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组件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箱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清洁装置(例如拖地机等)通常包括水箱组件,利用清洁装置进行清洁时,固态物质(毛发、碎屑等)和污水会混合在一起被吸入到水箱组件中,清洁完成后,若将水箱组件内混有固态物质的污水直接倒入下水道,固态物质极易导致下水道的堵塞,因此,在污水倾倒前,用户需要徒手将污水内的固态物质进行清理,再将污水倒入下水道,用户徒手清理固态物质的操作导致了使用体验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避免用户徒手清理水箱组件内的固态物质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包括:
6.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容纳腔;
7.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容纳腔且大致沿所述容纳腔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过滤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固液共存区和液体区,所述固液共存区通过所述过滤件与所述液体区连通,所述固液共存区用于收集清洁装置产生的污水,所述过滤件用于过滤污水中的固态物质,所述液体区与外界连通且用于污水的排出。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组件,当水箱组件用于清洁装置时,水箱组件设置在清洁装置的机体上,清洁过程中,固态物质和污水被吸入到容纳腔的固液共存区内,由于固液共存区通过过滤件与液体区连通,固态物质被过滤件拦截,污水可通过过滤件进入到液体区,清洁操作完毕后,将水箱组件与机体分离,操控水箱使其处于倒水状态,此时,液体区位于固液共存区的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通过过滤件和液体区而进入下水道,固态物质被过滤件所拦截,待污水倾倒完毕后,将固态物质倒入垃圾桶即可。通过设置过滤件有效实现了固态物质与污水的分离,避免了用户徒手清理水箱组件的操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9.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端,所述过滤件能够经所述开口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括板状部,所述板状部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板状部沿所述容纳腔的高度方向设置,或者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容纳腔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还包括挡板部,所述板状部朝向所述
固液共存区的一侧与所述挡板部配合,所述箱体处于倒水状态时,所述挡板部用于阻挡所述固态物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状部上设有提手结构,所述提手结构供用户操控所述过滤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凸筋,所述板状部的部分边缘与所述凸筋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筋上设有插槽,所述板状部的所述部分边缘插接于所述插槽。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区靠近所述凸筋的侧壁与所述凸筋构成插接结构,所述板状部的所述部分边缘插接于所述插接结构。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水箱组件竖直放置时,所述液体区的底端不高于所述固液共存区的底端。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液共存区内设有筒状部,所述筒状部的一端与所述固液共存区的内底面连接,所述筒状部的另一端向所述开口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内底面对应所述筒状件的位置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与所述清洁装置连通。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
20.上盖,所述上盖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开口端配合;
21.浮阀,所述浮阀设于所述上盖且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的方向延伸;
22.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与所述上盖配合且与所述上盖的吸口对应设置。
2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24.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为根据如上所述的水箱组件;
25.机体,所述水箱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机体上。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其中,水箱组件设置在清洁装置的机体上,清洁过程中,固态物质和污水被吸入到容纳腔的固液共存区内,由于固液共存区通过过滤件与液体区连通,固态物质被过滤件拦截,污水可通过过滤件进入到液体区,清洁操作完毕后,将水箱组件与机体分离,操控水箱使其处于倒水状态,此时,液体区位于固液共存区的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通过过滤件和液体区而进入下水道,固态物质被过滤件所拦截,待污水倾倒完毕后,将固态物质倒入垃圾桶即可。通过设置过滤件有效实现了固态物质与污水的分离,避免了用户徒手清理水箱组件的操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8.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部分结构);
29.图2为图1中所示的水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2中所示的水箱组件的剖视图(其中,过滤件为第一实施方式,箱体为第一实施方式);
31.图4为图2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过滤件为第一实施方式,箱体为第一实施方式);
32.图5为图4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箱体处于未倒水状态);
33.图6为图4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箱体处于倒水状态,图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污水的流向);
34.图7为图2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过滤件为第二实施方式,箱体为第一实施方式);
35.图8为图7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箱体处于倒水状态,图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污水的流向);
36.图9为图2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过滤件为第一实施方式,箱体为第二实施方式);
37.图10为图9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箱体处于未倒水状态);
38.图11为图9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箱体处于倒水状态,图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污水的流向);
39.图12为图2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过滤件为第二实施方式,箱体为第二实施方式);
40.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箱体处于未倒水状态);
41.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箱体与过滤件处于配合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箱体处于倒水状态,图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污水的流向)。
42.附图标记如下:
43.100为清洁装置;
44.10为机体;
45.20为水箱组件;
46.21为箱体;
47.211为容纳腔,2111为固液共存区,2112为液体区,212为开口端,213为筒状部,214为凸筋,2141为插槽,215为进水孔,216为插接结构;
48.22为过滤件;
49.221为板状部,2211为过滤孔,2212为提手结构,222为挡板部;
50.23为上盖;
51.24为浮阀;
52.25为过滤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
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4.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55.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56.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57.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水箱组件20,水箱组件20包括箱体21和过滤件22,箱体21设有容纳腔211,过滤件22设于容纳腔211且大致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设置,过滤件22将容纳腔211分隔为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固液共存区2111通过过滤件22与液体区2112连通,固液共存区2111用于收集清洁装置100产生的污水,过滤件22用于过滤污水中的固态物质,液体区2112与外界连通且用于污水的排出。
58.具体地,当水箱组件20用于清洁装置100时,水箱组件20设置在清洁装置100的机体10上,清洁过程中,固态物质和污水被吸入到容纳腔211的固液共存区2111内,由于固液共存区2111通过过滤件22与液体区2112连通,固态物质被过滤件22拦截,污水可通过过滤件22进入到液体区2112,清洁操作完毕后,将水箱组件20与机体10分离,操控水箱使其处于倒水状态,此时,液体区2112位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通过过滤件22和液体区2112而进入下水道,固态物质被过滤件22所拦截,待污水倾倒完毕后,将固态物质倒入垃圾桶即可。通过设置过滤件22有效实现了固态物质与污水的分离,避免了用户徒手清理水箱组件20的操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9.需要理解的是,过滤件22设置在容纳腔211内,过滤件22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设置,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分别位于过滤件22的相反两侧,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均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延伸,当对箱体21内的污水进行倾倒时,箱体21至少处
于倾斜状态,液体区2112位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上方,处于液体区2112内部的污水在倾倒过程中直接进入到下水道,处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污水先经过过滤件22后在经过液体区2112进入到下水道,通过将过滤件22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设置,从而增大了固液共存区2111与液体区2112的连通面积,一方面能够提高污水的流通面积,另一方面避免因过滤件22局部堵塞造成固液无法分离的情况发生。
60.需要指出的是,过滤件22的高度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接近,利用过滤件22将容纳腔211进行分隔,从而能够极大地增大固液共存区2111以及液体区2112的容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箱体21对污水的存储量。
61.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4至图6,或图7至图8,或图9至图11,或图12至图14所示,箱体21的顶部设有与容纳腔211连通的开口端212,过滤件22能够经开口端212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容纳腔211内。具体地,开口端212设置在箱体21的顶部,过滤件22与容纳腔211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当需要将过滤件22与容纳腔211配合时,将过滤件22经开口端212插入到容纳腔211内部且固定在容纳腔211内,当需要将过滤件22与容纳腔211分离时且经开口端212抽出即可。当水箱内的污水倾倒完毕后,污水中的固态物质被过滤件22所阻隔(位于过滤件22面向固液共存区2111的一侧),通过将过滤件22与容纳腔211设置为可分离结构,待污水倾倒完毕后,可自开口端212将过滤件22抽出,并且将残留在过滤件22上的固态物质倒入垃圾桶即可,无需用户徒手对固态垃圾进行清理操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62.需要理解的是,将开口端212设置在箱体21的顶部,过滤件22自箱体21的顶部的开口端212进入或离开容纳腔211,与将开口端212设置在箱体21的侧部(需要设置相应的密封结构,以避免污水自箱体21的侧部泄漏)相比,在结构上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63.需要指出的是,过滤件22在容纳腔211内部时,过滤件22的位置相对固定,即通过过滤件22分隔的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的容积相对固定,从而保证了固液分离的效果。
64.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或图7至图8,或图9至图11,或图12至图14所示,过滤件22包括板状部221,板状部221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2211,多个过滤孔2211用于过滤固态物质,板状部221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设置,或者板状部221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具体地,当水箱组件20用于清洁装置100时,清洁过程中的污水进入到箱体21内部的固液共存区2111内,由于板状部221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设置或者板状部221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使得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均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通过板状部221上的多个过滤孔2211连通,进入固液共存区2111的污水通过通过过滤孔2211进入到液体区2112内(连通器的原理),污水中的固态物质无法通过过滤孔2211而残留在固液共存区2111的一侧,当清洁完毕需要对污水进行倾倒时,将水箱组件20与清洁装置100分离,驱使箱体21处于倒水状态,此时液体区2112位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下方,液体区2112的污水经开口端212与液体区2112连通的位置流出且进入下水道,固液共存区2111的污水经板状部221上的多个过滤孔2211进入到液体区2112且流出进入下水道,污水中的固态物质被多个过滤孔2211所阻挡,以实现固液分离,待污水全部倒完后,将板状部221从容纳腔211内抽出,并且将残留在板状部221上的固态物质清理即可。
65.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通过板状部221进行分隔,板状部221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时板状部221体积小,对容纳腔211内体积的影响小,能够有效保证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的体积,另外,利用多个过滤孔2211对固态物质进行过滤,减少了过滤件22堵塞的可能性,保证了对固态物质的过滤效果。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6,或图7至图8,或图9至图11所示,板状部221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设置时,固液共存区2111的顶部形状(位于开口端212一侧的形状)与固液共存区2111的底部形状(与顶部相对的一侧)一致,液体区2112的顶部形状(位于开口端212一侧的形状)与液体区2112的底部形状(与顶部相对的一侧)一致。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板状部221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如图13所示,图13中,α为板状部221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固液共存区2111的顶部形状小于与固液共存区2111的底部形状,与之相对应的,液体区2112的顶部形状(位于开口端212一侧的形状)大于液体区2112的底部形状(与顶部相对的一侧),当对污水进行倾倒时,液体区2112位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下方,通过将板状部221倾斜设置,在倾倒过程中,随着箱体21倾倒角度的变化,板体部角度变化的角度较小,从而能够实现对固态物质的阻挡,进一步保证了固液分离的效果。
68.需要指出的是,污水中的固态物质通常包括毛发(或绳状物质)或碎屑(食物残渣等),板状部221上的过滤孔2211的直径至少小于碎屑的直径(例如将过滤孔2211的直径设置为3mm、5mm或者7mm等),污水经过过滤孔2211时,碎屑能够有效被过滤孔2211阻挡,而毛发具有一定的长度,同样无法通过过滤孔2211,从而保证了固液分离的效果,避免了固态物质进入下水道而造成的下水道堵塞情况的发生。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过滤孔2211在板状部221上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板状部221各处对污水的过滤效果,并且能够提升过滤的速度。
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过滤孔2211分布在污水与板状部221对应的区域上,从而使得多个过滤孔2211的布局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过滤效果。
71.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过滤件22还包括挡板部222,板状部221朝向固液共存区2111的一侧与挡板部222配合,箱体21处于倒水状态时,挡板部222用于阻挡固态物质。具体地,挡板部222设置在板状部221上,并且挡板部222位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一侧,当清洁完毕需要对污水进行倾倒时,将水箱组件20与清洁装置100分离,驱使箱体21处于倒水状态,此时液体区2112位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下方,液体区2112的污水经开口端212与液体区2112连通的位置流出且进入下水道,固液共存区2111的污水经板状部221上的多个过滤孔2211进入到液体区2112且流出进入下水道,污水中的固态物质被多个过滤孔2211所阻挡,以实现固液分离,随着污水的不断流出,需要调整箱体21的倾斜角度,当箱体21的清洁角度较大时,被具有多个过滤孔2211所阻挡的固态垃圾会在板状部221上移动,通过设置挡板,能够对固态物质形成阻挡,以避免固态物质从板状部221上脱落,进一步提高了固液分离的效果。
72.需要指出的是,挡板部222为板状部221且与板状部221垂直连接,并且板状部221靠近箱体21的开口端212的一侧设置,当箱体21处于倒水状态时,污水经开口端212流出,因此,随着污水的不断倾倒,箱体21的底部逐渐高于箱体21的开口端212,使得箱体21的倾斜角度不断增大,由于箱体21倾斜角度增大时,残留在具有过个过滤孔2211的板状部221上的
固态物质会沿板状部221向箱体21的开口端212的方向移动,通过将挡板部222靠近箱体21的开口端212设置,能够有效实现对固态物质的阻挡,避免固态物质脱落而进入下水道,进一步保证了固液分离的效果。
73.另外,板状部221沿箱体2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为板状部221的长度,板状部221与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为板状部221的宽度,挡板部222沿板状部22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挡板部222的长度与板状部221的宽度一致,箱体21在倒水的过程中,污水沿箱体21的高度方向流动,残留在板状部221上的固态物质沿板状部221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将挡板部222沿板状部22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将挡板部222的长度与板状部221的宽度设置一致(此时板状部221与固液共存区2111的内壁大致处于贴合状态),能够进一步避免固态物质的脱落,使得固液分离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保证。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状部221与挡板部222为一体式结构,即板状部221与挡板部222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无需板状部221与挡板部222的连接固定,减少了组装操作的步骤,从而有效降低了组装的成本。
75.需要指出的是,板状部221与挡板部222的材料可均为金属材料,也可以均为非金属材料,当两者均为金属材料时,可通过铸造或冲压加工进行制造,当两者均为非金属材料时,例如为塑料,两者可通过注塑成型进行加工制造。
7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状部221与挡板部222为分体式结构,即板状部221与挡板部222通过分体加工制造,再通过粘接、焊接、铆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将两者连接固定,分体式结构的制造难度低,有效降低了加工的成本。
77.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或图7至图8,或图9至图11,或图12至图14所示,板状部221上设有提手结构2212,提手结构2212供用户操控过滤件22。具体地,提手结构2212设置在板状部221上,当需要对过滤件22进行取放时,用户可握持在提手结构2212上,从而实现将过滤件22放入容纳腔211或将过滤件22从容纳腔211内取出的操作,进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7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手结构2212为开设在板状部221上的通孔,该通孔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将提手结构2212设置为通孔,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有效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7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手结构2212为设置在板状部221上的凸起把手,把手的形状可以为圆柱、棱柱等结构,将提手结构2212设置在凸起把手,便于用户的握持,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80.进一步地,容纳腔211内设有凸筋214,板状部221的部分边缘与凸筋214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具体地,凸筋214形成在容纳腔211的内壁上,当过滤件22设置在容纳腔211内时,板状部221的边缘与凸筋214配合,利用两者的配合,使得过滤件22保持在容纳腔211内,避免过滤件22在容纳腔211内移动而影响固液分离的效果的情况发生。
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状部221的边缘与凸筋214之间通过卡接配合,具体地,在板状部221上设有卡钩结构,在凸筋214上设有卡槽结构,利用卡钩结构与卡槽结构的配合,从而实现过滤件22的安装固定,当需要将过滤件22取出时,解除卡钩与卡槽的配合即可。
8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状部221与凸筋214之间为插接配合,其中: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凸筋214上设有插槽2141,板状部221的部分边缘插接于插槽2141。具体地,凸
筋214形成在容纳腔211的内壁上,插槽2141沿凸筋214在容纳槽内的延伸方向开设,当需要将过滤件22设置在容纳腔211内时,将过滤件22放入容纳腔211内,使得过滤件22的板状部221的部分边缘插入到插槽2141内,利用插槽2141对板状部221的边缘进行限位,从而实现过滤件22在容纳腔211内位置的保持,进而将容纳腔211分隔为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当需要将过滤件22取出时,直接操控板状部221,使其部分便于从插槽2141内拔出即可。利用插槽2141结构与板状部221配合的结构简单,拆装便捷,有效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83.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液体区2112靠近凸筋214的侧壁与凸筋214构成插接结构216,板状部221的部分边缘插接于插接结构216。具体地,容纳腔211的圆筒状结构,容纳腔211的侧壁为曲面结构,凸筋214设置在容纳腔211的内壁上且沿容腔的高度方向延伸(或者与容腔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曲面结构与凸筋214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板状部221的边缘的插接结构216,当过滤件22设置在容纳腔211的内部时,板状部221的边缘收容与插接结构216内,从而实现过滤件22在容纳腔211内的安装固定,插接结构216在整体结构上较为简单,能够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
84.如图4至图6,或图7至图8,或图9至图11所示,在板状部221与凸筋214之间为插接配合的一个示例中,板状部221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设置时,板状部221的上部(位于开口端212一侧)的宽度与板状部221的底部(远离开口端212的一侧)的宽度一致,凸筋214的延伸方向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凸筋214可覆盖容纳腔211的全部侧壁、部分侧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者),过滤件22取放的方向沿容纳槽的高度方向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固液共存区2111具有足够的容积,进而满足对污水存储的需求。
85.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板状部221与凸筋214之间为插接配合的一个示例中,板状部221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如图13所示,图13中,α为板状部221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所形成的夹角),板状部221的上部(位于开口端212一侧)的宽度大于板状部221的底部(远离开口端212的一侧)的宽度,凸筋214的延伸方向与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凸筋214可覆盖容纳腔211的全部侧壁或部分侧壁),过滤件22取放的方向与容纳槽的高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利用板状部221上大下小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取出过滤件22便捷性。
86.进一步地,如图5或图10或图13所示,当水箱组件竖直放置时,液体区2112的底端不高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底端。具体地,过滤件22设置在箱体21的容纳腔211内,从而将箱体21的容纳腔211分隔形成固液共存区2111和液体区2112,固液共存区2111通过过滤件22与液体区2112连通,固液共存区2111用于收集污水,污水能够经过过滤件22进入到液体区2112内,而污水中的固态物质被过滤件22拦截在固液共存区2111的一侧,当水箱组件竖直放置时,通过将液体区2112的底端设置为不高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底端,使得污水共存区内的污水能够有效经过滤件22流入到液体区2112内,以实现对部分污水的过滤,从而提高了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的效率。
87.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3所示,固液共存区2111的底端的底部为第一斜面,液体区2112的底部为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位于同一平面,通过过滤件22将两个平面分隔,其中,第一斜面的低侧与第二斜面的高侧连接,在水箱组件100处于竖直状态时,污水进入到固液共存区2111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会向过滤件22的方向流
动且通过过滤件22,而污水中的固态物质被过滤件22拦截,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自然过滤。
88.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或图7至图8,或图9至图11,或图12至图14所示,固液共存区2111内设有筒状部213,筒状部213的一端与固液共存区2111的内底面连接,筒状部213的另一端向开口端212的方向延伸,内底面对应筒状件的位置开设有进水孔215,进水孔215用于与清洁装置100连通。具体地,进水孔215开设在箱体21上且与容纳腔211的内底面连通,筒状部213设置在容纳腔211内且沿容纳腔211的高度方向延伸,进水孔215位于筒状部213的内部(即筒状部213将进水孔215与容纳腔211隔离开),进水孔215经能够通过筒状部213远离容纳腔211的内底面的一端与容纳腔211连通,通过设置筒状部213,从而实现了污水从容纳腔211的底部进入,以适应清洁装置100的安装需求,另外,利用筒状部213的阻挡,从而避免了容纳腔211内的污水经进水孔215回流。
8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箱体21与筒状部213为一体式结构(两者若为塑料件,可通过注塑成型进行加工制造;两者若为金属件可通过冲压或铸造进行加工制造),两者通过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从而简化了加工制造的步骤,降低了加工的成本。
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箱体21与筒状部213为分体式结构,两者分别加工制造,而后在将两者连接,利用分别加工制造的方式进行生产,能够降低加工制造的难度,使得加工的效率得到提升。
91.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水箱组件20还包括上盖23、浮阀24和过滤部件25,上盖23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开口端212配合,浮阀24设于上盖23且向容纳腔211的底部的方向延伸,过滤部件25与上盖23配合且与上盖23的吸口对应设置。具体地,当水箱组件20用于清洁装置100时,过滤件22位于容纳腔211的外侧,此时上盖23将箱体21的开口端212封闭,位于上盖23上的浮阀24延伸至容纳腔211内,过滤部件25设置在上盖23上,清洁装置100的风机经过滤部件25与容纳腔211内连通,利用风机的作用使得容纳腔211内产生负压,从而将清洁装置100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吸入容纳腔211,以保证清洁操作的顺利进行。
92.需要理解的是,浮阀24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容纳腔211内水位的监测,当容纳腔211内的水位超过浮阀24的预设水位时,浮阀24会触发控制装置,使得清洁装置100停止工作,带清理污水后方可进行继续清洁操作,从而避免污水进入到清洁装置100内部而导致清洁装置100故障的情况发生。
93.另外,当需要对污水进行倾倒时,需要将上盖23(过滤部件25及浮阀24)与箱体21分离,再将过滤件22翻转遮挡在箱体21的开口端212,从而实现污水倾倒过程中的固液分离,以避免用户徒手清理污水中的固态物质,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提升。
94.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清洁装置100,清洁装置100包括水箱组件20和机体10,水箱组件20为根据如上水箱组件20,水箱组件20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机体10上。
95.具体地,水箱组件20设置在清洁装置100的机体10上,清洁过程中,固态物质和污水被吸入到容纳腔211的固液共存区2111内,由于固液共存区2111通过过滤件22与液体区2112连通,固态物质被过滤件22拦截,污水可通过过滤件22进入到液体区2112,清洁操作完毕后,将水箱组件20与机体10分离,操控水箱使其处于倒水状态,此时,液体区2112位于固液共存区2111的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通过过滤件22和液体区2112而进入下水道,固态物质被过滤件22所拦截,待污水倾倒完毕后,将固态物质倒入垃圾桶即可。通过设置过滤
件22有效实现了固态物质与污水的分离,避免了用户徒手清理水箱组件20的操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96.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清洁装置为拖地机等,该清洁装置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实用新型不再进行赘述。
9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502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