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机用捕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钻机用捕尘装置。


背景技术:

2.潜孔钻机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建筑、机械加工等各个领域,进行基础施工、隧道开挖、勘探、采石、采矿作业爆破孔的钻凿等工作。潜孔钻机在进行钻孔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在钻机上安装一个捕尘装置,通过捕尘装置将粉尘收集起来,以确保良好的钻孔作业环境。
3.现有技术中的捕尘装置一般都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捕尘装置上下移动,同时捕尘装置的底部设有喇叭形结构的捕尘罩,驱动装置驱动捕尘装置上下移动使捕尘罩始终贴紧钻孔口所在的平面,以提高密封吸尘效果。捕尘装置的侧壁设有吸尘管,吸尘管与真空吸尘装置相连,在真空吸尘装置的作用下,钻孔时所产生的粉尘被吸入至真空吸尘装置内,从而达到吸尘的效果。捕尘装置的顶端开设有钻杆孔,钻杆孔可供钻杆穿过,钻头与钻杆相连且钻头位于捕尘装置内,以使钻头在进行钻孔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能够被捕尘装置吸走排出。
4.但上述的捕尘装置在钻杆孔处未设置夹持装置或导向装置,使得钻机在钻孔作业时,钻杆在钻杆孔内的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导致钻杆偏斜作业,影响钻孔作业效率和设备寿命。同时,钻孔作业完成后,操作工人在进行卸杆(换杆)作业时一般需要手动用扳手固定钻杆(以防止钻杆旋转,方便钻杆从钻机上卸下),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浪费人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操作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机用捕尘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增加导向套,从而减少钻机在进行钻孔工作时钻杆偏斜作业的可能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机用捕尘装置,包括捕尘筒、基座和导向套,所述基座与所述捕尘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均位于所述基座上方且均与所述基座铰接,所述导向套设有夹槽,所述夹槽由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夹槽用于容置钻杆。
7.进一步地,所述捕尘装置还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位于所述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夹块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连接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位于所述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夹块可滑动地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夹槽由所述第一夹块上的凹槽和所述第二夹块上的凹槽共同构成。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均为y形结构,所述第一夹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旋转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旋转部、第
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所述夹槽由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旋转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部对应于所述基座的两侧设置且均与所述基座铰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三夹持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均通过插销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部内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臂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所述第二旋转部内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臂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爪上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卡爪上设有第二凸起部。
14.进一步地,所述捕尘筒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基座设有通孔,所述开口、所述通孔和所述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口和所述通孔的直径。
15.进一步地,所述捕尘筒的底部固定有捕尘罩,所述捕尘筒的侧壁设有排尘管;所述捕尘筒的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基座下方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基座之间夹设有防尘垫。
16.进一步地,所述捕尘装置还包括滑动连接机构,所述滑动连接机构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机构设有滑动槽。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机用捕尘装置,通过增加导向套,导向套设有用于容置钻杆的夹槽,在导向套的导向和夹持(限位)作用下,使得钻机在进行钻孔工作时钻杆能够稳定工作,减少了钻杆偏斜作业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与基座铰接,即导向套为可翻转式的结构,当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向内翻转扣合在一起时,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围合成的夹槽的尺寸与钻杆的尺寸相匹配,能够对钻杆起到良好的导向和夹持(限位)作用;当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向外翻转时,能够解除夹持效果,使得尺寸较大的冲击器和钻头(冲击器和钻头的尺寸大于钻杆的尺寸)也能够通过该导向套,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捕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与滑动连接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夹块和/或第二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卡爪和/或第二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卡爪装配在第一夹块中和/或第二卡爪装配在第二夹块中的截面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捕尘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机用捕尘装置,可用于分体式潜孔钻机(图未示)。该捕尘装置包括捕尘筒1、基座2和导向套3,基座2与捕尘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导向套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均位于基座2上方且均与基座2铰接。导向套3设有夹槽33,夹槽33由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共同围合形成,夹槽33用于容置钻杆(图未示)。
28.具体地,钻机在进行钻孔作业时,钻杆既做上下运动,又会做旋转运动,由于施工时的工况复杂,钻杆的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导致钻杆偏斜作业。通过增加导向套3,导向套3设有用于容置钻杆的夹槽33,在导向套3的导向和夹持(限位)作用下,使得钻机在进行钻孔工作时钻杆能够稳定工作,减少了钻杆偏斜作业的可能性。
29.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均为y形结构。第一夹块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旋转部311、第一夹持部312和第二夹持部313,第二夹块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旋转部321、第三夹持部322和第四夹持部323,夹槽33由第一夹持部312、第二夹持部313、第三夹持部322和第四夹持部323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旋转部311和第二旋转部321对应于基座2的两侧设置且均与基座2铰接。
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半圆形的凹槽30,第一夹块31上的凹槽30由第一夹持部312和第二夹持部313围合形成,第二夹块32上的凹槽30由第三夹持部322和第四夹持部323围合形成。夹槽33由第一夹块31上的凹槽30和第二夹块32上的凹槽30共同构成。由于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均与基座2铰接,即导向套3为可翻转式的结构,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向内翻转扣合在一起时(即对应于图1中的状态),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围合成的夹槽33的尺寸与钻杆的尺寸相匹配,能够对钻杆起到良好的导向和夹持(限位)作用;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向外翻转时,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相互远离,从而解除对钻杆的夹持效果,同时使得尺寸较大的冲击器和钻头(图未示,冲击器和钻头的尺寸大于钻杆的尺寸)也能够通过该导向套3,从而便于钻杆的安装和拆卸。
31.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312和第三夹持部322之间以及第二夹持部313和第四夹持部323之间均通过插销34固定。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向内翻转扣合在一起时,通过插销34使得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固定连接,以共同围合成夹槽33;而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需要向外翻转时,撤去插销34后即可解除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的连接关系,从而方便钻杆的安装和拆卸。
32.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上设有四个连接块16,第一旋转部311与其中两个连接块16通过销轴17可旋转地连接,第二旋转部321与另外两个连接块16通过销轴17可旋转地连接。
33.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捕尘装置还包括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为与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形状类似的y形结构。第一卡爪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411和第一夹持臂412,第一夹持臂412位于夹槽33内,第一连接臂411与第一夹块31可滑动地连接。第二卡爪42包括第二连接臂421和第二夹持臂422,第二夹持臂422位于夹槽33内,第二连接臂421与第二夹块32可滑动地连接。
34.具体地,钻机在进行钻孔作业时,钻杆与导向套3、第一卡爪41以及第二卡爪42是相间隔的(即导向套3、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未将钻杆夹紧),使得钻杆能够顺利地在夹槽33内进行上下或旋转运动。当钻孔作业完成后,在进行卸杆(换杆)作业时,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沿径向向内滑动,使得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能够将钻杆夹紧固定住,实现钻杆的径向固定功能,以防止钻杆旋转,方便钻杆从钻机上卸下。而传统的卸杆(换杆)作业需要手动用扳手固定钻杆,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浪费人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操作危险性。
35.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部311设有第一滑槽314,第一连接臂411位于第一滑槽314内并能够沿着第一滑槽314滑动。第二旋转部321设有第二滑槽324,第二连接臂421位于第二滑槽324内并能够沿着第二滑槽324滑动。
36.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部311内设有第一限位槽315,第一连接臂411设有第一限位部413,第一限位部413位于第一限位槽315内并能够沿着第一限位槽315滑动。第二旋转部321内设有第二限位槽325,第二连接臂421设有第二限位部423,第二限位部423位于第二限位槽325内并能够沿着第二限位槽325滑动。
3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315、第二限位槽325、第一限位部413和第二限位部423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限位部413与第一限位槽315相互配合,既使得第一卡爪41能够顺利地滑动,又能够防止第一卡爪41从第一夹块31内脱落;第二限位部423与第二限位槽325相互配合,既使得第二卡爪42能够顺利地滑动,又能够防止第二卡爪42从第二夹块32内脱落。
38.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爪41上设有第一凸起部414,第二卡爪42上设有第二凸起部424。第一凸起部414和第二凸起部424分别作为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的拨动点,在使用时用手拨动第一凸起部414和第二凸起部424即可实现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的滑动。
39.进一步地,如图1、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捕尘筒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开口11,基座2设有通孔21,顶部开口11、通孔21和夹槽33的位置相对应。夹槽33的直径小于顶部开口11和通孔21的直径,从而使得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向内翻转扣合在一起时,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围合成的夹槽33的尺寸与钻杆的尺寸相匹配,能够对钻杆起到良好的导向和夹持(限位)作用;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向外翻转时,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相互远离,使得尺寸较大的冲击器和钻头也能够通过顶部开口11和通孔21。
40.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捕尘筒1的底部固定有捕尘罩12,捕尘筒1的侧壁设有排尘管13。捕尘筒1的顶部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环绕顶部开口11的外围一圈设置,固定板14位于基座2下方且与基座2固定连接,固定板14与基座2之间夹设有防尘垫6。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4、防尘垫6和基座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捕尘罩1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捕尘罩12与捕尘筒1的底部通过卡箍15固定连接,在钻孔作业时捕尘罩12贴紧钻孔口所在的平面,以提高密封吸尘效
果。排尘管13与真空吸尘装置(图未示)相连,在真空吸尘装置的作用下,钻孔时所产生的粉尘从捕尘筒1内被吸入至真空吸尘装置内,从而达到吸尘的效果。防尘垫6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防尘垫6上开孔(图未示)的直径小于钻杆的直径,使得防尘垫6能够与钻杆紧密贴合,从而有效地避免钻孔时产生的扬尘从捕尘筒1顶部向外冒出;同时防尘垫6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钻杆、钻头和冲击器能够顺利地穿过防尘垫6上的开孔。
42.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上还设有导向筒22,导向筒22对应通孔21的外围一圈设置。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与导向筒22相贴靠。
43.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捕尘装置还包括滑动连接机构5,滑动连接机构5与基座2固定连接,滑动连接机构5设有滑动槽521。
4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机构5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51,两个连接板51均与基座2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板51之间还设有加强板53。每个连接板51上固定有一个滑板52,滑动槽521设置在滑板52上,每个滑板52上还固定有耳板54。该捕尘装置还包括推进梁(图未示)和驱动装置(图未示,驱动装置一般为油缸),推进梁和钻机相连,推进梁设有与滑动槽521相配合的滑轨(图未示),驱动装置固定在推进梁上且与耳板54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捕尘装置能够沿着滑轨上下运动,从而使捕尘罩12始终贴紧钻孔口所在的平面,以提高密封吸尘效果。
4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耳板54通过焊接固定在滑板52上,滑板52通过螺栓与连接板51固定连接,连接板51通过焊接与基座2固定连接,连接块16通过焊接固定在基座2上。
46.本实施例提供的钻机用捕尘装置的优点在于:
47.1、通过增加导向套3,导向套3设有用于容置钻杆的夹槽33,在导向套3的导向和夹持(限位)作用下,使得钻机在进行钻孔工作时钻杆能够稳定工作,减少了钻杆偏斜作业的可能性;
48.2、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均与基座2铰接,即导向套3为可翻转式的结构,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向内翻转扣合在一起时,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围合成的夹槽33的尺寸与钻杆的尺寸相匹配,能够对钻杆起到良好的导向和夹持(限位)作用;当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2向外翻转时,能够解除夹持效果,使得尺寸较大的冲击器和钻头(冲击器和钻头的尺寸大于钻杆的尺寸)也能够通过该导向套3,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
49.3、通过在导向套3内设置滑动式的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当钻孔作业完成后,在进行卸杆(换杆)作业时,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沿径向向内滑动,使得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能够代替扳手将钻杆夹紧固定住,实现钻杆的径向固定功能,以防止钻杆旋转,方便钻杆从钻机上卸下。而传统的卸杆(换杆)作业需要手动用扳手固定钻杆,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浪费人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操作危险性。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6001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