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道下腰椎椎间植骨器

专利检索2022-05-10  1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道下腰椎椎间植骨器。


背景技术:

2.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常用手术,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椎间植骨融合是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3.目前使用的植骨材料多来源于患者自体椎板、关节突、棘突等部位骨粒,也有使用同种异体植骨或人工骨。在充分处理椎间隙后,在椎间置入融合器前,需要在椎间填入骨粒,以增加融合率。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成熟、高效的专用脊柱椎体间植骨器械,一般采用枪状镊夹持小块碎骨一粒粒小心的填塞进椎体间隙,每次填入的骨量非常有限,植骨效率极其低下,不便统计植骨量,不但增加了手术难度,也延长了手术时间。而用注射器将前端剪去改造的临时植骨器在开放长节段手术中可行,但在后路通道下的植骨融合手术中十分不便,且深度难以达到椎间隙,还可能因为植骨粒的散落入椎管,导致损伤神经风险加大,影响手术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定量置入骨粒、且安全、方便、快速的通道下腰椎椎间植骨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通道下腰椎椎间植骨器,包括套筒和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包括进料口和推进口,所述推进装置从所述推进口进入并推动套管内物料从进料口出;所述进料口的边缘弧形过渡;
7.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设置在推进口外侧的按钮、设置在套筒内的推进部件和活塞;所述按钮与所述推进部件连接;所述推进部件内包括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推动物料从进料口出。
8.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为管径为椭圆的套筒。
9.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长内径为10mm,所述套筒的短内径为8mm;所述套筒的内长为100mm。
10.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外边面靠近推进口处对称设有两个侧翼。
11.进一步的,所述短内径与两个侧翼形成的直线相互垂直。
12.进一步的,所述推进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杆器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卡杆器的下方,所述推杆依次穿过两个卡杆器形成的间隙和两个限位器形成的间隙。
13.进一步的,所述卡杆器包括支撑部和连接所述支撑部下方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套筒的内部之间形成伸缩空间,所述伸缩空间内设有弹簧。
14.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靠下部分套设有挤压套,所述挤压套的下边缘为钩状外翻。
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器的顶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挤压套的下边缘的钩状外翻配合相扣。
16.进一步的,所述按钮与所述支撑部的顶端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通道下腰椎椎间植骨器,其有益效果在于:
18.(1)将骨粒从进料口放入至套筒内并压紧,通过推进装置的作用,利用活塞原理推动骨粒进入椎间隙。推进装置能够将推入的骨粒定量,达到每次0.5cm3的置入量,大大提高了骨粒植入的效率。
19.(2)在通过推动装置的按压推动,操作方便快捷。在进料口处设有弧形过渡,能够有效避免在骨粒植入过程中进料口对软组织、硬膜和神经的损伤,安全高效。此装置便于在各种深度腰椎后路通道通道中使用,同时也能适用于后路开放手术的椎间植骨操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1套筒,2进料口,3推进口,4弧形过渡,5按钮,6活塞,7推杆,8侧翼,9卡杆器,10限位器,11弹簧,12挤压套,13凸台;
24.901支撑部,902活动部,903伸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1
27.一种通道下腰椎椎间植骨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套筒1和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设置在所述套筒1内,套筒1包括进料口2和推进口3,推进装置从所述推进口3进入并推动套管内物料从进料口2出;所述进料口2的边缘弧形过渡4;
28.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设置在推进口3外侧的按钮5、设置在套筒1内的推进部件和活塞6;所述按钮5与所述推进部件连接;所述推进部件内包括有推杆7,所述推杆7与所述活塞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6推动物料从进料口2出。
29.本实施例中,套筒1为管径为椭圆的套筒1。椭圆形的套筒1长内径为10mm,套筒1的短内径为8mm。该长内径和短内径的长度为椎间骨粒植入的最适内径,方便套筒进入某些狭窄椎间隙,套筒1能够轻易进入椎间隙,但是不会引起椎间隙的顺上,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增大骨粒植入的量,提高骨粒植入效率。
30.与普通后路椎间植骨器的长度不同,本实施例中套筒的内长为100mm,植骨器小巧,便于操作,且该长度内的骨粒容积能够满足大部分植骨操作。
31.本实施例中,套筒1外边面靠近推进口3处对称设有两个侧翼8。短内径与两个侧翼8形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每个侧翼8宽10mm,厚5mm,利于术者操作时对向用力,后方推压骨的
装置类似于自动铅笔的结构,操作者每按压一次,前端推进植骨0.5cm3。术者在操作时,食指和中指卡在侧翼8,侧翼8为手指提供支撑和着力点,便于对按钮5的操作,避免操作者植骨时将套筒不慎插入椎间隙过深,大大提高了手术中的安全。
32.本实施例中,推进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杆器9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器10,限位器10设置在卡杆器9的下方,推杆7依次穿过两个卡杆器9形成的间隙和两个限位器10形成的间隙。卡杆器9包括支撑部901和连接所述支撑部901下方的活动部902;活动部902与套筒1的内部之间形成伸缩空间903,伸缩空间903内设有弹簧11。活动部902靠下部分套设有挤压套12,所述挤压套12的下边缘为钩状外翻。限位器10的顶部设有凸台13,所述凸台13挤压套12的下边缘的钩状外翻配合相扣。按钮5与所述支撑部901的顶端固定连接。
33.限位器10下方、推杆7出口处设有橡胶圈,橡胶圈能够防止推杆7下滑,保障操作过程中的精度。
34.在操作中,通过套筒1顶部的按钮5按下,按钮5带动卡杆器9向下运行,在卡杆器9活动部902内的伸缩空间903内设有弹簧11,弹簧11依靠按压的离下移,而推杆7的顶部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带动两个卡杆器9中心的推杆7下移,并通过挤压套12和橡胶圈的固定,是推杆7固定在当前位置。当下移到设定位置时,松下按钮5,卡杆器9通过弹簧11的弹性回弹至原位。由于挤压器的和橡胶圈的固定,推杆7不会随着卡杆器9的回弹而上移。该操作能够达到每次按下都使推杆7下移一段特定的距离。推杆7下移即活塞6下移,活塞6下移推动套筒1内的骨粒从进料口2出,进行骨粒植入。
35.套筒1的进料口2略向前形成弧状钝性过渡,在神经拉钩将硬脊膜拉向内侧后,外套筒1的该结构避免置入时损伤周围软组织、硬膜和神经,椭圆套筒1长内径10mm,短内径8mm,套筒1的前下端有刻度,刻度1对应1cm3的植骨量,便于操作者记录置入间隙的骨量。
3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503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