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式楔块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滚动式楔块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物流运输领域,当需要运输具有一定直径规格的筒状大件时,例如风电设备中的单桩,需要将用于承载单桩的工装和用于固定单桩的楔块通过螺栓配合于一体来限制单桩的自由度,也即是限制单桩沿其轴向的转动,从而防止其从运输车上滚落。
3.在楔块和工装进行装配的过程中,由于两者体积均较为庞大,且重量超出人力的阈值范围,因此需要借助于吊车和叉车共同辅助来实现对单桩的固定。具体地,楔块共分为两块,第一块先由吊车吊装到工装的一侧,且位置找准以后再由螺栓实现两者的固定。然后将该工装和楔块通过spmt(self

propelled modular transporter自行式模块运输车)运输到单桩的下面。由于楔块的上部分的轮廓和单桩的外径相适配,从而会导致相对的另一楔块无法通过例如履带来进行由上而下吊装,只能通过叉车来将该楔块移动到单桩的另一侧,再由人工将该楔块推入工装和单桩的间隙处。当到位以后,由螺栓实现该楔块和工装的组装固定。
4.然而,上述这种通过叉车将楔块放入工装后,再由人工从侧面对楔块施加推力,以将楔块推入工装和单桩间隙处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楔块重量及摩擦力均较大,工人作业时耗时耗力,且对接的精度得不到保证,导致可执行性较差。
5.基于上述存在的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对楔块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得楔块能够更为轻巧和顺畅地移动,且能够确保楔块和工装之间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以使该楔块能够精准地对接于例如单桩等待固定件,提高待固定件的稳固性,以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滚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动式楔块固定装置,通过在第一楔块的底部设置滚动件,以使得第一楔块能够轻巧顺畅地滚动,节省人力,且通过在工装基板上设置限位件来和滚动件限位配合,以确保第一楔块和工装基板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从而提高第一楔块对接于待固定件的精准度,进而提高待固定件的稳固性,以降低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滚落的几率。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滚动式楔块固定装置,包括工装基板及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工装基板,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和所述第二楔块共同用于抵接待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壁,以防止所述待固定件发生沿其轴向的滚动,其中,所述第二楔块通过紧固件锁紧于所述工装基板的表层,所述第一楔块的底部设有用于在所述工装基板表层滚动的滚动件,所述工装基板设有和所述滚动件相适配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当所述第一楔块抵接于所述待固定件时,和所述滚动件相限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楔块与所述工装基板之
间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
9.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可共同用于抵接待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壁,以限制待固定件沿其轴向的转动,从而防止其从运输车上滚落。进一步地,通过先将第二楔块锁紧于工装基板,并且在第一楔块的底部设置滚动件,以使得第一楔块在对接于待固定件的过程中能够轻巧顺畅地沿工装基板表层滚动,节省人力和时间。且通过在工装基板上设置限位件来和滚动件限位配合,以确保第一楔块和工装基板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也即是当两者相限位配合时,即提醒工作人员完成作业。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第一楔块对接于待固定件的精准度,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进而提高待固定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滚动件包括多组设于所述第一楔块底部的滚柱组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多组开设于所述工装基板表层,且和所述滚柱组件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限位槽;当多组所述滚柱组件一一内嵌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第一楔块抵接于所述待固定件的侧壁。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滚柱组件包括两组;所述第一楔块的底部,且沿其滚动方向的两侧分设有一组所述滚柱组件;及每组所述滚柱组件均包括两个所述滚柱组件,且每组的两个所述滚柱组件沿所述第一楔块滚动方向的中心线相对称设置;及
12.所述限位槽也包括两组,且每组所述限位槽均包括两个所述限位槽,四个所述限位槽和四个所述滚柱组件一一对位设置。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楔块包括第一楔块本体和组装于所述第一楔块本体底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对所述第一楔块本体的一面设有和所述滚柱组件的数量及位置相匹配的安装槽孔,每一所述安装槽孔内均组装有一所述滚柱组件。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孔内设有一固定轴,及每一所述滚柱组件均包括至少一组装于所述安装槽孔内,且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的滚动轴承和一套设于所述滚动轴承上的滚柱,所述滚柱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孔外侧,以滑动连接于所述工装基板的表层;
15.其中,当所述第一楔块抵接于所述待固定件的侧壁时,所述滚柱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孔外侧的部分内嵌于所述限位槽内。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呈矩形状,及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呈和所述滚柱的外壁轮廓相适配的弧面状,当所述滚柱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孔外侧的部分内嵌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安装板抵接于所述工装基板的表层。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厚度为30毫米;及所述滚动轴承的直径为20毫米。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楔块具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楔块具有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分别用于抵接所述待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壁,且所述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和所述待固定件同圆心设置。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楔块和所述第二楔块均设有用于对接吊车的吊车对接部。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楔块和所述第二楔块均设有用于对接叉车的叉车对接部。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22.1、本专利中,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可共同用于抵接待固定
件的相对两侧壁,以限制待固定件沿其轴向的转动,从而防止其从运输车上滚落。
23.2、本专利中,通过先将第二楔块锁紧于工装基板,并且在第一楔块的底部设置滚动件,以使得第一楔块在对接于待固定件的过程中能够轻巧顺畅地沿工装基板表层滚动,节省人力和时间。
24.3、本专利中,通过在工装基板上设置限位件来和滚动件限位配合,以确保第一楔块和工装基板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也即是当两者相限位配合时,即提醒工作人员完成作业。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第一楔块对接于待固定件的精准度,进而提高待固定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
25.4、本专利中,在滚动轴承、固定轴和滚柱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可使得滚动效果更佳,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
26.5、本专利中,当第一楔块抵接于待固定件的侧壁时,滚柱延伸至安装槽孔外侧的部分内嵌于限位槽内。由于滚柱和限位槽同圆心设置,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更为顺畅地进行对接。且此时的安装板抵接于工装基板的表层,进而可确保第一楔块和工装基板之间紧密接触且不存在缝隙,便于紧固件对两者进行固定,且在固定的过程中,不会对滚柱及滚动轴承等造成额外的压力,可有效延长滚柱及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27.6、本专利中,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和待固定件同圆心设置,可提高待固定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1所示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1所示的安装板和滚柱组件相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图1所示的工装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号说明:
35.工装基板100;限位槽110;第一楔块200;第一楔块本体210;第一弧形面211;安装板220;安装槽孔221;滚柱组件230;固定轴231;滚动轴承232;滚柱233;紧固件300;吊耳212;叉车固定块213。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在物流运输领域,当需要运输具有一定直径规格的筒状大件时,例如风电设备中的单桩,需要将用于承载单桩的工装和用于固定单桩的楔块通过螺栓配合于一体来限制单桩的自由度,也即是限制单桩沿其轴向的转动,从而防止其从运输车上滚落。然而,运输到单桩下的一个楔块和工装就位后,在对另一个楔块进行安装时,需要借助叉车的顶升,来将
其运输到工装上,再由人工从侧面对楔块施加推力,以将楔块推入工装和单桩间隙处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楔块重量及摩擦力均较大,工人作业时耗时耗力,且对接的精度得不到保证,导致可执行性较差。基于此,本专利将对该楔块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移动更为轻巧方便,且能够确保楔块和工装之间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以使该楔块能够精准地对接于例如单桩等待固定件,提高待固定件的稳固性,以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滚落。
38.值得一提的是,待固定件并不限于单桩,其还可为圆木、电缆线圈、电线杆等任意圆柱体构件,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39.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滚动式楔块固定装置,包括工装基板100及可拆卸地组装于工装基板100,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楔块200和第二楔块(未图示)。第一楔块200和第二楔块共同用于抵接待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壁,以防止待固定件发生沿其轴向的滚动。其中,第二楔块通过紧固件300锁紧于工装基板100的表层。第一楔块200的底部设有用于在工装基板100表层滚动的滚动件。工装基板100设有和滚动件相适配的限位件。限位件用于当第一楔块200抵接于待固定件时,和滚动件相限位配合,以使第一楔块200与工装基板100之间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
40.本实施例中,第一楔块200和第二楔块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可共同用于抵接待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壁,以限制待固定件沿其轴向的转动,从而防止其从运输车上滚落。
41.进一步地,第二楔块可直接通过紧固件300锁紧于工装基板100,其中,紧固件300可包括螺栓,但并不限于此。然后将预组装的第二楔块和工装基板100通过spmt(self

propelled modular transporter自行式模块运输车)运输到待固定件的下面。然后将待固定件通过例如吊车等放置于工装基板100上,且其一侧抵接于第二楔块。
4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楔块200通过吊车和叉车运输至工装基板100上,且位于待固定件背对第二楔块的一侧。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楔块200的底部设置滚动件,以使得第一楔块200在对接于待固定件的过程中能够轻巧顺畅地沿工装基板100表层滚动,节省人力和时间。且通过在工装基板100上设置限位件来和滚动件限位配合,以确保第一楔块200和工装基板100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也即是当两者相限位配合时,即提醒工作人员完成作业。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第一楔块200对接于待固定件的精准度,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及降低对准过程中的繁琐程度,进而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待固定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
4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滚动件可包括多组设于第一楔块200底部的滚柱组件230。相对应地,限位件可包括多组开设于工装基板100表层,且和滚柱组件230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限位槽110。当多组滚柱组件230一一内嵌于与其相对应的限位槽110内时,第一楔块200抵接于待固定件的侧壁。也即是当两者相限位配合时,即提醒工作人员完成作业。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第一楔块200对接于待固定件的精准度,简化工作人员在对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44.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参见图3至图5,滚柱组件230可包括两组。具体地,第一楔块200的底部,且沿其滚动方向的两侧分设有一组滚柱组件230。作为进一步优选,每组滚柱组件230均可包括两个滚柱组件230,且每组的两个滚柱组件230沿第一楔块200滚动方向的中心线相对称设置。相对应地,开设于工装基板100表层的限位槽110也包括两组,且每组限位槽110均包括两个限位槽110,四个限位槽110和四个滚柱组件230一一对位设置。当
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槽110和滚柱组件230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设定,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45.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一楔块200可包括第一楔块本体210和组装于第一楔块本体210底部的安装板220。安装板220背对第一楔块本体210的一面设有和滚柱组件230的数量及位置相匹配的安装槽孔221,每一安装槽孔221内均组装有一滚柱组件230。
4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5,安装槽孔221内可设有一固定轴231。具体地,可在安装槽孔22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开设一轴孔,用于安装固定轴231。及每一滚柱组件230均包括至少一组装于安装槽孔221内,且套设于固定轴231上的滚动轴承232和一套设于滚动轴承232上的滚柱233,滚柱233延伸至安装槽孔221外侧,以滑动连接于工装基板100的表层。本实施例中,可不对滚动轴承232的数量进行限制,具体可根据滚动轴承232的体积大小和安装槽孔221的实际大小来确认滚动轴承232的具体安装数量。且作为优选,滚柱233的内径应和滚动轴承232的内径相等,如此可有效确保滚柱233和滚动轴承232之间套接的紧密性。其中,本实施例中,基于实际应用场景,安装板220的厚度可优选为30毫米;及滚动轴承232的直径为20毫米。如此可有效确保滚柱233能够延伸至安装板220的外侧,且当第一楔块200抵接于待固定件的侧壁时,滚柱233延伸至安装板220的安装槽孔221外侧的部分能够内嵌于限位槽110内,以确保安装板220能够直接抵接于工装基板100的表层,进而可确保第一楔块200和工装基板100之间紧密接触且不存在缝隙。进一步地,通过例如螺栓等紧固件300对两者进行固定,以实现第一楔块200能够稳固地安装于工装基板100。
4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限位槽110的槽口可呈矩形状,及限位槽110的槽底呈和滚柱233的外壁轮廓相适配的弧面状。由于滚柱233和限位槽110同圆心设置,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更为顺畅地进行对接。如此,当滚柱233延伸至安装槽孔221外侧的部分内嵌于限位槽110内时,安装板220抵接于可直接抵接于工装基板100的表层。且螺栓在对第一楔块200和工装基板100进行固定时,不会对滚柱233及滚动轴承232等造成额外的挤压力,可有效延长滚柱233及滚动轴承232的使用寿命,且便于螺栓的实际安装固定。
48.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一楔块200具有第一弧形面211,具体地,第一弧形面211开设于第一楔块本体210的顶部,且倾斜于第一楔块本体210设置,以使得第一弧形面211的底部和安装板220过渡对接,便于其能够进入待固定件和工装基板100的间隙处。相一致地,第二楔块具有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211和第二弧形面相对设置,分别用于抵接待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壁。且第一弧形面211、第二弧形面和待固定件同圆心设置,可大大提高待固定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
4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一楔块200和第二楔块均设有用于对接吊车的吊车对接部。作为优选,吊车对接部可为一设于第一楔块本体210一端的吊耳212。但并不限于此。进一步地,第一楔块200和第二楔块均设有用于对接叉车的叉车对接部。作为优选,叉车对接部可为两相对设于第一楔块本体210相对两侧的叉车固定块213,用于供叉车插接,但并不限于此。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501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