳定固定。
37.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壳体52开设有散热孔520。可以理解的是,当在第二壳体52上开设散热孔520时,美容仪1000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散热孔520排出到外界,以使得美容仪1000内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降低,从而避免美容仪1000的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内部结构损
坏。
38.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包含主机300的美容仪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美容仪1000中主机300的分解示意图。
39.一种实施例中,美容仪1000还包括主机300,主机300包括机体310和设于机体310内的散热器320、水箱330和水泵340,散热器320、水箱330和水泵340之间通过管路(图未示)依次连接,水箱330内收容有冷却液,出水管道42与散热器320连接,以将液流通道301内的冷却液导出至散热器320,散热器320对冷却液进行散热并将其导入至水箱330以与水箱330内的冷却液混合,水泵340将水箱330内的冷却液抽离至进水管道41,并通过进水管道41进入液流通道301。
40.可以理解的是,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在连接主机300时,可在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外套接一个套管400以使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形成一个整体,以便于收纳,并且,套管400的存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的结构不受损坏。
41.其中,散热器320用于与出水管道42连接,以对出水管道42排出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并将其导入水箱330。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器320的种类有多种,只要能够满足相应散热功能即可,在此不对散热器320的种类进行具体的限定。
42.其中,水箱330内容纳有冷却液,由出水管道42排出的冷却液进入水箱330内会与水箱330内容纳的冷却液相混合从而温度降低,以使得由水箱330导出的冷却液具备足够的冷却散热功能。在一种实施例中,水箱330还开设有加水孔331和溢流孔332。通过加水孔331可向水箱330内补充冷却液,使得水箱330内始终容纳有足够的冷却液,以对来自液流通道301内的冷却液进行进一步的混合降温;通过设置溢流孔332,使得水箱330内在充满冷却液后,多余的冷却液可从溢流孔332排出,从而有效避免水箱330内的压力太大而造成水箱330的结构损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水箱330还开设有排气孔333,以使得水箱330内的气体被有效排出,避免水箱330内的气体压力导致水箱330的结构损坏。
43.其中,水泵340与进水管道41连接,以将水箱330内的冷却液抽离并通过进水管道41导入至液流通道301,从而使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可以理解的是,水泵340的种类有多种,只要能够满足相应功能需求即可,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44.一种实施例中,主机300还包括流量计350,流量计350连接在水箱330和水泵340之间,流量计350用于测量由水箱330导入至液流通道3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有效监控冷却液的用量。
45.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如果将本技术的美容仪1000的全部或部分组件通过稠合、物理连接等方式进行组合,如美容仪1000中的各组件移动位置;或者将其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以及特征数量的替换、不做功能使用的特征形貌的变化,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用这样的设备\装置代替本实用新型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美容仪1000具有如下的优点:
47.1、通过在头部100设置导电件10,使得美容仪1000具备电疗护肤功能,并且,设置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并设置散热件30与冷却件20连接,通过在散热件30上连通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以向散热件30的液流通道301内导入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从而使得散热件30对冷却件20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1000的降温
效果。
48.2、散热件30包括液流通道301,散热件30还连接有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进水管道41和出水管道42与液流通道301连通,冷却液通过进水管道41进入液流通道301并通过出水管道42从液流通道301排出。在上述结构下,冷却件20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件30,并且,在液流通道301内进行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能够有效带走传导至散热件30的热量,从而对冷却件20实现有效散热。
49.3、美容仪1000还包括主机300,主机300包括机体310和设于机体310内的散热器320、水箱330和水泵340,散热器320、水箱330和水泵340之间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水箱330内收容有冷却液,出水管道42与散热器320连接,以将液流通道301内的冷却液导出至散热器320,散热器320对冷却液进行散热并将其导入至水箱330以与水箱330内的冷却液混合,水泵340将水箱330内的冷却液抽离至进水管道41,并通过进水管道41进入液流通道301。主机300及其内部结构的存在,能够向液流通道301内持续提供循环的冷却液,以保证散热件30的散热效果。
50.以上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0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