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内科会采用护士独立完成采集动静血,当遇到住院患者多,需要采血的数量多时,尤其是遇到不能自行按压穿刺点的患者,每次护士协助患者使用棉签按压止血五至十分钟,会很大程度降低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工作效率,间接地增高医院的成本,不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棉签止血存在按压力度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还需要用手长时间按压,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不便。
3.现有的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无法在患者人员较多的医院使用,装置结构较大,不方便携带,同时在实际的医疗止血救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医疗止血方法大多利用医护人员进行长时间按压四肢创伤位置,通常需要按压长达十分钟以上,对医护人员的体力要求很大,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4.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第一螺纹杆,主体的内侧固定开设有调节槽,主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台,底台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安装架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板,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整体横向向前延伸设置,支撑平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设置为橡胶吸盘底座,第一连接臂的前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对接位置套接有连接框,第二连接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头,第二连接臂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第二螺纹杆。
7.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螺纹杆螺旋贯穿主体的顶端设置,底端同时连接安装架。
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安装架横向设置,两端同时滑动嵌入在主体内侧的调节槽中,第一连接臂向前水平延伸设置。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安装架和第一连接臂的两端位置,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底端呈同一水平位置设置。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底端同时嵌入在底板中。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连接臂和第一连接臂的对接位置呈叠加设置。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框整体对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顶部和两侧进行包围设置,且连接框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竖向的轴体,同时轴体贯穿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设置。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挤压头整体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臂的底端,且挤压头整体底端设置有弧形气垫层。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螺纹杆同时垂直嵌入第二连接臂,底端和挤压头顶端连接。
14.有益效果:
15.该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通过第一螺纹杆通知安装架在主体的内部高度。
16.该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安装架在第一螺纹杆的控制下升降,带动第一连接臂升降,从而进行挤压操作,而在进行挤压的时候,滑动嵌入在主体内侧两边的安装架有效的增强升降活动时候的稳定性。
17.该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安装架和第一连接臂在进行升降的时候,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控制挤压力度。
18.该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通过叠加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在使用的时候便于进行角度调节,从而通知挤压头准确进行挤压止血,通过包围设置的连接框增强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的连接。
19.该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通过第二螺纹杆控制挤压头升降,从而对挤压的力度进行二次微调。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结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3.图1

3中:主体1、第一螺纹杆2、底座3、底板4、第一连接臂5、支撑平台6、安装架7、第一弹簧8、底台9、第二弹簧10、连接框11、第二连接臂12、第二螺纹杆13、按压头14、调节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第一螺纹杆2,主体1的内侧固定开设有调节槽15,主体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安装架7,安装架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台9,底台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臂5,第一连接臂5和安装架7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0,主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板4,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平台6,支撑平台6整体横向向前延伸设置,支撑平台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3,底座3设置为橡胶吸盘底座,第一连接臂5的前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12,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12的对接位置套接有连接框11,第二连接臂1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头14,第二连接臂12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3。
26.其中,第一螺纹杆2螺旋贯穿主体1的顶端设置,底端同时连接安装架7,通过第一螺纹杆2通知安装架7在主体1的内部高度。
27.其中,安装架7横向设置,两端同时滑动嵌入在主体1内侧的调节槽15中,第一连接
臂5向前水平延伸设置,安装架7在第一螺纹杆2的控制下升降,带动第一连接臂5升降,从而进行挤压操作,而在进行挤压的时候,滑动嵌入在主体1内侧两边的安装架7有效的增强升降活动时候的稳定性。
28.其中,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0分别设置在安装架8和第一连接臂5的两端位置,且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0底端呈同一水平位置设置。
29.其中,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0底端同时嵌入在底板4中,安装架7和第一连接臂5在进行升降的时候,通过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0控制挤压力度。
30.其中,第二连接臂12和第一连接臂5的对接位置呈叠加设置。
31.其中,连接框11整体对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12的顶部和两侧进行包围设置,且连接框11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竖向的轴体,同时轴体贯穿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12设置,通过叠加设置的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12,在使用的时候便于进行角度调节,从而通知挤压头14准确进行挤压止血,通过包围设置的连接框11增强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12之间的连接。
32.其中,挤压头14整体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臂12的底端,且挤压头14整体底端设置有弧形气垫层。
33.其中,第二螺纹杆13同时垂直嵌入第二连接臂12,底端和挤压头14顶端连接,通过第二螺纹杆13控制挤压头14升降,从而对挤压的力度进行二次微调。
34.工作原理:
3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人员将本装置放置在外部平面上,通过第一螺纹杆2调节安装架7的高度,安装架7带动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12调节高度,从而使得挤压头14对患者皮肤进行挤压,而使用人员可以转动第二连接臂12,调节挤压头14的角度,安装架7在调节高度的时候,两端沿调节槽15滑动,而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0底端支撑在底板4上进行挤压,增强挤压头14的挤压力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0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