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防水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5



1.本技术涉及防护服生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服防水检测机。


背景技术:

2.目前,防护服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按防护功能分健康型防护服,如防辐射服、防寒服、隔热服及抗菌服等;安全型防护服,如阻燃服、阻燃防护服、电弧防护服、防静电服、防弹服、防刺服、宇航服、潜水服、防酸服及防虫服等;为保持穿着者卫生的工作服,如防油服、防尘服及拒水服等。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112630372a公开了一种户外防水防火防护服装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箱体、转动台、用于喷洒水的第一喷头、用于喷燃气的第二喷头;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转动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台转动;所述转动台上设有两连接柱;两连接柱分别与电源两极连接;所述转动台上设有穿有防护服的假体;所述假体内均匀分布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假体外水平设有相互平行的多个金属条;金属条与电源正负极交替电性连接;所述假体周围设置有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一侧设有点火器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防护服有多种,防水是防护服的基本要求,但有些防护服并不需要具备防火防毒等要求,使得正常防水防护服通过上述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防水性能的检测更加方便,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护服防水检测机。
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防护服防水检测机,包括盛满水流的检测池体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检测池体一侧的下压支架,所述检测1池体外侧壁设置有充气罐体,所述充气罐体的出气端设置有充气管,所述检测池体内壁的上端水平设置有防护服开口放置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生产好的防护服进行防水性检测时,将防护服平铺在检测池体内,使得防护服的开口端位于防护服开口放置架上,然后将充气管插入防护服的开口处,从而向防护服内进行充气,当充入足够的气后,转动下压支架,使得下压支架将防护服压入检测池体内,此时人工观察检测池体内是否有起泡飘出,从而确定防护服的密封性是否良好。该方案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得防水性检测更加方便,更加快速。
9.优选的,所述下压支架包括方型的下压框以及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压框中部的多根下压杆,所述下压杆呈圆柱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压支架设置成下压框内焊接下压杆,使得相邻下压杆之间形成间隙,当通过下压支架下压防护服时,一旦防护服防水性不足,表面出现破裂时,气泡将会从下压杆之间的间隙飘出,从而可更加方便确定是防护服的那个部位出现破损,从而方便后续对防护服进行检查,而将下压杆设置成圆柱状,也使得防水性检测时,下
压支架不会损伤防护服本身,更加安全。
11.优选的,所述检测池体在所述下压支架靠近所述放置架的一侧设置有下密封板,所述下密封板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上密封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服被下压至检测池体内时,检测池体内的水将会对防护服施加加大的浮力,此时防护服内充满的气体将会部分从充气的部分漏出,从而造成防护服内气体减少,从而影响检测效果和结果,该方案中中,上密封板转动抵接在下密封板上端,从而将防护服的开口进行夹紧,使得气体不会跑出,从而在检测时更加准确。
13.优选的,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下密封板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密封胶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密封板的下端和下密封板的上端均设置密封胶条,当上密封板和先密封板将防护服的开口夹紧时,两条密封条将会抵接在一起并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同时密封胶条为胶体材质,整体较软,当抵接在防护服表面时,也不会对防护服产生任何损坏,从而保证防护服的质量。
15.优选的,所述检测池体一侧设置有两根竖直支撑于地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各转动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压支架以及所述下密封板顶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防护服进行检测时,上密封板侧端的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上密封板发生转动,从而将防护服夹持在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间,此时下压支架一侧的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下压支架转动并将防护服下压至检测池体内。该方案中通过驱动气缸带动下压支架和上密封板转动,从而不需要人工转动下压支架和上密封板,更加方便,同时通过驱动气缸带动下压支架和上密封板也会使得下压的力更加大更加均衡,从而保证检测变量的统一,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7.优选的,所述充气管包括位于中部的软管以及位于远离充气罐体一端的硬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充气管的中部设置成软管,使得在充气时可以随意弯曲充气管,更加方便,而将充气管插入防护服的一端设置成硬管,使得充气杆插入防护服内时,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将防护服夹持的同时将硬管也进行夹持,当检测时,一旦防护服漏气,可通过硬管继续向防护服内充气,从而方便检测漏气的实际位置,更加方便。
19.优选的,所述检测池体底部设置有多排灯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时,较小的气泡可能因为光线原因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从而造成检测结果出错,该方案中在检测池体底部设置灯条,从而将整个检测池体内进行照明,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1.优选的,所述检测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放水阀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服在生产过程中表面将会附着较多灰尘,当进行防水性检测时,防护服表面的灰尘将会直接进入检测池体内,当进行了较多的检测后,检测池体内的水将会变浑浊,此时再进行检测将会影响对气泡的观察,该方案中在检测池体的底部设置防水阀门,从而可及时将检测池体内浑浊的水排出,再灌注干净的水,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4.1.将防护服平铺在检测池体内,使得防护服的开口端位于防护服开口放置架上,然后将充气管插入防护服的开口处,从而向防护服内进行充气,当充入足够的气后,转动下
压支架,使得下压支架将防护服压入检测池体内,此时人工观察检测池体内是否有起泡飘出,从而确定防护服的密封性是否良好,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得防水性检测更加方便,更加快速;
25.2.当通过下压支架下压防护服时,一旦防护服防水性不足,表面出现破裂时,气泡将会从下压杆之间的间隙飘出,从而可更加方便确定是防护服的那个部位出现破损,从而方便后续对防护服进行检查,而将下压杆设置成圆柱状,也使得防水性检测时,下压支架不会损伤防护服本身,更加安全;
26.3.驱动气缸带动下压支架和上密封板转动,从而不需要人工转动下压支架和上密封板,更加方便,同时通过驱动气缸带动下压支架和上密封板也会使得下压的力更加大更加均衡,从而保证检测变量的统一,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防护服防水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29.图3为防护服防水检测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检测池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检测池体;2、下压支架;3、储水槽;4、排水管;5、放水阀门;6、下压框;7、下压杆;8、上密封板;9、下密封板;10、密封胶条;11、防护服开口放置架;12、支撑柱;13、驱动气缸;14、充气罐体;15、充气管;16、硬管;17、软管;18、灯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参见图1,一种防护服防水检测机,包括盛满水流的检测池体1以及转动设置于池体一侧的下压支架2。
34.参见图2和图3,检测池体1为方型池体,检测池体1中部由上至下竖直开设有盛装水的储水槽3,检测池体1下端一体连通设置有排水管4,排水管4的一端为放水阀门5,通过放水阀门5可将检测池体1内的水排出。
35.下压支架2包括由金属杆焊接而成的方型下压框6以及焊接于下压框6上的多根下压杆7,多根下压杆7呈平行等间距焊接在下压框6内,下压杆7为圆柱形金属杆,下压框6的一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检测池体1的一侧壁顶部,使得转动的下压支架2可直接沉浸在检测池体1的水中。
36.检测池体1在下压支架2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上密封板8,上密封板8和下压支架2轴线重合,检测池体1在上密封板8的下侧水平焊接有下密封板9,上密封板8可转动至平行抵接于下密封板9的上侧端面,上密封板8和下密封板9在相互抵接的端面上各粘接有呈条状的密封胶条10,当上密封板8和下密封板9抵接在一起时,密封胶条10呈被挤压形变的状态。
37.检测池体1上端在下密封板9远离下压支架2的一侧水平焊接有防护服开口放置架11。
38.参见图1和图2,检测池体1一侧竖直支撑在地面上有两根支撑柱12,支撑柱12的下
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柱12的顶部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气缸13,一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下压框6的顶部,另一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上密封板8的上侧端,通过两驱动气缸13控制下压支架2和上密封板8的转动。
39.检测池体1的一侧摆放有充气罐体14,充气罐体14的出气口延伸出有充气管15,充气管15包括中部的软管17以及远离充气罐体14一端饿的硬管16,从而可弯折充气管15至检测池体1上侧并对防护服进行充气。
40.参见图4,检测池体1底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多条灯条18,从而将检测池体1内的水进行照亮,方便观察气泡的产生。
4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2.当对生产好的防护服进行防水性检测时,将防护服平铺在检测池体1内,使得防护服的开口端位于防护服开口放置架11上,然后将充气管15插入防护服的开口处,从而向防护服内进行充气,当充入足够的气后,上密封板8侧端的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上密封板8发生转动,从而将防护服的充气部分夹持在上密封板8和下密封板9之间,此时下压支架2一侧的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下压支架2转动并将防护服下压至检测池体1内,人工观察是否有气泡漂浮而出,如没有表示检测合格,可将防护服直接取出,如果有气泡飘出,通过硬管16继续向防护服内充气,从而找出漏气位置。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440.html

最新回复(0)