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挖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


背景技术:

2.挖坑装置是山地、丘岭和沟壑区植树造林快速挖坑的专用机械,挖坑机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广泛应用于植树造林,栽种果林、篱笆、及秋季给果树施肥等。
3.现有的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当挖坑结束后,螺旋叶向上移动并离开地面时,螺旋叶上会存储大量的土壤,大部分传统的挖坑设备未设收土装置,则很容易在螺旋叶移出土坑时,使土壤再次洒落在坑内,从而导致挖坑的效率降低,并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所述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包括:
7.支撑架;
8.挖坑组件,所述挖坑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上;以及
9.收土组件,所述收土组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挖坑组件相连接;其中,收土组件包括有传动组件和开合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开合组件相配合安装,所述传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开合组件的启闭。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人力或机械将支撑架移动至需要种植茶树的区域,然后,通过设置的挖坑组件启动工作,可对支撑架的正下方区域进行挖坑工作,当挖到需要的深度时,则需要将挖坑组件退离地面,并将坑内的泥土一并带出,此时,通过设置的传动组件与挖坑组件的联动作用,当挖坑组件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可带动传动组件工作,从而可使两套开合组件处于合闭的状态,且开合组件刚好位于挖坑组件的正下方,有利于避免挖坑组件上的泥土再次落入坑内,提高了挖坑工作的效率,同时,可避免人力清理落入坑内的泥土,从而节约了人力,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非工作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工作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收土件部分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

支撑架,2

底座板,3

推力件,4

导向件,5

连杆,6

收土件,7

旋转轴,8

驱动件,9

滑动杆,10

升降板,11

滑动件,12

控制杆,13

提拉件,14

升降件,15

弹性件,16

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1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所述茶叶种植的挖坑设备包括:
19.支撑架1;
20.挖坑组件,所述挖坑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1上;以及
21.收土组件,所述收土组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和挖坑组件相连接;其中,收土组件包括有传动组件和开合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开合组件相配合安装,所述传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开合组件的启闭。
22.在茶树种植时,需要先对地面进行挖坑工作,通过设置的支撑架1,其中,支撑架1可采用钢构架的形式,支腿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并在支腿的顶部设有钢板结构,从而可保证挖坑时的稳固性,通过人力或机械将支撑架1移动至需要种植茶树的区域,然后,通过设置的挖坑组件启动工作,可对支撑架1正下方的区域进行挖坑工作,当挖到需要的深度时,则需要将挖坑组件退离地面,并将坑内的泥土一并带出,此时,通过设置的传动组件与挖坑组件的联动作用,当挖坑组件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可带动传动组件工作,从而可使两套开合组件处于合闭的状态,且开合组件刚好位于挖坑组件的正下方,有利于避免挖坑组件上的泥土再次落入坑内,提高了挖坑工作的效率,同时,可避免人力清理落入坑内的泥土,从而节约了人力,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值得推广。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挖坑组件包括:
24.升降件14,所述升降件14位于所述支撑架1上;
25.升降板10,所述升降板10的一侧与所述升降件14的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升降板10的两端通过滑动件11与所述支撑架1滑动连接;
26.驱动件8,所述驱动件8位于所述升降板10的另一侧上;以及
27.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与所述驱动件8的输出端相连接。
28.当支撑架1被移动到指定区域之后,通过设置的升降件14启动工作,其中,升降件14可采用液压缸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电推缸的形式,只要能起到伸缩的功能即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当升降件14启动伸展时,可带动升降板10通过滑动件11在支撑架1上向下移动,其中,滑动件11可采用滑块与滑槽配合滑动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滑动套与滑动杆配合滑动的形式,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当升降板10向下移动时,并启动驱动件8工作,驱动件8可采用电机的形式,当驱动件8通电转动时,可带动旋转轴7转动,旋转轴7上设有螺旋叶,因此,当升降件14带动旋转轴7向下移动的同时,由于螺旋叶的转动作用,即可对地面进行挖坑工作。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30.控制杆12,所述控制杆12位于所述挖坑组件上,并与所述支撑架1贯穿滑动连接;
31.滑动杆9,所述滑动杆9通过连接板16与所述控制杆12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滑动杆9与所述支撑架1滑动连接;
32.弹性件15,所述弹性件15套设安装在所述滑动杆9上,且所述弹性件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和连接板16相连接;以及
33.推力件3,所述推力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杆9和开合组件相连接。
34.当旋转轴7向地下伸展到一定深度后,可再次通过设置的升降件14启动收缩,并将驱动件8断电停止工作,从而可将旋转轴7从地下拔出,同时,由于旋转轴7上螺旋叶的作用,可将地下的泥土一并拔出,当升降件14带动升降板10向上移动时,可带动控制杆12同步向上移动,其中,控制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升降板10上,控制杆12的顶端设有橡胶块,且控制杆12的数量优选为两根,当控制杆12向上移动时,可穿过支撑架1的顶部并与连接板16相接触,通过控制杆12的顶端对连接板16的推力作用,也可带动连接板16向上移动,当连接板16向上移动时,可带动滑动杆9和推力件3也同步向上移动,其中,滑动杆9可采用光滑的圆柱形杆状结构,并通过滑动套与支撑架1的侧面滑动连接,推力件3的一端与滑动杆9的底端焊接连接,推力件3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滚轮,且滚轮与开合组件滚轮连接,当然,滚轮也可以采用顶部为弧形状的滑动杆结构,可使弧形顶端与开合组件滑动连接,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同时,由于弹性件15套设在滑动杆9上,弹性件15优选为采用弹簧的形式,当连接板16向上移动时,可使弹性件15处于拉伸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连接板16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的平稳性。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

3,所述开合组件包括:
36.连杆5,所述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杆5通过导向件4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接;以及
37.收土件6,所述收土件6与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相连接。
38.当推力件3向上移动时,由于推力件3的顶端与导向件4滚动连接,其中,导向件4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结构,且斜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结构与推力件3上的滚轮配合设定,从而可使滚轮在凹槽内自由滚动,且由于导向件4采用上端高下端低的形式,当推力件3在导向件4上向上移动时,可对连杆5产生推力的作用,同时,由于连杆5的上端与支撑架1铰接连接,当推力件3对连杆5产生推力时,可使连杆5带动收土件6转动一定的角度,直至两套收土件6在水平面上完全啮合为止,其中,收土件6上设有弧形槽和啮合槽,以便于泥土聚集在收土件6上,有利于后续的清理工作。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还包括:底座板2和提拉件13,所述底座板2和提拉件13均与所述支撑架1相连接。
40.当需要对其他位置进行挖坑时,首先,可通过设置的提拉件13,其中,提拉件13可采用杆状结构,也可以采用环状结构,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手部握在提拉件13上,提拉件1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架1的两侧,通过人力将整体设备移动一定的距离,以便于对下一个指定位置进行挖坑工作,操作简单,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当工作人员将支撑架1放置在地面上时,通过设置的底座板2,其中,底座板2可采用圆形钢板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方形的结构,并在底座板2的底部设有防滑齿,从而可将底座板2的底部固定在土壤中,有
利于使后续的挖坑工作顺利展开,避免发生晃动或倾翻的现象。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滑动”、“转动”、“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500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