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汽车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箱噪音异常检测警示器。
背景技术:
2.变速箱是传动机构中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变速箱内部控制机构精密,空间狭小,长时间运行后难免会出现故障,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行驶的汽车,变速箱的质量关乎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变速箱进行检修时,需要对其噪音进行检测。
3.公告号为cn207456770u的一篇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检测装置,其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夹具,两个夹具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变速箱的安装架,安装架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变速箱的安装槽,工作台上滑动设置有电机架,电机架上开设有用于供安装架穿过的导孔,电机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变速箱工作的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变速箱的输入轴同轴线设置,直流电机连接有直流电源,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变速箱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分贝仪。其利用安装架固定变速箱,而后将直流电机与变速箱连接,通过直流电机带动变速箱转动,最后通过分贝仪检测变速箱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情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变速箱的类型和尺寸较多,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不同的变速箱的花键轴连接时,容易出现无法连接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对多种类型变速箱进行噪音检测,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噪音异常检测警示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速箱噪音异常检测警示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变速箱噪音异常检测警示器,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分贝仪以及水平安装在工作台上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设有安装架,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带动安装架升降的剪叉升降装置,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水平朝向驱动电机或远离驱动电机的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上设有与第一支撑装置的移动方向水平垂直的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上设有用于带动变速箱沿竖直轴线转动的转盘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速箱固定于转盘组件上,当需要将变速箱与驱动电机对准时,利用剪叉升降装置调节变速箱的高度,利用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调节变速箱的水平位置,同时利用转盘组件调节变速箱的角度,使变速箱的花键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能有效对接,以便于后续对变速箱噪音的检测。该方案可适配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噪音测试,经过位置调整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均能与驱动电机有效对接,提高了对变速箱噪音检测的通用性。
9.可选的,所述剪叉升降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两剪叉杆和设在两剪叉杆远离工作台一端的升降板,一所述剪叉杆的一端与工作台转动连接,一所述剪叉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板滑动连接,另一所述剪叉杆的一端与工作台滑动连接,另一所述剪叉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板
转动连接,两所述剪叉杆设为两对,两对剪叉杆相对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带动两对剪叉杆转动的升降驱动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剪叉升降装置的运行稳定性较高,高度位置确定后较为稳固,可以保证变速箱安装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与安装架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升降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板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调节组件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水平靠近驱动电机或远离驱动电机,有利于使驱动电机与变速箱有效对接。
13.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顶面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支撑板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支撑板移动的第二调节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调节组件调节变速箱的横向位置,使变速箱的花键轴可以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
15.可选的,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的变速箱支撑板,所述变速箱支撑板以竖直轴线为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带动变速箱支撑板转动的第三调节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调节件带动变速箱转动,可以微调变速箱的角度,使变速箱的花键轴轴线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共线。
17.可选的,所述变速箱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侧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顶侧与变速箱支撑板的底侧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速箱支撑板通过转盘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转盘起到提高变速箱支撑板转动精度的作用。
19.可选的,所述第三调节件包括安装在第二支撑板底侧的转盘电机,所述转盘电机与转盘传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控的方式,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转盘电机来调节变速箱的角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1.可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二支撑板的底侧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传动方式的传动精度较高,且具有自锁性,能有效提高第二支撑板位置控制的精度。
23.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支撑板的底侧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传动方式的传动精度较高,能有效提高第一支撑板位置控制的精度。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本技术方案可适配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噪音测试,经过位置调整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均能与驱动电机有效对接,提高了对变速箱噪音检测的通用性;
27.2.利用剪叉升降装置能有效提高变速箱高度位置调节的精度和稳定性;
28.3.利用转盘组件可以调节变速箱的水平角度,使变速箱与驱动电机精确对接。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第二支撑装置和转盘组件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工作台;11、驱动电机;12、分贝仪;121、支杆;2、剪叉升降装置;21、剪叉杆;22、升降板;23、滑块;24、连杆;25、伸缩气缸;3、安装架;4、第一支撑装置;41、第一支撑板;411、第一固定板;42、第一螺杆;43、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支撑装置;51、第二支撑板;511、第二固定板;52、第二螺杆;6、转盘组件;61、转盘;62、变速箱支撑板;621、定位孔;63、转轴;64、转盘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变速箱噪音异常检测警示器。参照图1,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工作面安装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朝向水平方向。
35.其中,工作台1上设有剪叉升降装置2,剪叉升降装置2包括两剪叉杆21和一升降板22,两剪叉杆21设有两对,升降板22水平固定在两对剪叉杆21的顶端。其中,两剪叉杆21交叉设置且两剪叉杆21的中心相互转动连接,一对剪叉杆21中一剪叉杆21的一端与工作台1的顶部铰接,一剪叉杆21的另一端通过滑块23与升降板22滑动连接,剪叉杆21与滑块23转动连接,一对剪叉杆21中另一剪叉杆21的一端与升降板22的底侧铰接,另一剪叉杆21的另一端通过滑块23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带动两对剪叉杆21转动的升降驱动组件。
36.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连杆24和伸缩气缸25,连杆24的两端与两对剪叉杆21之间的滑块23固定连接,伸缩气缸25安装在工作台1上,伸缩气缸25的伸缩端与连杆24的中心固定连接。伸缩气缸25伸缩时,带动滑块23移动,继而使两剪叉杆21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板22升降。
37.参照图1,升降板22的顶面上安装有安装架3,安装架3上设有第一支撑装置4,第一支撑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板41,第一支撑板41的两侧边与安装架3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41的滑动方向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轴线方向一致,安装架3上设有带动第一支撑板41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杆42和第一驱动电机43。
38.第一支撑板41的底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板411,第一螺杆42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固定板411且与第一固定板411螺纹连接,第一螺杆42靠近两端的外周与安装架3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3安装在安装架3上,第一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42同轴连接。
39.参照图1和图2,第一支撑板41的顶面设有第二支撑装置5,第二支撑装置5包括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顶面的第二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1的滑动方向水平垂直于第一支撑板41的滑动方向,第二支撑板51上设有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螺杆52和第二驱动电机。
40.第二支撑板51的底侧中心固定有第二固定板511,第二螺杆52水平贯穿第二固定板511且与第二固定板511螺纹连接,第二螺杆52靠近两端的外周与第二支撑板51的顶侧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撑板41的顶侧,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杆52同轴连接。
41.同时,第二支撑板51的顶面设有用于带动变速箱转动的转盘组件6,转盘组件6包括转盘61、变速箱支撑板62、转轴63以及第三调节件,第二支撑板51的顶面开设有凹槽,转盘61转动连接于凹槽内,转盘61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转盘61的顶侧高于第二支撑板51的顶侧,变速箱支撑板62固定在转盘61的顶面,变速箱支撑板62的顶面开设有多个供变速箱固定的定位孔621,转轴63固定在转盘61的底侧中心,转轴63与第二支撑板51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三调节件设为转盘电机64,转盘电机64竖直安装在第二支撑板51的底侧,转盘电机64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与转轴63传动连接。
42.参照图1,工作台1的工作面且位于变速箱安装位置的旁侧安装有支杆121,支杆121的顶侧安装有分贝仪12,当驱动电机11带动变速箱转动时,分贝仪12可以检测变速箱的噪音大小,工作人员可根据分贝仪12的噪音检测数值来判断变速箱是否异常。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变速箱噪音异常检测警示器的实施原理为:变速箱放置于变速箱支撑板62上,利用定位孔621固定变速箱,然后利用伸缩气缸25控制升降板22的高度来调控变速箱的高度,接着利用转盘组件6调节变速箱的角度,使变速箱的花键轴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同轴,然后控制第一支撑装置4和第二支撑装置5,调节变速箱的水平位置,实现变速箱的花键轴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的同轴对接。
44.该方案可适配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噪音测试,经过位置调整后,不同种类的变速箱均能与驱动电机11有效对接,提高了对变速箱噪音检测的通用性。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