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6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皮肤的护理,然而,传统的美容仪在进行电疗护肤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高的热量而灼烧用户皮肤,从而导致用户皮肤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冷却散热功能的美容仪。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美容仪,其中,所述美容仪包括头部和与所述头部连接的手持部,所述头部设有导电件和冷却件,所述导电件用以与用户皮肤接触,并向用户皮肤导入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所述冷却件设于所述导电件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侧,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导电件相接触以对所述导电件进行制冷,所述头部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冷却件连接,所述冷却件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部传导至所述散热部以进行散热。
5.本技术提供的美容仪,通过设置冷却件与导电件相接触,以对导电件进行制冷,从而对用户皮肤进行降温,并在头部设置散热件,散热件的导热部与冷却件连接以将冷却件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件的散热部以进行散热,从而有效避免冷却件的热量回传至导电件,同时还设置了风扇和散热孔,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组装示意图;
8.图2是图1所示美容仪的俯视示意图;
9.图3是图2所示美容仪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10.图4是图3所示美容仪中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图3所示美容仪的分解示意图;
12.图6是图2所示美容仪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沿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13.图7是图6所示美容仪中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图6所示美容仪的分解示意图;
15.图9是包含主机的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
16.图10是图9所示美容仪中主机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9.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0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美容仪1000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美容仪100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美容仪1000,美容仪1000包括头部100和与头部100连接的手持部200,头部100设有导电件10和冷却件20,导电件10用以与用户皮肤接触,并向用户皮肤导入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冷却件20设于导电件10靠近手持部200的一侧,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头部100还设有散热件30,散热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热部31和散热部32,导热部31与冷却件20连接,冷却件20的热量通过导热部31传导至散热部32以进行散热。
21.通过在头部100设置导电件10,使得美容仪1000具备电疗护肤功能,并且,设置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从而对用户皮肤进行降温,并在头部100设置散热件30,散热件30的导热部31与冷却件20连接以将冷却件20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件30的散热部32以进行散热,有效避免了冷却件20的热量回传至导电件10而使导电件10的温度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1000的降温效果。
22.其中,头部100设置于手持部200一端,手持部200呈柱状,以便于用户把持手持部200。当用户把持手持部200时,美容仪1000的头部100可朝向用户皮肤,设于头部100的导电件10可与用户皮肤接触,导电件10通电以向用户皮肤导入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从而达到电疗护肤效果。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件10包括射频电极,可以理解的是,导电件10可以为单极射频、双极射频、多级射频或其他任意具备射频功能的结构,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23.其中,冷却件20设于导电件10靠近手持部200的一侧,以避免冷却件20阻挡导电件10向用户皮肤输出的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电件10通电并输出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时,导电件10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这使得用户在进行射频护肤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导电件10灼伤从而导致用户皮肤受损。冷却件20的存在可以有效对导电件10进行降温,以使得导电件10在输出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的同时,其自身的温度较低,进一步优化了用户在使用美容仪1000时的使用体验。
24.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0,当其实现射频功能时,能够对用户的定位组织进行加热,促使皮下胶原收缩拉紧,而当其实现冷敷功能时,能够使得真皮层被加热的同时保持皮肤表皮为正常温度。在上述射频及冷敷功能的作用下,能够达到两种
有益效果:一是使得皮肤真皮层变厚,从而皱纹随之变浅或消失;二是使得皮下胶原质的形态重塑,促进产生新的胶原质,从而使得皮肤变得更加紧实。综上所述,射频功能具有消除皱纹、提拉紧致的作用,而再加上冷敷功能则是更增强收缩皮肤的作用。
25.还可以理解的是,当射频功能与制冷功能相结合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射频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避免对用户皮肤造成灼烧损伤。
2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件20为半导体制冷片,其利用半导体的热

电效应来制取冷量,在将冷却件20接通直流电后,冷却件20的一端温度降低,另一端温度升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冷却件20温度降低的一端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进而使得导电件10的温度降低;将冷却件20温度升高的一端与散热件30连接,以使散热件30对冷却件20温度升高的一端进行散热,从而使得冷却件20始终保持稳定的冷却功能,且冷却件20的热量不会回传至导电件10,进一步保证了美容仪1000的降温效果。
27.其中,散热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热部31和散热部32。导热部31与冷却件20连接,以使冷却件20上的热量通过导热部31传导至散热部32,可以理解的是,导热部31与冷却件20之间应以面接触的方式紧贴,以使冷却件2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散热部32,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散热件30包括但不限于铝齿散热器、铜齿散热器、铜管散热器或均温板散热器,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散热要求的结构,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28.在一种实施例中,散热部32和导热部31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当散热部32和导热部31为一体式结构时,散热件30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美容仪1000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并且,散热部32和导热部31之间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连接件进行连接,简化了散热件30的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导热部31和散热部32之间的热量传导效率。
29.在一种实施例中,散热部32和导热部31由铜或铝制成。当散热件30的材料为铜或铝时,散热件30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以使冷却件20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件30得到有效散热,以有效避免冷却件20的热量回传至导电件10,并且,制成散热部32和导热部31的材料较为常见且较为便宜,从而有效减低了散热件30的生产成本。
30.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部32的结构有多种,仅需满足相应散热功能即可,下文以散热部32的两种散热效果较佳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31.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图4是图3所示美容仪1000中散热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美容仪1000的分解示意图。
32.在一种实施例中,散热部32包括导热管32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热板322,导热管321与导热部31连接并串接于多个导热板32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冷却件20的热量通过导热部31传导至导热管321,并由导热管321传导至多个导热板322以进行散热,其中,导热管321和导热板322由高导热率材料制成,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导热管321同时与多个导热板322进行串接,以使热量均匀传导至每个导热板322上,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并且,多个导热板32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距离,以保证相邻两个导热板322之间具备足够的气体对流空间,以进一步优化散热效果。
33.请一并参阅图6、图7和图8,图6是图2所示美容仪100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沿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美容仪1000中散热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美容仪1000的分解示意图。
34.在一种实施例中,散热部3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均温板323,均温板323与导热部
31连接。其中,均温板323可以为真空腔均热板,其技术从原理上类似于热管,但在传导方式上有所区别。热管为一维线性热传导,而真空腔均热板中的热量则是在一个二维的面上传导,因此效率更高。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散热件30仅由均温板323构成,均温板323直接与冷却件20连接,以对冷却件20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
35.具体来说,均温板323的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在吸收热量后,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这种类似冰箱空调的蒸发、冷凝过程在真空腔内快速循环,实现了相当高的散热效率。
36.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部32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种,还可以为任意满足相应散热要求的结构,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37.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头部100还设有散热风扇40,散热风扇40与散热件30连接。具体的,散热风扇40朝向散热件30以对散热件30进行吹风,从而加快散热件30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以提高散热件30的散热效率,从而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
38.在一种实施例中,美容仪1000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和连接壳体53,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501,散热件30容置于第一容纳腔501,第一壳体51开设有通孔510,通孔510位于头部100,连接壳体53与第一壳体51连接,并容置于通孔510,连接壳体53背离第一壳体51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531,导电件10容置于凹槽531,连接壳体53背向凹槽53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腔502,冷却件20容置于第二容纳腔502。
39.其中,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501,以收容散热件30,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可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组装而成,也可一体加工而成。可选的,当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2经卡扣卡合的方式组装而成时,在对美容仪1000的内部部件进行检修时,仅需将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分离即可,操作较为方便且不会对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的结构造成损坏。并且,在美容仪1000的使用过程中,壳体容易因磕碰而受损,当损坏点在第一壳体51上,可及时更换第一壳体51,当损坏点在第二壳体52上,可及时更换第二壳体52,在更换过后仍不影响美容仪1000的使用,提高了美容仪1000的容错性,且仅需更换部分壳体而不是更换整个壳体,进一步降低了维修成本。
40.其中,连接壳体53与第一壳体51连接,并容置于通孔510。可以理解的是,通孔510的尺寸应与散热件30的尺寸相匹配,以使散热件30能够穿过通孔510与冷却件20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壳体53与第一壳体5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连接、插销连接、磁吸连接或旋转锁扣连接,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41.其中,连接壳体53背离第一壳体51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531,导电件10容置于凹槽53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壳体53上设有凹槽531,导电件10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于凹槽531内。可以理解的是,导电件10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凹槽531卡接,还可以通过胶水粘接、螺丝连接或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连接方式,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将导电件10卡接于凹槽531内的方式固定导电件10时,导电件10的贴合面101,即导电件10背离手持部200的表面可与凹槽531的开口端相平齐。在上述结构下,当导电件10与用户皮肤相贴合时,其贴合面101较为平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42.其中,连接壳体53背向凹槽53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腔502,冷却件20容置于第二容纳腔502。在上述结构下,冷却件20靠近导电件10,使得冷却件20能够对导电件10进行
有效制冷,以降低导电件10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皮肤的舒适度。
43.一种实施例中,凹槽531的底部设有导热孔532,导电件10还延伸至导热孔532而与冷却件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导热孔532设于凹槽531的底部,以贯穿连接壳体53,当导电件10延伸至导热孔532时,导电件10贯穿连接壳体53以与第二容纳腔502内的冷却件20直接接触,进而提高冷却件20对导电件10的制冷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凹槽531用于固定导电件10,因此,可仅在部分凹槽531的底部设置导热孔532,以在提高制冷效果的同时,保证对导电件10的稳定固定。
44.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壳体52开设有散热孔520。可以理解的是,当在第二壳体52上开设散热孔520时,美容仪1000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散热孔520排出到外界,以使得美容仪1000内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降低,从而避免美容仪1000的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内部结构损坏。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0内设有散热风扇40时,散热孔520可作为进风口,为散热风扇40提供空气,也可作为出风口,让散热风扇40将散热件30的热量排出;而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0内未设有散热风扇40时,散热件30通过自身散热功能进行散热,且热量可通过散热孔520排出。
45.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501内还设有电路板60,电路板60上设有电源61,电源61分别与导电件10、冷却件20和散热风扇40电连接,以对导电件10、冷却件20和散热风扇40供电;或,电路板60上设有电源接口62,电源接口62用以与外界电源61连接,外界电源61分别与导电件10、冷却件20和散热风扇40电连接,以对导电件10、冷却件20和散热风扇4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美容仪1000可采用电池输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有线输电的方式,只要能够对导电件10、冷却件20和散热风扇40进行供电使其功能正常即可,在此不对输电方式进行具体的限定。
46.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包含主机300的美容仪1000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0是图9所示美容仪1000中主机300的分解示意图。
48.一种实施例中,美容仪1000还包括主机300和导电线缆400,主机300内设有控制组件70,导电线缆400的一端与控制组件70电连接,导电线缆400的另一端与导电件10电连接,以使控制组件70控制导电件10输出射频电流和/或微电流。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导电线缆400可使得导电件10与控制组件70电连接,而控制组件70的存在,能够有效控制导电件10输出的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的强度、时长、间隔频率以及其他一系列参数,从而根据用户要求来灵活调整导电件10的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使用体验。
49.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如果将本技术的美容仪1000的全部或部分组件通过稠合、物理连接等方式进行组合,如美容仪1000中的各组件移动位置;或者将其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以及特征数量的替换、不做功能使用的特征形貌的变化,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用这样的设备\装置代替本实用新型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美容仪1000具有如下的优点:
51.1、通过在头部100设置导电件10,使得美容仪1000具备电疗护肤功能,并且,设置冷却件20与导电件10相接触,以对导电件10进行制冷,进而使得导电件10的温度降低,并在头部100设置散热件30,散热件30的导热部31与冷却件20连接以将冷却件20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件30的散热部32以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1000的降温效果。
52.2、散热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热部31和散热部32,其中,导热部31与冷却件20连接,以使冷却件20上的热量通过导热部31传导至散热部32,散热部32包括高导热率的导热管32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高导热率导热板322,导热管321与导热部31连接并串接于多个导热板322之间,在上述结构下,散热件30的结构简单且具备良好的散热效果。
53.3、散热部3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均温板323,均温板323与导热部31连接。其中,均温板323可以为真空腔均热板,其技术从原理上类似于热管,但在传导方式上有所区别。热管为一维线性热传导,而真空腔均热板中的热量则是在一个二维的面上传导,因此散热效率更高。
54.4、美容仪1000还设有散热风扇40和散热孔520,以进一步提高散热降温效果。其中,散热风扇40可将冷空气吹至散热件30的表面,并提高散热件30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以降低散热件30的温度,同时,散热风扇40还能够将散热件30表面的热空气吹至散热孔520,并由散热孔520排出,以提高散热件30的散热效率。
55.5、美容仪1000还包括主机300,主机300内的控制组件70与导电件10电连接,以有效控制导电件10输出的微电流和/或射频电流的强度、时长、间隔频率以及其他一系列参数,从而根据用户要求来灵活调整导电件10的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使用体验。
56.以上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500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